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楼梯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675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楼梯担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担架车,尤其是涉及一种下楼梯担架。主要用于各种 环境下救护输送病人下楼梯。特别适用于医疗部门与救护车配套使用。
(二)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下楼梯担架,其仅在担架车底部设置车轮。该担架车在平 坦的路面上移动比较方便,但当伤员或病患需下楼梯时,该担架车的车轮 在楼梯台阶上呈跳跃式运动,这样就导致座在担架车上的伤员或病患需承 受楼梯台阶的颠簸振动之苦。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平稳自如的下楼梯的下 楼梯担架。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下楼梯担架,包括背板组件,所述 背板组件包括左背板方管和右背板方管,在所述背板组件背面铰接有一履 带支架组件,所述履带支架组件包括履带梁、履带连接片、履带轮、履带
轮轴管、履带、履带梁连接管、连接杆i 、连接杆n、连接杆ni、调节座、
调节手柄和压縮弹簧,所述履带梁有两件,左右各一件,履带梁连接管连 接于左右两履带梁之间,所述左右两履带梁的外侧下部通过履带连接片与所述背板组件的左背板方管和右背板方管的内侧下部铰接,所述履带轮有 四只,分别安装在所述两履带梁的上端和下端,所述履带有两条,左右各 一条,分别封闭套装在所述两履带梁上下两端的两履带轮上,所述左右两 履带梁两内侧均设置有滑槽和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滑槽旁侧,与滑
槽相连通,所述连接杆i、连接杆n和连接杆ni横向平行布置,其中,所 述连接杆i的左右两端嵌置于所述左右两履带梁两内侧的滑槽内,所述调 节座也有两件,左右各一件,所述两调节座的一端分别与连接杆i的左右 两端铰接,两调节座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n的左右两端铰接,所述 调节手柄也有两件,左右各一件,所述两调节手柄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 杆i的左右两端铰接,所述压縮弹簧装置于所述调节手柄与连接杆i的连 接处,所述两调节手柄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背板组件的左、右背板方管的 内侧中间铰接,所述连接杆ni连接于所述两调节手柄之间。 工作原理
下楼梯时,履带支架组件处于打开状态,履带支架组件的连接杆i卡 置于履带梁内侧的定位孔内。此时履带支架组件的履带与楼梯的台阶相接 触,履带沿楼梯的台阶向下运动,带动下楼梯担架缓慢平稳的向下移动, 达到平稳自如的下楼梯的目的;到达平坦的地面后,下楼梯担架底部的轮 子着地,推动下楼梯担架可以自由的在平地上移动;平时不用时或不需下
楼梯时,可将履带支架组件折叠收起。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单手抓住连接杆n向上提起,连接杆n通过调节座带动连接杆i,使 连接杆i两端脱离履带梁内侧的定位孔,并沿着履带梁内侧的滑槽向上滑移,同时,连接杆I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调节手柄绕该调节手柄与背板组 件的铰接点向下转动,使履带支架组件向里靠近背板组件。反之,当需打
开履带支架组件时,只需单手抓住连接杆n向下压,连接杆n通过调节座 带动连接杆i,使连接杆i两端沿着履带梁内侧的滑槽向下滑移,直至卡 入脱离履带梁内侧的定位孔内。
与现有楼梯担架车相比,本发明采用履带结构,使担架车可沿着楼梯 的台阶平稳自如的向下移动。让座在担架车上的伤员或病人避受楼梯台阶 的颠簸振动之苦。

图i为本发明下楼梯担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座椅管组件底部立体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支撑组件立体图。
图5为图4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背板组件立体图。
图8为图7的后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拉管组件立体图。
图10为图9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履带支架组件侧视图。
图12为图IO的后视图。图13为本发明的履带支架组件与背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立体图。
图14为图13的前侧视图。 图15为图13的前侧立体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履带支架组件与背板组件处于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中座椅管组件l
支撑组件2
背板组件3
拉管组件4
手柄组件5
履带支架组件6
踏脚组件7
大摆杆组件8
座椅管1.1
支撑接1.2
定位接1.3
支撑接2.1
竖管2.2
接头2.3
连接轴2.4
压縮弹簧2.5
左背板方管3.1右背板方管3.2 下横管3.3 上横管3.4 手柄连接座3.5 背管闷头3.6 拉管4.1 滑塑层4.2 堵头4.3 封头组件4.4 半圆头内六角螺钉4.5 内六角圆柱头螺钉4.6 履带梁6.1 履带连接片6.2 履带轮6.3 履带轮轴管6.4 履带梁连接管6.5
连接杆I 6.7 连接杆I16.8 连接杆I116.9 调节座6.10调节手柄6.11
压縮弹簧6.12
履带6.13
滑槽6丄1
定位孔6. 1.2。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涉及的下楼梯担架,主要由座椅管组件l、支撑组件 2、背板组件3、拉管组件4、手柄组件5、履带支架组件6、踏脚组件7和 大摆杆组件8组成。
