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两侧平衡咬合的人造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590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易于两侧平衡咬合的人造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制造有床义齿时使用的预先聚合硬化的人造牙。
背景技术
:人造牙是提供给牙科医生或牙科技工用于制作有床义齿的牙冠材料,并且,按照患者的缺损状态和治疗方案,从多种形状和大小的人造牙中恰当地选择人造牙来进行使用。关于义齿的制造,将使石膏流入阴模并硬化而制造的模型安装在称为咬合器的可再现颂的运动的器具上,利用该模型进行作业,其中,该阴模是利用印模材料(impressionmaterial)在患者口腔内印模而成的。咬合器具有可调式咬合器(adjustablearticulator)和平均值咬合器,其中,所述可调式咬合器能够调节向左右动时的关节部的引导路径的角度,所述平均值咬合器将关节部的引导路径的角度固定为一个平均角度。在牙科医生判断不需要特别的角度调节时,使用平均值咬合器。在利用全口义齿的修补治疗中,优选形成称为两侧平衡咬合(bilateralbalancedocclusion)的咬合状态。两侧平衡咬合大致分为整体平衡咬合(fullbalancedocclusion)和平衡咬合(balancedocclusion).整体平衡咬合是指如下的咬合关系,即,在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position)以及在偏心运动的全过程中全部的牙齿同时接触。但是,在临床上,因排列位置和研磨调整的误差等难以形成整体平衡咬合,由此通常为平衡咬合。平衡咬合是指如下的咬合关系,即,在进行偏心运动时,在作业侧23个牙接触滑动,在平衡侧23个牙接触滑动,并可以存在多个牙不接触的部位。因此,通过在义齿制造阶段预先进行的研磨调整以及装戴在患者的口腔内时由牙科医生进行的最终调整,能够制作完成适合于患者固有的下颂运动路径的义齿。此外,所谓作业侧是指侧方运动时下颂齿列相对于上颂齿列偏向颊侧的那一侧,所谓平衡侧是指与作业侧相反的一侧。例如,在上下颂咬合的状态下,下颂向右动时,作业侧指右侧,平衡侧指左侧。在专利文献1中,本申请的申请人提出了确定了牙尖和小窝的相对位置关系的人造牙。但是,通过研磨调整而成为两侧平衡咬合的作业实际上需要很多的时间和劳动力,从而,希望具有如下的人造牙,即,该人造牙的形状是预先完成了向符合平均值咬合器运动进行调整的研磨调整后的形状。专利文献1JP特开2003-102752号公报。
发明内容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为提供一种人造牙,该人造牙在使用颂间距离为105mm、矢状髁道角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咬合三角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为15°、矢状切导角10°、侧方切导角10°的咬合器制造全口义齿时,能够减少研磨调整量,易于建立两侧平衡咬合。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发明适当设定上颂中切牙用人造牙、上颂侧切牙用人造牙、上颂尖牙用人造牙上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上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的各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另外,适当设定下颂中切牙用人造牙、下颂侧切牙用人造牙、下颂尖牙用人造牙、下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下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的各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本发明适当设定上颂人造牙与下颂人造牙的处于牙尖交错位时的各咬合小面的接触位置关系,并适当设定偏心位置中的向侧方运动时的作业侧和平衡侧以及向前方运动时的各咬合小面的滑动关系。发明的效果通过在义齿制造中使用本发明的人造牙,易于获得以沿着平均值咬合器的各引导路径的角度上下颂的人造牙的前牙切缘以及磨牙咬合面彼此均勻接触、滑动的偏心运动状态,从而能够减轻调整作业量。因而,能够快速地制造恒定咬合状态的义齿,能够减轻牙科医生或牙科技工的作业负担。图1是表示上颂和下颂的人造牙排列状态的咬合面图。图2是从与冠状面垂直的方向观察的上颂和下颂的主视图。图3是从与冠状面垂直的方向观察的上颂和下颂的后视图。图4是从与矢状面垂直的方向观察的上颂和下颂的主视图。图5是从与矢状面垂直的方向观察的上颂和下颂的后视图。图6是从颊侧观察的上颂和下颂的立体图。图7是从舌侧观察的上颂和下颂的立体图。图8是上颂中切牙用人造牙咬合面图。图9是上颂侧切牙用人造牙咬合面图。图10是上颂尖牙用人造牙咬合面图。图11是上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咬合面图。图12是上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咬合面图。图13是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咬合面图。图14是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咬合面图。图15是下颂中切牙用人造牙咬合面图。图16是下颂侧切牙用人造牙咬合面图。图17是下颂尖牙用人造牙咬合面图。图18是下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咬合面图。图19是下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咬合面图。图20是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咬合面图。图21是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咬合面图。图22是表示在牙尖交错位局部接触的咬合小面的人造牙组咬合面图。图23是表示侧方运动时在作业侧滑动的咬合小面的人造牙组咬合面图。图24是表示侧方运动时在平衡侧滑动的咬合小面的人造牙组咬合面图。图25是表示前方运动时滑动的咬合小面的人造牙组咬合面图。附图标记的说明Tl上颂中切牙用人造牙il切缘f1前方咬合小面f2前方咬合小面T2上颂侧切牙用人造牙2切缘f3前方咬合小面f4后方咬合小面T3上颂尖牙用人造牙3切缘f5前方咬合小面f6后方咬合小面T4上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cl颊侧牙尖顶f7前方咬合小面f8后方咬合小面c2舌侧牙尖顶f9平衡咬合小面T5上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c3颊侧牙尖顶flO前方咬合小面Π1后方咬合小面c4舌侧牙尖顶Π2平衡咬合小面T6上颂一大磨牙用人造牙c5近中颊侧牙尖顶Π3前方咬合小面f14后方咬合小面c6远中颊侧牙尖顶Π5前方咬合小面Π6后方咬合小面c7近中舌侧牙尖顶Π7平衡咬合小面.fl8前方咬合小面c8远中舌侧牙尖顶Π9后方咬合小面f20平衡咬合小面T7上颂二大磨牙用人造牙c9近中颊侧牙尖顶f21前方咬合小面f22后方咬合小面ClO远中颊侧牙尖顶f23后方咬合小面Cll近中舌侧牙尖顶f24平衡咬合小面f25前方咬合小面T8下颂中切牙用人造牙4切缘f26前方咬合小面T9下颂侧切牙用人造牙5切缘f27前方咬合小面f28后方咬合小面TlO下颂尖牙用人造牙6切缘f29前方咬合小面f30后方咬合小面Tll下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c12颊侧牙尖顶f31前方咬合小面f32后方咬合小面si远中小窝f33平衡咬合小面f34前方咬合小面T12下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c13颊侧牙尖顶f35前方咬合小面f36后方咬合小面s2远中小窝f37平衡咬合小面f38前方咬合小面T13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cl4近中颊侧牙尖顶f39前方咬合小面f40后方咬合小面f41平衡咬合小面c15远中颊侧牙尖顶f42前方咬合小面f43后方咬合小面f44平衡咬合小面cl6远中牙尖顶f45前方咬合小面f46平衡咬合小面S3中央窝f47前方咬合小面T14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c17近中颊侧牙尖顶f48前方咬合小面f49后方咬合小面f50平衡咬合小面cl8远中颊侧牙尖顶f51前方咬合小面f52后方咬合小面f53平衡咬合小面s4中央窝f54前方咬合小面P1咬合平面P2矢状面P3冠状面具体实施例方式(对基准面的说明)针对在说明实施方式时使用的基准面的名称进行说明。所谓咬合平面,在解剖学上是包含上颂或者下颂齿列中的切牙点和左右最后磨牙牙尖顶的假想的平面,实际上,在实施本发明时,能够通过咬合器中的咬合平面板来表示咬合平面。所谓矢状面是将身体分成左右的平面,是与髁突间轴垂直的平面。所谓冠状面,是与矢状面和水平面垂直的平面。所谓水平面,是与地面平行的面。(咬合器的条件)使用本发明的人造牙的咬合器为如下结构,即,髁突间距离(左右两下颂头的旋转中心间的距离)为105mm,矢状髁道角(下颂向前方运动时,下颂的运动路径投影在矢状面上的路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0°,咬合三角(由将左右两下颂头的旋转中心和咬合平面板上的切牙点连接而成的三角形构成的平面)与咬合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为15.0°,矢状切导角(将下颂处于牙尖交错位时的切牙点与上下前牙向侧方运动而切缘彼此咬合时的切牙点连接而成的线与水平基准面所成的角度)为10.0°,侧方切导角(将下颂处于牙尖交错位时的切牙点与上下前牙向侧方运动而切缘彼此咬合时的切牙点连接而成的线与水平基准面所成的角度)为10.0°。使用与水平面平行的咬合平面板。可以将可调式咬合器调节为符合上述条件来进行使用。图1是表示上颂和下颂的人造牙排列状态的咬合面图,图2是从与冠状面垂直的方向观察的上颂和下颂的主视图,图3是从与冠状面垂直的方向观察的上颂和下颂的后视图,图4是从与矢状面垂直的方向观察的上颂和下颂的主视图,图5是从与矢状面垂直的方向观察的上颂和下颂的后视图,图6是从颊侧观察的上颂和下颂的立体图,图7是从舌侧观察的上颂和下颂的立体图。