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40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夹持装置,尤其涉及用于将各种输液装置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固定在各种输液架上的夹持装置,所述各种输液架具备具有各不相同的直径的杆。
背景技术
在医疗现场,使用对输液管施以蠕动运动从而进行输液的蠕动式输液泵和利用注射器进行高精度的输液的注射泵(专利文献1 )。在使用这些各种输液装置进行输液时,为了相对于从输液架以立起状态固定的杆固定输液装置而使用夹持装置。具体地,在夹持装置上固定有置物台,将上述的输液泵和注射泵固定在该置物台上,由此,能够将输液泵和注射泵固定在输液架上。
此外,尤其在汇集多个输液装置并使其移动时,通过将输液泵和注射泵固定在共同的输液架的杆上,由此,在特定患者的运送时和患者的输液中能够移动。此外,各种输液装置从输液架被频繁地取下,为了其他患者的治疗而被固定在其他的输液架上。因此,输液架的夹持装置相当重要。
现有的夹持装置包括夹持基部,该夹持基部一体形成有对直径不同的杆中的 一个外周面进行握持的握持形状部和与握持形状部相对配置的立起形状部;主轴体,在该主轴体的端部设有对杆的另一外周面进行握持的握持部件;旋转旋钮,该旋转旋钮固定在主轴体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旋钮的正反方向的转动操作,使各种输液装置相对于具有杆的各种输液架能够装拆。
另一方面,在工程现场等组装构架时所使用的套筒螺母,被螺合在两根杆之间使用。具体地,以如下方式使用,即,组装时,通
4过转动操作缩短各杆间的距离由此使各杆间成为紧张状态;分解时,
通过转动操作增长各杆间的距离由此进行分解。由于这样使用因而当各杆间的距离变化量大时转动操作次数增加,因此,也提出了能
够以 一 次操作实现所希望的变化量 一 次操作套筒螺母(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50508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145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现有的夹持装置的构造,在装拆到输液架的杆上时,
解除以及固定。因此,尤其为了将其安装到具有不同直径的杆的输液架上,为了防止落下,需要以一只手支承着输液装置,用另一只手将旋转旋钮持续旋转几圈。此外,在进行固定时,需要以与此相反的顺序进行。
如上所述,将输液装置向输液架的杆进行装拆以及固定的作业会较大程度地导致时间上的浪费和护士等的身体上的负担,因此,尤其在经常需求紧急的情况较多的医疗现场希望得到改善。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装置,能够谋求相对于输液架的杆进行输液装置的装拆以及固定作业的时间缩短,并且能够降低对护士等的身体上的负担。
为解决以上课题,根据本发明的夹持装置,具有夹持基部,该夹持基部形成有对因输液架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直径的杆的 一 个外周面进行握持的握持形状部和与所述握持形状部相对配置的立起形状部;主轴体,在该主轴体的一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对所述杆的另 一外周面进行握持的握持部件,且在该主轴体的另 一端固定旋转操作的旋转旋钮,通过随着所述旋转旋钮的正反方向的旋转操作移动所述握持部件,由此成为相对于所述杆的握持状态或握持解除状态,其特征在于,具有筒状螺紋部件,该筒状螺紋部件从所述立起形状部以远离所述握持形状部的方式垂设,并且,在该筒状螺紋部件的内周面上在与所述杆的所述直径对应的长度范围内形成内
螺紋部,该筒状螺紋部件供所述主轴体穿插; 一对外螺紋件,该一对外螺紋件内置在所述主轴体的收纳部中,以实现相对于所述内螺紋部的啮合状态和啮合解除状态;操作机构,该操作机构具有操作部,该操作部以能够在向所述旋转旋钮移动的操作位置与从所述旋转旋钮离开的离开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与所述旋转旋钮同轴地配置在所述主轴体上,并且,当被移动操作至所述操作位置时,用于将所述一对外螺紋件置于所述啮合解除状态。