参见图2~3,所述座椅管组件1主要由座椅管1.1、支撑接1.2和定位 接1.3组成。所述座椅管1.1呈封闭的方框形结构。所述支撑接1.2有两件, 左右各一件,向后连接于座椅管1.1两后角部,定位接1.3也有两件,左右 各一件,向下连接于座椅管1. 1两前角部底部。
参见图4~6,所述支撑组件2主要由支撑接2.1、竖管2.2、接头2.3、 连接轴2.4和压縮弹簧2.5组成。所述竖管2.2有两件,左右各一件,所述 连接轴2.4连接于左右两件竖管2.2之间,所述接头2.3有两件,左右各一 件,分别向下连接于左右两件竖管2.2底端,所述支撑接2.1也有两件,左 右各一件,分别向上设置于所述两件竖管2,2的顶部,所述两支撑接2.1下 部与所述两竖管2.2之间连接有压縮弹簧2.5,两支撑接2.1上部分别与所 述座椅管组件1的两定位接1.3铰接。所述踏脚组件7向前连接于所述两 竖管2.2之间。参见图7~8,所述背板组件3主要由左背板方管3.1、右背板方管3.2、 下横管3.3、上横管3.4、手柄连接座3.5和背管闷头3.6组成。所述左背板 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左右平行设置,所述上横管3.4和下横管3.3连 接于所述左背板方管3.1与右背板方管3.2之间,所述背管闷头3.6有两件, 左右各一件,分别向下连接于所述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底端, 所述手柄连接座3.5有两件,左右各一件,分别向后连接于所述左背板方 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上部背面。所述两手柄连接座3.5分别与所述两手 柄组件5的一端铰接。
所述大摆杆组件8有两件,左右各一件,所述两大摆杆组件8的后端 分别与所述背板组件3的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中间铰接,所述 两大摆杆组件8的前端分别与所述支撑组件2两竖管2.2的下外侧铰接。
参见图9~10,所述拉管组件4主要由拉管4.1、堵头4.3和封头组件 4.4组成。所述拉管4.1呈倒置的"U"型结构,堵头4.3有两件,左右各 一件,用半圆头内六角螺钉4.5分别向下固定于所述拉管4.1的两竖管底端, 所述封头组件4.4也有两件,左右各一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拉管4.1的两竖 管顶端,所述拉管4.1的顶部橫管表面设有滑塑层4.2。所述拉管组件4的 两竖管分别由所述背板组件3的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顶部插入 该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内。
参见图11 16,所述履带支架组件6主要由履带梁6.1、履带连接片6.2、 履带轮6.3、履带轮轴管6.4、履带梁连接管6.5、垫圈6.6、连接杆I 6.7、 连接杆I16.8、连接杆I116.9、调节座6.10、调节手柄6.11、压縮弹簧6.12和履带6.13组成。所述履带梁6.1有两件,左右各一件,履带梁连接管6.5 连接于左右两履带梁6.1之间,所述左右两履带梁6.1的外侧下部通过履带 连接片6.2与所述背板组件的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的内侧下部 铰接,所述履带轮6.3有四只,通过履带轮轴管6.4分别安装在所述两履带 梁6.1的上端和下端。所述履带6.13有两条,左右各一条,分别封闭套装 在所述两履带梁6.1上下两端的两履带轮6.3上。所述左右两履带梁6.1两 内侧均设置有滑槽6丄1和定位孔1.6.2,所述定位孔1.6.2设置于滑槽6丄1 旁侧,与滑槽6.1.1相连通。所述连接杆I6.7、连接杆Il6.8和连接杆in6.9 横向平行布置,其中,所述连接杆I6.7的左右两端嵌置于所述左右两履带 梁6.1两内侧的滑槽6丄1内,所述调节座6.10也有两件,左右各一件,所 述两调节座6.10的一端分别与连接杆I 6.7的左右两端铰接,两调节座6.10 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I16.8的左右两端铰接,所述调节手柄6.11也 有两件,左右各一件,所述两调节手柄6.1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I 6.7 的左右两端铰接,所述压缩弹簧6.12装置于所述调节手柄6.11与连接杆I 6.7的连接处,两调节手柄6.1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背板组件3的左、右 背板方管的内侧中间铰接,所述连接杆I116.9连接于所述两调节手柄6.11 之间。
向外拉出手柄组件5,手柄组件5可以与大摆杆组件8 —起构成担架 式结构,前后两人双手操作即可抬起担架车。
权利要求
1、一种下楼梯担架,包括背板组件(3),所述背板组件(3)包括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背板组件(3)背面铰接有一履带支架组件(6),所述履带支架组件(6)包括履带梁(6.1)、履带连接片(6.2)、履带轮(6.3)、履带轮轴管(6.4)、履带(6.13)、履带梁连接管(6.5)、连接杆I(6.7)、连接杆II(6.8)、连接杆III(6.9)、调节座(6.10)、调节手柄(6.11)和压缩弹簧(6.12),所述履带梁(6.1)有两件,左右各一件,履带梁连接管(6.5)连接于左右两履带梁(6.1)之间,所述左右两履带梁(6.1)的外侧下部通过履带连接片(6.2)与所述背板组件(3)的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的内侧下部铰接,所述履带轮(6.3)有四只,分别安装在所述两履带梁(6.1)的上端和下端,所述履带(6.13)有两条,左右各一条,分别封闭套装在所述两履带梁(6.1)上下两端的两履带轮(6.3)上,所述左右两履带梁(6.1)两内侧均设置有滑槽(6.1.1)和定位孔(1.6.2),所述定位孔(1.6.2)设置于滑槽(6.1.1)旁侧,与滑槽(6.1.1)相连通,所述连接杆I(6.7)、连接杆II(6.8)和连接杆III(6.9)横向平行布置,其中,所