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剂及巴布剂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4349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巴布剂及巴布剂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巴布剂及巴布剂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含有药剂成分的巴布剂被开发及产品化。图6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巴布剂500的边多彖部分截面图。如图6所示,现有4支术中的巴布剂500包括由非织造布形成的支撑体510、位于该支撑体510上的膏体层520,该膏体层520中配合有药剂成分。就上述贴剂500而言,膏体层52(H皮覆盖剥离薄片530后,巴布剂以多层垒积的状态来流通的。因此,各巴布剂500需7K载4艮大的压力P,有时膏体层520从巴布剂的边缘冲齐出。这时,由于产生挤出的膏体层520附着到使用者处等的现象,因此,贴剂500的使用性差。图7为另外一个现有技术涉及的巴布剂600的边缘部分截面图。有鉴于上述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巴布剂600中,在支撑体610的端部上设置膏体层620的非形成部615。通过该贴剂600,由于可4夺因7义受压力P的负荷而挤出的膏体层620保存到非形成部615处,因此可抑制膏体层620从巴布剂600的边》彖处的挤出。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9-110679号公报《旦是,在上述巴布剂600中,由于在非形成部615处没有膏体层620,因此在使用时,非形成部615会从使用者的皮肤S处脱离(参照图8(A))。因此,如果在巴布剂600处施加摩擦等产生的外力Q,会导致巴布剂600以非形成部615为起点很容易从皮肤S处脱离(参照图8(B))。尤其是在就寝等长时间使用时会发生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进行,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膏体层的挤出和从使用者处脱离这两种问题的巴布剂及巴布剂的制造方法。发明人等发现,通过在整个支撑体上少量且基本均勾地配置膏体,可抑制膏体层的挤出和从使用者处脱离,从而完成本发明。具体来讲,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1)一种贴剂,其为具有支撑体和位于该支撑体上由膏体形成的膏体层的巴布剂,所述膏体层包括边缘部和夹在该边缘部之中的中央部,所述边缘部为从所述膏体层的边缘处向内延伸5mm以内的部分;所述膏体层整体的单位面积的膏体质量为0.10g/cm2以下;所述边缘部处的单位面积的膏体质量为所述中央部处的单位面积膏体质量的70%以上。如果边缘部的膏体质量相对于膏体质量过小,则导致边缘部与中央部之间的厚度差过大。因此,在使用时,容易产生中央部粘贴到使用对象处,而边缘部则从使用对象处脱离的状况。在此,根据(1)处的本发明,由于设定边缘部处的单位面积膏体质量为中央部处的单位面积膏体质量的70%以上,将边缘部和中央部之间的厚度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从而控制使用过程中边缘部从4吏用对象处脱离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边缘部和中央部之间的厚度差小,所以在流动过程等中膏体层被挤压时,从中央部移动到边缘部处的膏体的容许量是有限的。当超过该允许容量的膏体进行移动时,膏体层从巴布剂的外周边缘处挤出。'在此,根据(1)处的发明,膏体层整体的单位面积的膏体质量为0.10g/m2以下是必须并且足够的量,因此,既可以抑制膏体层的挤出,又可抑制因黏附性能差而从应用对象处脱离的现象。(2)如(1)所述巴布剂,包含化学式1所示化合物并且实际上不含有用于增强黎附性的翁附增强成分。5<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6</formula>(式中,m/n(摩尔比)为55/45-75/25)由于构成膏体层的膏体比较少,有可能导致膏体的教附性不充分,使得巴布剂从适用对象处脱离。