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综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992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综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特别是一种用于综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消化系统疾病是小儿最易发生、最常见的疾病,小儿消化不良以腹泻即泄渴为主症。 祖国医学有"小儿脾常不足",现代医学认为小儿胃中酸度及酶活性较成人低,消化吸收 也弱于成人,故外感内伤易引起小儿胃肠消化功能紊乱。现代医学中小儿腹泻分为单纯 性消化不良腹泻和中毒性消化不良腹泻。前者多由喂养不当,寒热不调或肠道外感引起, 相当于中医"伤食泻,,或"食积泻";后者由肠道感染引起,相当于中医"湿热泻"。小儿腹泻 往往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及发育,甚至对生命都造成严重的威胁,故治疗小儿腹泻及其 重要。然而由于小儿机体调节机制能力弱,病情变化快,易虚易实,故治疗小儿腹泻难 度较大,小儿腹泻的症状多为呕吐,易脱水,若采用西医治疗,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 不但会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且可能导致病情复杂化,甚至产生毒副作用,若单采用 中医药物治疗,小儿大多不愿服药,造成控制症状收效緩慢。因此,对小儿腹泻的治疗 应以内服外敷综合治疗的原则,以健脾、和胃、利湿、消食、导滞、抗感染为主,采用"消 补兼施",消除致病因素,包括伤食、停乳成积滞或湿热混合之邪,"补"为促进胃肠消化 吸收,緩解功能紊乱,以达止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综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它是以内服外敷综 合治疗为原则,采用"消补兼施",调整肠内菌群平衡,让致病菌丧失致病能力,尽快恢 复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治愈速度快,而且成本低,制作使 用方法简单、方便。
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口给药、山药糊和外敷药三组 制剂(1) 口给药仙鹤草5-6、红曲4-5、白术4-5、鸡内金8-10、青黛0.5-1 研制成末后混合配制而成。使用时,按患儿大小,采用口给药法服用,将药物纳入患儿 舌尖及舌下,让其用唾液溶化药粉,不必开水送服。口给药促进口中经络经穴,唾液分 泌与药物的充分结合,能够调动自身防治疾病积极因素。(2)山药糊山药粉30 - 60、 车前子1-2配制而成。该山药粉为蒸制山药粉。使用时,既可作药膳^f吏用,也可作输液 代用品使用。作药膳使用时,直接冲开水成糊,按患儿的具体情况成稀糊或浓糊喂之, 能止渴、利尿,又具有营养价值,增强小儿抗病能力。当患儿还能进食或无须迅速纠正 其脱水时,可将之作为输液代用品使用,以补充患儿电解质热量及营养。(3)外敷药 胡椒l-2、绿豆1-2、吴茱萸1 - 2按等分磨粉制成。使用时,用其亲人的唾液调匀敷脐并覆盖其脐周穴位(如肓俞、水分、阴交等),再用现有技术的黑膏药贴之。外敷药运 用经络经穴、皮肤吸收之效应,能够透过皮肤直达经脉,渗入体内,融于津液之中,发 挥外治与内服的综合治疗效应,从而达到促进胃肠功能,帮助消化等治病的目的。 上述口给药中各味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仙鹤草性味苦、辛。《百草镜》载,"下气活血,理百病,散痞满。"《药镜.拾遗 赋》"滚咽膈之痰,平翻胃之吵......味苦辛平入肺脏,穿肠穿胃能攻坚,采掇茎叶捣汁
用,蔗汁白酒佐使全,噎膈饮之痰立化,津咽平复功最先。"可知,临症对咳嗽方中加仙
鹤草有卓效;不论男女老幼,对腹胀腹泻用之有特效。
红曲性味甘,温。入肝、脾、大肠经。《饮膳正要》"健脾,益气,温中。"为曲 霉科真菌紫色红曲霉寄生在梗米上而成红曲米。红曲是发酵食品,能促进肠道益生菌生 长。益生菌有助于免疫系统抵抗更危险的细菌;它们还能将营养成分分解;甚至还能控 制身体储存脂肪。红曲增强免疫功能,含有癸烯鲲(COQ)是细胞代谢及细胞呼吸激活 剂,能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促进氧化磷酸化反应。对免疫系统有非特异性增强作用, 增强抗体,改善T细胞功能。红曲促进肠道蠕动及菌群平衡。红曲霉的代谢产物对乳酸 菌生长有促进作用,使其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对大肠杆菌生长也有明显促进作用,可明 显緩解便秘。
