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脲嘧啶注射液及混合物在治疗多发性脂囊瘤方面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640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氟脲嘧啶注射液及混合物在治疗多发性脂囊瘤方面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多发性脂囊瘤的药品,特别是氟脲嘧啶注射液在治疗多发性脂囊瘤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氟脲嘧啶化学名5-氟-2,4(1H,3H)-嘧啶二酮,结构式分子式C4H3FN202 ,白色结晶或粉末。略溶于水,微溶于乙醇。190 200'C(13.3Pa)升华。282 283°C (分解)。最大吸收波长(0.1mol/L盐酸中)265 266 (e 7070)。中等毒性,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 230mg/kg。
有腐蚀性。结构式

氟脲嘧啶用于治疗消化系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食管癌等)、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膀胱癌、肺癌、皮肤癌、头颈部癌。传统观念认为,氟脲嘧啶不能用于粘膜反应严重及色素沉着明显的病人。
多发性脂囊瘤为错构瘤,是常见的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发生在青春期,好发于前胸、上臂等处,为大小不一囊性结节,经常有数个以至数百个,直径几毫米至2厘米,呈皮色、淡黄色即淡蓝色,影响美观,青年人治疗心切。已有技术中,直径大的通过皮损手术治疗,小的通过电灼或者挤出内容物,但电灼后会留疤痕,但只要囊壁不除容易复发。
发明目的氟脲嘧啶注射液在治疗多发性脂囊瘤方面的应用。
一种治疗多发性脂囊瘤的注射液,其组成包括2%利多卡因,其中还包 括与所述的利多卡因等容量的氟脲嘧啶注射液。 发明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氟脲嘧啶是脲嘧啶5位上的氢为氟所代换的一种碱基类似 物。如果投与动物,可和脲嘧疲同样地被吸收而阻碍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是在 生物体内核糖基化和磷酸化,变成氟脲嘧啶核苷酸,认为此酸由于能抑制胸腺 嘧啶核苷酸合成酶,因而可抑制DNA的合成。另外由于能形成三磷酸氟脲嘧
啶,也为RNA所摄取,所以可合成异常的蛋白质。
由于氟脲嘧啶为嘧啶类的氟化物,属于抗代谢抗肿瘤药,能抑制胸腺嘧啶
核苷酸合成酶,阻断脱氧嘧啶核苷酸转换成胸腺嘧啶核苷核,干扰DNA合成。 对于与RNA的合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本发明利用氟脲嘧啶的代谢抗拮作用,抑制体内正常繁殖的正常细胞,将 氟脲嘧啶或者利多卡因的混合物注射到脂囊瘤结节部位后,能够显著的抑制脂 囊瘤,使其痊愈。
临床应用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18-67岁,平均31.2岁, 病程仁20年,平均6-9年,结果,完全治愈为6例,显效者为9例,有效为 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
氟脲嘧啶注射液在治疗多发性脂囊瘤方面的应用。将氟脲嘧啶注射到脂囊 瘤结节部位后,能够显著的抑制脂囊瘤,使其痊愈。
实施例2:氟脲嘧啶注射液与利多卡因的混合物在治疗多发性脂囊瘤方面的应用。将 混合物注射到脂囊瘤结节部位后,能够显著的抑制脂囊瘤,使其痊愈。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多发性脂囊瘤的注射液,其组成包括2%利多卡因,其中还包 括与所述的利多卡因等容量的氟脲嘧啶注射液,临床使用的药品规格分为两
种。本案中所使用的药品规格轻症采用每支1 2 5 m g ( 5 m 1 )、重症: 采用每支2 5 0 m g ( 1 0 m1 )针剂。
权利要求
1.氟脲嘧啶注射液在治疗多发性脂囊瘤方面的应用。
2. —种治疗多发性脂囊瘤的注射液,其组成包括2%利多卡因,其特征是: 其中还包括与所述的利多卡因等容量的氟脲嘧啶注射液。
全文摘要
氟脲嘧啶注射液及混合物在治疗多发性脂囊瘤方面的应用,已有技术中,直径大的通过皮损手术治疗,小的通过电灼或者挤出内容物,但电灼后会留疤痕,但只要囊壁不除容易复发。治疗多发性脂囊瘤的注射液,其组成包括2%利多卡因,其中还包括与所述的利多卡因等容量的氟脲嘧啶注射液。本发明的产品用于治疗多发性脂囊瘤等皮肤疾病。
文档编号A61K31/513GK101653442SQ20081013697
公开日2010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1日
发明者婧 周, 姚军英, 栗玉珍, 熊吉奎, 烈 马 申请人:哈尔滨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