在此,根据(2)的本发明,由于将丙烯酸与丙烯酸钠的含量比(摩尔比)高于55/45的共聚物加入到膏体层,可以充分提高教附性,从而抑制经过一段时间巴布剂从适用对象处脱离的现象。关于这一点,就丙烯酸与丙烯酸钠的共聚物而言,如果丙烯酸的含量过小(例如,m/n(摩尔比)为50/50),则导致对应用对象的黏附性不足。另外,由于充分的提高了黏附性,即便膏体层中实际并不含有翁附性增强成分,也能够抑制经过一段时间巴布剂从应用对象处脱离的现象。在此,根据(2)处的发明,由于在膏体层中实际并不含有翁附性增强成分(例如,聚丁烯、脂环式饱和烃树脂、松香衍生物、薛烯系树脂、酚系树脂),因此,膏体层的体积减少。由此,能够提高巴布剂对应用对象的密合性以及对应用对象的形状变化的追随性。而且,由于极大地降低了教附性增强成分,可以低价制造巴布剂。进一步,如果省略添加粘合增强成分的工序,则能够简化制造工序,使巴布剂的制造更加筒单、低廉。进一步的,丙烯酸的含量过大(例如,m/n(摩尔比)为80/20)有时会增大制造共聚物的技术难度,降低生产率。此处,根据(1)的发明,由于将丙烯酸相对于丙烯酸钠的含有比为75/25以下(摩尔比)的共聚物添加于膏体层,因此,能够容易且以高收率来制造共聚物。此处,所指"教附性增强成分,,是指以增强黏附性为目的来添加的成分,不包括有时出于其他目的进行添加,但其结果也提高了黏附性的成分(例如,明胶等粘结成分、甘油等保湿成分)。另外,"实际上不含有"是指不含有能发挥粘合力增强作用的程度的量。还有,化学式1中的m/n是指膏体层中所含有的丙烯酸和丙烯酸钠的全部共聚物中的丙烯酸相对于丙烯酸钠的含量比。即添加到膏体层的共聚物可为一种,也可为多种。(3)如(2)所述巴布剂,所述凝附性增强成分至少为聚丁烯、脂环式饱和石油树脂、松香衍生物、辟烯系树脂、苯酚系树脂中的一种。(4)如(2)或(3)所述巴布剂,其中,所述膏体层还实际上不含有所述翁附性增强成分的增塑剂。根据(4)的发明,由于膏体层中实际并不含有增塑剂(例如,液体石蜡),可以低价制造巴布剂。另外,如果省略添加增塑剂的工序,即可筒化制造工序,又可简单、低价地制造巴布剂。由于膏体层实际不含有縣附性增强成分,即便不在膏体层中添加增塑剂,也不会导致巴布剂的硬化。因此可以维持对应用对象的追随性。(5)如(4)所述巴布剂,其中,所述增塑剂为液体石蜡。(6)如(2)-(5)任意一项所述巴布剂,其中,所述膏体层的pH值为4.505.50。根据(6)的发明,由于使膏体层的pH值为4.50-5.50,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教附性并且可以更好地抑制膏体从应用对象处剥离后的残留。(7)如(1)-(6)任意一项所述巴布剂,其中,所述支撑体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00g/mS以下。如果支撑体的单位面积质量过小,则有膏体透过非织造布而渗出的可能性,过大则有可能挠性降低导致对应用对象的形状变化等的追随性变差。在这点上,本发明的膏体层中只含有0.10g/cn^以下这样少量的膏体,因此可以抑制膏体挢出这种情况的发生6因此,根据(7)的发明,由于采用使单位面积质量为100g/m2以下的低水准,可提高挠性优异的巴布剂的对应用对象的形状变化等的追随性,并抑制膏体的挤出。(8)—种具有支撑体及位于该支撑体上由膏体形成的膏体层巴布剂的制造方法,包括挤压工序,挤压作为所述膏体层边缘的部位,形成厚度相对较小的边缘部和夹在该边缘部中的厚度相对较大的中央部;调节工序,所述挤压工序通过调节挤压力,调节所述边缘部和所述中央部的厚度差为规定值以下。根据(8)的发明,因设置了挤压工序,从而形成厚度相对小的边缘部和厚度相对大的中央部。这样,在流通过程等压碎膏体层时,从中央部转移过来的膏体可保持相应于厚度差的程度,从而抑制膏体层从巴布剂的外周挤出。而且,由于在挤压工序中设置了调节工序,因此,可控制边缘部和中央部之间的厚度差为规定值,从而抑制在使用时边缘部从使用对象处脱离。因此,可抑制膏体的挤出以及从使用对象处的脱离这两种问题。通过本发明,由于使边缘处的单位面积的膏体质量为中央部单位面积质量的70%以上,控制边缘部以及中央部之间的厚度差为允许范围之内,从而抑制使用时的边缘部从使用对象处的脱离。而且,由于使膏体层整体的单位面积膏体质量为0.10g/cm2以下这样必要的也是充分的量,因此,可以抑制膏体层的挤出,同时能够抑制因粘附性的不足而从应用对象处脱离。