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6685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中药制剂,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制剂。 是治疗各个级别烧烫伤的首选外用药。
背景技术
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烧伤,如火焰、热液、热蒸汽和热金属等等。 伤情判断最基本的要求是烧伤面积和深度。以往临床通常是根据是轻度还是中、 重度烧伤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置,而对于中、重度烧伤者除了记录血压、脉
搏呼吸,并注意有无呼吸道烧伤及其他合并伤;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开始
输液;留置导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比重、ra值并注意有无血红蛋白尿等常
规应急措施之后开始清创,估算烧伤面积、深度。特别应注意有无iir环状焦
痂的压迫,其在肢体部位可影响血液循环,躯干部位可影响呼吸,应切开焦痂 减压。感染是救治烧伤中突出的问题。据国内某几所军医大学9329例烧伤病例 的分析,烧伤死亡原因中感染居首位,占51.8%;国外一烧伤中心的分析大面 积烧伤死亡病例中,死于感染占75%。感染如未能控制,其结果是内脏并发症 接二连三,终因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烧伤感染所以突出,除 由于有广泛的皮肤屏障的破坏、大量坏死组织和渗出形成了微生物良好的培养 基外,还与能否及时正确处理创面有关,特别是深度烧伤创面是主要感染源, 通常的做法是早期切痂、削痂植种,耐药性较其它病区为高,尤其对严重病人 并发全身性感染时,可联合应用一种第三代头孢菌素和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从静脉滴注;除了外科除了配以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外,对创面还敷有诸如1%磺 胺嘧啶银霜剂、碘附等外用抗菌药物。这些外用抗菌药物只能一定程度抑制细 菌生长,烧伤组织由开始的凝固性坏死经液化到与健康组织分离需要2-3周, 在这一过程中,随时都有浸入性感染的烕胁。以往的治疗方法,由于大剂量使 用抗生素,除了对肝肾脏的毒副作用大外,还往往导致体内菌群失调或二重感 染;另外在创面已感染的部位还需勤换药,清除脓性分泌物,这样每换药一次 患者就遭受一次痛苦。为此近年来的治疗多采用积极的手术治疗,包括早期切 痂或削痂,并立即皮肤移植。并己证明早期外科手术能减少全身性感染发病率, 提高大面积烧伤的治愈率。但是如果再有疗效好的烧烫伤外用药加以配合,就 更会明显减少患者痛苦,加快治愈速度,縮短治愈时间,可令人遗憾的是到目 前为止,尚未发现效果较理想的外用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方合理、制备容易、疗效迅速、止血止痛杀菌 消炎,并能有效防止或控制创面感染,促进愈合、换药痛苦小,愈后瘢痕不明 显的中药制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它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黄连0.5-2、连翘0.5-2、黄柏 0.8-2、地榆炭l-2、血余炭0.5-1、天门冬卜2、天花粉1-2、白芷1-2、苦参 0. 5-1、甘草1-1. 5、穿心莲1-3、牡丹皮0. 5-0. 8、紫草0. 5-0. 8、红花0. 5-0. 8、 冰片O. 5-0. 8、麻油30-65。
本发明的优点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组方科学合理,充分发挥各位药的协同增效作 。其中有止血凉血、清热解毒的成分,又有抗菌消炎止痛加快创面愈合,控制创面感染功效的 有效成分;还有消除腐肉促进生长新肉芽功效的成分;再辅助添加利于创面湿 润凉爽减少换药痛苦的辅助成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组方科学合理,并经临床试验证明对烧烫伤 创面消炎止痛见效快,敷药后十几分钟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当初那种火烧 火燎的感觉消失,达到可忍受的程度并能逐渐入睡,同时能消杀导致感染的主 要致病菌格兰阴性杆菌,与此同时还能在创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进而有效 防止或控制创面感染与交叉感染。另外在每次换药时基本不粘敷在创面上,轻 轻一撕即可揭开,因此患者痛苦小,愈后瘢痕轻微。这些是以往外用药所不及 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
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按配方的配比分别取黄连2份、连翘2份、黄柏1份、地榆炭2份、血余 炭0.5份、天门冬2份、天花粉1份、白芷2份、苦参0.5份、甘草1份、穿 心莲2份、牡丹皮0.5份、紫草0.5份、红花0.5份浸入65份麻油中,文火煎 煮至料药呈焦黄色时去渣,待稍冷后放入0. 5份冰片粉束,搅拌均匀后高压灭