此外,所述主轴体的所述收纳部作为沿所述主轴体的长度方向的贯通空间部而形成,所述贯通空间部中,在左侧面上形成从所述主轴体的外周面向所述另一端对称地形成的一对第一倾斜面,在右侧面上形成第一凸部,所述一对外螺紋件一体形成啮合在所述内螺紋部上的外螺紋部;在所述 一 对第 一 倾斜面上滑动的 一 对第二倾斜面;第二凸部,为了使所述一对外螺紋件向所述内螺紋部的方向移动弹压,在所述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设置内置弹簧,所述操
作机构具有筒状体,该筒状体将所述主轴体的外周面覆盖,并且穿设有使所述一对外螺紋件成为所述啮合状态的 一对开口部;返回用弹簧,该返回用弹簧将所述操作部向所述离开位置的方向移动弹压。
此外,所述筒状体的所述一对开口部在左侧面上形成第一抵接面,所述 一 对外螺紋件形成从所述内螺紋部的左端侧抵接所述第一抵接面的第二抵接面,所述操作部刚被移动至所述操作位置后,在所述第 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成为抵接状态,由此维持所述啮合状态,接着通过所述旋转旋钮的旋转操作而成为所述啮合解除状态。
此外,所述第 一 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分别形成在与所述主轴体的轴心正交的面内。
此外,将形成有所述一对第 一倾斜面的第 一块部件和形成有所述第一凸部的第二块部件分别准备,并与所述一对外螺紋件和所述内置弹簧一同设置在所述贯通空间内。
此外,将用于载置输液装置的置物台固定在所述夹持基部上进行使用。
此外,所述操作机构具有由弹性原料制成的保护罩,该保护罩覆盖所述筒状螺紋部件由此防止药剂侵入。
此外,将所述夹持基部直接固定在输液装置的背面上进行使用。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夹持装置,将输液装置相对于输液架的杆进行固定以及取下时,不必在支承着输液装置的状态下将旋转旋钮持续旋转多次,其结果是,操作极其简单而且容易,能够将时间上的损失和身体的负担抑制在最小限度。
此外,在操作部刚被移动至操作位置后,维持啮合状态,接着通过旋转旋钮的旋转操作才能成为啮合解除状态,因此,即使不对输液装置进行支承也能够从输液架的杆上安全且切实地将输液装置取下。即,即使在操作部被移动至操作位置的情况下,也维持啮合状态。由于通过旋转旋钮的旋转操作才能成为啮合解除状态,因此能够维持安全的固定。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以及优点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说明而更加明确。此外,在附图中,对相同或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照标记。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 一部分,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与说明书的记述 一 同用于对本发明的原理的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夹持装置和固定在输液装置用输液架的杆上的使用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2的2A是图1的夹持装置的X-X线向视剖视图,图2的2B是主要部位剖视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夹持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夹持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立
7体分解图。