图l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巴布剂的部分截面图2为图1中的巴布剂制造方法的示意图3为图1中的巴布剂的平面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巴布剂的部分截面相片;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巴布剂的部分截面相片;图6为现有技术中的巴布剂的部分截面图7为其他现有技术中的巴布剂的部分截面图8为图7中的巴布剂的^:用状态示意图。符号说明10巴布剂20支撑体30膏体层31边缘部33中央部40剥离薄片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就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巴布剂IO端部的截面图。10包括支撑体20以及位于该支撑体20上的膏体层。另外,在图l的阶l殳,10还包括覆盖30的剥离薄片40。以下对各构成要素进行详细说明。(支撑体)支撑体只要是能够支持膏体层的物质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使用伸缩性或非伸缩性的支撑体,具体可例举纤维布或树脂膜等。其中,从可以抑制汗液等腌渍及皮肤刺激的角度考虑,优选由具有水蒸气透过性能的织布或无纺布构成的纤维布。更具体来讲,可以举出聚氨酯、聚酯、聚丙烯、聚乙酸乙酯、聚偏氯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铝片、尼龙、丙烯酸、棉、人造丝、乙酸酯等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或者这些纤维进行复合来形成织布或无纺布的纤维布、以及这些与具有水蒸气透过性的膜的复合材料等所构成的纤维布。在这些材料之中,从安全性、通用性以及伸缩性的角度考虑,优选聚酯或聚丙烯构成的织布或非织造布纤维布,更优选聚酯或聚丙烯构成的非织造布纤维布。这样的纤维布由于具有优异的柔软性,可随应用对象的运动状态而追随赋形的同时,对皮肤的刺激也小。另外,如果使用纤维布,则可获得具有适度的自体支撑性的贴剂。支撑体的单位面积质量过小则有时强度不充分,而过大则有时使应用者感觉很不舒服。在此,支撑体的单位面积质量优选70g/m2~100g/m2,更优选为80g/m2~90g/m2。〈膏体层〉膏体层30由膏体构成,为使用时与使用对象(例如,使用者的皮肤)接触的部分。所述膏体层30包括后述的边缘部31以及夹在该边缘部的中央部33。9本发明中层积的膏体质量有其特征。即,膏体层30整体的单位面积膏体质量为0.10g/cn^以下的同时,在边缘部31处的单位面积的膏体质量为在中央部33处的单位面积膏体质量的70%以上。从能够抑制膏体挤出的角度考虑,边缘部31处的单位面积的膏体质量优选为中央部33处的单位面积的膏体质量的110%以下。从能够更好地抑制膏体层的挤出的角度考虑,膏体层30整体的每单位面积的膏体质量,优选为0.07g/cn^以下。另一方面,从能够抑制因粘附性不足而从应用对象处脱离的角度考虑,膏体层30整体的单位面积的膏体质量优选为0.05g/cn^以上。因此,膏体层30整体的单位面积膏体质量最优选为约0.05g/cm2。膏体层30整体的单位面积的膏体质量,同边缘部31处的单位面积膏体质量和中央部33处的单位面积膏体质量比具有相关性。即,随着膏体层30整体的单位面积的膏体质量变小,边缘部31处的单位面积的膏体质量和中央部33处的单位面积膏体质量比的允许变化范围扩大。具体为当膏体层30整体的单位面积的膏体质量为0.07g/cn^时,在边缘部31处的单位面积的膏体质量优选为在中央部33处的每单位面积膏体质量的120%以下;当膏体层30整体的每单位面积的膏体质量为0.05g/cn^时,在边缘部31处的单位面积的膏体质量优选为在中央部33处的单位面积膏体质量的150%以下;当膏体层30整体的单位面积膏体质量为0.035g/cn^时,在边缘部31处的单位面积膏体质量优选为在中央部33处的单位面积膏体质量的200%以下。以上事实意味着,通过降低膏体层30整体的每单位面积膏体质量,可降低因膏体层挤出而产生的不合格产品的出现概率。当膏体层30整体的单位面积膏体质量为0.07g/cn^以下时,通常,在边缘部31处的单位面积膏体质量通常可以为在中央部33处的单位面积膏体质量的70%~150%,优逸为75%130%,更优选为80°/。~120%,最优选为90%110%。所述膏体可由现有的公知的组合物构成。其中,从抑制膏体质量并获得充分的黏附性的角度考虑,优选下述组成。在本发明的巴布剂的膏体层中,添加水溶性高分子丙烯酸和丙烯酸钠共聚物。在该共聚物中丙烯酸同丙烯酸钠的含量比为55/45~75/25(摩尔比)。