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768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背垫,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凹弧部、曲弧 部及隆起部使垫体符合人体工学的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现代人长时间坐在办公室内工作,若坐姿不正确或歪斜时,容易 造成脊椎病变,导致腰酸背痛、气血不顺,甚至发生骨刺或退化性关节炎, 而当脊椎发生歪斜或不正情形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时,则必须就医治疗以 幵刀或推拿予以矫正。
但是由于脊椎所连控神经多且复杂,若以开刀方式处理时稍一不慎即 可能影响到其它部位功能,造成瘫痪;因此,当需要长时间坐在办公室时, -般人通常都会以一靠垫设于其背部与椅背之间作为枕靠,但是由于所述 靠垫不论材质为何,通常靠垫仅能作为枕靠,不符合人体工学,不具有按 摩效果。
因此已知的座椅靠垫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配合使用者背部脊椎曲度达到完 全舒适贴合,且同时捶打使用者穴位点的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包括一垫体和一捶打单元,其中, 所述垫体一面的中央处设有一凹弧部,且所述垫体邻近底缘位置处设 有一曲弧部,并于所述垫体的顶缘设有一隆起部;
所述捶打单元设于所述垫体的一面上,且至少包括有二并列设于邻近所述隆起部的第-一凸起部、二并列设于邻近所述第一凸起部下方的第二凸 起部和二并列设于所述凹弧部与曲弧部之间的第三凸起部。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
一步实现。
前述的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其中所述凹弧部的弧线半径介于500 , 1200咖之间。
前述的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其中所述曲弧部的弧线半径介于100 mm 300咖之间。
前述的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其中所述隆起部的弧线半径介于50 mm 150mm之间。
前述的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其中所述二并列的第一凸起部相邻的间 距介于70 mm 120mm之间。
前述的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其中所述二并列的第二凸起部相邻的间 距介于70 mm 120 mm之间。
前述的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其中所述二并列的第三凸起部相邻的间 距介于70咖 120咖之间。
前述的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其中所述第三凸起部与垫体邻近底缘的间距 介于150咖 220咖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具有以下优

1. 背垫设计符合人体工学使人体背部脊椎曲度达到完全舒适贴合。
2. 具有捶打按摩作用,缓解腰酸背痛和活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组件符号说明1垫体;11凹弧部;12曲弧部;13隆起部;2捶打单元;21第一凸起 部;22第二凸起部;23第三凸起部;3椅具;31椅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说明。 现请参阅图1 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
侧视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垫体l一面的中央处设有一凹弧部ll,
所述凹弧部11的弧线半径介于500 mm 1200 mm之间,且所述垫体1邻近 底缘位置处设有一曲弧部12,而所述曲弧部12的弧线半径介于100 mm 300 ram之间,并于所述垫体1的顶缘设有一隆起部13,而所述隆起部13 的弧线半径介于50 mm 150 mm之间。
所述捶打单元2设于所述垫体1的一面上,所述捶打单元2至少包括 有二并列设于邻近隆起部13且相邻间距介于70咖 120 mm之间的第一凸 起部21、 二并列设于邻近第一凸起部21下方且相邻间距介于70 mm 120 mm之间的第二凸起部22和二并列设于凹弧部11与曲弧部12之间且相邻 间距介于70 mm 120咖之间的第三凸起部23,其中所述第三凸起部23与 垫体1邻近底缘的间距介于150mm 220咖之间。通过上述结构构成一全 新的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
再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 示,所述垫体1设置于椅背31的一面上,或其它适合的位置处;而当使 用者乘坐于椅具3上并枕靠于所述垫体1时(请配合参阅图2),即可利用 所述凹弧部11、曲弧部12和隆起部13的设计使所述垫体1可吻合使用者 背部的脊椎曲度,而让所述垫体1可与使用者的背部弧线完全舒适贴合, 而当枕靠时,所述捶打单元2的第一凸起部21、第二凸起部22及第三凸 起部23提供使用者捶打按摩效果,而由于所述第一凸起部21、第二凸起 部22及第三凸起部23的位置设定依循中医经络穴道学理论以及现代统计 学为基础,而统计出各种使用者身高(约150cm 200cm)的共通穴位点来 进行设置,使所述捶打单元2能提供使用者仿真人(拟人化)的捶打按摩效果,由此,即可通过所述垫体1及捶打单元2的配合,而真正达到缓解 腰酸背痛以及活血益气的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 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 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 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包括一垫体和一捶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一面的中央处设有一凹弧部,且所述垫体邻近底缘位置处设有一曲弧部,并于所述垫体的顶缘设有一隆起部;所述捶打单元设于所述垫体的一面上,且至少包括有二并列设于邻近所述隆起部的第一凸起部、二并列设于邻近所述第一凸起部下方的第二凸起部和二并列设于所述凹弧部与曲弧部之间的第三凸起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凹弧部的弧线半径介于500 mm 1200 mm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曲弧部的弧线半径介于100 mm 300 mm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隆起部的弧线半径介于50 mm 150 mm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二并列的第一凸起部相邻的间距介于70 mm 120咖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二并列的第二凸起部相邻的间距介于70 rran 120咖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二并列的第三凸起部相邻的间距介于70 mm 120 mm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三凸起部与垫体邻近底缘的间距介于150 mm 220咖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包括一垫体和一捶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一面的中央处设有一凹弧部,且所述垫体邻近底缘位置处设有一曲弧部,并于所述垫体的顶缘设有一隆起部;所述捶打单元设于所述垫体的一面上,且至少包括有二并列设于邻近所述隆起部的第一凸起部、二并列设于邻近所述第一凸起部下方的第二凸起部和二并列设于所述凹弧部与曲弧部之间的第三凸起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按摩背垫结构具有背垫设计符合人体工学使人体背部脊椎曲度达到完全舒适贴合和具有捶打按摩作用,缓解腰酸背痛和活血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H23/00GK201308609SQ20082012879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2日
发明者张修维 申请人:维康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