图5的5A是表示握持状态的动作说明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5 的5B是表示解除移动状态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5的5C是表示移 动解除状态的动作说明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图6是图示了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夹持装置20直接固定 在蠕动式输液装置122的背面上的情况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图7是图6的夹持装置20的立体分解图。
图8的8A是图示了一对外螺紋件4、 4与内螺紋部2a啮合的状 态的图6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8的8B是图示了将操作机构103的 操作部3f向箭头Dl方向移动,并转动旋转旋钮9将旋转旋钮9绕 逆时针稍微旋转后、将操作部3f向箭头Dl方向移动,由此一对外 螺紋件4、 4成为从内螺紋部3a啮合解除状态的图6的主要部位剖 视图,图8的8C是操作机构103的操作部3f刚向箭头Dl方向移动 后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按照工序Sl到S9的顺序对杆30与握持部件8的关系、 外螺紋件4、 4与内螺紋2a的关系、手动操作的内容、以及夹持装 置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 一 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 在后述的说明中,主要叙述通过对现有的夹持装置加以改造来评价 的结构,但当然不限于此,而是包括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各种结构。 此外,作为输液装置,以下主要对注射泵的使用例进行叙述,但当 然不限于此,而是能够适用于以用于进行输液管的蠕动运动的方式 构成的手指蠕动(peristaltic finger )方式的输液泵或具有其他方式的 输液装置即旋转辊的辊式输液泵等的各种输液装置。
此外,虽然考虑到安全性不是十分推荐,但例如在紧急时,除 输液架的杆之外,输液装置还可以固定在任意物体上。
首先,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夹持装置20和使用注射器23的输液装置即注射泵22固定在输液架的杆30上的使用状 态的外观立体图。在该图中,在注射泵22上设有对注射器23的主 体进行固定的部件22a和对推压件进行握持设置的滑块22b ,构成为, 在推压件被拉出至最大位置的状态下对其进行握持设置,由此,借
助于内置的机构将精确的药液经由输液管23a送液。
在该注射泵22的底面上,固定有虚线表示的内螺紋孔24,从将 注射泵22载置在置物台21上的状态使设在置物台21上的固定螺钉 25相对于内螺紋孔24螺合,由此,将注射泵22固定在置物台21 上。或者,还可以利用螺钉使置物台21相对于夹持装置20卡合, 将夹持装置20固定在杆30上之后,将注射泵22置于置物台21上, 使固定螺钉25螺合于内螺紋孔24。此外,由于置物台21如图所示 地向前方略微倾斜因而注射器23的装拆操作等容易进行。此外,还 可以如后述那样、夹持装置20直接固定在输液装置的背面进行使用。 在该置物台21上,利用四根螺钉固定有夹持装置20的夹持基 部l。此外,在该夹持基部l上,将旋转旋4丑9固定在一端,在另一 端如后述那样设有主轴体5 (参照图2、 4、 5、 6、 7、 8、 9),在该 主轴体5上,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设有握持部件8。此外,用于防 止药剂等向操作机构侵入的保护罩3g,由硅橡胶等的耐药品性优良 的热可塑性材料形成,如图示那样设置。此外,操作部3f邻接旋转 旋钮9而设置,在旋转旋钮9上,在轴向上形成有防滑用的槽部9a。 另一方面,输液架的杆30从设有移动脚轮32的腿部31相对于
地面垂直立起并固定。该杆30是具有不同直径的金属管制成的,其 直径因各个才几种而不同。
