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82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空气领域的除尘除臭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 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经济发展的结果,使空气严重污染,随处充斥着杂质、臭味,虽然坊 间亦有贩售空气清净机,然而,其属于室内使用的大型机种,无法携带或 运用于汽车。尤其都会区有为数众多的机车骑士每天奔驰在污浊的空气中, 空气当的浮尘粒子、有害物质危害到骑士的呼吸系统,虽然有些骑士会戴 口罩,但口罩仅能隔除粒子较粗的杂质,对于微粒子及臭味并无法有效隔 离。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空气清净机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 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 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 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实 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空气清净机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 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 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能够改进一 般现有的空气清净机,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 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空气清净机存在的缺陷,而提供 一种新型结构的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既可以 应用于汽车内,亦可配戴于身上使用,非常适于实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为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包括一过滤器,包括一中空的壳体、以及一设于壳体内部的过滤组,壳体 的周壁设有一进风口、 一出风口,该过滤组至少包括自进风口该侧依序设 置的一除尘滤材及一除臭滤材,且该除臭滤材邻近出风口该端;一负压产生器,包括一中空的壳体、 一设于壳体内部的负压产生装置,壳体设有一入风口、 一出风口、以及一与负压产生装置连接的AC/DC电源线,其入风口与过滤器的出风口连通。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其中所述的过滤组进一步包括一初级滤网,该初级滤网位于除尘滤材与进风口之间。前述的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其中所述的负压产生装置为一抽风泵。 前述的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其中所述负压产生装置为一风扇。 前述的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其中所述的过滤器与负压产生器是分离式设计,于过滤器的容槽相对于进风口的另 一侧设有多数个朝内突出的支撑体,所述的除臭滤材即夹制于支撑体与除尘滤材之间,而所述的出风口设于支撑体该侧的壳体周壁上。前述的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其中所述的过滤器及负压产生器藉由壳体组装一起,过滤器壳体的进风口及出风口分别位于二相对周壁上,而负压产生器壳体的入风口及出风口亦位于二相对周壁上,过滤器壳体以出风口该侧与负压产生器壳体的入风口该侧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为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包括一中空的壳体,壳体的二相对端分别设有一进风口、 一出风口,壳体内部设一与进风口、出风口平行,并且具有镂空部位的隔板,以将壳体内部空间隔成二个区域,邻近进风口该空间设为容槽,于容槽内设有一过滤组,而邻近出风口该空间设有一负压产生装置,该过滤组至少包括自进风口该侧依序设置的一除尘滤材及一除臭滤材。上述将过滤组及负压产生装置设于同 一壳体内,使用者可视周围环境的空气污染程度而随时使用。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其中所述的过滤组进一步包括一初级滤网,该初级滤网位于除尘滤材与进风口之间。前述的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其中所述负压产生装置为一抽风泵。 前述的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其中所述负压产生装置为一风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1. 启动负压产生装置,即可以产生强制吸力,使外部空气经由过滤 组除尘及除臭,再将净化的空气经由负压产生器输出,其为可携式设计,因 此可安装于汽车,将其置于汽车内,或者藉由过滤器安装于汽车仪表板的 入风位置,均可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2. 本实用新型亦可供机车骑士使用,可将其配戴于腰间,将负压产生器的出风口连接于安全帽进气孔处,即可以使输入安全帽内的空气为净 化的空气。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装置 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 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空气清净机具有增进的突出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 用,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 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 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 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显示其中一种负压产生装置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的平面组合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平面组合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过滤器11壳体110容槽111 :出风口112支撑体113 :挡缘12除臭滤材13除尘滤材14初级滤网20负压产生器21壳体22风扇23入风口24出风口25电源线30壳体300隔板31进风口32出风口33支撑体40过滤组42除臭滤材43除尘滤材44初级滤网50负压产生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 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 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为了方便说明,在以下 的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编号表示。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 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 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其主要包括相互连通的一过滤器l 0、 一负压产生器2 0,其中,该过滤 器l 0包括一壳体1 1、以及一由多数个滤材组成的过滤组,外部空气藉 由各滤材过滤空气中的微粒子以及臭味以后,经由负压产生器2 0输出.