白术性味苦甘,温。入脾胃经。补脾益肾,燥湿,和中。《日华子本草》"治一切 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白术能通大便,含挥发油1.4%,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 术酮等,并含有维生素A。
鸡内金性味甘,平。归入脾胃经。《医学衷中参西录》鸡内金,鸡之脾胃也,中 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淤积,(脾胃)居中焦以升降气化,若有淤积,气化不 能升降,是以易致胀满,用鸡内金为脏器疗法,若再与白术等并用,为消化淤积之要药, 更为补脾胃之妙品,脾胃健壮,益能运化药力以消积也,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 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
青黛性味咸、寒,入肝、肺、胃经。《本草蒙筌》"泻肝、止暴注,消膈上痰水。" 《本草述》"治咳嗽、久咳、呕吐。"在体外对炭疽杆菌、肺炎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 霍乱孤菌、金黄色和白色葡萄球菌皆有抑制作用。
上述山药糊中各味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山药(又称淮山)性味甘、平。入肺、脾、肾经。健脾、补肺、固肾、益精。《药 性论》"补五劳七伤。"《本草求真》"山药,能补肾填精,精足则阴强、目明、耳聪。 凡上品俱是寻常服食之物,非治病之药,故神农另提出久服二字。,,山药是地下茎食物, 含有大量益生元,益生元是益生菌赖以生存的食物,它能有效减轻便秘,降低肠道PH 值,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益生元是一类低聚寡糖,在人、畜上消化道不能被吸收,只能 在结肠内由生理性细菌所产生的酶分解,并被生理性细菌消化吸收。益生元是双岐杆菌、 乳酸杆菌等生理性细菌所必需的营养和生长促进物质,使用益生元能增加有益菌,抑制 有害菌,调整肠道菌群失调,使人体转为健康。研究发现益生元可使双岐杆菌增殖,4丐、镁、锌、铁等矿物质易吸收,进而调节血糖、血脂,提高人体免疫力。还能补肝。 《医学衷中参录》"山药之性,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是以能补肺补肾, 兼补脾胃。且其含蛋白质最多,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特性甚平和,宜多服常服耳。" 而本发明采用山药作为输液代用品使用,正是利用其不是抗菌素杀死细菌,而是调整肠 内菌群平衡,让致病菌丧失致病能力。对小儿来说,无论是补充小儿电解质热量还是营 养,口服为最自然和最佳途径(轻易输液有碍小儿身体健康成长)。
车前子性味甘、寒,入肾、膀胱经。含多量粘液、琥珀酸等,具有利尿作用。功 能主治利水、清热、明目、祛痰,治小便不通等。《'漆南本草》"消上焦火热,止水泻。" 《本草纲目》"止暑湿泻利。"《医林纂要》"车前子,功用似泽泻,但彼专去肾之邪水, 此则兼去脾之积湿;彼用根,专下部,此用子,兼润心肾。又甘能补,故古人谓其强阴 益精。"
上述外敷药中各味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吴茱萸性味辛、温,有毒。《别录》"大热,有小毒。"入肝、胃经。功能主治 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等。《药性论》"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 吐泻腹痛不可忍者。"《日华子本草》"健脾通关节。"《局方》戊己丸"脾受湿气,泄 利不止,米谷迟化,脐腹刺痛,小儿有疳气下痢亦能治之。"
胡椒性味辛、热。《唐本草》"味辛,大温,无毒。"《日用本草》"辛、热、有 毒。"主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并解食物毒。《随息居 饮食谱》"绿豆能制其(胡椒)毒。"《纲目》"近医每以绿豆同用治病有效,盖豆寒椒 热,阴阳配合得宜,且以至制椒毒也。"所含胡椒碱曾用作解热和驱气剂。
绿豆性味甘、寒。人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热、烦渴, 水肿,泻利,丹毒,痈肿,解热药毒。
本发明釆用绿豆加入外敷药中,以解胡椒、吴茱萸温热,使其药性平和。
