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83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器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湿法对空气进 行处理的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人们用于室内装修所使用的诸多装饰装修材料中,有许多都含 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例如这些成分中对人体危害较大的甲醛。甲
醛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刺激性气体,可经呼吸道吸收,有致癌作 用。甲醛对人体的危害具长期性、潜伏性、隐蔽性的特点。用于室 内装修的刨花板、密度板、胶合板等人造板材、胶粘剂和墙纸是空
气中甲醛的主要来源,曱醛的释放期可能长达3~ 15年。入住新装
修房子而造成甲醛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人们对甲醛等有害气
体的清除越来越重视。
目前公知的用于净化空气的方法主要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所谓干法,即,利用活性炭、树脂等吸附材料来吸附空气中的有
害气体,这些吸附材料也能大量吸附空气中的尘埃等物质。
然而干法去除有害气体利用的主要是炭粒中微观孔的吸附能力,
即物理作用,因此其不能对污染物进行分解,无法从根本上对有害
物质进行去除,而且其到一定的时间后就会饱和,此时便无法继续
发挥吸附功能。
所谓湿法,即,利用曱酪等有害气体的溶水特性,使其与药剂相 接触,经过化学反应而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实现去除有害气体 的目的。
中国实用新型CN 200320101515.8号公开了一种甲醛净化器,该 甲醛净化器在装有溶液的反应箱内可转动地设置有反应轮,含有曱
酪的污染空气被导入,并在经过反应轮时与不断转动的反应轮叶片 上所带有的溶液薄膜进行反应,生成无害的物质,以持续高效地去 除空气中的甲醛。然而由于其体积较大且较为厚重,所以其设置需 占用较多的面积和空间,因而在较小的空间内,使用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该装置在保证高效并持续地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的同时,结构轻 便且节省使用面积和空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在能 源消耗方面也比较低。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1的空气净化装置具有壳体、水槽、反应 轮、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壳体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反应轮 可相对壳体转动,所述电才几通过传动才几构驱动所述反应轮旋转,所 述进气口朝向所述反应轮的轮面,且该反应轮的一部分位于水槽中。
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1,可使反应液与待处理空气充分接触并反 应,处理效率较高。因此相对其他结构而言,能够将空气净化装置 设计为薄而紧凑的结构,可较大程度地节约摆放空间。且采用该结 构的空气净化装置,能达到较高的空气处理效率及优良的处理效果。
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2的空气净化装置 还包括设在反应轮和电机之间的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位于水槽外。
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2,可防止电机与反应轮直接接触,从而避 免了由于反应液被带入或溅入电机内而对其造成腐蚀的可能。
在技术方案1或2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3的空气净化 装置中,所述反应轮的叶片部分由片材间隔地紧密排列而成。
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3,使片材间隔地紧密排列,可保证反应轮 叶片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带起更多的反应液,从而能够使带起的 反应液与待处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充分反应,达到较高的空气处理 效率及优良的处理效果。
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4的空气净化装置
中,所述反应轮包括至少一个由所述片材^^列而成的叶片区域,在 所述叶片区域内,各片材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4,可在保证反应轮叶片具有较大表面积的 同时,使待处理空气经过叶片时的阻力降低,从而间接降低了负责 向该装置中送气的机构的能耗,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5或6的空气净化 装置中,所述各片材相对于反应轮的轮轴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5或6,可保证反应轮叶片被设定为较为有 利于带起并保持反应液的角度,从而可促进空气处理的充分进行, 并可避免气流在转轴上形成转矩而影响电动机的工作。
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7的空气净化装置 中,所述各片材上具有孔。
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7,不仅可为反应轮叶片提供更大的表面 积,以带起更多的反应液,而且还能降低叶片经过水槽时的阻力并 减轻反应轮的重量,从而降低了电机的能耗,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8的空气净化装置 设置有注液口,该注液口通过透明管与所述水槽相连,在该透明管 上标定有表示标准水位的刻度。