该 负压产生器2 0包括一壳体2 1以及一设于壳体2 1内的负压产生装置, 该壳体2 1周壁上设有与内部相通的一入风口 2 3、 一出风口2 4、以及 一与负压产生装置连接的AC/DC电源线2 5。该入风口 2 3与过滤器1 0 相通,而该负压产生装置可以是产生抽风效果的抽风马达、抽风泵、或者 如图2所示设一涡流式风扇2 2,风扇2 2的进气方向、出气方向分别与 入风口 2 3及出风口 2 4相通。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所示,过滤器l 0的壳体1 l其中一端设有一 进风口 114,壳体1 1内部形成一与进风口 1 1 4相通的容槽1 1 0 ,容 槽l10位于进风口114的相对侧周壁上设有多数个突出且间隔设置的 支撑体l 1 2,又于壳体1 l设有支撑体l 1 2该侧周壁设有一与容槽110 相通的出风口111,又壳体ll的进风口114周缘设有相向突出的挡 缘l 1 3,使其口径小于容槽l 1 0的宽度,该挡缘l 1 3可以是直接于 壳体ll周壁一体成形,亦可以是另外组装的框板,于框板中间形成一小 于容槽110宽度的出风口即可。于容槽110内依序置入一除臭滤材12、 一 除尘滤材1 3以及一初级滤网1 4 ,该初级滤网1 4间隙專交大,以过滤空 气中较大粒子的杂质。所述除尘滤材l 3为细密的波浪形高效能微粒过滤 网,以过滤粉尘。又所述除臭滤材l 2为蜂巢式除臭触媒,以消除空气中 的臭味。启动图1所示的负压产生器2 0内的负压产生装置,即可以形成抽风 效果,将外部空气依序经由图4所示的初级滤网1 4、除尘滤材l 3过滤, 而后经由除臭滤材l 2除臭,再由出风口 1 1 l输入图1所示的负压产生 器2 0内,而后由出风口 2 4输出于空气当中。上述的过滤器l 0及负压产生器2 0为分离式的设计,其亦可以为组 装一起的形式,如图5所示设有一中空的壳体3 0,壳体3 0的二相对端 分别设有一进风口 3 1、 一出风口 3 2 ,壳体3 0内部设一与进风口 3 1、出风口 3 2平行,并且具有镂空部位的隔板3 0 0,以将壳体3 0内部空 间隔成二个区域,邻近进风口 3 l该空间设为容槽,于容槽内设有一过滤 组4 0,而邻近出风口 3 2该空间设有一负压产生装置5 0,该过滤组40 自进风口 3 1该端依序设有一初级滤网4 4、 一除尘滤材4 3及一除臭滤 材4 2,以依序过滤粒子较粗的杂质、粉尘、以及除臭,该除臭滤材4 2 并且被多数个由隔板3 0 0突出的支撑体3 3所撑持。该负压产生装置50 可以如图所示设为风扇,或者为抽风马达、抽风泵,启动负压产生装置50 即可以将外部空气经由初级滤网4 4、除尘滤材4 3、除臭滤材4 2过滤, 再经由出风口 3 2送出。又图5所示直接将过滤组4 0及负压产生装置5 O安装于同一壳体内, 其亦可以分开制造一过滤器、 一负压产生器,使二者可以组合一起,而'过 滤器的壳体及负压产生器的壳体相贴合该端分别设有可供气流流通的镂空 部。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使用时,可以直接置于汽车的车厢内,或 者将过滤器安装于仪表板上的入风位置,以将经由管路循环的空气,或者 由车体外抽入的空气经过各滤材过滤,再由负压产生器排出于车厢内。又,本实用新型亦应用于全罩式安全帽上,以将外部污浊的空气经过 滤成干净的空气输入安全帽内。运用方式有二种, 一种是将本实用新型配 戴于腰间,将负压产生器的出风口连接于安全帽进气孔处,即可以使输入 安全帽内的空气为净化的空气。另一是将本实用新型直接安装于安全帽上, 以进行净化外部输出的空气、维护人体健康。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 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 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 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结构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 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型,术方J,,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过滤器,包括一中空的壳体、以及一设于壳体内部的过滤组,壳体的周壁设有一进风口、一出风口,该过滤组至少包括自进风口该侧依序设置的一除尘滤材及一除臭滤材,且该除臭滤材邻近出风口该端;一负压产生器,包括一中空的壳体、一设于壳体内部的负压产生装置,壳体周壁上设有一入风口、一出风口、以及一与负压产生装置连接的电源线,其入风口与过滤器的出风口连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 过滤组进一步包括一初级滤网,该初级滤网位于除尘滤材与进风口之间。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 负压产生装置为一抽风泵。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负 压产生装置为一风扇。
5、 如权利要求l ~ 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其 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过滤器与负压产生器是分离式设计,于过滤器的容槽 相对于进风口的另 一侧设有多数个朝内突出的支撑体,所述的除臭滤材即 夹制于支撑体与除尘滤材之间,而所述的出风口设于支撑体该侧的壳体周 壁上。
6、 如权利要求l ~ 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其 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过滤器及负压产生器藉由壳体组装一起,过滤器壳体 的进风口及出风口分别位于二相对周壁上,而负压产生器壳体的入风口及 出风口亦位于二相对周壁上,过滤器壳体以出风口该侧与负压产生器壳体的入风口该侧结合。
7、 一种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中空的壳体,壳体的二相对端分别设有一进风口、 一出风口,壳体内部设一与进风口、出风口平行,并且具有镂空部位的隔板,以将壳体内 部空间隔成二个区域,邻近进风口该空间设为容槽,于容槽内设有一过滤 组,而邻近出风口该空间设有一负压产生装置,该过滤组至少包括自进风 口该侧依序设置的一除尘滤材及一除臭滤材。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 过滤组进一步包括一初级滤网,该初级滤网位于除尘滤材与进风口之间。
9、 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负压产生装置为一抽风泵。
10、 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负压产生装置为一风扇。
专利摘要可携式除尘除臭装置,其一种方案包括过滤器,包括周壁设有进风口、出风口的壳体及设于壳体内部的过滤组;负压产生器,包括周壁设有入风口、出风口的壳体、设于壳体内部的负压产生装置,其入风口与过滤器的出风口连通。其另一种方案包括二相对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出风口的壳体,壳体内部设与进风口、出风口平行并且具有镂空部位的隔板,以将壳体内部空间隔成二个区域,邻近进风口该空间设为容槽,于容槽内设有过滤组,而邻近出风口该空间设有负压产生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启动负压产生装置即可以产生强制吸力,使外部空气经过滤组除尘及除臭,再将净化的空气经负压产生器输出,可携式设计使其可安装于汽车亦可供机车骑士配戴于腰间。
文档编号A61L9/01GK201085801SQ20072017541
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7日
发明者叶葆华 申请人:大钧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