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45530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烧伤或烫伤治疗的药物,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 治疗烧伤的药物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烧伤或烫伤治疗方面,现代西医注重预防感染,对创面通常采用干燥处理及切痂植皮治疗;其所存在的缺点是(1)、干燥环境不利于新鲜皮 肤生长,创面愈合时间长,容易留下疤痕;(2)、在切痂治疗过程中,可能 会人为造成二次损伤,增加病人痛苦和疤痕形成的机会;(3)、对病房环境 要求高,不便于现场急救,不适于基层医院。而中医所采用的湿润疗法,仅仅部分克服了上述缺点,而且操作稍微 不慎,易造成感染;究其原因,大多在于药物配比及制作不适于烧伤或烫 伤的治疗,易感染,创面愈合慢,治疗不方便。为了解决以上所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适于烧伤或烫 伤的治疗方案。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便于携带、便于治 疗、防感染效果好、创面愈合快的治疗烧伤的药物敷料及其制备方法,该 药物敷料可为烧伤或烫伤创面创造一个湿润、无菌的局部环境,利于治疗, 效果突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敷料,该药物敷料 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原料药紫草、地榆、土黄连、炮甲、乌梅、五倍子、虎杖、黄连、黄柏、白芷、白芨、水片、血余炭、凡士林各0.6-1.5 份,血竭1.5-2. 5份;该药物敷料还包括按重量份计的植物油20~60份。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敷料,该药物敷料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原料药 紫草、地榆、土黄连、炮曱、乌梅、五倍子、虎杖、黄连、黄柏、白芷、 白芨、冰片、血余炭、凡士林各O. 8-1.2份,血竭1.8~2.2份;该药物 敷料还包括按重量份计的植物油35 ~ 45份。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敷料,该药物敷料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原料药 紫草、地榆、土黄连、炮曱、乌梅、五倍子、虎杖、黄连、黄柏、白芷、 白芨、冰片、血余炭、凡士林各1份,血竭2份;该药物敷料还包括按重 量份计的植物油40份。基于上述,所述植物油是芝麻油或菜籽油。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按 重量份计的炮曱、水片、血余炭、血竭四味原料药研末,过80 120目细 筛,得到四味药末;步骤2、将按重量份计的其余原料药与植物油一同放 入油锅中,加热,将其余原料药文火炸至焦黄色,捞出药渣,得到药油; 步骤3、待所述药油冷却至80 ~ 100 C。时,加入所述四味药末,搅拌均匀, 封于无菌容器中待用。基于上述,在步骤三中,在无菌容器中放入无菌纱布进行浸透,以作 药物敷料治疗载体。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性,具体的说, 该药物敷料可为烧伤或烫伤创面创造一个湿润、无菌的局部环境,具有防 感染效果好和创面愈合快的显著优点,并且,该药物敷料便于携带,使用 操作简单便捷,治疗效果显著,疤痕小或无疤痕,且治疗过程中痛苦少; 该药物敷料对病房治疗环境要求低,尤其适于战地救护、基层医院和家庭。本发明药物敷料的药理紫草味苦、辛、寒;具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为治疗水火烧伤或烫伤首选药物。地榆性微寒,味苦、酸、涩;功用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现代研 究证明本药物含有大量鞣质,有较强的收敛性和收缩血管作用,可降低血 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同时,还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能对抗绿脓杆 菌感染。土黄连功能清热解毒、利小便;常用于治疗各种无名肿毒、丹毒 湿渗、烫伤、跌打瘀肺。炮曱味咸,微寒;具有祛瘀散结,消肺排脓之功效。血余炭味苦,性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有利于吸收创面渗出液 体和清理创面;现代研究发现人发中含有大量优角蛋白,以及钓、钠、 钾、锌等微量元素,有利于新鲜皮肤的再生。