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中药煎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112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中药煎药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煎药机,具体为一种微机控制的中药煎药机。
背景技术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髓,因其独特的疗效和极小的副作用, 一直受 到广大患者的青睐。传统的煎药方式是人工手工煎药,人工控制煎药时间和 火候,比较麻烦。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中药煎药机应运而生。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煎药机主要是常孕煎药机。它主要由箱体、安装在 箱体上/或内的煎药锅、安装在箱体内煎药锅底部的加热盘、控制煎药温度 和时间的控制装置和与煎药锅底部出液口相连的包装机构成。
煎制中药时,先将中药放入煎药锅内,盖好锅盖,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加 热盘的煎药温度和时间;当设定的煎药时间到后,控制装置输出控制信号使 加热盘停止加热排出药液,通过包装机将药液封袋包装好,整个煎制中药 的过程就结束了。
常压煎药机的优点是煎药直观、符合传统煎药方式的特点,适合煎煮 那些要求煎煮温度低、煎药时间较短的中药其缺点是不适宜煎煮要求煎 药火候旺、时间长的中药。
为了弥补常压煎药机的不足,业内人士又研制出了一种高压密闭煎药机。 高压密闭煎药机具有普通的常压煎药机没有的优点,如温度高、压力大、煎 药时间短、煎药效果好等。通常,高压煎药机都带有药渣挤压装置,其目的 是使煎制的药液浓度更高。
上述的几种现有的煎药机,都是使用加热盘从煎药锅底部加热的方式, 这种设计是对手工煎药方式的简单模仿,对药液的加热速度慢,耗时长,效 率不高;
都是采用药渣挤压装置,通过挤压药渣提取药液,这种设计需要一个动
作机构在液体中工作,因此结构复杂、成本高、寿命短;
只能做简单的煎药,不能使用先煎后下等一些复杂的煎药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中药煎药机,具有结构简单、热效率高、 具有复杂的煎药方式。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智能中药煎药机包括机架、煎药系统、包装系统和对这两个系统控制的 微机控制系统,煎药系统具有盛放液体的罐体,罐体内具有加热机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煎药系统具有两个罐体,分别为主罐体和辅罐体,主罐体和辅 罐体分别装有受微机控制系统控制的主加热机构和辅加热机构,辅罐体固定 于主罐体上方,与主罐体间通过导管连通,所述导管具有受微机控制系统控 制的阀门;主罐体通过转轴与机架连接,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与主罐体的转轴
连接的受微机控制系统控制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主罐体旋转以达到动 态提取和药渣分离的目的。
所述主加热机构和辅加热机构分别连接两个受微机控制系统控制的电力 控制装置,使主加热机构和辅加热机构的工作情况分别受到微机控制系统控 制。
所述主罐体的主加热机构,由多根条状围绕主罐体外部排布的加热机构 组成。
所述条状的加热机构具有条状的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内装有电热丝,电 热丝与受微机控制系统控制的电力控制装置连接。
上述设计达到了如下效果首先煎药系统具有通过导管连通的主罐体和 辅罐体,导管的导通情况受微机控制系统控制,主罐体和辅罐体内的主加热 机构和辅加热机构分别受到微机控制系统控制。类似于说,本发明具有两套 独立的煎药系统,因此可以完成一些复杂的煎药,如以先煎后下的方法煎药。
先煎后下是常用的一种煎药方法,中药通常先煎的中药大多数为矿物类、 贝壳类中药,在处方中的用药量都比较少,在辅罐体内进行煎煮。操作时, 将先煎的中药放入辅罐体中,加水后按设定的程序加热煎煮,达到设定的时
间后,微机系统控制导管导通,先煎的中药连同药液一起下到主罐体中,与 放入主罐体中的后煎药一起进行下一步的煎煮。
如果,后煎药为芳香类的中药时,程序可反过来执行,即在主罐体内先 煎煮,到达程序设定的时间,微机系统控制导管导通辅罐体内的药连同药液 一起下到主罐体中进行煎煮。
再者,本发明中的主加热机构与原有的从罐体底部加热的加热机构不同,
是多根条状的加热机构,使液体受热更均匀;与液体接触面积更大,加热速
度更快。因此这种设计突破了对原有手工煎药方式的简单模仿,改善了煎药 效果,提高了煎药效率。 '
最后主罐体通过转轴与机架连接,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与主罐体的转轴连 接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主罐体旋转,以达到动态提取和药渣分离的目 的。上述设计通过简单的装置完成了动态提取和药渣分离的工作。
特别是在药渣分离过程中巧妙的运用了类似于洗衣机脱水的原理,通过
离心力进行药渣分离。除简化了原有装置外,还存在如下优点不存在药液 中活动的部件,从而避免了药渣进入活动部件的连接机构,难以清理; 一般
采用的活动部件为金属材料,上述设计避免了金属材料因浸泡在药液中造成
的锈蚀。
所述主罐体和辅罐体上方设有进水口,进水口连接进水管,进水管一端 连接水源,进水管上装有受微机控制系统控制的进水管阀门。
所述主罐体和辅罐体内部分别装有与微机控制系统连接的液位传感器, 或者底部分别装有与微机控制系统连接的压力传感器。
