一种治疗慢性胆道炎、胆管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184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胆道炎、胆管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配方,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胆道炎、胆管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胆道感染、胆石症是常见多发病,包括急、慢性胆囊炎,急、慢性胆 管炎,胆囊、胆总管、肝总管、肝内胆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等。结石(梗阻)和炎症常互为因果,而这些疾病的临床症状也相互联系。
慢性胆管炎表现为中上腹不适和胀痛,有时或呈绞疝发作。进食油腻 食物后可加重上腹疼痛。 一般很少有发热和黄疸。腹部体征也不明显,可 仅有上腹轻压痛,胆囊不肿大。如发生急性发作,则出现腹痛,寒战高热 和黄疸等三联征的临床表现。
中医理论认为肝胆疾病多属于肝胆湿热、湿邪困脾。症见黄疸、身重、 胁痛、腹胀、舌淡、苔黄腻或白腻。中医理论还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 虚","阴平阳密、精神乃治",又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因此 治疗肝胆疾病需标本兼治,攻补兼施。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胆道炎、胆管炎的 中药,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选用柴胡、黄芩、枳壳、郁金、干姜、鸡内金、半夏、茯苓、
陈皮、甘草按照一定比例配伍,其中柴胡、黄芩的用量比例为3-3.5: 1; 黄芩、干姜的用量比例为1: 1。
本发明主要组成部分功能的分析
柴胡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功用。 可治寒热、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月经不调和子宫下垂等。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 解毒,止血安胎之功用。主治湿温暑温,湿热痞满,黄疸泻痢,肺热咳嗽, 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热不安等证。
枳壳味苦、辛、酸,温。归脾、胃经。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 用。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 官脱垂。
郁金味辛、苦,寒。归肝、心、肺经。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 胆退黄之功用。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 疸尿赤。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有温中散寒,回阳通 脉,燥湿消痰之功用。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内金味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有健胃消食,漲精止遗 之功用。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
半夏味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之功用。主治痰多咳喘,痰饮眩必,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 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 宁心安神之功用。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 惊悸失眠等证。
陈皮味辛、苦、性温,其气芳香,入脾、肺二经。辛行苦降,理气 燥湿,能调理脾肺之气机。故凡气滞痰阻湿停、胀满呕逆咳喘诸证,皆为 常用。脾喜燥恶湿,本品尤善调脾胃气机,且多以陈久者入药,取其放置 后辛香之性较为缓和,行气而不破气,为理气健脾之佳品。
甘草味甘,性平。归脾、胃、心、肺经。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 润肺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之功用。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少 便溏、心悸气短、咳嗽气喘、咽喉疼痛、筋脉挛痛、痈肿疮毒,并能缓解 药物和食物的毒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胆道炎、胆管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选用柴胡、黄芩、枳壳、郁金、干姜、鸡内金、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按照一定比例配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胆道炎、胆管炎的中药,其特 征在于柴胡、黄苓的用量比例为3-3.5: 1。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胆道炎、胆管炎的中药,其特 征在于黄芩、干姜的用量比例为l: 1。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胆道炎、胆管炎的中药,本发明选用柴胡、黄芩、枳壳、郁金、干姜、鸡内金、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按照一定比例配伍,其中柴胡、黄芩的用量比例为3-3.5∶1;黄芩、干姜的用量比例为1∶1。
文档编号A61K36/88GK101376018SQ20071004547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1日
发明者周晓岚, 张建君 申请人:上海甲秀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