如这些图所述,上颂用人造牙包括上颂中切牙用人造牙T1、上颂侧切牙用人造牙T2、上颂尖牙用人造牙T3、上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4、上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5、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同样地,下颂用人造牙也包括下颂中切牙用人造牙T8、下颂侧切牙用人造牙T9、下颂尖牙用人造牙T10、下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11、下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12、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图8示出了上颂中切牙用人造牙T1。上颂中切牙用人造牙T1在切缘il处具有前方咬合小面fl和前方咬合小面f2。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l与咬合平面PI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0Is)为22.0°25.5°,优选23.5°24.5°,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9If)为1.5°6.5°,优选3.5°4.5°。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2与咬合平面P1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角度(02s)为20.5°23.0°,优选21.022.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02f)为1.5°6.5°,优选2.5°5.5°。图9示出了上颂侧切牙用人造牙T2。上颂侧切牙用人造牙T2在切缘i2处具有前方咬合小面f3和后方咬合小面f4。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3与咬合平面PI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3.0°28.0°,优选25.0°26.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0°17.0°,优选15.5°16.5°。有关后方咬合小面f4与咬合平面P1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6.0°22.0°,优选17.0°20.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9.5°10.5°,优选10.0°10.5°。图10示出了上颂尖牙用人造牙T3。上颂尖牙用人造牙T3在切缘i3处具有前方咬合小面f5和后方咬合小面f6。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5与咬合平面PI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5.0°31.0°,优选26.0°30.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5.0°,优选2.5°4.5°。有关后方咬合小面f6与咬合平面P1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8.5°22.5°,优选10.0°15.5°,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8.0°25.0°,优选19.0°24.0°。图11示出了上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4。上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4在颊侧牙尖顶cl的附近具有前方咬合小面f7和后方咬合小面f8,在舌侧牙尖顶c2的附近具有平衡咬合小面f9。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7与咬合平面PI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4.5°27.5°,优选25.5°27.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8.5°16.4°,优选10.0°15.0°。有关后方咬合小面f8与咬合平面P1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8.5°27.0°,优选20.5°25.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0.0°18.0°,优选13.5°16.5°。有关平衡咬合小面f9与咬合平面P1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4.5°,优选2.0°3.5°,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9.5°35.5°,优选30.0°35.0°。图12示出了上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5。上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5在颊侧牙尖顶c3的附近具有前方咬合小面flO和后方咬合小面fll,在舌侧牙尖顶c4的附近具有平衡咬合小面fl2。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lO与咬合平面P1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3.0°28.0°,优选23.5°27.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0.0°19.0°,优选12.5°15.5°。有关后方咬合小面fll与咬合平面P1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6.5°19.0°,优选17.5°18.5°,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3.0°17.5°,优选14.0°15.5°。有关平衡咬合小面fl2与咬合平面PI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6.0°10.0°,优选7.5°9.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5.5°29.0°,优选27.0°28.0°。图13示出了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在近中颊侧牙尖顶c5的附近具有前方咬合小面H3和后方咬合小面fl4,在远中颊侧牙尖顶c6的附近具有前方咬合小面H5和后方咬合小面H6,在近中舌侧牙尖顶c7的附近具有平衡咬合小面H7和前方咬合小面f18,在远中舌侧牙尖顶c8的附近具有后方咬合小面H9和平衡咬合小面f20。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l3与咬合平面P1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8.5°21.0°,优选19.5°20.5°,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5.0°11.0°,优选6.0°10.0°。有关对于后方咬合小面fl4与咬合平面P1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7.0°12.0°,优选7.5°10.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9.0°13.0°,优选10.0°12.0°。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l5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5°19.5°,优选17.0°18.5°,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8.0°9.0°,优选8.5°9.0°。有关后方咬合小面fl6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8.5°23.0°,优选19.0°21.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1.0°13.5°,优选12.0°13.0°。有关平衡咬合小面fl7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4.5°16.5°,优选15.0°16.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40.0°42.0°,优选40.5°41.5°。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l8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8.5°19.5°,优选18.5°19.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4.5°6.5°,优选5.0°6.0°。有关后方咬合小面fl9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6.5°7.5°,优选7.0°7.5°,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5°18.0°,优选16.0°17.5°。有关平衡咬合小面f20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3.0°12.0°,优选5.0°10.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32.0°38.5°,优选33.0°37.0°。