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53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吸收液体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用于吸收经血等特定液体的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用于吸收液体的吸收部件、为了使从人体排出的液体尽可能快地被吸收部件吸收并远离人体而设在吸收部件与人体之间的表面部件。作为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部件,公知例如使用以下部件,该部件将热可塑性膜与纤维层重叠并将其送入被加热的两个辊子之间,通过设在一侧辊子上的压模和表面没有凸凹的另一辊子的周面,使热可塑性膜熔化并形成开口部或微少模压紋而接合(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2-102046号公报)。上述那样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部件由热可塑性膜和纤维层等两个部件组成,两个部件通过形成开口部或微少模压紋而重叠地接合,但是,没有考虑到由开口部或微少模压紋形成的结合部对液体的吸收性产生的作用。
发明内容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现有问题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了吸收性具有被接合的表面部件的吸收'性物品。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是被穿着在身体上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用于吸收液体的吸收部件;透液性的表面部件,所述表面部件覆盖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吸收部件的穿着时的身体侧,所述表面部件具有表面片和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表面3片相比被配置所述吸收部件侧的中间片,所述表面片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一凹部,所述中间片具有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第二凹部,所述表面片和所述中间片在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交叉的位置处接合。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侧的俯视图。图2是用于"i兌明形成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上的纵凹部和才黄凹部的俯—见图。图3是图2的A-A线剖视图。图4是图2的B-B线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表面部件的表面的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表面部件的背面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表面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图。图8是说明用于制造表面部件的一对辊子的表面形状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在表面部件的整个区域内以大致均匀的密度形成有4妻合部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例子的俯—见图。图10是说明用于形成在整个区域内以大致均匀的密度形成有接合部的表面部件的辊子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吸收性物品la环周密封部2p及收性物品10吸收部件10a第一区域10b第二区域10c第三区域12吸收体原料14表面片14a纵凹部15接合部16中间片16a4黄凹部16b宽度较窄的横凹部18浅槽部19深槽部20表面部件25侧片30背面片32保持部50上侧的辊子50a线状突部50b分割突部51下侧的辊子51a环状突部52导向辊52a环状突部53上侧的辊子53a线状突部Z身体排泄口部位抵接假定位置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说明书和附图中至少公开了以下内容。一种吸收性物品,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是被穿着在身体上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具有用于吸收液体的吸收部件和透液性的表面部件,所述表面部件覆盖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吸收部件的穿着时的身体侧,所述表面部件包括表面片和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表面片相比被配置在所述吸收部件侧的中间片,所述表面片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一凹部,所述中间片具有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第二凹部,所述表面片和所述中间片在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交叉的位置处接合。