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安置颈内静脉永久单针双腔导管的隧道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943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安置颈内静脉永久单针双腔导管的隧道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用于安置颈内静脉永久单针双腔导管的隧道针。
背景技术
在建立血液净化通路的方法中,插管法建立血路较常用的是采用永久颈内静脉(左或右 )建立血路,血路管道广泛采用的是插颈内静脉永久单针双腔导管。颈内静脉永久单针双腔 导管是现有的器械,它是一套利用穿刺技术在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夹角顶端穿入颈内静脉(左 或右),然后从同侧锁骨远端前开一个口子,在这两个穿刺点之间形成一个弧形隧道,然后 置入颈内静脉永久单针双腔导管,从颈内静脉取血的方法。但是,在穿刺的过程中,建立隧 道通路比较麻烦。在建立这个弧形隧道的过程中,通常采用间断局部麻醉,然后利用大弯钳 打通并扩开这个隧道。由于大弯钳的长度不够,通常要两边来对向进行扩张,这样容易错位 ,就象打火车隧道一样,而且如果中间有筋膜没有完全扩开的话,颈内静脉永久单针双腔导 管就无法放进去。而且,在扩张的过程中容易形成前面尖,后面宽的漏斗形状,造成病人出 血多,痛苦大。在使用大弯钳扩张的过程中,需要费很大的劲,且其中的弧形角度常常达不 到满意效果,会影响以后的血液透析的血流。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安置颈内静脉永久单针双腔导管的隧道 针。使用该隧道针可减少病人的出血量,减轻病人的痛苦,而且操作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安置颈内静脉永久单针双腔导管的隧道针是这样构成的包括针头l、空心针管2,针头1的尾端是带外螺纹4的连接端3,在空心针管2的前 端设有内螺纹5,针头1通过连接端3活动连接在空心针管2上。上述的用于安置颈内静脉永久单针双腔导管的隧道针中,针头1和空心针管2的外径①在 3 5mm之间。这样创口小,可减少病人的出血量,减轻病人的痛苦。前述的用于安置颈内静脉永久单针双腔导管的隧道针中,空心针管2为弧形。这样可便 于穿刺和操作。本产品在使用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先将病人体位取去枕平卧位,枕头垫于穿刺侧的肩背部,然后进行常规消毒,范围 从颈前到耳后再到前胸,外侧到肩峰、上臂,仔细消毒三遍,铺巾同颈部手术。2、 取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夹角顶端为穿刺点,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生效后, 取颈内静脉永久单针双腔导管器械中穿刺针抽取1%肝素,行颈内静脉穿刺,抽回血后置入导 丝,放置一边保护好。3、 采用间断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弧形隧道位置,生效后,于远端开一个大小约 0. 5cm的口子到皮下,胸锁乳突肌夹角顶端穿刺点位置也开一个大小约O. 5cm的口子到皮下。4、 将本隧道针从远端口子皮下进入,沿弧形隧道前进,直至胸锁乳突肌夹角顶端穿刺 点位置的口子出穿出,旋转空心针管顶端的针头,将针头卸掉;5、 将颈内静脉永久单针双腔导管里的钢丝沿隧道针的空心针管内从远端送入,直至近 端穿出;然后拔除隧道针,保留钢丝,钢丝远端接颈内静脉永久单针双腔导管近心端,牵引 钢丝,直至颈内静脉永久单针双腔导管从胸锁乳突肌夹角顶端穿刺点位置的口子出穿出,保 留合适长度。6、 依次沿导丝送入扩张鞘依次扩张,置入撕脱鞘,撕开撕脱鞘,置入永久单针双腔, 检査导管血流畅,最后封管、缝合、固定、无菌纱布覆盖,嘱穿刺侧上肢固定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只需在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夹角顶端和同侧锁骨远端前 开一个不足0.5cm大小的口子,然后把隧道针穿过去进行引导即可。较容易留置颈内静脉永 久单针双腔导管,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且病人的出血少,痛苦小。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包括针头1和弧形的空心针管2,针头l的尾端是一 个带外螺纹4的连接端3,在空心针管2的内壁有内螺纹5,针头1通过其连接端3活动连接在空 心针管2上;针头l、空心针管2的外径①一般为3 5mm,本例为5mm。
权利要求1. 一种用于安置颈内静脉永久单针双腔导管的隧道针,包括针头(1)、空心针管(2),其特征在于针头(1)的尾端是带外螺纹(4)的连接端(3),在空心针管(2)的前端有内螺纹(5),针头(1)通过连接端(3)活动连接在空心针管(2)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安置颈内静脉永久单针双腔导管的隧道针,其结构包括针头(1)、空心针管(2),针头(1)的尾端是带外螺纹(4)的连接端(3),在空心针管(2)上有内螺纹(5),针头(1)通过连接端(3)活动连接在空心针管(2)上。使用本实用新型建立血液净化通路时,只需在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夹角顶端和同侧锁骨远端前开一个不足0.5cm大小的口子,然后把本隧道针穿过去进行引导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病人的出血少、痛苦小等特点。
文档编号A61M25/06GK201115742SQ20072020143
公开日2008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7日
发明者垒 杨 申请人: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