图14示出了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在近中颊侧牙尖顶c9的附近具有前方咬合小面f21和后方咬合小面f22,在远中颊侧牙尖顶ClO的附近具有后方咬合小面f23,在近中舌侧牙尖顶cll的附近具有平衡咬合小面f24和前方咬合小面f25。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21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2.5°25.5°,优选23.0°25.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0°2.5°,优选1.5°2.0°。有关后方咬合小面f22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9.5°17.5°,优选10.0°15.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3.0°16.5°,优选14.0°15.5°。有关后方咬合小面f23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6.5°12.0°,优选7.0°11.5°,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4.5°7.0°,优选5.0°6.5°。有关平衡咬合小面f24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0.5°10.0°,优选2.0°7.5°,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38.5°47.0°,优选39.0°45.0°。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25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0.5°22.5°,优选21.0°22.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6.0°,优选2.0°4.0°。图15示出了下颂中切牙用人造牙T8。下颂中切牙用人造牙T8在切缘i4处具有前方咬合小面f26。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26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926s)为27.0°35.0°,优选28.0°33.5°,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θ26f)为3.5°12.5°,优选5.0°11.0°。图16示出了下颂侧切牙用人造牙T9。下颂侧切牙用人造牙T9在切缘i5处具有前方咬合小面f27和后方咬合小面f28。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27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31.0°35.0°,优选32.0°33.5°,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0.0°1.5°,优选0.5°1.0°。有关后方咬合小面f28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2.0°35.0°,优选23.0°30.5°,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7.5°26.5°,优选18.0°23.5°。图17示出了下颂尖牙用人造牙T10。下颂尖牙用人造牙TlO在切缘i6处具有前方咬合小面f29和后方咬合小面f30。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29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3.0°28.0°,优选24.0°26.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0.5°10.0°,优选2.5°8.0°。有关后方咬合小面f30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4.5°18.0°,优选15.0°16.5°,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6.0°21.0°,优选17.5°19.5°。图18示出了下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11。下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ll在颊侧牙尖顶cl2的周围具有前方咬合小面f31和后方咬合小面f32,在远中小窝si的附近具有平衡咬合小面f33和前方咬合小面f34。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31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38.0°41.0°,优选39.0°40.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5.0°8.5°,优选6.0°7.5°。有关后方咬合小面f32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7.0°17.5°,优选10.0°15.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9.0°15.5°,优选10.0°13.5°。有关平衡咬合小面f33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0°24.0°,优选16.0°23.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9.0°32.0°,优选30.0°31.0°。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34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3.5°10.0°,优选5.0°7.5°,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0°5.0°,优选2.54.5°。图19示出了下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12。下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12在颊侧牙尖顶cl3的周围具有前方咬合小面f35和后方咬合小面f36,在远中小窝s2的附近具有平衡咬合小面f37和前方咬合小面f38。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35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7.5°30.0°,优选28.0°29.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6.0°19.0°,优选17.5°18.5°。有关后方咬合小面f36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3.0°15.0°,优选13.5°14.5°,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7.0°24.0°,优选18.5°23.0°。有关平衡咬合小面f37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17.0°,优选15.5°16.5°,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0.0°16.5°,优选12.0°15.5°。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38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0°5.0°,优选为3.0°4.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2.0°14.5°,优选12.5°13.5°。图20示出了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在近中颊侧牙尖顶cl4的周围具有前方咬合小面f39、后方咬合小面f40和平衡咬合小面f41,在远中颊侧牙尖顶cl5的周围具有前方咬合小面f42、后方咬合小面f43和平衡咬合小面f44,在远中牙尖顶cl6的周围具有前方咬合小面f45和平衡咬合小面f46,在中央窝s3的附近具有前方咬合小面f47。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39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3.5°32.0°,优选25.0°30.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7.0°15.0°,优选8.0°12.0°。有关后方咬合小面f40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7.5°12.0°,优选9.0°11.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4.0°16.0°,优选14.5°15.5°。有关平衡咬合小面f41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0°5.5°,优选3.0°4.5°,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30.0°32.0°,优选30.0°31.5°。有关前方咬合平面f42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5°21.0°,优选16.0°19.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8.0°11.0°,优选9.0°10.5°。有关后方咬合小面f43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5.0°27.0°,优选25.5°26.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4.0°25.0°,优选24.5°25.0°。