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8,用户可以方便地透过透明管观察到管内 的液面高度,由此了解到水槽内的液面高度,通过将其与刻度的对 比,来获知何时应向水槽内补充反应液,以及确保在注液时能够注 入适量的溶液,这样就不会出现由于注入量过多导致溶液受到叶片 的扰动而溢出,或由于注入量不足导致反应效率降低的情况,从而 保证空气净化装置工作在最佳状态。
在技术方案8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9的空气净化装置 中,在透明管附近设置有表示出对应于反应液在反应中各阶段所呈 现的不同颜色的对比标识。
由于一般的空气处理反应液均比水的颜色深,且随着反应的进 行,反应液浓度会不断降低,反应液的颜色也会随着反应程度而改
变,因此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9中所述对比标识的设置,可方便用 户对比并了解何时应对水槽内的溶液进行更换。
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10的空气净化装 置还设置有供给气流的风机。
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10,可使本空气净化装置作为一个独立的 空气处理单元使用。在这种情况下,风机加速了空气的流通,增大 了单位时间内与反应轮叶片接触的空气量,从而大大提高了空气净
化装置的工作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拆掉壳体前 盖后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反应轮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拆掉壳体侧 盖后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拆去壳体侧 盖后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反应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立体图;图 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拆掉壳体前盖后的 主视图。如该图1及图2所示,该空气净化装置1具有壳体2、水槽 3、反应轮4、电控盒5、注液口 6、透明管7以及排液阀8。壳体2 具有进气口 9和排气口 (未图示),分别供待处理的气体进入和处 理后的气体排出。在壳体2内安装有反应轮4、电机10和水槽3。 该水槽3内盛放有反应液。所述进气口 9朝向该反应轮4的轮面,
能够相对于壳体2转动,并且该反应轮4下部的一部分没入水槽3 内的反应液中。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反应轮的立体图,如该图3所示,反应轮 4的叶片部分被划分为4个叶片区域,每个叶片区域均由多个片材间 隔紧密排列而成,该各片材均相对于反应轮4的轮轴平行设置,即 顺着气流方向设置。此外在该各片材上分别设有许多孔14 (参照图 3)。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拆掉壳体侧 盖后的左视图。如图2及图4所示,与反应轮4同轴平行设置有一 个传动齿轮ll,其位于反应轮4的后方(即图4中的左方),且可 与该反应轮4一体转动。该传动齿轮11位于水槽3外,即,水槽3 的后表面位于反应轮4与传动齿轮11之间。电机10的输出轴上设 置有齿轮12 (参照图2),该齿轮12由电机10的输出轴带动,且 与所述传动齿轮11之间啮合。在壳体2外部安装有电控盒5 (参照 图l),用于控制壳体内的电机10的转动。由此,所述反应轮4通 过所述传动齿轮11与所述电机IO之间实现传动。
下面对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1对空气进行净化的过 程进行说明。当对所述电控盒5进行操作,控制电机IO开始运转时, 电机10的转动通过齿轮嘧合传递给传动齿轮11,由此带动反应轮4 转动。于是反应轮4上的叶片带起水槽3中所盛放的反应液,使由 此附着于叶片上的反应液与从所述进气口 9进入装置的空气中的有 害气体进行反应,从而除去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如上所述,由于反应轮4的叶片被划分为4个叶片区域(图3 中以划分为四个叶片区域为例),每个叶片区域均由多个片材间隔 地紧密排列而成,该各片材均相对于反应轮4的轮轴平行设置,且 在该各片材上分别具有许多孔14,因此大大地增加了叶片与空气的 接触面积,反应的效率得以显著提高。此外,叶片上的多孔结构还 能减小叶片通过水槽3时由反应液所带来的阻力,并有利于减轻叶 片乃至整个反应轮4的重量,从而降低了电机10的载荷,减少了电 能的损耗。
另外,如图2所示,如上所述,与反应轮4同轴平行设置传动齿 轮ll,其位于反应轮4的后方并位于水槽3外,且可与该反应轮4 一体转动。当空气净化装置l工作时,电机10带动传动齿轮11转 动,而传动齿轮11进一步带动反应轮4转动。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 电机10不会与反应轮4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由于反应液被带入或 '践入电才几10内而对其造成腐蚀的可能。
另外,如上所述,反应轮4由电机10驱动。由于该反应轮4的 作用仅在于不断将水槽3内的液体带起,所以其不需要高转速,且 其工作时需克服的阻力也不大,因此作为电机IO只选用小功率的小 型电机即可。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1结构简单紧凑,优 选安装于其他空气处理装置的风道内,所以不需要另设风机以作为 向该空气处理装置1供给空气的动力源。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装置 能源消耗较低。