通过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如上述那样通过使表面片和中间片在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的交叉的位置上接合,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的吸收性。这里,第一凹部是形成于表面片的表面的朝向中间片侧的凹部,第二凹部是形成于中间片的表面的朝向表面片侧的凹部。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优选所述第二凹部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凹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凹部交叉。通过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由于能够通过沿第二方向设置多个第二凹部而设置多个接合部,因此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的吸收性。另外,由于第二凹部在多个位置与第一凹部接合,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吸收性。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优选所述第一凹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凹部与多个所述第二凹部交叉。通过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由于能够通过沿第一方向设置多个第一凹部而设置多个接合部,因此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的吸收性。另外,由于第一凹部在多个位置与第二凹部结合,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吸收性物品的吸收性。在这样吸收性物品中,优选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吸收部件的长度方向。通过这样的吸收性物品,通过使第一凹部沿吸收部件的长度方向设置,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的吸收性。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优选所述表面片和所述中间片是含有热熔性纤维的无纺布,所述接合部被热熔接。通过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由于能够通过热熔接使表面片与中间片接合,因此能够提供一种不必进行例如涂敷粘结剂等复杂的操作的、吸收性高的吸收性物品。另外,能够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例如,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为吸收经血等液体的吸收'l"生物品的情况下,即使穿着者在穿着中剧烈运动,其熔接部也不容易脱落。在穿着中,第一凹部从与皮肤抵接的表面朝向穿衣侧凹陷,第二凹部从与吸收部件的抵接面朝向身体侧凹陷。实施方式首先,简要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是生理用卫生巾,以下,将与身体接触的一侧作为表面侧,将与内衣接触的一侧作为背面侧,将穿着时位于人体的前侧的一端作为前端,将位于后侧的一端作为后端来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侧的俯视图,图2是用于说明形成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上的纵凹部及横凹部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A-A线剖视图,图4是图2的B-B线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呈在规定方向上长的形状,具有用于吸收经血等液体的呈大致长方形的吸收部件10、设置在吸收部件10的背面的背面片30、覆盖吸收部件10的表面侧的透液性的表面部件20、在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配置在吸收部件10的两侧的侧片25。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中,在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上,假定身体排泄口部位与吸收性物品1抵接的身体排泄口部位抵接假定位置Z位于长度方向的中央的前端侧。吸收部件10具有由粉粹了片状的纸浆的粉碎纸浆和高吸收性聚合物构成的吸收体原料12、例如薄棉纸等薄页纸(未图示),成为规定厚度的片状的吸收体原料12由薄页纸包裹。