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603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药物制剂,尤其是一种治疗痛 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痛风(Gout)是人体的嘌呤在合成与分解过程中发生紊乱,使尿酸的合 成增加或排除减少,在体内蓄积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 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 炎症反应。据2004年中国疾病与健康调査中心分析报告表明,目前我国高 尿酸血症患者人数达1. 2亿,其痛风患者超过7500万人,而且正以每年0. 97% 年增长率增加。痛风实际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 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在吃吃喝喝过程中,不自觉摄入了过多的与痛风发病 有关的高嘌呤饮食,而导致痛风的发生,即痛风是吃出来的一种富贵病。
目前,临床上对痛风患者在不同时期所表现的症状选择性采用西药进行 治疗。所用的药物主要有三类1、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丙 磺舒、苯磺唑酮等;2、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如别嘌呤醇(唯一在临床上 应用);3、镇痛消炎类药物,如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 消炎痛、保太松类、布洛芬类、炎痛喜康、强的松、地塞米松等。但是上述 药物只能用于缓解病情,长期服用上述药物对人体肝、肾会产生毒副作用。
中医对痛风发病机理认为其原因有素体阳盛,脏腑蕴毒,湿热浊毒, 脾虚为本,湿浊为标,外邪侵袭,针对上述发病机理,采用以祛邪为主, 通过除湿泄浊、祛风散寒、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的治法,根据不同病因 病机进行辩证组方配伍,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西药治疗痛风,只能缓解病情,不能治本,并 且长期服用西药会对人体肝、肾产生毒副作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 简便、药源广、疗效快、成本低、治愈率高,且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痛风的中 药组合物。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 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的组分组成忍冬藤10-40、
秦艽5-20g、生地5-20g、桑枝15-45g、制川乌5-12g、制草乌5-12g、甘草 3-10g、知母5-25g、附子2-10g、当归5-25g、木瓜5-25g、防己5-25g、泽 泻5-25g、薏苡仁10-50g、茯苓5-25g、威灵仙5-25g。
本发明的优先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其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的组分组成忍冬藤30g、秦艽15g、生地15g、 桑枝30g、制川乌8g、制草乌8g、甘草6g、知母15g、附子6g、当归15g、 木瓜15g、防已15g、泽泻15g、薏苡仁30g、茯苓15g、威灵仙15g。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忍冬藤,性寒,味甘,归肺、胃经。主治清热 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 节红肿热痛;秦艽,性平,味辛、苦,归胃、肝、胆经。主治祛风湿, 清湿热,止痹痛,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生 地,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功效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热入 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桑枝,性平,味苦。功效祛风湿,利关节, 行水气,主治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制川乌, 性热,味辛、苦,归心、肝、肾、脾经。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 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制草乌,性 热,味辛、苦,归心、肝、肾、脾经。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 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甘草,性平, 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主 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知母,性寒, 味苦、甘,归肺、胃、肾经。功能清热泻火,生津润燥,主治用于外感 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附子, 性大热,味辛、甘,归心、肾。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 扑损伤,痈疽疮疡;木瓜,性温,味酸,归肝、脾经。主治平肝舒筋, 和胃化湿,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消肿,祛风止痛之功效,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脚气肿痛,疥癣疮肿,高血压病;泽泻, 性寒,味甘,归肾、膀胱经,主治利小便,清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水 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功 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 泄泻;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脾、胃、心、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 益胃,宁心安神的功效。用于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痰饮、眩晕、 惊悸,脾虚体倦,食少脘闷,便溏泄泻,心神不宁,惊悸失眠;威灵仙,性 温,味辛、咸,入膀胱经,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 本发明的上述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采取祛 风散寒、清热解毒、除湿泄浊、活血通络的治则,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 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其药效优于单味药物 的效果,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嘌吟代谢,抑制尿酸形成,增强人体免疫 力,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其中药组合物中的各种原料药均为药性平和的 植物药,无毒无害,安全可靠,并且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快, 治愈率咼c