以下,对在以上的结构中,在对输液架的杆30固定以及取下注 射泵22时,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夹持装置20,只要将旋转旋钮9仅旋 转必要最小限度便能够简单地更换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2的2A是图1的夹持装置20的X-X线向视剖视图,图2的 2B是其主要部位的剖视立体图。此外,图3是夹持装置20的外观 立体图,图4是表示夹持装置2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图。首先,在图2的2A中,夹持装置20的全长是大约190mm,夹 持基部1的宽度尺寸是75mm,构成为能够用于直径范围即c)) 12.5 ~ 3534mm的杆30。此外,夹持装置20的整体重量是200 ~ 350g。当 然,以上数据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可以根据输液装置的尺寸等进行 适当的尺寸^L疋。
此外,从夹持基部1的立起形状部lb固定有在其内周面上形成 有内螺紋部2a的筒状螺紋部件2。此外,主轴体5以螺钉14被固定 在旋转旋钮9上。在旋转旋钮9与操作部3f之间,设有返回用螺旋 弹簧6。因旋转旋转旋钮9而产生的旋转扭矩,通过嵌件成型在旋转 旋钮9上的底槽(D cut)部件的孔部9c与具有底槽的主轴体5相啮 合而传递至主轴体5。
在由不锈钢杆材等准备的主轴体5上,如图所示形成有形成在 相对并对称位置上的倾斜面5a、 5a,在其内部收纳有一对外螺紋件 4、 4,该外螺紋件4、 4被内置弹簧线圈7弹压为能够在倾斜面上以 滑动的方式移动。此外,在同样为不锈钢制成的圆筒状体即筒状螺 紋部件2的长度方向的内面的大致全长范围内形成有内螺紋部2a。 主轴体5如图所示形成有两个部位的小直径部分,极力减小后述的 筒状体3的滑动阻力。
另一方面,作为覆盖主轴体5的筒状体3,在其中途部位上下穿 设有矩形的开口部3a、 3a,该开口部3a、 3a用于使上述一对外螺紋 件4、 4如图所示向上下的内螺紋部2a、 2a突出。在此,虽然在图 中开口部3a、 3a是上下取位的,但其位置当然可以随筒状体3的旋 转而变化。在设有该筒状体3的操作机构103上,固定有凸缘形状 的操作部3f。即在图4的主要部位结构的立体分解图中,在操作机 构103上,形成有比主轴体5的外径大的内径部3c,在各开口部3a 形成有各抵接面3b。此外一对外螺紋件4是不锈钢制树脂、金属、 或具有与其类似的强度的物质,分别一体形成有啮合在内螺紋部
2a上的外螺紋部4a;从该外螺紋部4a如图所示地连续形成的倾斜面 4b;收容内置螺旋弹簧7的凸部4c。构成为,在主轴体5的收纳部5w中、在箭头方向上如图所示地内置外螺紋件4、 4和内置螺旋弹 簧7,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弹压。
各外螺紋部4a以一条螺紋或两条螺紋或多条螺紋形成,与以较 少的旋转获得较大的横方向移动的两条、多条螺紋相比,优选具有 固定力的一条螺紋。在此,内置螺旋弹簧7为,外径3.0 ~ 3.55 ~ 10mm,长度10~14mm,弹簧系数14 ~ 1620 ~ 30kgfmmgf/mm,优 选为14 ~ 16 kgfmmgf/mm。若弹簧系数比10 kgfmmgf/mm小,则对 外螺紋件4、 4的推压力变小;若弹簧系数比20 kgfmmgf/mm大,则 各外螺紋件4相对于各内螺紋部2a的卡合和解除不易进行。此外, 在保护罩3g上形成有脱落防止用肋3h。此外,凸部5b插入内置螺 旋弹簧7的一端,是仅容许内置螺旋弹簧7的长度方向的移动的部 分。此外,台阶部5c是操作部件3的相对于主轴体5的挡块作用的 台阶面。
进一步参照图3进行说明,将铝挤压部件切断而形成夹持基部 1,夹持基部1上,如图所示一体形成有握持形状部la,该握持形 状部la形成用于对杆的一方的外周面进行握持的第一谷形状部lm; 立起形状部lb,该立起形状部lb上形成有与第一谷形状部lm对称 的第二谷形状部8m。
为了对杆30的另一外周面进行握持,握持部件8被设置为,在 外径cj)4 20mm左右的主轴体5的端部8c能够略微自由转动、且在 长度方向的前后能够移动。此外,在该主轴体5的另一端固定有旋 转旋钮9,该旋转旋钮9具有在圆周方向上多个设置的、在长度方向 上延伸的用于防滑的槽部9a。
