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形爬梯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46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翼形爬梯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翼形爬梯车,具体的说其是一种在人的操作下能上下多层梯 级建筑的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大多数居住在多层,未能配置电梯的楼房里。当年轻体壮时每 次出行上下楼梯尚可视为锻炼身体,而在年岁渐成中老年时,上下楼便成了费力的负 担,尚若腿脚有疾患则视上下楼为畏途。目前市场上尚未见能适用上述环境使用的工 具,仅具有在较大空间,由他人扶助,装载轮椅爬楼的机械装置。该类装置难于在居 民楼道中运行,且售价数万元, 一般居民亦难于承受。公开号为CN2461518Y的专利 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名为"一种爬楼梯的轮椅",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它由手柄、齿轮、 链条、驱动转、履带、自动平衡器、电机、齿条、滑动滚轴、空槽、座椅靠背、推拉 锁紧手柄、座椅、承重轮、张紧轮、变速箱等构成,适用于下肢残疾病人使用。在专 利号为ZL94229433.5的文献中则公开了一种车轮式爬楼车,其主要技术特点是,车架 的底端通过轴承连接车轴,车轴与车轮靠螺栓固接,车架上安装有车箱板,车架的侧 端通过轴承连接链轮,通过链条两级变速,摇把与小链轮连接后再与车架连接,在车 轮上装有连接件,连接件与小轮固接。研制一种小巧精悍,适宜在普通、规范的居民
楼道中运行,造价也不会太高, 一般收入的居民,都能承受得起欲购使用的费用的爬 梯车,将会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翼形爬梯车,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车架部份, 运行部份及动力和控制部份的结构组合,协调配合,完成可随意收放攀登履带和辅助履 带,足以支持重心稳定,实现平稳上下;座椅倾仰角调整装置使乘员在上下阶梯时安 全舒适;攀登履带拉杆,辅助履带调整装置及时有效地调控两履带;采用减速机与直流 电动机组合,实现连续登梯上行;通过设置的履带式和轮式相结合的两种运行方式实现 攀爬,平地行两方便。
图1 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结构图,其包括仪表板l,方向转把2,攀登履带拉杆 3,方向轮收放转把4,减速机5,攀登履带6,直流电机7,履带导轨8,方向轮9,
4调速转把IO,刹车把ll,座椅调整装置12,座椅13,座椅支架14,电池盒15,辅助 履带调整装置16,辅助履带17,运行轮收放转把18,运行轮19,运行履带20,绞盘 21,控制齿条拉绳22,压轮转把23,压轮脱离位24,压轮接触位25,连轴左齿轮26, 链条27,连轴右齿轮28,齿环29,座椅固定杆30,座椅倾仰角度卡榫31,卡榫固定 板32,攀登履带拉杆调整摇把33,调整齿轮34,卡锁35,方向转把与方向轮齿牙36, 离合器拨动把手37,刹车匣38,动力轮39,前传动杆40,离合器41,离合器拨叉42, 后传动杆43,锥形齿轮44,链条松紧调节器45,卡锁(二)解脱踏板46,卡锁(二) 拉索47,连轴双齿轮(二) 48,卡锁(二) 49,控制齿条50,支架51。
运行部件、动力及控制部件及座椅部件安装在车架51上p
运行部分为轮式和履带式两部分。