有关平衡咬合小面f44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2.0°20.0°,优选13.5°18.5°,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30.0°37.0°,优选31.5°33.5°。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45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7.5°13.0°,优选9.0°11.5°,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0.0°13.0°,优选10.5°12.0°。有关平衡咬合小面f46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5°4.5°,优选3.0°4.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7.0°33.0°,优选29.0°32.0°。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47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0.5°18.5°,优选12.5°16.5°,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0°8.0°,优选2.5°6.0°。图21示出了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在近中颊侧牙尖顶cl7的周围具有前方咬合小面f48、后方咬合小面f49和平衡咬合小面f50,在远中颊侧牙尖顶cl8的周围具有前方咬合小面f51、后方咬合小面f52和平衡咬合小面f53,在中央窝s4的附近具有前方咬合小面f54。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48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6.0°30.0°,优选27.0°29.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0.0°13.0°,优选10.5°12.5°。有关后方咬合小面f49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4.0°16.0°,优选14.5°15.5°,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0°17.5°,优选15.5°17.0°。有关平衡咬合小面f50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5°3.5°,优选2.5°3.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34.0°38.0°,优选35.0°37.0°。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51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7.0°21.0°,优选18.0°20.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4.5°6.5°,优选5.0°6.0°。有关后方咬合小面f52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9.0°22.0°,优选19.5°21.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3.0°14.5°,优选13.5°14.0°。有关平衡咬合小面f53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0°3.0°,优选1.5°2.5°,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34.0°38.0°,优选35.0°37.0°。有关前方咬合小面f54与咬合平面Pl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P2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5°23.0°,优选17.0°20.0°,同时,在由冠状面P3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5.5°12.0°,优选7.0°10.0°。若将上述的具有咬合小面的上颂人造牙和下颂人造牙组装在平均值咬合器上,则各咬合小面如下述那样接触。如图22所示,在牙尖交错位,上颂中切牙用人造牙Tl的前方咬合小面fl与下颂侧切牙用人造牙T9的前方咬合小面f27局部接触,上颂中切牙用人造牙Tl的后方咬合小面f2与下颂中切牙用人造牙T8的前方咬合小面f26局部接触,上颂侧切牙用人造牙T2的前方咬合小面f3与下颂尖牙用人造牙TlO的前方咬合小面f29局部接触,上颂侧切牙用人造牙T2的后方咬合小面f4与下颂侧切牙用人造牙T9的后方咬合小面f28局部接触,上颂尖牙用人造牙T3的前方咬合小面f5与下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ll的前方咬合下面f31局部接触,上颂尖牙用人造牙T3的后方咬合小面f6与下颂尖牙用人造牙TlO的后方咬合小面f30局部接触,上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4的前方咬合小面f7与下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12的前方咬合小面f35局部接触,上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4的后方咬合小面f8与下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ll的后方咬合小面f32局部接触,上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4的平衡咬合小面f9与下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ll的平衡咬合小面f33局部接触,上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5的前方咬合小面flO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前方咬合小面f39局部接触,上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5的后方咬合小面fll与下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12的后方咬合小面f36局部接触,上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5的平衡咬合小面f12与下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12的平衡咬合小面f37局部接触,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前方咬合小面fl3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前方咬合小面f42局部接触,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后方咬合小面fl4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后方咬合小面f40局部接触,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前方咬合小面fl5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前方咬合小面f45局部接触,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后方咬合小面fl6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后方咬合小面f43局部接触,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平衡咬合小面fl7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平衡咬合小面f44局部接触,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前方咬合小面fl8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前方咬合小面f47局部接触,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平衡咬合小面f20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平衡咬合小面f46局部接触,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的前方咬合小面f21与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前方咬合小面f51局部接触,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的后方咬合小面f22与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后方咬合小面f49局部接触,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的后方咬合小面f23与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后方咬合小面f52局部接触,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的平衡咬合小面f24与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平衡咬合小面f53局部接触,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的前方咬合小面f25与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前方咬合小面f54局部接触。