述连接杆I(6.7)的左右两端嵌置于所述左右两履带梁(6.1)两内侧的滑槽(6.1.1)内,所述调节座(6.10)也有两件,左右各一件,所述两调节座(6.10)的一端分别与连接杆I(6.7)的左右两端铰接,两调节座(6.1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II(6.8)的左右两端铰接,所述调节手柄(6.11)也有两件,左右各一件,所述两调节手柄(6.1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I(6.7)的左右两端铰接,所述压缩弹簧(6.12)装置于所述调节手柄(6.11)与连接杆I(6.7)的连接处,所述两调节手柄(6.1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背板组件(3)的左、右背板方管的内侧内侧中间铰接,所述连接杆III(6.9)连接于所述两调节手柄(6.11)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楼梯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管 组件(l)包括座椅管(l.l)、支撑接(1.2)和定位接(1.3),所述座椅管(l.l)呈封 闭的方框形结构,所述支撑接(1.2)有两件,左右各一件,向后连接于座椅 管(l.l)两后角部,定位接(1.3)也有两件,左右各一件,向下连接于座椅管(1.1) 两前角部底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楼梯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 件(2)包括支撑接(2.1)、竖管(2.2)、接头(2.3)、连接轴(2.4)和压縮弹簧(2.5), 所述竖管(2.2)有两件,左右各一件,所述连接轴(2.4)连接于左右两件竖管(2.2) 之间,所述接头(2.3)有两件,左右各一件,分别向下连接于左右两件 竖管(2.2)底端,所述支撑接(2.1)也有两件,左右各一件,分别向上设置于 所述两件竖管(2.2)的顶部,所述两支撑接(2.1)下部与所述两竖管(2.2)之间 连接有压縮弹簧(2.5),两支撑接(2.1)上部分别与所述座椅管组件(1)的两定 位接(1.3)铰接,所述踏脚组件(7)向前连接于所述两竖管(2.2)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下楼梯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组 件(3)还包括有下横管(3.3)、上横管(3.4)、手柄连接座(3.5)和背管闷头(3.6), 所述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左右平行设置,所述上横管(3.4)和 下横管(3.3)连接于所述左背板方管(3.1)与右背板方管(3.2)之间,所述背管 闷头(3.6)有两件,左右各一件,分别向下连接于所述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底端,所述手柄连接座(3.5)有两件,左右各一件,分别向后 连接于所述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上部背面,所述两手柄连接 座(3.5)分别与所述两手柄组件(5)的一端铰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下楼梯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摆杆 组件(8)有两件,左右各一件,所述两大摆杆组件(8)的后端分别与所述背板 组件(3)的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中间铰接,所述两大摆杆组件 (8)的前端分别与所述支撑组件(2)两竖管(2.2)的下外侧铰接。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下楼梯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 管组件(4)包括拉管(4.1)、堵头(4.3)和封头组件(4.4),所述拉管(4.1)呈倒置 的"U"型结构,堵头(4.3)有两件,左右各一件,分别向下固定于所述拉管 (4.1)的两竖管底端,所述封头组件(4.4)也有两件,左右各一件,分别设置 于所述拉管(4.1)的两竖管顶端,所述拉管组件(4)的两竖管分别由所述背板 组件(3)的左背板方管(3.1)和右背板方管(3.2)顶部插入该左背板方管(3.1)和 右背板方管(3.2)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楼梯担架,包括背板组件(3),在背板组件(3)背面铰接有一履带支架组件(6),所述履带支架组件(6)包括履带梁(6.1)、履带连接片(6.2)、履带轮(6.3)、履带轮轴管(6.4)、履带(6.13)、履带梁连接管(6.5)、连接杆Ⅰ(6.7)、连接杆Ⅱ(6.8)、连接杆Ⅲ(6.9)、调节座(6.10)、调节手柄(6.11)和压缩弹簧(6.12),所述两履带梁(6.1)两内侧均设置有滑槽(6.1.1)和定位孔(1.6.2),连接杆Ⅰ(6.7)的左右两端嵌置于滑槽(6.1.1)内,两调节座(6.10)的一端分别与连接杆Ⅰ(6.7)的左右两端铰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Ⅱ(6.8)的左右两端铰接,两调节手柄(6.1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Ⅰ(6.7)的左右两端铰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背板组件(3)的左、右背板方管的内侧内侧中间铰接。本发明可平稳自如的下楼梯。
文档编号A61G1/00GK101411658SQ20081019455
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7日
发明者李全兴, 汪立新 申请人:江阴万事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