轮式部分包括安装在车架前端上边中央固定柱上的方向转把2、方向转把下端 及方向轮收放转把4上的方向轮齿牙36,安装在方向轮收放转把下端的方向轮9 (直 径16厘米),安装在车架底部,将直流电机7动力传导到动力轮39的传导装置部件, 即链条、前传动杆40、离合器41、离合器拨叉42、后传动杆43,锥形齿轮44、链条 松紧调节器45和运行轮19,安装在车架右侧与离合器相应位的离合器拨动把手和用于 由履带运行转为轮式运行,将方向轮、动力轮、运行轮落地、运行履带悬空的方向轮 收放转把4、运行轮收放转把18、还有控制动力轮运转、即装在方向转把上的刹车把 11,安置于动力轮旁的刹车匣38。
履带部分包括运行履带20、攀登履带6、辅助履带17三部分。
运行履带20分置在车架两外侧,且各自运转,由两侧的履带导轨8支承。攀登履 带6,亦设左右两条分别安装在车架前端底部两内侧,与左右运行履带20连轴,其导 轨亦安装于连轴上,但可以自由转动角度。左右两攀登履带用连杆连接,由设在连杆 中间的攀登履带拉杆3掌控。而攀登履带拉杆3受安装于车架前端中央固定柱上的调 整齿轮34的拨动行前后移动,前移时,攀登履带放下至负角,后移时即收起至最大仰 角,但受卡锁35的制约,在未解脱卡锁时拉杆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辅助履带17亦分左右两条,皆与左右运行履带20连轴,置于车底尾部内侧,其 左右两辅助履带导轨也如攀登履带导轨可自行转动。其转动由辅助履带调整装置16来 作为。辅助履带调整装置16安装在车架后端,设有用于拨动与辅助履带连杆相连接 的控制齿条50的连轴双齿轮(二) 48,与右侧运行履带咬合且传导其动力的连轴右齿 轮28和26,连接连轴左齿轮26和连轴双齿轮(二) 48的链条27,致运行履带与连 轴右齿轮28咬合的安装在车架右外侧的压轮转把23。以及制约控制齿条50后退的卡锁(二)和用于解脱卡锁(二),安装在车架左前端的卡锁(二)解脱踏板46,卡锁拉 索47以及收回辅助履带、安装于座椅下方的绞盘21及控制齿条50拉绳22。
动力及控制部分包括安装在车架内前底部两侧的直流电机7,两内侧的减速机5 (减速机小速轮与运行履带联接,大速轮与直流电机联接),置于车架后底部的电池盒 15,控制部分机构为调速转把10、仪表板1和充电器安装在方向转把2上,仪表板上设 置有电流显示窗、电流指针、喇叭铵钮、右正负电开关、电源灯、电源锁、左正负电 开关、照明灯开关。
各部件在运行时的机械动作为-
轮式运行时转动方向轮收放转把,运动轮收放转把和动力轮收放转把,使三轮 落地悬空运行履带;攀登履带和辅助履带成竖立状;扳离合器拨动把手,离合器拨叉即 拨动离合器致前传动杆与后传动杆咬合;打开仪表板上的电源锁,将右正负电开关扭 至进位;缓转调速转把,右直流电机转动,经电机齿轮与链条传导使传动杆转动;经 锥形齿轮作用,变传动杆左右转动为前后转动,带动动力轮运转前行;车行转弯时, 转动方向转把,方向转把与方向轮齿牙联动,致方向轮如意转向;握紧刹车把即切断 电源,直流电动机停转,同时收紧刹车匣,实现停车。
履带运行通常用于上下阶梯(此时方向轮,动力轮和运行轮均己收起隐于车架内,
运行履带全着地)。爬阶梯时,转动攀登履带拉杆调整摇把,调整齿轮拨动攀登履带拉
杆齿牙,致左右攀登履带于宜攀登是地阶梯之仰角,并在卡锁的作用下在攀爬首级阶
梯时仰角不变;扳压轮转把至压轮接触位,此时右侧运行履带与下方连轴右齿轮吻合;
扳离合器拨动把手,使前传动杆与后转动杆解脱(使运行履带运转时,动力轮不动);
握卡榫固定板,使座椅倾仰角度卡榫脱出齿环,并将其转动至所需倾角后松开,座椅
倾仰角度卡榫即重新卡入齿环,座椅即行固定(车至平台及下阶梯时,调整座椅角度
的动作相同,转动角度相反);打开电源锁、左右正负电开关置进^t,缓转调速转把,
左右直流电机运转;左右直流电机运转即行带动左右减速机运作,经减速机额定比率
变速后,即强劲有力的带动运行履带、攀登履带,辅助履带平稳转动(因左右三种履
带均为连轴),先后完成登梯、上行动作;右侧运行履带上行时,因与下方连轴右齿轮
吻合,也即带动其同向运转;连轴右齿轮运转即连轴左齿轮联动,致连轴左齿轮经链
条传导,带动连轴双齿轮(二)拨动控制齿条,从而使辅助履带由竖立状,为与运行
履带水平状,并在卡锁(二)的作用下保持不变;使辅助履带既支持了乘员因车架成