而且,构成为,通过该旋转旋钮9的操作,能够以简单的操作 将上述的包括注射泵22在内的各种输液装置固定在具有杆30的各 种输液架上,并且能够取下。
凸缘形状的上述操作部3f位于该旋转旋钮9的附近,通过握持 着旋转旋钮9而进行该操作部3f的箭头方向的操作,能够使主轴体 5在其长度方向上自由移动,能够在相对于立起形状部lb的任意位置固定。接着,操作旋转旋钮9,能够在握持部件8与握持形状部
la之间实现相对于杆30的握持状态。
此外,相对于各种输液架,在进行握持时,通过操作部3f的操 作能够在主轴体5的长度方向上任意移动。此外,在解除握持状态 时,若不是刚刚使旋转旋钮9旋转之后则啮合状态无法解除因而无 法进行操作部3f的操作,因此,成为无法上下移动注射泵22的安全 设计。为此,具有后述的机构。
即,在图3中,形成有内螺紋部的内径1014mm左右、外径cj) 1618mm左右的不锈钢制成的圆筒内螺紋部件2以螺钉13、 13相对 于夹持基部1的立起形状部lb固定。主轴体5以能够在该圓筒内螺 紋部件2的长度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设置。此外,在旋转旋钮9 与操作部3f之间设有返回用螺旋弹簧6 (参照图2)。
即,在图4的主要部位结构的立体分解图中,在操作机构103 中固定有筒状体3,该筒状体3具有用于插入主轴体5的插入口 3d 和具有比主轴体5的外径大的直径的内径部3c,各开口部3a中形成 有各抵接面3b。此外,外螺紋件4、 4是不锈钢制树脂、金属、或具 有与其类似的强度的物质, 一体形成有啮合在内螺紋部2a上的两 条螺紋的外螺紋部4a;从该外螺紋部4a如图所示地连续形成的第二 倾斜面4b;收容内置弹簧7的凸部4c,在具有上下对称地形成在主 轴体5上的第一倾斜面5a、 5a的收纳孔部5w中,在箭头方向上分 别设置有外螺紋件4和内置弹簧7。
通过如上所述地组装,各外螺紋件4、 4因内置弹簧7的作用而 被移动弹压、倾斜面4b在倾斜面5a上滑动,其结果是,各外螺紋 部4a、 4a以向内螺紋部2a、 2a移动的方式构成。在此,内置弹簧7 为,夕卜径3.0-3.55 ~ 10mm,长度10 14mm,弹簧系数14~ 1620~ 30gfkmmgf/mm。若弹簧系数小则对各外螺紋件4、 4的推压力变小, 若弹簧系数大则将各外螺紋件4从内螺紋部2a解除的动作不易进 行。
图5是图4的Y-Y线向视剖视图,示意性地表示搡作机构相对于杆的固定、解除状态,图5的5A是表示固定(握持)状态的动作 说明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5的5B是表示中途状态的主要部位剖视 图,图5的5C是表示移动状态的动作说明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首先,在图5的5A的相对于杆的固定(握持)状态下,由于握 持部件8相对于杆30牢固地固定,因此,设置在主轴体5内的外螺 紋件4、 4的外螺紋部4a、 4a啮合在内螺紋部2a、 2a上。当从该状 态使旋转旋钮9向箭头D2方向转动,则外螺紋件4、 4的外螺紋部 4a、 4a与内螺紋部2a、 2a的啮合状态被解除。接着,在图5的5B 的表示解除状态的主要部位剖视图中,当操作机构103的操作部3f 向箭头Dl方向移动,则筒状体3的各开口部3a的抵接面3b、 3b相 对于外螺紋部4a、 4a4氐接,由此外螺紋件4、 4沿着主轴体5的倾 斜面5a、 5a向右侧方向移动,由此,产生向图中的箭头D2方向移 动的分力。
进一步移动操作部3f,由此,外螺紋件4、 4从开口部3a、 3a 脱出。如上述这样,筒状体3发挥用于将外螺紋件4、 4拉入内部的 关闭器的作用。由此,外螺紋部4a、 4a成为从筒状体3的圆筒外径 面被完全拉入的状态。在固定在外径更细的杆30上时,保持操作机 构103的操作部3f倚靠在旋转旋钮9侧的状态不变地如图所示移动, 由此,外螺紋件4、 4被拉入。此外,当将手从操作机构103上放开 则外螺紋件4、 4突出。
由此,若使操作机构103的操作部3f倚靠在旋转旋钮9侧,则 由于能够使其自由地前后动作,因此,能够与希望保持的杆30的直 径相符地以简单的动作进行调整。而且,能够使旋转旋钮9从该位 置仅少许旋转、相对于杆30可靠地握持。
此外,从杆30上取下时也是同样地、仅使旋转旋钮9略微旋转 而使螺紋旋松后,通过使操作机构103的操作部3f倚靠在旋转旋钮 9侧,由此,能够使其自由地前后动作,消除了作业时间的浪费,并 且,作业者支承泵等的时间也变短,因而身体上的负担得到减轻。