作为这样的共聚物,可例举"NP-800(注册商标)"(昭和电工社制造)。从能够提高黏附性并抑制膏体从应用对象处剝离后的残留,优选该共聚物质量同巴布剂整体质量的质量比为1%~10%。更优选为3%~9%,最优选为5%8%。不过,共聚物的含量可在综合考虑了巴布剂的熟附性、凝聚性、形状保持能力、吸水性、膏体的均一性、加工性以及使用感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判断。(pH)通常,为了减轻对应用对象的刺激,将膏体层的pH值调节为6-7左右。在本发明中,为了能更加提高黏附性,进一步优选pH值为4.50-5.50。更优选为4.60~5.20。对该机理,推测如下。即,通过降低pH值,使得膏体层中的丙烯酸含量比,从而提高黏附性。此外,巴布剂可至少含有明胶、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聚丙烯酰胺、聚氧乙雄(polyethyleneoxide)、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氯基乙烯聚合物(carboxyvinylpolymer)、曱基纤维素(methylcellulose)、羧曱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羟乙基纤维素(hydroxyethylcellulose)等水溶性高分子中的一种。添加到膏体层中的水,可例举纯化水、无菌水及天然水等。水起到作为水溶性高分子等的分散剂或溶解剂的作用,而且对均匀的分解和溶解后述的用作保湿剂的乙二醇(glyco)类及多元醇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水可提高使用感觉,或移动到适用对象的皮肤给予滋润感和弹性。如果水的含量过小,则有时导致操作性降低或制作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如果含量过大,则有时会降低定型性。在此,优选水的舍量为膏体层整体质量的30%~95%,更优选为35%~80%,最优选为40%~60%。不过,水的含量可在考虑制剂的黏附性、保水性、操作性、定型性等之后,再进行适当的决定。另外,可在本发明的膏体层中添加抗氧化剂、交f关剂、药剂、防腐剂、增粘剂、溶解剂、香料、紫外线吸收剂、无机充填剂以及pH值调节剂等。(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可例举抗坏血酸、没食子酸丙酯、丁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曱苯、去甲二氢愈创木酸、生育酚、醋酸生育酚以及天然维生素E等。[交联剂]作为交联剂,可以使用水难溶性铝化合物、多官能性环氧化合物、氨基树脂、酚趁树脂、环氧树脂、醇酸树脂、不饱和聚酯等热固性树脂,异氰酸酯化合物、嵌段异氰酸酯化合物等有机系交联剂、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等无机系交联剂,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药剂)作为药剂只要是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例举消炎镇痛剂(吲哚美辛、酮洛芬、氟比洛芬、非必拉克(felbinac)、酮咯酸、双氯芬酸、洛索洛芬或它们的盐等)、止吐药(盐酸格拉斯琼、盐酸阿扎斯琼、盐酸恩丹西酮、盐酸雷莫司琼等)、激素(雌二醇(estradiol).雌素酮、雌三醇、马烯雌甾酮、马萘雌甾酮、孕酮、己酸羟孕酮、醋酸曱羟孕酮、去氩孕酮、氯地孕酮、妊娠素、二曱基甾酮、炔诺酮、醋酸炔诺酮、庚酸炔诺酮、双醋炔诺醇、醋酸曱地孕酮、丙烯基雌烯三醇等)、尿频治疗剂(盐酸奥昔布宁等)、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尼索地平、尼卡地平、尼群地平等)、糖皮质激素类(氬化可的松、人泼尼松龙、丙酸氯倍他索等)、催眠镇静剂(苯巴比妥、三唑仓、硝基安定、劳拉西泮等)、精神镇定剂(氟奋乃静、安定、氯丙嗪等)、抗高血压药剂(可乐定、盐酸可乐定、吲哚洛尔、普萘洛尔、尼群地平、美托洛尔等)、降压利尿药(氢噻溱等)、抗生素(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等)、麻醉剂(利多卡因、盐酸地布卡因、氨基苯甲酸乙酯等)、抗菌物质(盐酸节烷铵(benzalkoniumhydrochloride)、克霉唑等)、维生素剂(维生素A