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取水煎服用,经临床 应用验证,总有效率达90%以上,治愈率达60%。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
的组分组成忍冬藤30g、秦充15g、生地15g、桑枝30g、制川乌8g、制草 乌8g、甘草6g、知母15g、附子6g、当归15g、木瓜15g、防己15g、泽泻 15g、薏苡仁30g、茯苓15g、威灵仙15g,按重量配比取上述药物,水煎取 汁300ml,分成二份,每天早、晚2次服用。经临床患者应用,治愈率60% 以上,总有效率达90%以上。本发明疗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 无任何毒副作用,特别是对中、重度痛风显著。
实施例2: —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 的组分组成忍冬藤10g、秦充20g、生地20g、桑枝15g、制川乌12g、制草乌5g、甘草10g、知母25g、附子2g、当归25g、木瓜5g、防已25g、泽 泻25g、薏苡仁50g、茯苓5g、威灵仙25g,按重量配比取上述药物,水煎 取汁300ml,分成二份,每天早、晚2次服用。
实施例3: —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 的组分组成忍冬藤40g、秦艽5g、生地5g、桑枝45g、制川乌5g、制草乌 12g、甘草3g、知母5g、附子10g、当归5g、木瓜25g、防已5g、泽泻5g、 薏苡仁10g、茯苓25g、威灵仙5g,按重量配比取上述药物,水煎取汁300ml, 分成二份,每天早、晚2次服用。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 的组分组成忍冬藤20g、秦艽10g、生地10g、桑枝25g、制川乌9g、制草 乌9g、甘草8g、知母20g、附子5g、当归20g、木瓜20g、防已20g、泽泻 20g、薏苡仁30g、茯苓18g、威灵仙18g,按重量配比取上述药物,水煎取 汁300ml,分成二份,每天早、晚2次服用。
实施例5: —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 的组分组成忍冬藤25g、秦艽15g、生地18g、桑枝35g、制川乌6g、制草 乌6g、甘草9g、知母12g、附子3g、当归12g、木瓜15g、防已18g、泽泻 12g、薏苡仁25g、茯苓8g、威灵仙10g,按重量配比取上述药物,水煎取汁 300ml,分成二份,每天早、晚2次服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可按常规水煎方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 下将上述药物放入容器内,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约15 20分钟,再加 水没过药5厘米左右进行煎煮。未沸以前用武火煎煮,沸后要用文火煎煮30 一40分钟;第二次煎煮,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300ml。
一种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组合物,临床疗效总结
一、 一般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120例,其中男76 例,女44例,其年龄在22—60岁之间,病程0.5 — 5年。 二、临床症状表现单个或数个关节的剧烈疼痛,夜间发作疼痛会逐渐加重, 令人难以忍受,还会出现关节红肿、发热和触痛等症,白天疼痛逐减,但有 时局部疼痛反而加剧。
三、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患者的体重及年龄酌情增减药量。本中药组合物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服 用。服药期间忌食油炸粘腻、辛辣及寒凉食物和海产品。
四、 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7-15天后,108例患者的疼痛、 僵直、肿胀现象明显缓解,服药1-2个月,经检测91患者血液中尿酸指标 明显下降,服药3-5个月后,经过检查共有72例患者体内尿酸指标正常, 痛风症状消失。临床观察期间5例患者对该药物无效果反应。
五、 典型案例
乔某,男,42岁。痛风5年。四肢多关节呈持续发作,关节红肿、发热 和触痛。经常服用秋水仙碱以消炎镇痛,服用别嘌呤醇抑制尿酸生成,疗效 不佳,血液中尿酸指数在530 um01/L左右。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 汤剂,服药期间采取适当多饮水的方式,以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其在 服药7天后,该患者的肿胀、触痛、发热现象有所改善,服药1个月,经检 测其血液中尿酸指标明显下降,服药3个月后,经过检测其血尿酸380um01 /L,痛风病的并发症现象全部消失。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陈某,男,57岁,患痛风己近10年,。痛风初发时右拇趾周围开始疼痛、 肿胀,就诊后服用"秋水仙碱"疼痛得到缓解、消失。随着以后多次发病, 其双侧脚拇指第一关节交替出现疼痛,有痛风节结,色泽暗淡,左侧促踝部 红肿痛堪,夜间较重,疼痛难忍,卧床不能行走,血尿酸680umOI / L,服秋 水仙碱、别嘌醇等西药治疗后,只能缓解症状,中药也吃了不少,效果不佳, 四处求医寻药,受尽痛苦折磨。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汤剂,服药期 间采取适当多饮水的方式,以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其在服药15天后, 就觉得气血通畅,患处的肿胀、触痛、发热现象明显i^少,服药1个月,经 检测其血液中尿酸指标明显下降,服药5个月后,经过检测其血尿酸恢复到 正常值,痛风病的并发症状全部消失,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 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的组分组成忍冬藤10-40、秦艽5-20g、生地5-20g、桑枝15-45g、制川乌5-12g、制草乌5-12g、甘草3-10g、知母5-25g、附子2-10g、当归5-25g、木瓜5-25g、防已5-25g、泽泻5-25g、薏苡仁10-50g、茯苓5-25g、威灵仙5-25g。
2、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 物配比的组分组成忍冬藤30g、秦艽15g、生地15g、桑枝30g、制川乌8g、 制草乌8g、甘草6g、知母15g、附子6g、当归15g、木瓜15g、防己15g、 泽泻15g、薏苡仁30g、茯苓15g、威灵仙15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的组分组成忍冬藤10-40、秦艽5-20g、生地5-20g、桑枝15-45g、制川乌5-12g、制草乌5-12g、甘草3-10g、知母5-25g、附子2-10g、当归5-25g、木瓜5-25g、防己5-25g、泽泻5-25g、薏苡仁10-50g、茯苓5-25g、威灵仙5-25g。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嘌呤代谢,抑制尿酸形成,增强人体免疫力,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其药物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快,治愈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经临床应用验证,总有效率达90%以上,治愈率达60%。
文档编号A61K36/88GK101670058SQ200910019189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5日
发明者吕红权, 孙红梅, 晖 柳 申请人:孙红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