另外,向前方运动时的各咬合小面,向侧方运动时的作业侧以及平衡侧的各咬合小面,如下述那样滑动。如图23所示,在向侧方运动时的作业侧,上颂侧切牙用人造牙T2的后方咬合小面f4与下颂侧切牙用人造牙T9的后方咬合小面f28局部相对滑动,上颂尖牙用人造牙T3的后方咬合小面f6与下颂尖牙用人造牙TlO的后方咬合小面f30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4的后方咬合小面f8与下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ll的后方咬合小面f32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5的后方咬合小面fll与下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12的后方咬合小面f36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后方咬合小面fl4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后方咬合小面f40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后方咬合小面fl6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后方咬合小面f43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前方咬合小面fl8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前方咬合小面f47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的后方咬合小面f22与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后方咬合小面f49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的后方咬合小面f23与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后方咬合小面f52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的前方咬合小面f25与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前方咬合小面f54局部相对滑动。如图24所示,在向侧方运动时的平衡侧,上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4的平衡咬合小面f9与下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ll的平衡咬合小面f33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5的平衡咬合小面f12与下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12的平衡咬合小面f37以及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平衡咬合小面f41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平衡咬合小面fl7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平衡咬合小面f44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平衡咬合小面f20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平衡咬合小面f46以及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平衡咬合小面f50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的平衡咬合小面f24与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平衡咬合小面f53局部相对滑动。如图25所示,在向前方运动时,上颂中切牙用人造牙Tl的前方咬合小面fl与下颂侧切牙用人造牙T9的前方咬合小面f27局部相对滑动,上颂中切牙用人造牙Tl的后方咬合小面f2与下颂中切牙用人造牙T8的前方咬合小面f26局部相对滑动,上颂侧切牙用人造牙T2的前方咬合小面f3与下颂尖牙用人造牙TlO的前方咬合小面f29局部相对滑动,上颂尖牙用人造牙T3的前方咬合小面f5与下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ll的前方咬合小面f31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4的前方咬合小面f7与下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12的前方咬合小面f35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5的前方咬合小面flO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前方咬合小面f39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前方咬合小面fl3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前方咬合小面f42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前方咬合小面fl5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前方咬合小面f45以及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前方咬合小面f48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平衡咬合小面fl8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前方咬合小面f47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的前方咬合小面f21与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前方咬合小面f51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的前方咬合小面f25与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前方咬合小面f54局部相对滑动。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人造牙中使用的材料可从陶瓷材料或树脂材料中恰当地选择,其中,所述陶瓷材料包括长石、石英、硅石等,所述树脂材料是通常在牙科界使用的树脂材料,包括由MMA、UDMA,EDMA,Bis-GMA等树脂成分和有机或无机填料(filler)形成的合成树脂和丙烯树脂等。而且,为了提高审美性,希望将使用至少釉质(enamel)层用和牙本质(dentin)层用两种以上色调不同的材料分多层进行层叠,来成型人造牙。可以从上述恰当选择材质,准备色调发生变化的两种不同的材料,将它们进行组合来形成人造牙,或者可以准备材质相同色调发生变化的材料并使用它们来形成人造牙。成型法能够从压缩成型、注射成型和注射压缩成型方法中恰当地选择。对于上述结构的人造牙,预先适当设置平均值咬合器中的咬合平面与各人造牙的咬合小面的角度关系,以维持称为两侧平衡咬合的咬合接触关系。因而,若在平均值咬合器中使用上述结构的人造牙,则能够以短时间高效地制造恒定咬合状态的义齿,从而减少义齿制造时的咬合调整作业量。实施例下面说明实施例。以在日常业务中进行人造牙排列作业的9名牙科技工作为实验对象,在安装了无牙颂石膏模型的日本松风公司(日文名称松風社)制汉递IIA型(日文型号〃IIA型(handyIIA))咬合器上进行排列本发明的试作人造牙的排列试验。作为试验结果记录在表1中记载了所需时间、对“两侧平衡咬合”的完成度的客观性评价,以及“是否感觉易于实现两侧平衡咬合”的实验对象自身的主观评价。[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4</column></row><table>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涉及在修补牙科治疗中制作的有床义齿上所使用的人造牙,其牙科医生或牙科技工在制造义齿时使用。人造牙是工业制品,提供有多种形态和大小的人造牙,技工或牙科医生从其中选择能够适当利用的人造牙来使用。另外,木发明的人造牙可以作为教育,用于人造牙排列和咬合调整等的学生实习。权利要求一种上颌中切牙用人造牙,其中,在切缘处具有前方咬合小面和后方咬合小面,有关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2.0°~25.5°,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6.5°,有关后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0.5°~23.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6.5°。2.—种上颂侧切牙用人造牙,其中,在切缘处具有前方咬合小面和后方咬合小面,有关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3.0°28.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0°17.0°,有关后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6.0°22.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9.5°10.5°。3.—种上颂尖牙用人造牙,其中,在切缘处具有前方咬合小面和后方咬合小面,有关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5.0°31.