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烫伤和烧伤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51891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烫伤和烧伤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中药,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烫伤和烧伤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烫伤、烧伤是常见病,其由于火、热液,热气、化学辐射等高温接触人身体表面皮肤 所造成的损伤。症状为出现红斑、水疱、溃烂等;重者损伤肌骨。目前现有治疗烫伤、 烧伤的方法很多,大都使用外用膏剂或药液对患处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治疗时间 长,还会留有疤痕,有的患者甚至需要植皮,医疗费用高,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 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显著的外用中药,使之适合临 床应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烫伤和烧伤的外用中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治疗烫伤和烧伤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治疗烫伤和烧伤的外用中药,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
元宝草400—500 车桑子叶100—300
水蜈松100—300 金丝草 100—200
井栏边草50—200 虎仗 100—150
瓦松 50—90 芒萁 20—50 当归 5—8
优选, 一种治疗烫伤和烧伤的外用中药,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
元宝草 450—500 车桑子叶150—260
水蜈松 150—250 金丝草 120—160
井栏边草80 —150 虎仗 100—120瓦松 60—80 芒萁 30—40
当归 6—8
本发明所述元宝草别名,对月莲、穿心草、红旱莲;草本,全株平滑无毛, 叶对生,条状长圆形,长3 — 6.5cm,两叶基部连合,茎贯穿其中,两面均散生黑色 腺点。夏季开花,全草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归经辛、苦,平;通经活
络,消肿解毒,治吐血,风湿关节痛、坐骨神经痛、月经不调、乳腺炎、鼻出血、牙 痛、跌打损伤、烧烫伤,毒蛇咬伤。
瓦松别名,昨叶荷草、瓦花、石莲花;肉质本草,秋季开花;全草夏秋采收,
常鲜用或开水烫后晒干;性味,酸、苦、凉;清热解毒,止血,利湿消肿;治肺炎、痢
疾、血淋、肝炎、疟疾、小儿^C风、血崩、中耳炎、烫伤、痔疮、风火牙痛。
车桑子别名,石故纸、炒米柴、溪柳、毛乳、坡柳;形态,常绿灌木,叶 条状披针形,长4—13Cm,侧脉多而明显。圆锥花序顶生;花杂性;萼片4;无花瓣, 蒴果近圆形,具3片膜翅。夏秋开花。生于荒坡、沙地和疏林中,分布于我国西南、 华南地区;根、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淡、平;具有清热渗湿,消肿解毒 之功效;根可治牙痛、风毒流注;叶可治淋症、汤火伤、肩部漫肿等。
水蜈蚣别名,水土香、水金钗;形态,丛生草本,夏季开花;全草全年可采, 鲜用或晒干;性味,微辛,平;清热利湿,去淤消肿;治疟疾、急性病毒性肝炎、痢 疾、百日咳、气管炎、咽喉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骨折、蛇伤等。
虎仗别名,蛇总管、大活血、活血丹、斑草;灌木状草本,根茎断面黄色, 夏季开花;根茎春秋采,晒干;药性苦,微寒;具祛风利湿,破瘀通经;治黄疸、 胆囊结石、痢疾、便秘、白带、闭经、关节痛、汤火伤、湿疹、外伤感染、跌打损伤。
金丝草别名,黄毛草、笔仔草、猫毛草、金丝茅;小草本,秆丛生,节上被白 毛,夏季开花;全草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性味归经、淡,凉;功能具有清热利水; 治急性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尿道炎、糖尿病、小便不通、白带、前列腺炎、目赤。
芒萁别名,小里白、山芒;草本,根茎棕褐色,被钻形鳞毛;全草全年可采, 鲜用或晒干;性味,微苦、涩、平;清热利尿,活血止血,治咳嗽、淋症、白带、血 崩、烫伤、跌打损伤等。
井栏边草别名,凤尾草、鸡脚草、百脚草;草本,高30 —70cin,全草全年可采;性 味,微苦、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治肝炎、痢疾、肠炎、尿血、便血、痈肿、湿疹等。 本发明治疗烫伤和烧伤的外用中药中的各种原料药的详细说明见《福建青草图谱》
其中元宝草见114页,车桑子见132页,水蜈蚣见180页,金丝草见434页,瓦松见130 页,井栏边草见106页,芒萁见270页,虎仗见408页。
