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式腰椎联合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250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轨道式腰椎联合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应用于硬脊膜外腔和蛛网膜下腔联合麻醉的轨道式腰椎联合穿刺针。
背景技术
传统的技术方法是先将硬脊膜外穿刺针穿到硬脊膜外腔,然后将腰穿针经由硬脊膜外穿刺针内腔送抵硬脊膜外腔后再深入刺穿硬脊膜和蛛网膜后抵达蛛网膜下腔注药后,退出腰穿针,然后经由硬脊膜外穿刺针置入硬膜外导管后再退出硬脊膜外穿刺针,完成麻醉穿刺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操作实用强的,科学合理的腰椎联合穿刺针。在硬脊膜外穿刺针针栓上设置引导小管道(3),硬脊膜外穿刺针针梗的外壁设置一条槽D作为轨道,腰穿针的针尖设置成鸟嘴状(4),其腹侧适宜贴伏在轨道内滑行,不易偏离轨道。


图1为硬脊膜外穿刺针二维剖图,A处为引导小管(3)入口,B处为出口,C为引导小管(3)的延长线与针梗上的槽D相交处;图2为腰穿针二维剖图(4)处为腰穿针鸟嘴状针尖具体实施方式
按常规方法先将硬脊膜外穿刺针穿到硬脊膜外腔后,经硬脊膜外穿刺针置入硬脊膜外导管,取腰穿针(2)让其针尖(4)经硬脊膜外穿刺针针栓上的引导小管道(3)入口A处进入,由B处出口,再前送与硬脊膜外穿刺针针梗上的槽D(即轨道),相交于C处,继续推进使其沿槽D滑行进入到硬脊膜外腔(注意必须让腰穿针鸟嘴状针尖部的腹侧紧贴轨道底部滑行,这样,腰穿针才不易偏离轨道),再推进少许,感到落空感后拨出腰穿针针芯,见脑脊液流出,证实针尖部在蛛网膜下腔后,经此针往蛛网腊下腔注入局麻药后拨出腰穿针,再拨出硬脊膜外穿刺针,留下硬膜外导管,完成穿刺过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下列优点1、本发明可以先置硬膜外导管,再往蛛网膜下腔注药,避免了传统方法中蛛网膜下腔注药后,硬脊膜外腔置管困难带来的尴尬;2、避免了硬膜外导管经腰穿针在硬脊膜上留下的针眼误入蛛网膜下腔的可能;3、适当改变了硬脊膜外穿刺针针尖部出口平面与针梗纵轴夹角的角度,使其更易引导硬膜外导管进入硬脊膜外腔。
权利要求
1.一种轨道式腰椎联合穿刺针,由硬脊膜外穿刺针(1)、腰穿针(2)构成,其特征是,硬脊膜外穿刺针针栓上设置引导小管道(3),针梗的外壁设置一条槽D作为轨道,腰穿针的针尖设置成鸟嘴状(4)。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穿刺针,其特征是,所述的硬脊膜外穿刺针针栓上的引导小管道(3),能引导腰穿针进入针梗上的槽D。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硬脊膜外穿刺针,其特征是硬脊膜外穿刺针上的槽,能使腰穿针顺着其滑行。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腰穿针,其特征是腰穿针的针尖采用鸟嘴状(4),其腹侧适宜紧贴在针梗上的槽D底部滑行。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硬脊膜外腔和蛛网膜下腔联合麻醉的轨道式腰椎联合穿刺针,在硬脊膜外穿刺针针栓上设置引导小管道(3),针梗的外壁开设一条槽D,腰穿针针尖设置成鸟嘴状(4)。当实施麻醉时,先用硬脊膜外穿刺针穿到硬脊膜外腔,置入硬膜外导管,再用腰穿针经硬脊膜外穿刺针针栓上的小管道(3)引导进入硬膜外穿刺针针梗上的槽D并滑行到硬脊膜外腔,再往前深入进入蛛网膜下腔,注药后,依次退出腰穿针和硬膜外穿刺针,同时留下脊膜外导管。本发明优点1.可以先置硬脊膜外导管再在蛛网膜下腔注药;2.可以避免硬脊膜外导管经硬脊膜上的针眼进入蛛网膜下腔的可能;3.可以使硬脊膜外导管更易置入硬脊膜外腔。
文档编号A61M19/00GK101032421SQ20071009838
公开日2007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4日
发明者温一辉 申请人:温一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