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5.0°,有关后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8.5°22.5°,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8.0°25.0°。4.一种上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其中,在颊侧牙尖顶的周围具有前方咬合小面和后方咬合小面,而且在舌侧牙尖顶的周围具有平衡咬合小面,有关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4.5°27.5°,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8.5°16.4°,有关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后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8.5°27.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0.0°18.0°,有关舌侧牙尖顶附近的平衡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4.5°,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9·5“35·5ο5.一种上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其中,在颊侧牙尖顶的周围具有前方咬合小面和后方咬合小面,而且在舌侧牙尖顶的周围具有平衡咬合小面,有关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3.0°28.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0.0°19.0°,有关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后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6.5°19.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3.0°17.5°,有关舌侧牙尖顶附近的平衡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6.0°10.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5.5°29.0°。6.一种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其中,在近中颊侧牙尖顶的周围具有前方咬合小面和后方咬合小面,在远中颊侧牙尖顶的周围具有前方咬合小面和后方咬合小面,在近中舌侧牙尖顶的周围具有前方咬合小面和平衡咬合小面,在远中舌侧牙尖顶的周围具有后方咬合小面和平衡咬合小面,有关近中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8.5°21.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5.0°11.0°,有关近中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后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7.0°12.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9.0°13.0°,有关远中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5°19.5°,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8.0°9.0°,有关远中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后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8.5°23.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1.0°13.5°,有关近中舌侧牙尖顶附近的平衡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4.5°16.5°,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40.0°42.0°,有关近中舌侧牙尖顶附近的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8.5°19.5°,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4.5°6.5°,有关远中舌侧牙尖顶附近的后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6.5°7.5°,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5°18.0°,有关远中舌侧牙尖顶附近的平衡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3.0°12.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32.0°38.5°。7.—种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其中,在近中颊侧牙尖顶的周围具有前方咬合小面和后方咬合小面,在远中颊侧牙尖顶的周围具有后方咬合小面,在近中舌侧牙尖顶的周围具有前方咬合小面和平衡咬合小面,有关近中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2.5°25.5°,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0°2.5°,有关近中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后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9.5°17.5°,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3.0°16.5°,有关远中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后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6.5°12.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4.5°7.0°,有关近中舌侧牙尖顶附近的平衡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0.5°10.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38.5°47.0°,有关近中舌侧牙尖顶附近的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0.5°22.5°,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6.0°。8.一种下颂中切牙用人造牙,其中,在切缘处具有前方咬合小面,有关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7.0°35.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3.5°12.5°。9.一种下颂侧切牙用人造牙,其中,在切缘处具有前方咬合小面和后方咬合小面,有关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31.0°35.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0.0°1.5°,有关后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2.0°35.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7.5°26.5°。10.一种下颂尖牙用人造牙,其中,在切缘处具有前方咬合小面和后方咬合小面,有关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3.0°28.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0.5°10.0°,有关后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4.5°18.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6.0°21.0°。11.一种下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其中,在颊侧牙尖顶的周围具有前方咬合小面和后方咬合小面,在远中小窝的周围具有平衡咬合小面和前方咬合小面,有关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38.0°41.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5.0°8.5°,有关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后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7.0°17.5°,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9.0°15.5°,有关远中小窝附近的平衡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0°24.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9.0°32.0°,有关远中小窝附近的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3.5°10.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0°5.0°。12.