菌消毒,灌装500ml/瓶。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同制备方法,按配方配比分别取黄连1份、连翘0. 8份、黄 柏2份、地榆炭1份、血余炭1份、天门冬1份、天花粉2份、白芷1份、苦 参1份、甘草1.5份、穿心莲1份、牡丹皮0.8份、紫草0.8份、红花0.8份浸入30份麻油中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煎煮、去渣、稍冷后加0. 6份冰片搅拌、
消毒、包装。 实施例3
取黄连0.5份、连翘1份、黄柏1.5份、地榆炭1.5份、血余炭0.8份、 天门冬1.5份、天花粉1.5份、白芷1.5份、苦参0.5份、甘草1.2份、穿心 莲3份、牡丹皮0.6份、紫草0.6份、红花0.6份浸入40份麻油中、0. 6份冰
片与例l的相同方法制备、包装。
应用实施例1、张某男、45岁经确诊为轻度烧伤创面达10%,用消毒空心 针抽出水泡液,创面清理消毒后,将本发明的药液涂敷在创面上后,把涂有薄 薄一层软药膏的医用纱布覆盖在上面,涂敷药之患者疼痛难忍,不时的发出痛 苦的呻吟、敷药10-20分钟患者逐渐情绪稳定,疼痛缓解达到可忍受的程度, 不逐渐入睡,次日换药时用镊子轻轻一揭就撕下纱布、患者基本上没有痛苦感, 三天后基本痊愈,也没发烧、感染,皮肤平整,瘢痕不明显,呈浅白色,二、 三个月恢复正常肤色。
应用实施例2、杜某女38岁在一次火灾中被烧伤经确诊为ir烧伤,伤及
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大小不一的水泡,内含淡黄色澄清液 体,表皮脱落,火烧火燎的疼痛难忍,敷药后20-30分钟患者情绪逐渐趋于稳 定,每天换两次药,没有感染发烧,3天后就能睡安稳觉,在此过程中没用抗 生素,创面腐肉消除逐渐长出新肉芽,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一周后基本痊愈, 没有明显瘢痕又无色素沉着,出院休息。
应用实施例3、陈某男42岁经确诊为nr烧伤,全皮层烧伤,局部甚至达
到皮下、肌肉或骨骼。创面无水泡,呈蜡白或焦黄色甚至碳化,痛觉消失,局部温度低,皮层凝固性坏死后形成焦痂,触之如皮草,痂下可显树枝状栓塞的 血管。由于皮肤及其附件已全部烧毁,无上皮再生的来源,如按通常的作法只 有靠植皮而愈后。患者承受痛苦大,周期长而采用积极的手术治疗,包括早期 切痂或削痂,并立即皮肤移植。再用本发明的药物配合治疗。涂敷本发明的药物,每天涂敷两次,并对深度创面敷药必须到位,以利修复皮不平度。5天后 创面长出新肉芽,创面无感染,换药时患者正在熟睡但却没醒,与此同时治疗 期间必须加强营养支持,如多喝鸡汤已利加速愈和与长皮,三周后己愈合,在 治疗过程中创面没有发生感染,这是以往这类治疗中罕见的,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以上尽管是有限的典型病例,但是也充分证明本发明的药物对轻、中重度 烧伤创面的止痛消炎、控制感染、减少患者痛苦,縮短治愈时间都有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在治疗nr大面积烧伤患者与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黄连0.5-2、连翘0.5-2、黄柏0.8-2、地榆炭1-2、血余炭0.5-1、天门冬1-2、天花粉1-2、白芷1-2、苦参0.5-1、甘草1-1.5、穿心莲1-3、牡丹皮0.5-0.8、紫草0.5-0.8、红花0.5-0.8、冰片0.5-0.8、麻油30-6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黄连l、连翘0.8、黄柏2、地榆炭l、血余炭l、天门冬l、天花粉2、白正l、苦参l、甘草1.5、穿心莲l、牡丹皮0.8、紫草,0.8、红花0.8、冰片0.8、麻油3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制剂。是治疗各个级别烧烫伤的首选外用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黄连0.5-2、连翘0.5-2、黄柏0.8-2、地榆炭1-2、血余炭0.5-1、天门冬1-2、天花粉1-2、白芷1-2、苦参0.5-1、甘草1-1.5、穿心莲1-3、牡丹皮0.5-0.8、紫草0.5-0.8、红花0.5-0.8、冰片0.5-0.8、麻油30-65。本发明对烧烫伤创面消炎止痛见效快,敷药后十几分钟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同时能消杀导致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格兰阴性杆菌,与此同时还能在创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进而有效防止或控制创面感染与交叉感染。
文档编号A61K36/88GK101653541SQ20081001283
公开日2010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9日
发明者礼 孟 申请人:礼 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