等)、抗癫痫药(硝基安定等)、冠状动脉扩张剂(硝化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抗組胺药(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镇咳剂(盐酸妥布特罗、沙丁胺醇、富马酸酮替芬、曲尼司特、盐酸异丙基肾上腺素等)、抗抑郁剂(盐酸氯米帕明、盐酸阿米替林等)、脑循环改善剂(二氢麦角毒碱曱磺酸盐、艾芬地尔等)、抗肿瘤药(5-氟尿嘧啶等)、肌肉松弛剂(乙哌立松、丹曲洛林等)、镇痛剂(芬太尼、吗啡等)、多肽系的激素(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促曱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等)、末梢血管扩张剂、免疫调节剂(多糖类、金诺芬、氯苯扎利等)、利胆剂(熊去氧胆酸等)、利尿剂(双氢氟p塞,秦等)、糖尿病用药剂(甲苯磺丁脲等)、痛风治疗剂(秋水仙碱等)、抗帕金森病治疗剂(金刚烷胺、左旋多巴等)、抗眩晕药(地芬尼多、倍他司汀等)等。(防腐剂)防腐剂可例举对羟基苯曱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雍基苯甲酸丁酯等。(定型剂)定型剂可例举酪蛋白、普鲁兰多糖、琼脂、葡聚糖、海藻酸苏打、可溶性淀粉、羧基淀粉、糊精、羧曱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曱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氧化乙烯(polyethylene-oxide)、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羧乙烯、聚乙烯醚、马来酸共聚物、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乙烯亚胺、聚乙埽醇部分皂化物、羟丙基曱基纤维素、黄原胶、N-乙烯基乙酰胺等。(溶解剂)溶解剂可例举肉豆蔻酸异丙酯、己二酸二异丙酯、N-乙基邻丁烯酰甲苯胺、薄荷油、N-甲基吡咬-2-吡咯烷酮(n-methyl-2-pyrrolidone)、苯甲醇、碳酸丙烯酯等(色素)色素可使用红色2号(苋菜红)、红色3号(赤藓红)、红色102号(新胭脂红)、红色104号-1(荧光桃红B)、红色105号-1(玫瑰红)、红色106号(酸性红)、黄色4号(柠檬黄)、黄色5号(日落黄FCF)、绿色3号(固绿FCF)、蓝色l号(亮蓝FCF)、蓝色2号(靛蓝胭脂红)等法定色素。(香料)香料可例举薄荷油、肉桂油、丁香油、茴香油、蓖麻油、水>节油、桉树油、橙油、薰衣草油、柠檬油、玫瑰油、香茅草油等,以及迷迭香、鼠尾草等植物提取物等。(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可例举对氨基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戊酯、水杨酸酯、氨基苯甲酸甲酯、伞形酮、秦皮曱素、肉桂酸苄酯、西诺沙酯(cinoxate)、愈创木奧、咪唑丙烯酸、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喳、4-甲氧基二苯甲酮、2-雍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二羟苯宗(dioxybenzone)、辛苯酮、二鞋基二曱氧基二苯甲酮(dihydroxydimethoxybenzophenone)、磺异笨酮(sulisobenzone)、苯酰间苯二酚(benzoresorcinol)、辛基二甲基对氨基苯甲酸酯、乙基己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等。(无机填充剂)无机填充剂可例举碳酸钧、碳酸镁、硅酸盐(例如硅酸铝、硅酸镁等)、硅酸、硫酸钡、硫酸钾、锌酸钩、氧化锌、氧化钛、高岭土等。(pH值调节剂)pH值调节剂可例举醋酸、蚁酸、乳酸、酒石酸、草酸、安息香酸、羟基乙酸、苹果酸、柠檬酸、盐酸、硝酸、硫酸、氢氧化钠、氲氧化铐、甲胺、乙胺、丙胺、二曱胺、二乙胺、二丙胺、三甲胺、三乙胺、三丙胺、单甲醇胺、单乙醇胺、单丙醇胺、二曱醇胺、二乙醇胺、二丙醇胺、三曱醇胺、三乙醇胺、三丙醇胺、柠檬酸緩冲溶液、磷酸緩冲溶液、甘氨酸緩冲液、醋酸緩冲液等。(剥离薄片)剥离薄片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等薄膜,以及优质纸和聚烯烃的层压薄膜等。