这里,薄页纸是具有透液性的、且网眼比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小的片部件,由此能够防止高吸收性聚合物漏出到薄页纸的外侧。此外,为了防止在使用中走形,可在吸收体原料12中包含热熔性纤维。背面片30是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热可塑性且不透液性的片部件。背面片30比吸收部件10充分宽地形成,其外缘部在全周范围内位于吸收部件10的外缘部的外侧。另外,在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以下作为宽度方向)的两侧,在长度方向上以身体排泄口部位抵接假定位置z为中心的规定区域内,形成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保持部32。表面部件20其宽度方向比吸收部件10稍宽,其长度方向具有与背面片30大致相同的长度,并覆盖吸收部件10的表面的整个区域。在后面详细叙述表面部件20。侧片25是由合成树脂纤维形成的热风型无纺布或纺粘型无纺布、由纺粘-热熔粘合-纺粘层组成的无纺布等适宜的无纺布。吸收性物品1是通过热熔类粘结剂将表面部件20接合在吸收部件10的表面侧,然后通过使用高温的挤压部件在厚度方向上进行挤压的深槽压花加工而在规定的位置上形成深槽部19。通过深槽压花加工形成的深槽19,吸收部件10和表面部件2(M皮更牢固地4妄合。另外,形成的深槽部19在穿着吸收性物品1时,成为用于使吸收性物品1以容易沿身体紧贴的方式弯曲的弯曲诱发部。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形成有通过深槽部19划分的三个区域。在下面的说明中,将这三个区域沿长度方向从前端侧开始作为第一区域10a、第二区域10b、第三区域10c进行说明。在吸收部件IO和表面部件20上,背面片30通过热熔类粘结剂接合在背面侧。另外,在从分别与吸收部件10的两侧部稍重合的位置到背面片上的范围内,侧片25通过热熔类粘结剂接合在表面侧。而且,在表面部件20与侧片25重合的位置上,通过被加热成低温的挤压部件进行的压花加工而形成有线状及花形状的浅槽部18,从而表面部件20与侧片25更牢固地^皮接合。对吸收性物品1的外缘部实施在低温下热熔接的环周密封加工,形成被加固的环周密封部la。表面部件20为双层结构,具有在吸收性物品1的状态下配置在外侧的表面片14和介于表面片14与吸收部件IO之间的中间片16。作为表面片14和中间片16的原料,可以使用任何含有适合的热熔性纤维的无纺布,使用由人造丝等纤维素纤维、合成树脂纤维形成的热风型无纺布、或由合成树脂纤维等形成的水刺型无纺布等。8表面片14由于位于与身体接触的表面侧,因此使用比薄页纸柔软的片部件。另外,中间片16是以比表面片14高的密度形成的透液性高的部件,通过在表面片14与吸收部件IO之间设置中间片16,能够使渗透过表面片14的液体向与表面片14相比液体的导入性高的中间片16侧移动。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表面部件的表面的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表面部件的背面的图。为了便于说明,在图5和图6中用点划线表示与吸收部件10接合时相当于第二区域的位置。表面部件20以覆盖吸收部件10的方式设置,成为吸收性物品1的身体排泄口部位抵接假定位置Z的周边的、吸收部件10的中央侧的规定区域以被实施了热熔接的接合部15的密度比其它区域的密度低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由深槽压花加工划分的三个区域10a、10b、10c中,包含有身体排泄口部位抵接夺I定位置Z的区域,即在三个^^皮划分的区域10a、10b、10c中的位于正中的第二区域10b相当于中央侧的规定区域,接合部15的密度形成得较低。在构成表面部件20的表面片14上,在整体区域沿作为第一方向的长度方向连"^妄的多个作为第一凹部的纵凹部14a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i殳置。也就是说,多个纵凹部14a从吸收性物品1的前端向后端方向设置,当在宽度方向上剖切表面片14时,其表面侧的轮廓呈波浪状。在中间片16上,除第二区域10b外,沿作为第二方向的宽度方向连接的多个作为第二凹部的横凹部16a在长度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设置。另外,在第二区域10b中,在宽度方向上与设置在第二区域10b两侧的才黄凹部16a相连且宽度较窄的4黄凹部16b隔开适当的间隔设置多个。也就是说,在第二区域10b中,宽度较窄的横凹部16b沿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设置多个。而且,宽度较窄的横凹部16b与在宽度方向上以隔开适当的间隔i殳置的多个纵凹部14a中的一个以分别每隔一个交叉的方式配置。表面片14与中间片16以纵凹部14a与4黄凹部16a、16b大致垂直的方式重合,并且通过在表面片14的纵凹部14a与中间片16的斗黄凹部16a、16b交叉的位置通过热熔接被接合,从而形成的一体的表面部件20。并且,在纵凹部14a与横凹部16a、16b交叉的各部位上进行热熔4妄从而形成点状的接合部15。也就是i兌,由于对表面片14侧的作为薄壁部分的纵凹部14a和中间片16侧的作为薄壁部分的横凹部16a、16b进行热熔接,因此,成为纵凹部14a及横凹部16a、16b的外侧的、表面片14与中间片16的厚壁部分不因接合表面片14和中间片16而^皮压缩,不形成4妄合部15。由此,表面部件20的没有形成纵凹部14a及横凹部16a、16b的部位具有没被挤压状态下的表面片14及中间片16的厚度。