乌梅性平,味酸涩;具有收敛生津之作用,并治胬肉外突,有利于 减轻或消除疤痕;现代研究证明本品枸橼酸、苹果酸、琥珀酸、糖类、 谷固醇等物质,在体外对多种致病细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且能增强 机体免疫功能。五倍子《开宝本草》记载"……主齿宣疳匿,肺脏风毒,流溢皮肤,作风湿癣疮痒脓水……";《本草纲目》记载"……敛溃疡金瘉";这些作用有利于创面渗出物的吸收。冰片辛、苦,微寒;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之功效。虎杖、黄连、黄柏均具苦寒之性,能够清热解毒,活血通经;现代研究证明上述药物对燹伤创面有收敛、防止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白芨性寒,味苦、甘、涩;能够收敛止血,消肺生肌。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血竭性平,味甘、咸,具有活血散痴,止血定痛,敛痴生肌之功效。 凡士林作为赋型剂,可使油质药物长久保持于创面,有利于新鲜皮肤生长。上述药物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消瘢消肺、活血生肌等功 效,对各类烧伤、烫伤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中,采用无菌纱布作为辅料载体的优点(1)、对药物可起到很 好地附着和固定作用;(2)、有利于药物保存、携带和操作;(3)、具有良好 的透气性,便于炎性渗出物的清除;(4)、能临时代替皮肤的部分功能,对 机体起保护作用;(5)、为烧伤或烫伤创面创造一个无菌的局部环境,进一 步提高了疗效。使用方法局部创面处理每日换药一次,换药时注意创面消毒,并 仔细清除坏死及液化的组织和残留药物,视创面情况覆盖本敷料3-5层; 全身处理按烧伤治疗常规处理。临床使用效果在70例患者中,4例11° ~III。混合烧伤,平均治 愈时间为20士2d,愈后留有少量疤痕;其余64例H。烧伤患者平均治愈 时间为12土2d,均无明显疤痕形成;所有病例无一发生感染。典型病例病例1:张姗姗,女,1岁半,信阳市固始县人,右手不慎放进开水中, 造成II。燙伤,经本发明药物敷料包扎治疗14天痊愈;烫伤后lh,创面 肿胀不明显,局部有水疱形成,疼痛剧烈,立即用1%。新洁尔灭溶液进行 创面消毒,清创后用本药物敷料覆盖包扎处理;伤后第2d,手背及手腕部 位出现水肿,部分水泡溃破,创面有少量渗出液,此时患儿情绪稳定,一 般情况良好;治疗后第3d, —方面受损皮肤坏死、液化,与此同时,在湿 润环境下新鲜皮肤开始生长,创面无感染迹象;治疗后第2周,除深II。 烫伤部分存留透明状薄层瘢痕之外,其余部分皮肤生长情况良好;2月后 随访,原深II。创面处有少量色素沉着,周围皮肤完好如初,手部功能完 全恢复正常。病例2:杨永德,男,50岁,信阳市人,双下肢被热油燙伤,于20046年4月12日来诊;;险查所见创面共约10%,呈II °烫伤,局部疼痛剧 烈,有轻微休克表现;经用本药物敷料,采用包扎疗法,结合全身支持治 疗,14天痊愈,未留疤痕。病例3:崔莉莉,女,2岁,信阳市潢川县人,右足背被开水烫伤,在 其它医院采用它法治疗IO天后创面感染,来诊;所见患儿精神可,烫伤 面积约2%,呈II。损伤,局部化脓,创面周围红肿;用本药物敷料包扎 治疗10天痊愈。病例4:孙佳明,男,40岁,信阳市固始县人,右下肢被摩托车排气 管烫伤,于2007年9月5日来诊;局部所见呈II。烫伤,面积约2%;经 本药物敷料包扎治疗后12天痊愈。病例5:刘健,男,5岁,信阳市郊区人,头部被沥青烫伤,在外院治 疗20天未愈来诊;所见面积约3%,创面结有硬痂,痂下溃脓感染,有 恶臭气味;经消毒处理后,用本药物敷料敷布并结合全身抗炎进行治疗, 治疗后3 ~ 7天,脓痂逐渐软化脱落,共治疗20天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 实施例一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敷料,该药物敷料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原料药 紫草O. 8份,地榆l份,土黄连O. 9份,炮甲O. 7份,乌梅1.2份,五倍 子1. 2份,虎杖0. 8份,黄连0. 8份,黄柏0. 8份,白芷1. 3份,白芨1. 5 份,冰片1.5份,血余炭O. 8份,凡士林1.2份,血竭1.8份;该药物敷 料还包括按重量份计的植物油30份。基于上述,所述植物油是芝麻油或菜籽油。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l、将按重量份计的炮曱、水片、血余炭、血竭四味原料药研末,过80~120目细筛,得到四p木药末;步骤2、将按重量份计的其余原料药与植物油一同放入油锅中,加热,将其余原料药文火炸至焦黄色,捞出药渣,得到药油;步骤3、待所述药油冷却至80~100C。时,加入所述四味药末,搅拌均匀,封于无菌容器中待用。基于上述,在步骤三中,在无菌容器中放入无菌纱布进行浸透,以作 药物敷料治疗载体;所述无菌纱布长宽各10 cm;基于上述,所述无菌容器包括无菌金属容器或无菌玻璃容器或其它无 毒防油包装材料所制作的容器。