上述两点设计使微机控制系统可以控制主罐体和辅罐体的进水,并且可 以得到水位反馈,从而实现了对水位的控制。又因为本发明具有包装系统, 所以在放入药品后,包括灌水、复杂的煎煮、包装等各项步骤均由微机控制 系统完成,自动化程度远远高于一般中药煎药机。
又因为几乎整个过程无需人为参与,减少了药品煎煮过程中的污染。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 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照图l,智能中药煎药机的煎药系统具有主罐体1和辅罐体2,主罐体 1和辅罐体2分别装有受微机控制系统控制的主加热机构3和辅加热机构,辅 罐体2固定于主罐体1上方,与主罐体1间通过导管连通,所述导管具有受 微机控制系统控制的阀门。微机控制系统位于微机控制箱4内。
主罐体通过转轴5与机架6连接,转轴5下端装有皮带轮,通过皮带轮 连接在电动机7上,电动机7通过电力控制装置连接在微机控制系统上,受 微机控制系统控制。
主罐体1的主加热机构3由多根条状围绕主罐体外部排布的加热机构组 成,加热机构除对主罐体1加热外,还对主罐体1起到辅助作用,减小其转 动时引起的震动。
由于辅罐体2体积较小,且工作时不转动,所以所述的辅加热机构仍然 采用传统的电热盘进行加热。
主加热机构3和辅加热机构里的电热丝连接受微机控制系统控制的电力 控制装置,使主加热机构和辅加热机构的工作情况分别受到微机控制系统控 制。
主罐体1下方装有用于排除药液的出药管8,主罐体1通过出药管8连接 到机架6下方的包装系统9;出药管8上装有受微机系统控制的阀门。出药情 况受微机系统控制。
包装系统9在现有煎药机中已普遍使用,在此不做详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 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 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智能中药煎药机包括机架、煎药系统和对这两个系统起控制作用的微机控制系统,煎药系统具有盛放液体的罐体,罐体内具有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煎药系统具有两个罐体,分别为主罐体和辅罐体,辅罐体固定于主罐体上方,与主罐体间通过受微机控制系统控制的导管连通,主罐体和辅罐体分别装有受微机控制系统控制的主加热机构和辅加热机构。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智能中药煎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罐体通 过转轴与机架连接,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与主罐体的转轴连接的受微机控制系 统控制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主罐体旋转以达到动态提取和药渣分离的 目的。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智能中药煎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加热机 构和辅加热机构分别连接两个受微机控制系统控制的电力控制装置,使主加 热机构和辅加热机构的工作情况分别受到微机控制系统控制。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智能中药煎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罐体的 主加热机构,由多根条状围绕主罐体外部排布的加热机构组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中药煎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的加 热机构具有条状的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内装有电热丝,电热丝与受微机控制 系统控制的电力控制装置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智能中药煎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罐体和 辅罐体上方设有进水口,进水口连接进水管,进水管一端连接水源,进水管 上装有受微机控制系统控制的进水管阀门。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智能中药煎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罐体和 辅罐体内部分别装有与微机控制系统连接的液位传感器。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中药煎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罐体的 底部分别装有与微机控制系统连接的压力传感器。
全文摘要
智能中药煎药机涉及一种中药煎药机,具体为一种微机控制的中药煎药机。本发明具有两套独立的煎药系统,因此可以完成一些复杂的煎药,如以先煎后下的方法煎药。采用多根条状的加热机构,使液体受热更均匀;与液体接触面积更大,加热速度更快。因此这种设计突破了对原有手工煎药方式的简单模仿,改善了煎药效果,提高了煎药效率。微机控制系统可以对水位的控制。所以在放入药品后,包括灌水、复杂的煎煮、包装等各项步骤均由微机控制系统完成,自动化程度远远高于一般中药煎药机。又因为几乎整个过程无需人为参与,减少了药品煎煮过程中的污染。
文档编号A61J3/00GK101361699SQ20081004122
公开日2009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31日
发明者周永传, 波 王, 颜志红 申请人:上海远跃轻工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