本实施方式的表面部件20,在第二区域10b外侧的区域中,设在表面片14上的纵凹部14a的向中间片16侧突出的部位和设在中间片16上的横凹部16a的向表面片14侧突出的部位呈格子状,其交叉的位置(以下称为"交点")全部被接合从而形成接合部15。另一方面,在第二区域10b中,在设在表面片14上的纵凹部14a的向中间片16侧突出的部位与设在中间片16上的宽度较窄的横凹部16b的向表面片14侧突出的部位交叉的位置上形成接合部15。因此,相对于形成在第二区域的外侧区域的接合部15,形成在第二区域的接合部15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都每隔一个地形成。也就是说,第二区域10b中的相邻的接合部15的间隔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都是第二区域10b的外侧区域中相邻的接合部15的间隔的大致二倍。因此,第二区域10b的厚度比第二区域10b以外的区域的厚度大。而且,由于与其它区域相比厚度大且密接性高的第二区域10b包含身体排泄口部位抵接假定位置Z,因此,在穿着时第二区域10b紧贴在身体排泄口部位,能够确实地吸收排泄出的液体,并能够防止液体向外部渗漏。另外,由于第二区域10b形成为厚壁,因此富有緩冲性,皮肤触感优良。而且,由于在本实施方式的表面片14上形成有沿长度方向连接的纵凹部14a,因此能够在其与身体之间形成沿穿着时的前后方向的10间隙,提高了通气性。因此,能够在较远离身体排泄口部位抵接假定位置Z的、第二区域10b以外的区域确保通气性,由此能够提供一种抑制闷热感等从而减轻穿着者的不适感、能够在舒适的状态下使用的吸收性物品1o本实施方式的表面部件20例如以以下方法制造。图7是用于说明表面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图。图8是说明用于制造表面部件的一对辊子的表面形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表面部件20被支承在沿同方向设置的轴上,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辊子50、51之间,表面片14从下方侧一皮供给,中间片16从上方侧^皮供给。如图8所示,在配置于表面片14侧的下侧的辊子51上,肋状的环状突部51a沿周向在轴向上隔开间隔的设置有多个。在配置于中间片16侧的上侧的辊子50上,肋状的线状突部50a沿轴向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设置有多个。而且,当上下的辊子50、51旋转时,被供给到这些辊子之间的表面片14和中间片16在环状突部51a和线状突部50a相对的位置上被压接并接合。在上侧的辊子50上,为了在接合相当于表面部件20的第二区域10b的位置的部位上形成宽度较窄的横凹部16b,设置线状突部50a在轴向上被分割的分割突部50b。各分割突部50b以与设在下侧的辊子51上的多个环状变部51a中的一个环状突部51a在宽度方向上每隔一个相对的方式配置,而且,在周向上,各分割突部50b也以与设在下侧的辊子51上的多个环状突部51a中的一个环状突部51a在周向上每隔一个相对的方式配置。而且,表面片14在与中间片16重合并被上下的辊子50、51夹持之前,沿着下侧的辊子51,并通过与下侧的辊子51相对设置的导向辊52而被弯曲,从而形成纵凹部14a。导向辊52具有与下侧的辊子51的环状突部51a等间距地形成的环状突部52a,导向辊52纟皮配置在环状突部51a、52a各自的前端不与相对的辊子51、52接触地进行啮合程度的位置上。因此,表面片14能够从通过下侧的辊子51ii与导向辊52之间的位置形成纵凹部14a。此时,由于在下侧的辊子51上施加有与表面片14所含有的热熔性纤维的熔点接近的温度,因此,即使没有较大的挤压力也能够形成截面形状为起伏程度的纵凹部14a。另一方面,中间片16在与表面片14重合并被上下的辊子50、51夹持之前,通过被施加张力同时沿着上侧的辊子50而形成有横凹部16a、16b。此时,由于在上侧的辊子50上施加与中间片16所含有的热熔性纤维的熔点接近的温度,因此,即使没有较大的挤压力也能够形成截面形状为起伏程度的横凹部16a、16b。此时,对于被上下的辊子50、51夹持之前形成的纵凹部14a和横凹部16a、16b来说,其中通过导向辊52^皮弯曲从而形成的纵凹部14a—侧比4黄凹部16a、16b更清楚地被压花。形成有纵凹部14a的表面片14和形成有4黄凹部16a、16b的中间片16在被施加了上述温度的上下的辊子50、51之间重合的状态下,在环状突部51a与线状突部50a相对的位置上被挤压并热熔接。如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表面部件20,其表面片14具有纵凹部14a,中间片16具有横凹部16a、16b,且该表面部件20在纵凹部14a和横凹部16a、16b交叉的位置上被j妻合,本吸收性物品的发明者通过下面的实验对使用了上述表面部件20的吸收性物品1的吸收性进行确认。[吸收性比较实验](实验概要)将人造经血反复滴在与吸收性物品同等的实验片的表面,测定每次滴下后的热移动速度(Qmax)。此时,作为测定热移动速度(Qmax)的装置,使用Finger-robotthermolab(KatoTech抹式会社生产)。热移动速度(Qmax)虽然原本是测定"接触物体时的冷热程度"的参数,但是具有表面片的表面的液体残留量越多越呈现高数值的倾向。因此,通过热移动速度(Qmax)来表示表面片的表面上的液体残留性(吸收性物品的吸收性)。此时,在吸收性物品(实验片)的吸收性高的情况下,由于残留在表面片的表面上的液体的量变少,因此热移动速度(Qmax)的值变小。