从剥离薄膜的剥离容易的角度出发,对这些薄膜优选在与膏体层相对的一面进行硅处理。〈制造方法〉参照图2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贴剂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依照常规方法调制基剂(膏体原料),将该基剂涂布到支撑体或玻璃薄膜上,形成膏体预备层。之后,对形成的膏体预备层贴合剥离薄膜或支撑体,制作复合体10'。如图2所示,通it^f复合体IO,挤压与最终的巴布剂的边缘部31相一致的框体F,形成了因被框体F挤压而厚度相对变小的预备边缘部31,以及该预备边缘部31,夹着的厚度相对大的预备中央部33'(挤压工序)。具体为,将表面设置框体F的旋转辊,相对着复合体10,的传送路径来配置(图中未示出)。如果以该状态传送复合体10,,在经过旋转辊时,框体F挤压到复合体10'。在挤压工序中,优选通过调节挤压力,使边缘部31的厚度和中央部33的厚度差为规定值以下(调节工序)。根据复合体10,的厚度,通过调节框体F和传送路径的间隔可调节挤压力。即,如果增大框体F和传送路径的间隔,则挤压力P争低,反之,如果减小框体F和传送路径的间隔则增大挤压力。之后,将复合体10,在预备边缘部31,处裁断,然后,在室温下保管数曰,使膏体预备层30,中充分进行交联反应,制得巴布剂10。图3为图1的巴布剂的平面图。在本实施例中,因框体F的形状为宽10mm且140mmx1OOmm的方格体,所以巴布剂10是140mmx1OOmm的矩形,边缘部31为从巴布剂10处向内延伸5mm以内的部分。但是,巴布剂10的形状及尺寸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形。还有,从能够容易且廉价地制造贴剂的角度考虑,优选该制造方法不包含在调制基剂的工序中添加粘合增强成分的工序。实施例〈实施例1-6〉根据表l所示配方,利用常规方法制作膏体。将该膏体层叠到不织造布材质的支撑体上,进一步用剥离薄膜净tt后,在适当的压力下用框体挤压。之后,收纳于层压制袋内,进一步该袋以多片重叠的状态放置数天。对放置后的巴布剂进行如下的测评实验。<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column></row><table>(数值均为质量)比较例1-7比较例使用了市场销售产品。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涉及的巴布剂,均为140mmxl00mm的矩形。使用剪刀裁断从巴布剂的各外周向内5mm的部分,分离作为其内侧部分的中央部和作为外侧部分的边缘部。将附着在这些中央部及边缘部各部分的膏体刮下,测定其质量,通过用测定值除以各表面积,算出单位面积的膏体质量。结果示于表2中。<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9</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0</column></row><table>[76]如表l所示,就实施例1-6中的任一巴布剂而言,边缘处的单位面积膏体质量均为中央部处的单位面积膏体质量的70%以上。事实上,任一贴剂都未观察到膏体层的挤出。[77][测评l]首先,将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巴布剂粘贴到5名被测试者的手背的关节处。然后让每位一皮测试者穿上长袖衬衫,使巴布剂的边纟彖部容易蹭到衬衫的袖口。之后,每位被测试者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每隔规定的时间观察巴布剂的粘贴状态。观察的状态依照如下基准用数值表示。该结果示于表3中。3:无剥离或巻曲,完全贴合。2:边缘部有轻^t剥离,但还是几乎完全贴合。1:边缘部的剥离比较显著。0:脱离。[78][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1</column></row><table>[79]如表3所示,在实施例l-6的巴布剂,即使粘贴8小时后仍完全贴合。而另一方面,比较例1-7中的巴布剂则在6小时后就出现了剥离现象。[80]<实施例7>除将实施例1中制成的膏体以单位面积0.035g/cm2的比例在支撑体上进行涂布之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工序制作贴剂。