仰角而产生的重心变化,又增强了整车的上行力量;经攀登履带作用,车身由平台登
上首级阶梯后,为增强上行力度,转动攀登履带拉杆调整摇把,将攀登履带放至与运行履带水平,攀登履带即与运行履带、辅助履带同时着力上行。
平台运行时车登梯上行至平台时,即应将车状作相应调整。解脱卡锁,反向转
动攀登履带拉杆调整摇把,将攀登履带收至最大仰角;座椅调成水平状;运行履带基本与
平台相贴后,将辅助履带收至竖立状,即扳动压轮转把致压轮脱离位,左脚踩下卡锁 (二)解脱踏板,经卡锁(二)拉索作用提起卡锁,转动绞盘收回控制齿条拉绳,即收 起辅助履带。视阶梯方向实施车身转向,左转时置左正负电开关于"退"位,右正负 电开关于"进"位,或左正负电开关于正中位(断电位),此时转动调速转把,车身即 原地转向。右转时动作相反。左右正负电开关同置"退"位时,整车倒行。
下阶梯时,除将攀登履带放置水平或略成俯角,座椅视阶梯斜度调成相应仰角, 辅助履带不放下,调速转把于小速位外,其他动作与上行时相同。
履带运行时,因驱动力由直流电机与减速机组合提供,受减速机性能之限,直流 电机断电即停,整车亦就无需设置履带运行刹车装置。
与公知技术相比存在的优点及积极效果
1、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可随意收放的攀登履带和辅助履带,足以支持重心稳定,实
现平衡上下阶梯;在座椅下设置有倾仰角度调整装置,既可保证车平稳运行,又可使 乘员安全舒适;
2、 攀登履带拉杆、辅助履带调整装置等相关构件,有效地掌控着两履带的运行状 态,保证了攀梯车身水平运行的性能;采用减速机与直流电动机组合,保证本车攀爬 30多度角的阶梯仍能以电动机的最大转速有力地驱使履带运行,实现连续登梯上行;
3、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履带运行和轮式运行两种运行方式,因此能在较平坦的道路 上快速运行,使之成为似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轮椅类的交通工具;为便于有疾患者 使用,本设计在座椅背上安装了相关运行安全控制装置,以便扶助者协助操控车子运 行。

'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结构主视图,图中1是仪表板,2是方向转把,3是攀登 履带拉杆,4是方向轮收放转把,5是减速机,6是攀登履带,7是电机,8是履带导 轨,9是方向轮,IO是调速转把,11是刹车把,12是座椅调整装置,13是座椅,14 是座椅支架,15是电池盒,16是辅助履带调整装置,17是辅助履带,18是运动轮收 放转把,19是运行轮,20是运行履带,51是支架;
图2是图1的后视图图中21是绞盘,22是控制齿条拉绳,23是压轮转把,24是 压轮脱离位,25是压轮接触位,26是连轴左齿轮,27、链条,28是连轴右齿轮,是齿环,30是座椅固定杆,31是座椅倾仰角度卡榫,32是卡榫固定板,33是攀登履 带拉杆调整摇把,34是调整齿轮,35是卡锁,36是方向转把与方向轮轮齿牙,37是 离合器拨动把手;
图3是辅助履带调整装置结构图,图中46是卡锁(二)解脱踏板,47是卡锁(二) 拉索,48是连轴双齿轮(二), 49是卡锁(二), 50是控制齿条;
图4是车底传动机构结构图,图中38是刹车匣,39是动力轮,40是前传动杆,41 是离合器,42是离合器拨叉,43是后传动杆,44是锥形齿轮,45是链条松紧调节器。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4所示的结构图,其包括仪表板l,方向转把2,攀登履带拉杆3,方向轮 收放转把4,减速机5,攀登履带6,直流电机7,履带导轨8,方向轮9,调速转把 10,刹车把ll,座椅调整装置12,座椅13,座椅支架14,电池盒15,辅助履带调整 装置16,辅助履带17,运行轮收放转把18,运行轮19,运行履带20,绞盘21,控制 齿条拉绳22,压轮转把23,压轮脱离位24,压轮接触位25,连轴左齿轮26,链条27, 连轴右齿轮28,齿环29,座椅固定杆30,座椅倾仰角度卡榫31,卡榫固定板32,攀 登履带拉杆调整摇把33,调整齿轮34,卡锁35,方向转把与方向轮齿牙36,离合器 拨动把手37,刹车匣38,动力轮39,前传动杆40,离合器41,离合器拨叉42,后传 动杆43,锥形齿轮44,链条松紧调节器4S,卡锁(二)解脱踏板46,卡锁(二)拉 索47,连轴双齿轮(二) 48,卡锁(二) 49,控制齿条50,支架51。