另外,作为人造经血,预先制备粘度为2226mPa.s左右的液体。(实验片)在吸收部件上重叠表面部件,并在两侧部实施压花加工从而形成实验片。吸收部件和表面部件如下述。以下,将重叠了第一表面部件的实验片作为第一实验片,将重叠了第二表面部件的实验片作为第二实验片,将重叠了第三表面部件的实验片作为第三实验片。吸收部件4吏用通过薄棉纸包裹未处理(non-treatment)的纸浆或处理过(treatment)的纸浆并切割成长100mmx宽60mm的部件。此外,将纸浆的基重(目付,日本织物单位面积重量)调整为500g/m2、密度为0.09g/cm3。表面部件将重叠上述表面片和中间片并实施压花加工从而进行接合后的部件切割成长100mmx宽60mm。这里,为了进行比较,使用以下三种表面部件。此外,所有的表面部件都使用热风型无纺布,该无纺布使用了聚丙烯-聚酯复合纤维。第一表面部件通过周面上具有多个突部的辊子和表面没有凸凹的辊子进行压花加工后的表面部件(相当于现有产品)。基重为30g/m2。第二表面部件在表面片上设置纵凹部,在中间片上设置横凹部,在纵凹部与横凹部的所有的交点处被接合的表面部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区域以外的区域相同)。基重为40g/m2。第三表面部件与第二表面部件相比,压花的密度低的表面部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区域相同)。基重为40g/m2。(实验顺序)1.在实验片的表面部件上载置在中央形成有开口的亚克力板。这里,亚克力板的尺寸例如为长200mmx宽100mm,开口的尺寸为长40mmx宽10mm,重量为125g左右。2.将用于滴下人造经血的自动滴管的管口配置在亚克力板的开口上方、距亚克力板的上表面10mm的位置处。3.在实验片上滴下人造经血(第一次,滴下量3ml,滴下速度95ml/min)。4.在人造经血滴下开始60秒后,测定表面部件的表面上的热移动速度(第一次)。即,使Finger-robotthermolab的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与实验片的滴下有人造经血的位置接触。此时,使用夹具,以使每次重复测定时与实验片接触的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压力等测定条件不变。5.在测定第一次的热移动速度之后,在实验片上滴下人造经血(第二次,滴下量4ml,滴下速度95ml/min)。6.在第二次的人造经血滴下开始60秒后,测定表面部件的表面上的热移动速度(第二次)。7.在测定第二次的热移动速度之后,在实验片上滴下人造经血(第三次,滴下量3ml,滴下速度95ml/min)。8.在第三次的人造经血滴下开始60秒后,测定表面部件的表面上的热移动速度(第三次)。按照上述顺序,各实验片分别使用五片对热移动速度(Qmax)进行测定,纟艮据测定值进行评l介。(参考)与Qmax值接触时的触感的基准Qmax值0-0.30基本不感觉凉U艮难感觉到沾湿)0.30~0.50稍凉(稍感觉到沾湿)0.50以上凉(感觉到沾湿)(测定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如表1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的相当于第二区域以外的区域的第二实验片和相当于第二区域的第三实验片都比相当于现有技术的第一实验片的Qmax值小,大致是其一半左右。也就是说,如上述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那样,通过表面片14和中间片16构成表面部件20,在表面片14上形成沿长度方向的纵凹部14a,在中间片16上形成横凹部16a、16b,并在纵凹部14a和横凹部16a、16b交叉的位置处进行接合,由此,能够得到具有与现有的吸收性物品相比透液性高的表面部件20的、吸收性高的吸收性物品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实施例在第二区域10b中,将横凹部16a作为沿宽度方向隔开间隔的、宽度较窄多个的横凹部16b进行设置,由此使相邻的接合部15的间隔比第二区域1Ob以外的区域中的间隔宽,^旦是,横凹部16a也可以设置成沿宽度方向连接,而将纵凹部14a作为沿长度方向隔开间隔的、宽度较窄的多个纵凹部进行设置。另外,对宽度较窄的各横凹部16b与一个纵凹部14a交叉从而形成一个接合部15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宽度较窄的各横凹部16b或宽度较窄的纵凹部也可以与两个以上的纵凹部14a或牙黄凹部16a交叉乂人而形成多个接合部1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设在第二区域10b中的接合部15的密度比设在第二区域10b的外侧的区域中的接合部15的密度低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表面部件20的整个区域内以大致均匀的密度形成接合部15。图9是表示在表面部件的整个区域内以大致均匀的密度形成有接合部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图IO是说明用于形成在整个区域内以大致均匀的密度形成有接合部的表面部件的辊子的图。例如,如图9所示,在第二区域10b中,也可以与第二区域10b的外侧区域同样地,^f吏i殳在表面片14上的纵凹部14a的向中间片16侧突出的部位和i殳在中间片16上的4黄凹部16a的向表面片14侧突出的部位形成格子状,并使其交叉的位置(交点)全部接合从而形成4妻4、部15。