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250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骨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牵引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骨牵引器,是用于临床骨折复位手术后,通过牵引而避免骨折对接点错 位的一种医疗器械。
已有的骨牵引器,诸如中国专利授权/>^号CN2191643y、CN2719245y、 CN2439263y、 CN2531753y、 CN88211070U、 CN2917588y和CN2152514y 等,相继给出了结构各异的技术方案。综观已有技^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 足 一是由于穿设在骨骼内的斯氏针,会随所述牵引器移位而转动或窜动, 棵露的斯氏针两端会划伤其它部位的软组织,而给患者带来痛苦;二是由于 左、右牵引臂是一体式结构,在临床操作时,其左、右牵引臂,是靠其弹性 向两侧扳开,再套装在斯氏针两端的,而给临床操作带来麻烦。由此可见, 已有技术的结构不合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临床操作方便,能减少患者痛苦的 骨牵引器,以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构想是,令穿设在骨骼内的斯氏针与左、 右牵引臂互呈动配合,且斯氏针的两端不棵露在外,以克服由于斯氏针产生 转动或窜动,给患者带来病痛;将左、右牵引臂由已有的一体式弓状结构, 改变为分列式结构,以方便临床操作。从而通itJi述结构的改进,实现本实 用新型的目的。
鉴于上述构想,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骨牵引器,包括一端设有左轴套的左牵引臂,和一端设有右轴套的
右牵引臂;左轴套和右轴套分别与左牵引臂和右牵引臂相垂直固定连接;其 创新点在于,a、还包括牵引杆;位于牵引杆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用来扣 接牵引绳的耳攀;牵引杆沿其轴向设有至少具有2棱的通孔;位于牵引杆的 左右两側,分别设有螺孔;螺孔与紧定螺钉相柠合;b、所述左牵引臂所设的 左轴套和右牵引臂所设的右轴套的内侧面,分别沿其轴向设有用来与斯氏针 两端相配^JL互呈动配合的盲孔。c、位于左牵引臂和右牵引臂相对于其左轴 套和右轴套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向内侧折弯的左、右弯杆,所述左牵引臂所 设的左弯杆和右牵引臂所设的右弯杆,分别有一段可与牵引杆所设的所iiif孑14目配装的左、右棱柱段;所述左棱柱段与左轴套两者的中心轴线相平行, 所g棱柱段与右轴套两者的中心轴线相平行;且左棱柱段与左轴套的中心 距离,等于右棱柱段与右轴套的中心距离;紧定螺钉可制紧定位所述棱柱段。
由以上所给出的技术方案可以明了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了斯氏针与其 左、右轴套的盲孔互呈动配合结构,和左、右牵引臂分列结构,从而实现了 其所要实现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创新点在于;
所述牵引杆所设的通孔是四棱方方通孔,而所述左牵引臂的弯杆的棱柱 段和右牵引臂的弯杆的棱柱段,均是与牵引杆所设四棱方形通孔,互呈滑动 酉己合的四棱方形柱段。但不局限于此。事实上只要是能使牵引杆与左、右牵 引臂不会产生相互转动的结构,都是合适的。例如单截边圆孔与单截边圆柱 配合副,即二棱圆孔与二棱柱配合副。或者是花键配合副等等。
所述牵《I杆与耳攀的固定连接是焊接连接;所述左轴套与左牵引臂的固 定连接,和右轴套与右牵引臂的固定连接,均为焊接连接。这是本实用新型 所优选的,但不局限于此。例如采用可拆式螺钉连接等等。
所述紧定螺钉,是具有旋扭的紧定螺钉。即所述的紧定螺钉,是在其螺 钉头部具有耳片的紧定螺钉,即俗称的元宝螺钉。其目的显然在于更加方便 临床操作。
上述技术方案得以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结构合理,临床操作方便, 能明显减轻患者病痛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

图l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2是图1的左视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4是图1的B-B剖面图5是如图1所示牵引杆3与耳攀4组装状态图6是图5的侧^L图7是图6的C-C剖视图8是如同图1所示左牵引臂1和右牵引臂2的结构图; 图9是图8的左^L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照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9所示。 -一种骨牵引器,包括一端设有左轴套1-1的左牵引臂1,和一端设有右 轴套2-l的右牵引臂2;左轴套l-l和右轴套2-l分别与左牵引臂1和右牵引臂2相垂直固定连4妻;a、还包括牵引杆3;位于牵引杆3的中间部位,固 定连接有用来扣接牵引绳的耳攀4;牵引杆3沿其轴向设有至少具有2棱的 通孔3-l;位于牵引杆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螺孔3-2;螺孔3-2与紧定 螺钉5相拧合;所迷左牵引臂1所设的左轴套1-1和右牵引臂2所设的右轴 套2-1的内侧面,分别沿其轴向设有用来与斯氏针6两端配^iL互相呈动配 合的盲孔l-l-l、 2-1-1;位于左牵引臂1和右牵引臂2相对于其左轴套1-1和 右轴套2-l的另一端,分别设向内侧折弯的左、右弯杆1-2、 2-2,所述左牵 引臂1所设的弯杆1-2和右牵引臂2所设的弯杆2-2,分别有一段可与牵引杆 3所设的至少具有2棱的通孔3-l,相配装的左、右棱;f主度1-2-1、 2-2-1;所 述左棱柱段1-2-1与左轴套1-1两者的中心轴线相平行,所g棱柱段2-2-1 与右轴套2-l两者的中心轴线相平行;且左棱柱段1-2-1与左轴套l-l的中心 距离,等于右棱段2-2-l与右轴套2-l的中心距离;且紧定螺钉5可制紧定位 所述棱柱段1-2-1、 2-2-1。