[81]<实施例8〉除将膏体以单位面积0.05g/cn^的比例在支撑体上进行涂布之外,以与实施例7同样的工序制作贴剂。[82]<实施例9>除将膏体以单位面积0.07g/cn^的比例在支撑体上进行涂布之外,以与实施例7同样的工序制作贴剂。[83]<评价2〉将实施例7-9的贴敷剂粘贴到5名被测者的腰部处,观察其12小时后的粘贴状态,并以如下的基准进行测评。结果示于表4中。O):完全贴合。〇部分剥离,但基本完全贴合。△:大部分从皮肤处剥离。X:脱离。[84][表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2</column></row><table>如表4所示,就实施例7-9涉及的贴敷剂而言,虽然是单位面积的膏体质量都是0.07g/cm2以下这样的低水准,但也显示了优异的黏附性能。权利要求1.一种巴布剂,其为具有支撑体及位于该支撑体上的由膏体形成的膏体层的巴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膏体层具有边缘部和该边缘部夹着的中央部,所述边缘部为从所述膏体层的外周向内延伸5mm以内的部分,所述膏体层整体的单位面积的膏体质量为0.10g/cm2以下,所述边缘部处的单位面积的膏体质量为所述中央部处的单位面积膏体质量的70%以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巴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膏体含有化学式1所示化合物并且实际上不含有用于增强黏附性的粘合增强成分,[化学式]式中,m/n(摩尔比)为55/45-75/25。3.如权利要求2所述巴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私附性增强成分至少为聚丁烯、脂环式饱和石油树脂、松香衍生物、萜烯系树脂、苯酚系树脂中的一种。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巴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膏体层还实际上不含有所述粘合增强成分的增塑剂。5.如权利要求4所述巴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液体石蜡。6.如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所述巴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膏体层的pH值为4.50~5.50。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巴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00g/m2以下。8.—种巴布剂的制造方法,其为具有支撑体及位于该支撑体上的由膏体形成的膏体层巴布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化学式1<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2</formula>挤压工序,挤压所述膏体层的周围边缘部位,形成厚度相对较小的边缘部和该边缘部夹着的厚度相对较大的中央部;调节工序,所述挤压工序通过调节挤压力,使所述边缘部的厚度和所述中央部的厚度之差为规定值以下。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抑制膏体层的挤出以及从使用对象处脱离这两种问题的巴布剂及其制造方法。巴布剂(10)包括支撑体(20)和位于该支撑体上部由膏体形成的膏体层(30)。膏体层(30)具有边缘部(31)和该边缘部(31)夹着的中央部(33),所述边缘部(31)为从膏体层(30)的外周向内延伸5mm以内的部分。膏体层(30)整体的单位面积的膏体质量为0.10g/cm<sup>2</sup>以下,边缘部(31)处的单位面积的膏体质量为中央部(33)处的单位面积的膏体质量的70%以上。文档编号A61L15/00GK101686950SQ20088001599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申请日期2008年3月5日优先权日2007年5月17日发明者野口宪一申请人:尼普洛外用药品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