本发明的药材来源广泛,成本低,制作使用方法简单、方便。它以内服外敷综合治 疗为原则,采用"消补兼施",调整肠内菌群平衡,让致病菌丧失致病能力,尽快恢复胃 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治愈速度快,充分体现"简便廉验"的治 疗功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口给药、山药糊和外敷药三组制剂 (1) 口给药仙鹤草5-6、红曲4-5、白术4-5、鸡内金8-10、青黛0.5 - 1研 制成末后混合配制而成。使用时,按患儿大小,每日取1-3g口给药,分多次,采用口 给药法服用,将药物纳入患儿舌尖及舌下,让其用唾液溶化药粉,不必开水送服。口给 药促进口中经络经穴,唾液分泌与药物的充分结合,能够调动自身防治疾病积极因素, 是采用"下病上取"的治疗方式。
唾液的功能咽津养生,历史悠久。《本草纲目.巻五十二》对唾液说明"人舌下有 四弯,两弯通心气,两秀补肾液,......,所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修养家咽津纳气,谓之清水灌灵根。"现代医学认为,人的唾液除了水分之外,还含有淀粉酶、溶酶酶、粘 液蛋白、氨基酸以及少量钠、钙等多种物质,具有多方面生理功能,有利于消化、养生、 强身。唾液有消毒、解毒等作用。
口腔的功能口腔藏舌,舌诊有五脏分区,有经脉经过,舌下有金津玉液穴。疾病 乃五脏六腑不平衡所致,经脉阻滞、气血不通而致病。《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决 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口腔是脏腑、经络、气血汇集点、邪气侵入点、疾病 反应点与药物含服治疗所,口通鼻、耳、咽喉、五官各腔窍,带动药物辐射的气味感受 细胞-嗅觉细胞传给大脑(产生气味疗法)。
美国气味专家摘取诺贝尔桂冠,发现嗅觉系统组织原理,对研究人体其他感觉系统 也具有价值。如他们发现鼻上皮其他领域还存在能够检测信息的受体,这些受体与气味 受体存在相似。另科学家还发现舌头味蕾中也存在与气味受体类似受体。
下病上取小儿腹泻运用口给药法,《素问.五常政大论》"病在下,取之上。"口给 药促进口中经络经穴,唾液分泌与药物等充分结合,调动自身防治疾病潜在因素。
由于唾液的功能、口腔的功能,加上中药自身的药性,故能够从体内消除致病因素, 从而有效的治疗小儿腹泻。
(2)山药糊山药粉30 - 60、车前子1-2配制而成。该山药粉为蒸制山药粉。使 用时,既可作药膳使用,也可作输液代用品使用。作药膳使用时,直接冲开水成糊,按 患儿的具体情况成稀糊或浓糊喂之,能止渴、利尿,又具有营养价值,增强小儿抗病能 力。当患儿还能进食或无须迅速纠正其脱水时,可将之作为输液代用品使用,以补充患 儿电解质热量及营养。
使用山药糊主要是辅助口给药治疗小儿腹泻,是以"补"小儿体质为主,采用饮食疗 法,自然补益,增强小儿抗病能力,从而促进胃肠消化吸收,緩解功能紊乱,以达止泻。 (3 )外敷药胡椒1 - 2、绿豆1-2、吴茱萸1 - 2按等分磨粉制成。使用时,按患 儿大小取1.5-3g,用其亲人的唾液调匀敷脐并覆盖其脐周穴位(如肓俞、水分、阴交等), 再用现有技术的黑膏药贴之。外敷药运用经络经穴、皮肤吸收之效应,能够透过皮肤直 达经脉,渗入体内,融于津液之中,发挥外治与内服的综合治疗效应,从而达到促进胃 肠功能,帮助消化等治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脐为先天之结蒂,又为后天之气合,此间元气尚存。在内景接近大小二肠, 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两肠倶关于化。即大而化之 之谓神也。《道藏》曰"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出入中门,亦显 贵也。人身以神志为最贵。本穴为心肾(心藏神,肾藏志)交通之门户,故称"神阙"。 从脐部给药有利于药物归经,药效得以循经直达病所,达到驱除病邪、扶助正气的目的。 现代医学也认为,肚脐以外皮筋膜为屏障与外界相通,内联腹膜,是腹壁最薄的地方, 皮下脂肪组织少,屏障功能弱,有许多微血管网,有利于药物渗透、吸收、弥散,生物 利用度高,药力可直达病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也不经肝脏代谢,故治疗 小儿腹泻有效方便。本发明外敷药还覆盖其脐周穴位,如肓俞、水分、阴交等,能够更加有效的治疗小儿腹泻。外敷药是釆用体外用药,药物透过皮肤直达经脉,渗入体内, 消除致病因素,促进恢复胃肠消化吸收的功能。
脐周穴位中肓俞与肾俞前后相应。内循三焦油膜,互为传导,其所治多与膏肓、 胞肓等意同。
水分内应胰脏。又横结肠由此经过。胰分解乾湿,大肠吸收水分而故名。能治胃 肠诸病。
