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草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7848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草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药品,具体涉及的是中草药制成的一种治疗鼻炎的 中草药。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慢性鼻炎和鼻窦炎大多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对致 病菌易产生耐药性,故疗效不高。中医古方苍耳子散、辛夷散、温散之力 强,而清热化痰消肿之弱,故疗效不高。而临床上患者鼻涕稠厚黄干,多 是痰热阻于鼻窍。使用辛温药剂不适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鼻眼经发散风寒、清热泄火, 凉血化痰祛瘀消肿,以及消除鼻腔粘膜红肿,不仅适宜于风寒郁热,对风 热症也有良好疗效、服用方便的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草药。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草药,它 采用中草药为原料,由中草药细辛、酒炒黄芩、升麻、皂刺、麻黄、赤 芍、丹皮、川芎、水牛角、生石膏、旋复花、桑皮、生甘草、香附、天麻
组成;中草药用原料配比是(用量为重量份)细辛3-6、酒炒黄芩15-20、 升麻8-15、皂刺8-15、麻黄6-12、赤芍6-12、丹皮6-12、川芎9-16、水牛 角6-15、生石膏15-20、旋复花6-12、桑皮6画12、生甘草12-20、香附3-6、 天麻5-10;
所述的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草药,其制备方法按常规煎药方法即可;即将上述药物加适量水,浸泡3-4小时,煎熬1小时,煎得适量药汁, 一天 一剂分二次口服。也可将上述药物研粉,每次服用4-8g,每日三次,饭后 服用。
本发明通过临床验证,有效果是:对于治疗慢性鼻眼经发散风寒、清热 泄火,凉血化痰祛瘀消肿,以及消除鼻腔粘膜红肿,不仅适宜于风寒郁热, 对风热症也有良好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草药,它采用中草药为原料,由中草药细辛、酒 炒黄芩、升麻、皂刺、麻黄、赤芍、丹皮、川芎、水牛角、生石膏、旋复 花、桑皮、生甘草、香附、天麻组成;中草药用原料配比是(用量为重量 份)细辛3-6、酒炒黄芩15-20、升麻8-15、皂刺8-15、麻黄6-12、赤芍 6-12、丹皮6-12、川芎9-16、水牛角6-15、生石膏15-20、旋复花6-12、 桑皮6-12、生甘草12-20、香附3-6、天麻5-10;
所述的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草药,其制备方法按常规煎药方法即可;即 将上述药物加适量水,浸泡3-4小时,煎熬1小时,煎得适量药汁, 一天 一剂分二次口服。也可将上述药物研粉,每次服用4-8g,每日三次,饭后 服用。
实施例2: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草药,中草药用原料配比是(用量为重量份)细辛 3、酒炒黄芩15、升麻8、皂刺8、麻黄6、赤芍6、丹皮6、川芎9、水牛 角6、生石膏15、旋复花6、燊皮6、生甘草12、香附3、天麻5。所述的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草药,其制备方法按常规煎药方法即可;即
将上述药物加适量水,浸泡3-4小时,煎熬1小时,煎得适量药汁, 一天 一剂分二次口服。也可将上述药物研粉,每次服用4-8g,每日三次,饭后 服用。
实施例3: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草药,中草药用原料配比是(用量为重量份)细辛 6、酒炒黄芩20、升麻15、皂刺15、麻黄12、赤芍12、丹皮12、川芎16、 水牛角15、生石膏20、旋复花12、桑皮12、生甘草20、香附6、天麻10。
所述的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草药,其制备方法按常规煎药方法即可;即 将上述药物加适量水,浸泡3-4小时,煎熬1小时,煎得适量药汁, 一天 一剂分二次口服。也可将上述药物研粉,每次服用4-8g,每日三次,饭后服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草药,它采用中草药为原料,其特征在于由中草药细辛、酒炒黄芩、升麻、皂刺、麻黄、赤芍、丹皮、川芎、水牛角、生石膏、旋复花、桑皮、生甘草、香附、天麻组成;中草药用原料配比是(用量为重量份)细辛3-6、酒炒黄芩15-20、升麻8-15、皂刺8-15、麻黄6-12、赤芍6-12、丹皮6-12、川芎9-16、水牛角6-15、生石膏15-20、旋复花6-12、桑皮6-12、生甘草12-20、香附3-6、天麻5-10。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按常规煎药方法即可;即将上述药物加适量水,浸泡3-4小时,煎熬 1小时,煎得适量药汁, 一天一剂分二次口服。也可将上述药物研粉, 每次服用4-8g,每日三次,饭后服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草药,由中草药细辛、酒炒黄芩、升麻、皂刺、麻黄、赤芍、丹皮、川芎、水牛角、生石膏、旋复花、桑皮、生甘草、香附、天麻组成;中草药用原料配比是(用量为重量份)细辛3-6、酒炒黄芩15-20、升麻8-15、皂刺8-15、麻黄6-12、赤芍6-12、丹皮6-12、川芎9-16、水牛角6-15、生石膏15-20、旋复花6-12、桑皮6-12、生甘草12-20、香附3-6、天麻5-10。对于治疗慢性鼻眼经发散风寒、清热泄火,凉血化痰祛瘀消肿,以及消除鼻腔粘膜红肿,不仅适宜于风寒郁热,对风热症也有良好疗效。
文档编号A61K36/88GK101450185SQ20071019517
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3日
发明者陈海生 申请人:陈海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