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59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药物制剂,尤其是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 组合物。
背景技术
牙痛是以牙齿及牙龈红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是口腔科牙齿疾病最常见的 症状之一。多因平素口腔不洁或过食膏粱厚味、胃腑积热、胃火上冲,或风火邪毒侵犯、伤及 牙齿、或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灼烁牙龈等引起。“牙痛不是病,痛起要人命”,人们流传下来 的口语充分表达了牙痛带给人的痛苦。现有的用于治疗牙痛的中成药有很多种,例如,牙 痛安、牙痛宁等,这些药物对于牙痛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治标不一,见效慢、疗效不够显 著,且大多易复发,并且现有的中成药会对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认为手、足阳明经脉分别人下齿、上齿,大肠、胃腑积热,或风邪外袭经络,郁 于阳明而化火,火邪循经上炎而发牙痛。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亦可引起 牙痛。亦有多食甘酸之物,口齿不洁,垢秽蚀齿而作痛者。牙痛多因外感风寒热邪、脏腑功 能失调、胃火炽盛、肾虚火旺所致,故临床辨证可分风热牙痛、寒凝牙痛、胃火牙痛、肾虚牙 痛等症型。治法则以活血化瘀、消炎镇痛、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为主。因此,基于对牙痛发病 机理的认识,当以运用中医中药理论进行辩证组方施治,以达标本兼治。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现有中成药虽对牙痛有一定疗效,但治标不一,见效慢,疗效 不够显著,且大多易复发,并具一定副作用的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简便,药源广,疗 效快、成本低,治愈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的治疗牙痛的中药。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 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的组分组成生地10-30g、升麻5-15g、白芷5-15g、 甘草3-10g、细辛2-6g、制川乌3-12g、制草乌3-12g、石膏10_50g、元参5_30g、元胡5_30g。本发明的优先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 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的组分组成生地15g、升麻10g、白芷10g、甘草6g、细辛4g、制川乌 8g、制草乌Sg、石膏30g、元参15g、元胡15g。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生地,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具有清热凉血之功效,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升麻,味辛、微甘,性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 气之功效。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白主,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的功 效;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主治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细辛,味辛,性温,入肺、肾经。具祛风,散寒,行水,开窍之功效。主治风冷头痛,鼻 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制川乌,味辛、苦,性热,归心、肝、肾、脾经。具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效,用于风 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制草乌,味辛、苦,性热,归心、肝、肾、脾经。具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效,用于风 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功效;元参,味甘、咸、微苦,性寒,入肺、胃、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清热、泻火解毒、软 坚散结功效;元胡,味辛、苦,性温,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的功能,主治气滞血瘀之痛,痛经,经 闭,症瘕,产后瘀阻,跌扑损伤,疝气作痛。本发明的上述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以活血化瘀、消 炎镇痛、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为主的治则,精选药物组方,标本兼治。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 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疏风散寒,消肿止痛之功效。本发明中药 组合物中的各种原料药均为药性平和的植物药,无毒无害,安全可靠,并且配制简便,药源 广,疗效快、成本低,治愈率高。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取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 适用于治疗风热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总有效率达98%以上,治愈率83%。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的组分组 成生地15g、升麻10g、白芷10g、甘草6g、细辛4g、制川乌Sg、制草乌Sg、石膏30g、元参 15g、元胡15g,按重量配比取上述药物,水煎取汁300ml,分成二份,每天2次饮用。本中药 组合物配伍在一起,水煎服,具有调畅气血,逐瘀活血,行气解郁的功效,经临床患者应用, 总有效率达98%以上。本发明疗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无任何毒副作用。实施例2 —种治疗牙痛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的组分组 成生地10g、升麻15g、白芷15g、甘草10g、细辛2g、制川乌3g、制草乌3g、石膏10g、元参 30g、元胡30g,按重量配比取上述药物,水煎取汁300ml,分成二份,每天2次饮用。实施例3 —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的组分组 成生地30g、升麻5g、白芷5g、甘草3g、细辛6g、制川乌12g、制草乌3g、石膏50g、元参50g、 元胡5g,按重量配比取上述药物,水煎取汁300ml,分成二份,每天2次饮用。实施例4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的组分组 成生地20g、升麻12g、白芷8g、甘草9g、细辛5g、制川乌6g、制草乌6g、石膏25g、元参18g、 元胡18g,按重量配比取上述药物,水煎取汁300ml,分成二份,每天2次饮用。实施例5 —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的组分组 成生地15g、升麻8g、白芷8g、甘草5g、细辛3g、制川乌6g、制草乌6g、石膏35g、元参26g、 元胡26g,按重量配比取上述药物,水煎取汁300ml,分成二份,每天2次饮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可按常规水煎方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上述药物放入容器内,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约15 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5厘米左右进行煎煮。未沸以前用武火煎煮,沸后要用文火煎煮30-40分钟;第二次煎煮,水沸后煎煮15-20 分钟,两次煎煮取汁300ml。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组合物,临床疗效总结一、一般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其 年龄在25-50岁之间,病程3-30天。二、临床症状表现持续性牙痛,大部分伴有牙龈、牙周红肿,食不能进,水不能饮, 坐立不安,严重者嘴合不拢,口水外溢。三、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患者的体重及年龄酌情增减药量。 本中药组合物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寒凉 食物。四、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本发明中药临床观察病例30例,服药1天后28 例患者的牙痛症状明显减轻,服药5-7天后,25例无疼痛感,随访跟踪无发生反复者;其他 三例痛感减轻;有两例无效。五、典型案例刘X X,男,41岁,牙痛3天,自诉其发病急,牙齿疼痛遇热加重,遇冷则减轻,检 查牙龈肿痛,其肿胀延及面颊,发热,头痛,舌苔薄白,脉浮数,诊断为风热型牙痛。采用本 发明制备的汤剂,服药1天,该患者的牙痛症状减轻,服药3天后,完全无疼痛感,随访未见 复发。张X X,男,41岁,牙痛30天,就诊时牙龈红肿,渗血溢脓,甚则肿胀波及面颊,开 口不利,口中臭秽,口渴喜冷饮,胃脘灼热或疼痛,便秘,尿赤,舌苔黄厚,脉洪数,诊断的胃 火型牙痛。牙痛期间服用消炎、止痛片,仍常复发。采用本发明制备的汤剂,服药1天,该患 者的牙痛症状有所改善减轻,服药5天,牙痛症状明显减轻,,服药7天后,完全无疼痛感,随 访未见复发。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的组分组成生地10-30g、升麻5-15g、白芷5-15g、甘草3-10g、细辛2-6g、制川乌3-12g、制草乌3-12g、石膏10-50g、元参5-30g、元胡5-30g。
2.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的组分组 成生地15g、升麻10g、白芷10g、甘草6g、细辛4g、制川乌8g、制草乌8g、石膏30g、元参 15g、元胡 15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的组分组成生地10-30g、升麻5-15g、白芷5-15g、甘草3-10g、细辛2-6g、制川乌3-12g、制草乌3-12g、石膏10-50g、元参5-30g、元胡5-30g。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辨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疏风散寒,消肿止痛之功效。本发明配制简便,药源广,疗效快、成本低,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经临床应用验证,有效率达98%以上,治愈率83%。
文档编号A61P1/02GK101804120SQ20091001918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5日
发明者吕红权, 孙红梅, 柳晖 申请人:孙红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