阴交为冲任督三经之交会。其所治症,统此三脉之在腹部为病。 故本实用新型外敷药不仅覆盖在脐上,还覆盖在脐周穴位,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上述三种制剂同时结合使用,达到内服外敷综合治疗、"消补兼施"的目的,可有效 治疗小儿腹泻。
下面为利用本发明药物治疗的具体病例
例1:患儿陈某,10岁,症状前天傍晚一次性食橙6个,晚上腹胀、腹痛,吐泻, 致使四肢无力,精神不振。就诊时,患儿脸色青黄,舌莒厚腻。 处方(1 ) 口给药3g, —天用完;
(2) 取外敷药3g,用口水调匀敷脐及其周边穴,外贴黑膏药;
(3) 山药粉60g,分次用开水冲服,以代膳食。 翌日,患儿即上学去。
例2:患儿周岁男儿,症状反复腹泻2个多月,日稀便5-7次,西医用抗生素, 致使肠内菌群失调,白苔,患儿烦躁,时时啼哭。
处方(1)外敷药3g,用口水调匀敷脐及其周边穴,外贴黑膏药;
(2) 口给药1.5g, 一天用完;
(3) 山药粉30g,分次用开水冲服,以代膳食。 翌曰复诊,日大便减为3次,精神状态改善,用药同上。 三"^:大1"更成形,日2次,再如上法,以巩固疗效。
例3:患儿陈某,男,6个月,症状水样腹泻7天,患儿烦躁不安,啼哭。 处方(1 ) 口给药1.5g;
(2) 外敷药1.5g,用口水调匀敷脐及其周边穴,外贴黑膏药;
(3) 山药粉30g,分次用开水冲服,以代膳食。 翌日复诊,患儿腹泻止,恢复平时精神状态,同上药以巩固疗效。
例4:患儿林某,男,4岁,症状腹胀,腹泻2天,每日4-5次,厌食。 处方(1 ) 口给药2g;
(2) 外敷药2g,用口水调匀敷脐及其周边穴,外贴黑膏药;
(3) 山药粉40g,分次用开水冲服,以代膳食。 翌日,电话询问病愈。
例5:患儿张某,男,13个月,症状 一天早上跌倒,头撞伤,成肿块,过l小时 即呕吐,然后腹泻水样便,已5次。处方(1 ) 口给药1.5g;
(2) 外敷药2g,用口水调匀敷脐及其周边穴,外贴黑膏药;
(3) 山药糊35g,分次用开水冲服,以代膳食。 不几日获愈。
例6:患儿潘某,男,l岁,症状腹鸣,腹胀,日大便4次,粘液状。 处方(1 ) 口给药1.5g;
(2) 外敷药1.5g,用口水调匀敷脐及其周边穴,外贴黑膏药;
(3) 山药糊30g,分次用开水沖服,以代膳食。 不几日获愈。
例7:患儿林某,男,8个月,症状腹泻10多天,每天泻6次,泻出便成泡沫状。 处方(1 ) 口给药2g;
(2) 外敷药2g,用口水调匀敷脐及其周边穴,外贴黑膏药;
(3) 山药粉30g,分次用开水冲服,以代膳食。
翌日复诊,腹泻减为4次,泡沫减少。同上药。 一星期后,因食过饱,又腹泻,5-6 次,同上药,调理2天获愈。
例8:患儿林某,男,8个月,症状发热腋下38.5。C,烦躁,啼哭,腹泻,每日5 -6次。
处方(1 ) 口给药2g;
(2) 外敷药2g,用口水调匀敷脐及其周边穴,外贴黑膏药;
(3) 山药粉30g,分次用开水冲服,以代膳食。 翌曰复诊,体温37.5。C,同上法向愈。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综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口给药、山药糊和外敷药三组制剂(1)口给药仙鹤草5-6、红曲4-5、白术4-5、鸡内金8-10、青黛0.5-1研制成末后混合配制而成;(2)山药糊山药粉30-60、车前子1-2配制而成;(3)外敷药胡椒1-2、绿豆1-2、吴茱萸1-2按等分磨粉制成。
2、 根据权禾'j^求l所迷的用于综合治疗小JUi泻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山药粉为蒸制山药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综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口给药、山药糊和外敷药三组制剂。口给药仙鹤草5-6、红曲4-5、白术4-5、鸡内金8-10、青黛0.5-1研制成末后混合配制而成;山药糊山药粉30-60、车前子1-2配制而成;外敷药胡椒1-2、绿豆1-2、吴茱萸1-2按等分磨粉制成。本发明口给药是采用“下病上取”的治疗方式,山药糊既可作药膳使用也可作输液代用品,外敷药是调敷在脐上并覆盖其脐周穴位。本发明是以内服外敷综合治疗为原则,采用“消补兼施”,调整肠内菌群平衡,尽快恢复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治愈速度快,而且成本低,制作使用方法简单、方便。
文档编号A61P1/00GK101549077SQ200810070848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日
发明者魏贤辉 申请人:魏贤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