所述牵引杆3所设的通孔3-l是四棱方形通孔,而 所述左牵引臂的弯杆1-2的棱柱段1-2-1和右牵引臂2的弯杆2-2的棱柱段 2-2-1,均是与牵引杆3所设四棱方形通孔3-l,互呈滑动配合的四棱方形柱 段。所述牵引杆3与耳攀4的固定连接是焊接连接;所述左轴套l-l与左牵 引臂l的固定连接,和右轴套2-l与右牵引臂2的固定连接,均为焊接连接。 所述紧定螺钉5,是具有定旋5-l的紧定螺钉。
本实用新型临床应用的筒要描述是
请解读附图1,其临床应用依次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完成骨折处对接复位后,先在骨折处的远端骨骼上,穿设斯氏针6,并 使其两端等长度棵露在外;再将左、右牵引臂1、 2—端所设的轴套1-1、 2-1, 通过其盲孔1-1-1、 2-l-l套装在斯氏针6的两端;然后将左、右牵引臂l、 2 另一端所设的棱柱段1-1-2-1、 2-1-2-1,从牵引杆(3)的两端分别插入牵引 杆(3)所设的通孔3-l内;再用紧定螺钉5制紧定位,从而使牵引杆(3) 与左、右牵引臂l、 2连接结合成一体,M在牵引杆(3)所设的耳攀4内 扣接牵引绳,并使牵引绳的另一端与固定物体例如牵引床床架扣接,即完成 了骨折对接牵引复位操作。在拆除本实用新型时,只刻寻紧定螺钉5松开, 将左、右牵引臂l、 2分别向两侧松开,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拆除操作。
本实用新型初样的试用效果是非常好的。患者M无痛感,临床操作时 间比已有技术明显缩短。
权利要求1、一种骨牵引器,包括一端设有左轴套(1-1)的左牵引臂(1),和一端设有右轴套(2-1)的右牵引臂(2);左轴套(1-1)和右轴套(2-1)分别与左牵引臂(1)和右牵引臂(2)相垂直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a、还包括牵引杆(3);位于牵引杆(3)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用来扣接牵引绳的耳攀(4);牵引杆(3)沿其轴向设有至少具有2棱的通孔(3-1);位于牵引杆(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螺孔(3-2);螺孔(3-2)与紧定螺钉(5)相拧合;b、所述左牵引臂(1)所设的左轴套(1-1)和右牵引臂(2)所设的右轴套(2-1)的内侧面,分别沿其轴向设有用来与斯氏针(6)两端相配装且互呈动配合的盲孔(1-1-1、2-1-1);c、位于左牵引臂(1)和右牵引臂(2)相对于其左轴套(1-1)和右轴套(2-1)的另一端,分别有向内侧折弯的左、右弯杆(1-2、2-2),所述左牵引臂(1)所设的左弯杆(1-2)和右牵引臂(2)所设的右弯杆(2-2),分别有一段可与牵引杆(3)所设的所述通孔(3-1),相配装的左、右棱柱段(1-2-1、2-2-1);所述左棱柱段(1-2-1)与左轴套(1-1)两者的中心轴线相平行;所述右棱柱段(2-2-1)与右轴套(2-1)的两者的中心轴线相平行;且左棱柱段(1-2-1)与左轴套(1-1)的中心距离,等于右棱柱段(2-2-1)与右轴套(2-1)的中心距离;紧定螺钉(5)可制紧定位所述棱柱段(1-2-1、2-2-1)。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骨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杆(3)所 设的通孔(3-1)是四棱方形通孔,而所述左牵引臂(1)的弯杆(1-2)的棱 柱段(1-2-1)和右牵引臂(2)的弯杆(2-2)的棱柱段(2-2-1),均是与牵 引杆(3)所设四棱方形通孔(3-1),互呈滑动S己合的四棱方形柱,殳。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骨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杆(3)与 耳攀(4)的固定连接是焊接连接;所述左轴套(1-1)与左牵引臂(1)的固 定连接。和右轴套(2-1)与右牵引臂(2)的固定连接,均为焊接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骨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定螺钉(5), 是具有旋扭(5-1)的紧定螺4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是一种骨牵引器,包括具有左轴套的左牵引臂和具有右轴套的右牵引臂;以其还包括具有耳攀的牵引杆;牵引杆沿其轴向设有至少具有2棱的通孔;牵引杆的两侧设有与紧定螺钉相拧合的螺孔;左轴套和右轴套的内侧面,分别沿其轴向设有与斯氏针配装且互呈动配合的盲孔;位于左牵引臂和右牵引臂的另一端,设有向内侧折弯的左、右弯杆,左弯杆和右弯杆有一段可与牵引杆所设的所述通孔相配装的左、右棱柱段;左棱柱段与左轴套两者的中心轴线相平行,右棱柱段与右轴套两者的中心轴线相平行;左棱柱段与左轴套的中心距离,等于右棱柱段与右轴套的中心距离;紧定螺钉可紧定所述棱柱段为主要特征。具有患者基本无痛感,临床操作时间短等特点。
文档编号A61B17/60GK201275128SQ200820186539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4日
发明者刘锦波 申请人:刘锦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