图6是图示了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夹持装置20直接固定在蠕动式输液装置122的背面上的情况的主要部位剖视图。此外,
图7是图6的夹持装置20的立体分解图。在这两幅图中,对于已经 说明过的结构或零件标注同样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首先,如图6、图7所示,杆30处于最长直径从dl至d3的范 围。筒状螺紋部件2以从夹持基部1的立起形状部远离握持形状部 的方式垂设,并且,在其内周面上在杆30的直径dl至d3的范围内 形成内螺紋部2a。此外,主轴体5中,以相对于内螺紋部2a成为啮 合状态和啮合解除状态的方式在主轴体5的收纳部51内内置有一对 外螺紋件4、 4。此外,握持部件8在其两面上设置了垫圏111、 111 后,将开口销112压入端部8c的孔部中由此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
此外,操作机构103的操作部3f以能够在向旋转旋钮9移动操 作的操作位置与从旋转旋钮9离开的离开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与旋 转旋钮9同轴地配置在主轴体5上,并且,操作机构103因操作部 3f的操作被移动操作至操作位置,并且使旋转旋钮9略微转动将螺 紋旋松之后,使操作机构103的操作部3f倚靠在旋转旋钮9侧,由 此, 一对外螺紋件4、 4成为啮合解除状态。
主轴体5上形成有如图所示的底槽(Dcut)面5x,在操作部3f 的底部掏槽而成的D孔部2x和旋转旋4丑9的D孔部9x中穿插有底 槽面5x。操作机构103能够向旋转旋钮9侧移动,且通过返回弹簧 6始终被向远离旋转旋钮9的方向弹压。即,设有用于将操作机构 103向远离旋转旋钮9的远离位置移动弹压的返回用弹簧6。通过以 上结构,构成为能够将旋转旋钮9的转动操作力传递至主轴体5。
此外,主轴体5的收纳部51作为如图所示的沿主轴体的长度方 向的贯通空间部而形成,将形成有从主轴体5的外周面向另一端对 称地形成的一对第一倾斜面5a、 5a的第一块部件100和形成有第一 凸部5b的第二块部件101以树脂形成并分别准备,将一对外螺紋件 4、 4和内置弹簧7—同设置在贯通空间部51内,由此,能够使组装 容易。
此外, 一对外螺紋件4、 4一体形成有与内螺紋部2a啮合的外螺紋部4a、 4a;在一对第一倾斜面5a、 5a上滑动的一对第二倾斜 面4b、 4b;以及第二凸部4c、 4c,为了使一对外螺紋件4、 4向内 螺紋部2a的方向移动弹压而在第一凸部5b与各第二凸部4c、 4c之 间设置有内置弹簧7,在该状态下相对于形状部52、 53设置并防止 脱落。
此外,筒状体3将主轴体5的外周面覆盖,并且,在该筒状体3 的上下面上穿设有一对开口部3a、 3a,该开口部3a、 3a用于使一对 外螺紋件4、 4以成为啮合状态的方式突出。
而且,筒状体3的一对开口部3a、 3a被穿设成如图所示的矩形 形状,并且,在其左侧面上形成第一抵接面3b、 3b,而一对外螺紋 件4、 4分别形成从内螺紋部4a的左端侧相对于第一抵接面抵接的 第二抵接面4k、 4k,相对于第一块部件100的抵接面100k、 100k 抵接、限制其进一步的移动。这些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分别形 成在与主轴体的轴心正交的面内,由此,后述的挡块功能能够正常 地实现。此外,也可以取代抵接面100k而设置环状部件来实现挡块 功能。
图8的8A是图示了 一对外螺紋件4、 4与内螺紋部2a啮合的状 态的图6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8的8B是图示了将操作机构103的 操作部3f向箭头Dl方向移动并转动旋转旋钮9,由此一对外螺紋件 4、 4相对于内螺紋部3a啮合解除状态的图6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 8的8C是操作机构103的操作部3f刚向箭头Dl方向移动后的放大 剖视图。