—种下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其中,在颊侧牙尖顶的周围具有前方咬合小面和后方咬合小面,在远中小窝的周围具有平衡咬合小面和前方咬合小面,有关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7.5°30.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6.0°19.0°,有关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后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3.0°15.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7.0°24.0°,有关远中小窝附近的平衡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17.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0.0°16.5°,有关远中小窝附近的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0°5.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2.0°14.5°。13.—种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其中,在近中颊侧牙尖顶的周围有前方咬合小面、后方咬合小面和平衡咬合小面,在远中颊侧牙尖顶的周围具有前方咬合小面、后方咬合小面和平衡咬合小面,在远中牙尖顶的周围具有前方咬合小面和平衡咬合小面,在中央窝附近具有前方咬合小面,有关近中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3.5°32.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7.0°15.0°,有关近中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后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7.5°12.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4.0°16.0°,有关近中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平衡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0°5.5°,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30.0°32.0°,有关远中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5°21.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8.0°11.0°,有关远中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后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5.0°27.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4.0°25.0°,有关远中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平衡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2.0°20.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30.0°37.0°,有关远中牙尖顶附近的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7.5°13.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0.0°13.0°,有关远中牙尖顶附近的平衡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5°4.5°,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7.0°33.0°,有关中央窝附近的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0.5°18.5°,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0°8.0°。14.一种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其中,在近中颊侧牙尖顶的周围具有前方咬合小面、后方咬合小面和平衡咬合小面,在远中颊侧牙尖顶的周围具有前方咬合小面、后方咬合小面和平衡咬合小面,在中央窝附近的周围具有前方咬合小面,有关近中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6.0°30.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0.0°13.0°,有关近中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后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4.0°16.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0°17.5°,有关近中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平衡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5°3.5°,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34.0°38.0°,有关远中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7.0°21.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4.5°6.5°,有关远中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后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9.0°22.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3.0°14.5°,有关远中颊侧牙尖顶附近的平衡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0°3.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34.0°38.0°,有关中央窝附近的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5°23.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5.5°12.0°。15.一种人造牙组,包括权利要求17的上颂用人造牙和权利要求714的下颂用人造牙,其中,在牙尖交错位,上颂中切牙用人造牙Tl的前方咬合小面fl与下颂侧切牙用人造牙T9的前方咬合小面f27局部接触,上颂中切牙用人造牙Tl的后方咬合小面f2与下颂中切牙用人造牙T8的前方咬合小面f26局部接触,上颂侧切牙用人造牙T2的前方咬合小面f3与下颂尖牙用人造牙TlO的前方咬合小面f29局部接触,上颂侧切牙用人造牙T2的后方咬合小面f4与下颂侧切牙用人造牙T9的后方咬合小面f28局部接触,上颂尖牙用人造牙T3的前方咬合小面f5与下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ll的前方咬合小面f31局部接触,上颂尖牙用人造牙T3的后方咬合小面f6与下颂尖牙用人造牙TlO的后方咬合小面f30局部接触,上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4的前方咬合小面f7与下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12的前方咬合小面f35局部接触,上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4的后方咬合小面f8与下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ll的后方咬合小面f32局部接触,上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4的平衡咬合小面f9与下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ll的平衡咬合小面f33局部接触,上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5的前方咬合小面flO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前方咬合小面f39局部接触,上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5的后方咬合小面fll与下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12的后方咬合小面f36局部接触,上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5的平衡咬合小面fl2与下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12的平衡咬合小面f37局部接触,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前方咬合小面fl3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前方咬合小面f42局部接触,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后方咬合小面fl4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后方咬合小面f40局部接触,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前方咬合小面f15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