本发明药方中以元宝草为君药具有消肿解毒,通经活络,治疗烫、火伤为褚药之 首,以车桑子叶和水蜈蚣为臣使之辅助君药,达到消炎止痛,防腐生肌的目的;金丝草和井栏边草协同治疗共为佐药,具有舒筋活络,消肿去瘀,解毒止痛之功效;虎仗、 瓦松、芒萁、当归共为史药,清热解毒,活血散瘀,补血生肌;从以上对9味药的分析, 看出它们互相协同配合共同完成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活血补血,消肿去瘀,防腐生 肌;达到治疗烫伤、烧伤之目的。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烫伤和烧伤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配方量称取各原料,加水已没过药层为止,加水煎煮1一1.5小时,过滤,收集药液 备用,将药渣加水已没过药层2 —3cm为止,煎煮0.7 — 1小时,过滤,收集药液,合并两 次药液,即成。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烫伤和烧伤的外用中药还可以按常规方法制成粉剂; 即将配方量的各原料烘干,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匀,即成。 本发明治疗烫伤和烧伤的外用中药液,每日涂抹1一5次, 一般7 — 25天痊愈。 本发明治疗烫伤和烧伤的外用中药,根据中医理论科学配伍,使之达到活血定痛、消
肿、防腐生肌的目的,对治疗各种烫伤、烧伤具有止痛快、治疗时间短,痊愈后不留疤痕,
皮肤回复如初等良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单位:g) 实施例1
元宝草480 车桑子叶300
水蜈蚣230 金丝草 150
井栏边草180 虎仗 100
瓦松 70 芒萁 45
当归 8 其制备方法如下
按配方量称取各原料,加水已没过药层为止,加水煎煮1.2小时,过滤,收集药液备 用;将药渣加水已没过药层3cm为止,煎煮1小时,过滤,收集药液;合并两次药液,即制 成外用药液。 实施例2元宝草400 车桑子叶260
水蜈蚣 120 金丝草 110
井栏边草80 虎仗 100
瓦松 50 芒萁 30
当归 5 其制备方法如下-
按配方量称取各原料,将各原料烘干,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匀,即制成外用药粉。 实施例3
元宝草450 车桑子叶150 水蜈蚣 150
金丝草150 井栏边草120 虎仗 110
瓦松 60 芒萁 40 当归 6
其制备方法如下
按配方量称取各原料,加水巳没过药层为止,加水煎煮1.5小时,过滤,收集药液备 用;将药渣加水已没过药层2cm为止,煎煮0.8小时,过滤,收集药液;合并两次药液,即 制成外用药液。
以下是本发明治疗烫伤和烧伤的外用屮药在半年内对38位患者的临床实验,收到了相 当满意的效果;
患者人数38人;其中I度烫伤12人;II度烫伤ll人,其中深II度烫伤5人;I
度烧伤9人;n度烧伤6人。
治疗过程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治疗烫伤和烧伤的外用中药液,将患处经生理盐 水处理后,将本药物涂抹于患处,每日3 — 5次;第一次涂抹本药后38人均反应1一6小 时内止痛;其间对个别患者可采用注射消炎药物辅助,用药过程中所有人没有发现任何不 适应的反应;7至25天后全部脱痂,其中36人皮肤已痊愈,但皮肤颜色有差异,另外2 人(深II度烫伤)皮肤留有少许疤痕;皮肤痊愈的34人分别经过半年后,进行回访发现 其中28人原来的患处肤色已回复正常,另外6人肤色差异也变小。
结论对于上述试验效果来看,本发明治疗烫伤和烧伤的外用中药液,安全可靠,治 疗烫伤或烧伤止痛快,治愈后不留疤痕的达94.7%,而且肤色恢复正常的比例也占绝大多 数,认定该药有奇效。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烫伤和烧伤的外用中药,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元宝草 400—500车桑子叶 100—300水蜈蚣 100—300金丝草 100—200井栏边草 50—200 虎仗 100—150瓦松 50—90 芒萁 20—50当归 5—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烫伤和烧伤的外用中药,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 原料制备而成;车桑子叶150 — 260 金丝草 120 — 160 虎仗 100—120 芒萁 30—40元宝草 450—500 水蜈蚣 150—250 井栏边草80 — 150 瓦松 60—80 当归 6_8
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治疗烫伤和烧伤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方法一按配方量称取各原料,加水己没过药层为止,加水煎煮1一1.5小时,过滤,收集药液备用,将药渣加水已没过药层2 — 3cm为止,煎煮0.7 — 1小时,过滤,收集药液,合并两次药液,即成;方法二即将配方量的各原料烘干,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匀,即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中药,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烫伤和烧伤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治疗治疗烫伤和烧伤的外用中药其由元宝草、车桑子叶、水蜈蚣、金丝草、井栏边草、虎仗、瓦松、芒萁、当归等中药原料经煎煮、过滤后制备而成。本发明治疗烫伤和烧伤的外用中药,根据中医理论科学配伍,使之达到活血定痛、消肿、排脓生肌的目的,对治疗各种烫伤、烧伤具有止痛快、治疗时间短,痊愈后不留疤痕,皮肤回复如初等良好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K36/88GK101422577SQ200810189310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6日
发明者阮瑞良 申请人:阮瑞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