运行部件、动力及控制部件及座椅部件安装在车架51上。
运行部分为轮式和履带式两部分。
轮式部分包括安装在车架前端上边中央固定柱上的方向转把2、方向转把下端
及方向轮收放转把4上的方向轮齿牙36,安装在方向轮收放转把下端的方向轮9,安
装在车架底部,将直流电机7动力传导到动力轮39的传导装置部件,即链条、前传动
杆40、离合器41、离合器拨叉42、后传动杆43,锥形齿轮44、链条松紧调节器45
和运行轮19,安装在车架右侧与离合器相应位的离合器拨动把手和用于由履带运行转
为轮式运行,将方向轮、动力轮、运行轮落地、运行履带悬空的方向轮收放转把4、
运行轮收放转把18、还有控制动力轮运转、即装在方向转把上的刹车把ll,安置于动
力轮旁的刹车匣38。
履带部分包括运行履带20、攀登履带6、辅助履带17三部分。
运行履带20分置在车架两外侧,且各自运转,由两侧的履带导轨8支承。攀登履
带6,亦设左右两条分别安装在车架前端底部两内侧,与左右运行履带20连轴,其导轨亦安装于连轴上,但可以自由转动角度。左右两攀登履带用连杆连接,由设在连杆 中间的攀登履带拉杆3掌控。而攀登履带拉杆3受安装于车架前端中央固定柱上的调 整齿轮34的拨动行前后移动,前移时,攀登履带放下至负角,后移时即收起至最大仰 角,但受卡锁35的制约,在未解脱卡锁时拉杆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辅助履带17亦分左右两条,皆与左右运行履带20连轴,置于车底尾部内侧,其 左右两辅助履带导轨也如攀登履带导轨可自行转动。其转动由辅助履带调整装置16来 作为。辅助履带调整装置16安装在车架后端,设有用于拨动与辅助履带连杆相连接 的控制齿条50的连轴双齿轮(二) 48,与右侧运行履带咬合且传导其动力的连轴右齿 轮28和26,连接连轴左齿轮26和连轴双齿轮(二) 48的链条27,致运行履带与连 轴右齿轮28咬合的安装在车架右外侧的压轮转把23。以及制约控制齿条50后退的卡 锁(二)和用于解脱卡锁(二),安装在车架左前端的卡锁(二)解脱踏板46,卡锁拉 索47以及收回辅助履带、安装于座椅下方的绞盘21及控制齿条50拉绳22。
动力及控制部分包括安装在车架内前底部两侧的直流电机7,两内侧的减速机5 (减速机小速轮与运行履带联接,大速轮与直流电机联接),置于车架后底部的电池盒 15,控制部分机构为调速转把10、仪表板1和专用充电器安装在方向转把2上,仪表板 上设置有电流显示窗、电流指针、喇叭铵钮、右正负电开关、电源灯、电源锁、左正 负电开关、照明灯开关。
车架51为梯形,其上边长65厘米,下底长80厘米,宽32厘米,高25厘米;
攀登履带长50厘米,方向轮9直径为16厘米;
运行履带宽10厘米,长80厘米,履带均为塑胶材料,可免损楼道阶梯。
权利要求1、一种翼形爬梯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仪表板(1),方向转把(2),攀登履带拉杆(3),方向轮收放转把(4),减速机(5),攀登履带(6),直流电机(7),履带导轨(8),方向轮(9),调速转把(10),刹车把(11),座椅调整装置(12),座椅(13),座椅支架(14),电池盒(15),辅助履带调整装置(16),辅助履带(17),运行轮收放转把(18),运行轮(19),运行履带(20),绞盘(21),控制齿条拉绳(22),压轮转把(23),压轮脱离位(24),压轮接触位(25),连轴左齿轮(26),链条(27),连轴右齿轮(28),齿环(29),座椅固定杆(30),座椅倾仰角度卡榫(31),卡榫固定板(32),攀登履带拉杆调整摇把(33),调整齿轮(34),卡锁(35),方向转把与方向轮齿牙(36),