此外,设置于壳体2的侧部的注液口 6经由透明管7与水槽3 相连,用于在水槽3中的反应液因反应或蒸发消耗时进行补充。如 图1所示,在透明管7附近设置有表示出对应于反应液在反应中各 阶段所呈现的不同颜色的对比标识,并可分别分类标注有例如"浓 度正常"、"需要换液"等字样。由于一般的空气处理反应液均比 水的颜色深,且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液浓度会不断降低,反应液 的颜色也会随着反应程度而改变,因此通过所述对比标识的设置, 可方便用户对比并了解何时应对水槽内的溶液进行更换。在更换溶 液时,可先打开位于本空气净化装置1底部且设置于透明管7的分 支部的排液阀8,在水槽3和透明管7内的废液完全排出后,关闭排 液阀8,既而从注液口 6注入新的反应液。另外,在透明管7上还标 定有标准水位的刻度,用户可以方便地透过透明管7观察到管内的 液面高度,由此了解到水槽3内的液面高度,通过将其与刻度的对 比,来获知何时应向水槽3内补充反应液,以及确保在注液时能够 注入适量的溶液,这样就不会出现由于注入量过多导致溶液受到叶 片的扰动而溢出,或由于注入量不足导致反应效率降低的情况,从 而保证空气净化装置工作在最佳状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拆去壳体侧 盖后的立体图。如该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100 中,在进气口 9处设置有风机13,该风机13将待处理空气沿垂直于 反应轮4的轮面所在平面的方向导入空气净化装置100中,使其与 反应轮4叶片所带起的反应液发生反应。除该风机13以外,该空气 净化装置100中的其他各部件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通过采用该 第二实施方式,该空气净化装置100可不限于设置于其它空气处理 装置的风道中,而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空气处理单元使用。在这种情 况下,风机加速了空气的流通,增大了单位时间内与反应轮叶片接 触的空气量,从而大大提高了空气净化装置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为 上述各实施方式,凡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主旨的前提下,所作的任 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例 如,在本实用新型中,反应轮经由传动齿轮与所述电机之间实现传 动,但也可以如图6所示那样,由电机输出轴的齿轮直接与带有齿 轮部的反应轮啮合。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是齿轮啮合的传动方式, 但也可以是带传动或链传动等传动方式。在本实用新型中,反应轮 的叶片被划分为4个区域,但也可以是l个、2个、3个或更多个区 域。在本实用新型中,反应轮的各片材相对于反应轮的轮轴平行设 置,片材上有许多孔,但也可以不与反应轮的轮轴呈平行关系,片 材上也可以不设置孔。在本实用新型中,在透明管上标定有标准水 位的刻度,在透明管附近设置有不同颜色的对比标识,但也可以不 设置上述刻度和对比标识。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是在进 气口处设置风机,以向空气净化装置内吹进空气的方式供给空气, 但该风机也可以设置于排气口处,以向空气净化装置内吸入空气的 方式进行供给,在不要求强劲供给气流的情况下,采用吸入空气的 方式能够保证供给气流稳定,不会产生扰动。
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水槽、反应轮、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壳体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反应轮可相对壳体转动,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反应轮旋转,所述进气口朝向所述反应轮的轮面,且该反应轮的一部分位于水槽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反应轮和电机之间的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位于水槽外。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轮的叶片部分由片材间隔地紧密排列而成。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轮包括至少一个由所述片材排列而成的叶片区域,在所述叶片区域内,各片材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片材相对于反应轮的轮轴平行设置。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片材相对于反应轮的轮轴平行设置。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片材上具有孔。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注液口,该注液口通过透明管与所述水槽相连,在该透明管上标定有表示标准水位的刻度。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透明管附近设置有表示出对应于反应液在反应中各阶段所呈现的不同颜色的对比标识。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供给气流的风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1),该装置在保证高效并持续地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的同时,结构轻便且节省使用面积和空间。另外在能源消耗方面也比较低。该空气净化装置(1)具有壳体(2)、水槽(3)、反应轮(4)和电机(10)和传动机构,所述壳体(2)具有进气口(9)和排气口;所述反应轮(4)可相对壳体(2)转动,所述电机(10)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反应轮(4)旋转,所述进气口(9)朝向所述反应轮(4)的轮面,且该反应轮(4)的一部分位于水槽(3)内中。
文档编号A61L9/01GK201067533SQ20072015513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6日
发明者何鲁敏 申请人:北京亚都新风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