在图8的8A中,在输液装置的使用中处于图示的状态,由于一 对外螺紋件4、 4与内螺紋部2a啮合,因而成为相对于杆握持状态。 从该状态如图8的8B所示、将操作机构103的操作部3f向箭头Dl 方向移动,则如图8的8C所示、从内螺紋部4a的左端侧形成的第 二抵接面4k、 4k相对于开口部3a、 3a的第一抵接面3b、 3b成为抵 接状态,无法再将操作机构103进一步向右方向移动。接着,若将 旋转旋钮9向箭头D3方向的螺合解除方向转动操作,则如图8的9是按照工序Sl到S10的顺序对杆 30与握持部件8的关系、内外螺紋件4、 4与外内螺紋2a的关系、 手动操作的内容、以及夹持装置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示意图。在该示
意图中,对已经说明过的结构或零件标注同样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 明。
首先,在工序1的使用输液装置的状态下,握持部件8相对于 杆30处于握持状态,内外螺紋件4、 4与外内螺紋2a处于相互啮合 的啮合状态。接着,为了将输液装置移动至其他的杆30,在工序S2 中,将操作部3f移动至右方向的旋转旋钮9侧。接下来,在工序S3 中,操作部3f被移动至最终位置。这样一来,如以图8的8C说明 的那样,从各内螺紋部4a的左端侧部形成的第二抵接面4k、 4k相 对于开口部3a、 3a的第一抵接面3b、 3b成为抵接并停止的状态。 因此,无法再将操作机构103进一步向右方向移动。这样一来,即 使在万一不小心地拉拽操作部3f的情况下,外螺紋件4、 4与内螺紋 2a相互啮合的啮合状态也维持不变,握持状态不会被解除。
在该状态下,由于杆30与握持部件8的关系成为完全的握持状 态,因此没有对输液装置的重量相应地进行支承的必要。在工序S3 中,若从该状态将旋转旋钮9向螺合解除方向的反方向进一步转动 操作,则内外螺紋件4、 4和外内螺紋2a之间成为啮合解除状态, 与此相继地杆30与握持部件8之间的握持状态才能被解除。因此, 用手支承输液装置。接着,进入工序S4,将操作机构103的整体向 右方向移动并从杆上取下。然后,进入工序S5,将其设置在不同的 杆上,在工序S6中将操作机构103向左方向整体移动,使操作部3f 返回,由此,作为成为啮合状态的准备。
接着,在工序7中,使旋转旋钮9向正旋转方向转动,使其成 为啮合状态同时成为握持状态。并且,在工序8中切实固定旋转旋 钮9,在工序9中成为使用输液装置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将输液装置固定到输液架的杆上以及从杆上取下 时,在从最初对输液装置进行支承的状态下,不必持续旋转旋转旋钮多次,因此能够将时间的损失和身体的负担抑制在最小限度。此 外,在操作部刚被移动至操作位置后,维持啮合状态,接着通过旋 转旋钮的旋转操作才能成为啮合解除状态,因此,能够从架的杆上 安全且切实地取下。因此,能够提供尤其对瘦弱的护士来说非常适 用的夹持装置。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以及 范围地进行各种变更以及变形。因此,为公开本发明的范围,附 加以下的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夹持装置,具有夹持基部,该夹持基部形成有对因输液架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直径的杆的一个外周面进行握持的握持形状部和与所述握持形状部相对配置的立起形状部;主轴体,在该主轴体的一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对所述杆的另一外周面进行握持的握持部件,且在该主轴体的另一端固定旋转操作的旋转旋钮,通过随着所述旋转旋钮的正反方向的旋转操作移动所述握持部件,由此成为相对于所述杆的握持状态或握持解除状态,其特征在于,具有筒状螺纹部件,该筒状螺纹部件从所述立起形状部以远离所述握持形状部的方式垂设,并且,在该筒状螺纹部件的内周面上在与所述杆的所述直径对应的长度范围内形成内螺纹部,该筒状螺纹部件供所述主轴体穿插;一对外螺纹件,该一对外螺纹件内置在所述主轴体的收纳部中,以实现相对于所述内螺纹部的啮合状态和啮合解除状态;操作机构,该操作机构具有操作部,该操作部以能够在向所述旋转旋钮移动的操作位置与从所述旋转旋钮离开的离开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与所述旋转旋钮同轴地配置在所述主轴体上,并且,当被移动操作至所述操作位置时,用于将所述一对外螺纹件置于所述啮合解除状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轴体的所述收纳部作为沿所述主轴体的长度方向的贯通空间部而形成,所述贯通空间部中,在左侧面上形成^v所述主轴体 