前方咬合小面f45局部接触,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后方咬合小面fl6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后方咬合小面f43局部接触,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平衡咬合小面fl7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平衡咬合小面f44局部接触,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前方咬合小面f18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前方咬合小面f47局部接触,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平衡咬合小面f20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平衡咬合小面f46局部接触,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的前方咬合小面f21与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前方咬合小面f51局部接触,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的后方咬合小面f22与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后方咬合小面f49局部接触,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的后方咬合小面f23与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后方咬合小面f52局部接触,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的平衡咬合小面f24与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平衡咬合小面f53局部接触,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的前方咬合小面f25与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前方咬合小面f54局部接触,在向侧方运动时,在作业侧,上颂侧切牙用人造牙T2的后方咬合小面f4与下颂侧切牙用人造牙T9的后方咬合小面f28局部相对滑动,上颂尖牙用人造牙T3的后方咬合小面f6与下颂尖牙用人造牙TlO的后方咬合小面f30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4的后方咬合小面f8与下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ll的后方咬合小面f32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5的后方咬合小面fll与下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12的后方咬合小面f36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后方咬合小面f14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后方咬合小面f40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后方咬合小面fl6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后方咬合小面f43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前方咬合小面fl8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前方咬合小面f47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的后方咬合小面f22与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后方咬合小面f49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的后方咬合小面f23与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后方咬合小面f52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的前方咬合小面f25与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前方咬合小面f54局部相对滑动,同时,在平衡侧,上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4的平衡咬合小面f9与下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ll的平衡咬合小面f33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5的平衡咬合小面fl2与下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12的平衡咬合小面f37以及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平衡咬合小面f41部分滑定,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平衡咬合小面f17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平衡咬合小面f44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平衡咬合小面f20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平衡咬合小面f46以及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平衡咬合小面f50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的平衡咬合小面f24与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平衡咬合小面f53局部相对滑动,在向前方运动时,上颂中切牙用人造牙Tl的前方咬合小面fl与下颂侧切牙用人造牙T9的前方咬合小面f27局部相对滑动,上颂中切牙用人造牙Tl的后方咬合小面f2与下颂中切牙用人造牙T8的前方咬合小面f26局部相对滑动,上颂侧切牙用人造牙T2的前方咬合小面f3与下颂尖牙用人造牙TlO的前方咬合小面f29局部相对滑动,上颂尖牙用人造牙T3的前方咬合小面f5与下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ll的前方咬合小面f31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一前磨牙用人造牙T4的前方咬合小面f7与下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12的前方咬合小面f35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二前磨牙用人造牙T5的前方咬合小面flO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前方咬合小面f39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前方咬合小面f13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前方咬合小面f42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前方咬合小面fl5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前方咬合小市f45以及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前方咬合小面f48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6的平衡咬合小面f18与下颂第一磨牙用人造牙T13的前方咬合小面f47部分滑定,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的前方咬合小面f21与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前方咬合小面f51局部相对滑动,上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7的前方咬合小面f25与下颂第二磨牙用人造牙T14的前方咬合小面f54局部相对滑动。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研磨调整量少且能够易于确立两侧平衡咬合的人造牙。本发明适当设定人造牙的各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例如,在上颌中切牙用人造牙中,在切缘处具有前方咬合小面和后方咬合小面,有关前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2.0°~25.5°,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6.5°,有关后方咬合小面与咬合平面所成的角度,在由矢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20.5°~23.0°,同时,在由冠状面剖切而形成的截面上的角度为1.5°~6.5°。文档编号A61C13/097GK101815480SQ200780100918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日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日发明者佐藤浩一,根来纪行,藤井法博申请人:株式会社松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