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敷料,该药物 敷料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原料药紫草1.2份,地榆1.4份,土黄连1.2 份,炮曱1. 5份,乌梅0. 8份,五倍子0. 6份,虎杖1. 3份,黄连0. 6份, 黄柏1. 5份,白芷1. 0份,白茨0. 6份,冰片0. 8份,血余炭1. 5份,凡 士林0. 8份,血竭2. 4份;该药物敷料还包括按重量份计的植物油50份。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敷料,该药物 敷料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原料药紫草、地榆、土黄连、炮曱、乌梅、 五倍子、虎杖、黄连、黄柏、白芷、白芨、冰片、血余炭、凡士林各1份, 血竭2份;该药物敷料还包括按重量份计的植物油40份。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 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 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 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敷料,其特征在于该药物敷料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原料药紫草、地榆、土黄连、炮甲、乌梅、五倍子、虎杖、黄连、黄柏、白芷、白芨、冰片、血余炭、凡士林各0.6~1.5份,血竭1.5~2.5份;该药物敷料还包括按重量份计的植物油20~60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敷料,其特征在于该 药物敷料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原料药紫草、地榆、土黄连、炮曱、乌 梅、五倍子、虎杖、黄连、黄柏、白芷、白芨、冰片、血余炭、凡士林各 0. 8 ~ 1. 2份,血竭1. 8 ~ 2. 2份;该药物敷料还包括按重量份计的植物油 35 ~ 45份。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敷料,其特征在于该 药物敷料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原料药紫草、地榆、土黄连、炮甲、乌 梅、五倍子、虎杖、黄连、黄柏、白芷、白芨、冰片、血余炭、凡士林各 1份,血竭2份;该药物敷料还包括按重量份计的植物油40份。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敷料,其特征 在于所述植物油是芝麻油或菜籽油。
5、 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l、将按重量份计的炮曱、水片、血余炭、血竭四味原料药研末,过80 120目细筛,得到四味药末;步骤2、将按重量份计的其余原料药与植物油一同放入油锅中,加热, 将其余原料药文火炸至焦黄色,捞出药渣,得到药油;步骤3、待所迷药油冷却至80~ 100C°时,加入所述四味药末,搅拌 均匀,封于无菌容器中待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 征在于在步骤三中,在无菌容器中放入无菌纱布进行浸透,以作药物敷 料治疗载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敷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敷料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原料药紫草、地榆、土黄连、炮甲、乌梅、五倍子、虎杖、黄连、黄柏、白芷、白芨、冰片、血余炭、凡士林各0.6~1.5份,血竭1.5~2.5份;该药物敷料还包括按重量份计的植物油20~60份;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炮甲、冰片、血余炭、血竭四味原料药研末得四味药末;将其余原料药与植物油一同放入油锅中,加热,将其余原料药文火炸至焦黄色,捞出药渣,得到药油;待药油冷却并加入四味药末,搅拌均匀即得。该敷料可为创面创造一个湿润、无菌的局部环境,具有防感染效果好和创面愈合快的显著优点,其适于战地救护、基层医院和家庭。
文档编号A61K35/56GK101249215SQ20081004950
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7日
发明者喻永强 申请人:喻永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