的外周面向所述另一端对称地形成的一对第一倾斜面,在右侧面上 形成第一凸部,所述一对外螺紋件一体形成啮合在所述内螺紋部上的外螺紋 部;在所述一对第一倾斜面上滑动的一对第二倾斜面;第二凸部, 为了使所述一对外螺紋件向所述内螺紋部的方向移动弹压,在所述第 一 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设置内置弹簧,所述操作机构具有筒状体,该筒状体将所述主轴体的外周面覆盖,并且穿设有使所述一对外螺紋件成为所述啮合状态的一对开口部;返回用弹簧,该返回用弹簧将所述操作部向所述离开位置的方向移动弹压。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体的所述一对开口部在左侧面上形成第一抵接面,所述 一 对外螺紋件形成从所述内螺紋部的左端侧抵接所述第一抵接面的第二抵接面,所述操作部刚被移动至所述操作位置后,在所述第 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成为抵接状态,由此维持所述啮合状态,接着通过所述旋转旋钮的旋转操作而成为所述啮合解除状态。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分别形成在与所述主轴体的轴心正交的面内。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形成有所述一对第 一倾斜面的第 一块部件和形成有所述第一凸部的第二块部件分别准备,并与所述一对外螺紋件和所述内置弹簧一同设置在所述贯通空间内。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用于载置输液装置的置物台固定在所述夹持基部上进行使用。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具有由弹'性原料制成的保护罩,该保护罩覆盖所述筒状螺紋部件由此防止药剂侵入。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夹持基部直接固定在输液装置的背面上进行使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夹持装置,将输液装置固定在输液架的杆上以及从杆上取下时,无需在支承输液装置的状态下持续旋转旋转旋钮,因而能够将护士的时间上的损失和身体的负担抑制在最小限度。夹持装置(20)具有形成有对因输液架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直径的杆的一个外周面进行握持的握持形状部和立起形状部的夹持基部(1);在其一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对杆的另一外周面进行握持的握持部件、且在其另一端固定旋转操作的旋转旋钮的主轴体(5),随着旋转旋钮(9)的正反方向的旋转操作移动握持部件(8),由此成为相对于杆(30)的握持状态或握持解除状态,具有在其内周面上形成内螺纹部、并且供主轴体穿插的筒状螺纹部件(2);以实现相对于内螺纹部的啮合状态和啮合解除状态的方式内置在主轴体的收纳部中的一对外螺纹件(4、4);操作机构(103),其具有以能够在向旋转旋钮移动的操作位置与离开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配置、将一对外螺纹件置于啮合解除状态的操作部(3f)。
文档编号A61M5/00GK101680468SQ20088001512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8日
发明者中西胜, 栗本益也, 长谷川诚 申请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