用于制造这样的吸收性物品2的表面部件的辊子例如如图IO所示,在上辊子53的全周设置在宽度方向上连接的线状突部53a,在下辊子51的全周设置在周向上连接的环状突部51a。使表面片14和中间片16插入到这样的上下一对辊子51、53之间并使其重叠,并接合由环状突部51a和线状突部53a夹持的位置,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在表面部件20的整个区域内以大致均匀的密度形成有接合部15的吸收性物品2。其他实施方式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对吸收部件10在宽度方向的中央具有一个吸收体原料1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在吸收部件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具有沿长度方向的侧部吸收体的结构。另外,还可以是代替侧部吸收体而在所述两端部上分别具有立体褶皱的结构。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身体排泄口部位抵接假定位置Z位于长度方向上与中央相比前端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身体排泄口部位抵接假定位置Z也可以位于长度方向上的中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背面片30为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热可塑性且不透液性的片部件,但也可以使用包括热可塑性且不透液性的片部件的、例如层叠有薄页纸或无纺布等的片状的部件。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仅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列举的实施方式,不用于限定并解释本发明。本发明在不脱离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进行变更、改良,并且本发明当然还包括其他等价的实施方式。1权利要求1.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是被穿着在身体上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用于吸收液体的吸收部件;透液性的表面部件,所述表面部件覆盖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吸收部件的穿着时的身体侧,所述表面部件具有表面片和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表面片相比被配置在所述吸收部件侧的中间片,所述表面片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一凹部,所述中间片具有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第二凹部,所述表面片和所述中间片在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交叉的位置处接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部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凹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凹部交叉。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凹部与多个所述第二凹部交叉。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了吸收性并具有被接合的表面部件(20)的吸收性物品(1)。吸收性物品(1)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被穿着在身体上,该吸收性物品具有用于吸收液体的吸收部件(10)和透液性的表面部件(20),所述表面部件(20)覆盖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吸收部件(10)的穿着时的身体侧,所述表面部件(20)具有表面片和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表面片相比被配置在所述吸收部件(10)侧的中间片,所述表面片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一凹部,所述中间片具有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第二凹部,所述表面片和所述中间片在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交叉的位置处接合。文档编号A61F13/15GK101541277SQ20078004328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1日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7日发明者北川雅史,西谷和也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