离合器拨动把手(37),刹车匣(38),动力轮(39),前传动杆(40),离合器(41),离合器拨叉(42),后传动杆(43),锥形齿轮(44),链条松紧调节器(45),卡锁(二)解脱踏板(46),卡锁(二)拉索(47),连轴双齿轮(二)(48),卡锁(二)(49),控制齿条(50),支架(51),运行部件、动力及控制部件及座椅部件安装在车架(51)上,运行部分为轮式和履带式两部分,轮式部分包括安装在车架前端上边中央固定柱上的方向转把(2)、方向转把下端及方向轮收放转把(4)上的方向轮齿牙(36),安装在方向轮收放转把下端的方向轮(9),安装在车架底部的前传动杆(40)、离合器(41)、离合器拨叉(42)、后传动杆(43),锥形齿轮(44)、链条松紧调节器(45)和运行轮(19),安装在车架右侧与离合器相应位置的离合器拨动把手和方向轮收放转把(4)、运行轮收放转把(18)和装在方向转把上的刹车把(11),安置于动力轮旁的刹车匣(38),履带部分包括运行履带(20)、攀登履带(6)、辅助履带(17)三部分,运行履带(20)分置在车架两外侧由两侧的履带导轨(8)支承,攀登履带(6)设左右两条分别安装在车架前端底部两内侧,与左右运行履带(20)连轴,其导轨亦安装于连轴上,左右两攀登履带用连杆连接,攀登履带拉杆(3)设在连杆中间,辅助履带(17)亦分左右两条,皆与左右运行履带(20)连轴,置于车底尾部内侧,辅助履带调整装置(16)安装在车架后端,设有控制齿条(50)的连轴双齿轮(二)(48),与右侧运行履带咬合的连轴右齿轮(28)和连轴左齿轮(26),连接连轴左齿轮(26)和连轴双齿轮(二)(48)的链条(27),与连轴右齿轮(28)咬合的安装在车架右外侧的压轮转把(23),卡锁(二)和安装在车架左前端的卡锁(二)解脱踏板(46),卡锁拉索(47)以及安装于座椅下方的绞盘(21)及控制齿条拉绳(22),动力及控制部分包括安装在车架内前底部两侧的直流电机(7),两内侧的减速机(5),减速机小速轮与运行履带联接,大速轮与直流电机联接,置于车架后底部的电池盒(15),安装在方向转把(2)上的调速转把(10)和仪表板(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形爬梯车,其特征在于在仪表板(1)上设置有电 流显示窗、电流指针、喇叭铵钮、右正负电开关、电源灯、电源锁、左正负电开关和 照明灯开关。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形爬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51)为梯形,其 上边长65厘米,下底长80厘米,宽32厘米,高25厘米,攀登履带(6)长50厘米, 方向轮(9)直径为16厘米,运行履带(20)宽10厘米,长80厘米,履带均为塑胶 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翼形爬梯车,其是一种在人的操作下能上下多层梯级建筑的机械装置。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车架部份,运行部份及动力和控制部份的结构组合,协调配合,完成可随意收放攀登履带和辅助履带,足以支持车身重心稳定,实现平稳上下阶梯;座椅倾仰角调整装置既可保证车平稳运行,又可使乘员安全舒适;攀登履带拉杆,辅助履带调整装置及时有效地调控两履带,保证了攀梯时车身水平运行的性能;采用减速机与直流电机组合,实现连续登梯上行;通过设置的履带式和轮式相结合的两种运行方式实现攀爬,平地行两方便;为便于有疾患者使用,本设计在座椅背上安装了相关运行安全控制装置,以便扶助者协助操控车子运行。
文档编号A61G5/06GK201316363SQ20082022894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2日
发明者邝才升, 邝晓晖, 邝晓鸣 申请人:邝才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