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666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
背景技术
传统中医学认为消渴是以烦渴、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痩、尿有甜味 为典型症状的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 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中医学认为 消渴是因五脏禀赋脆弱,复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诱因导致的脏腑阴虚燥热, 气阴两虚,津液输布失常的一种疾病。本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病情严重者 可导致心痛、眩晕、中风、麻木、痈疽等病症。消渴证(糖尿病)是由于胰岛 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所造成的糖代谢紊乱和由此而造成的血管神经并发症 及相应的多脏器损害,糖尿病常发生酮酸中毒、低血糖以及大血管、微血管和 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等严重并发症。与非糖尿病人相比,糖尿病人的心脑血管疾
病、失明的发病率及其死亡率都高2 5倍,下肢溃疡及截肢率,更是高出20倍。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达,人们生活的富裕,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1979 年为0.67%, 1990年为3. 21%, 1995 1997年男性糖尿病患病率为3. 40%,发性为 3.79%。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已从低病率(<3%)国家,迅速跨入世界中等患 病率(3 10%)国家行列。估计2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达2000万以上,葡萄糖耐 量减低者低于3000万。全国糖尿病总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目前, 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 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等已有了一些的认 识,正如《素问.腹中论》的"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素问*奇病 论》中有"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成书于公元625年以前的《古今录验方》 中,新对糖尿病下了确切的定义"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消
4渴病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消渴的临床特点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 时代的消渴也理应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古之消渴,有典型的"三消"症状,而 今之消渴(糖尿病),大多以肥胖为基础,其体质为气阴两虚,湿、热、瘀内留, 病机可归于内外二邪为病,五脏功能失调,脾气散精无权,精微不得正化。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化学合成药物对糖尿病进行治疗,其近期治疗效果尚可, 但远期效果不佳,易产生副作用和并发症。中医治疗糖尿病,立足于宏观辨证, 以调理病人的整个脏腑功能及整体健康水平为准则,不可认为就是单纯降血糖, 纵观历代消渴名方,均分别针对不同病症或滋阴助阳,或补中益气,或清心扶 脾,或润肺生津等,以达固本清源之效。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很多,但有 的用方不当,有的疗效不明显。如有的配方中使用了党参、黄芩等具有升血糖
功能的中药,如中国专利文献CN 1437995中所公开的胰岛康散及其制备方法; 有的配方中使用了干姜,而干姜性辛热,阴虚有热者禁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组合理,配伍有度,原料来源广泛, 药用精专,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润燥,养胃生津,润肺滋肾,固本 复元之功效的中药制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包括按一重量份计的下述原药
君药人参10 20、黄芪20 40、天花粉10 20;
臣药地黄10 30、黄连1 5、知母10 20、山药20 40、山茱萸10
20;
佐药蛤阶20 40、丹参20 40、白僵蚕15 25。
所述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还包括臣药龟甲胶10 20、鹿角胶10 20 中的至少一种;还包括使药枸杞子15 25、牛膝15 25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包括下述原药人参12 18、黄芪25 35、天 花粉10 16、地黄15 25、黄连2 4、知母10 15、山药25 35、蛤蚧25 30、山茱萸12 18、丹参25 30、龟甲胶14 20、鹿角胶13 18、白僵蚕16 20、枸杞子15 20、牛膝15 20。
上述药物为散剂、胶囊剂、片剂、丸剂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将各原药研磨成细粉后按比例混合,并过80 200 目筛,即为散剂,或将粉末压制成片剂或丸剂,或将粉末装入胶囊制成胶囊剂。
一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其组分为包括下列重量份原药的水提物
君药人参5 15 (急重症15 30)、黄芪10 30 (大剂量可用至30 120)、 天花粉10 20;
臣药地黄10 30、黄连2 8、知母6 12、山药10 30 (大剂量可用至 60 250)、山茱萸6 15 (急救固脱重症可用至20 30); 佐药蛤阶3 10、丹参5 15、白僵蚕3 10。
制备所述药物的原药还包括臣药龟甲胶5 15、鹿角胶5 12中的至少一 种;还包括使药枸杞子5 15、牛膝6 18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药物的制备原药包括人参5 10、黄芪10 2(K天花粉10 15、地 黄10 20、黄连2 5、知母6 9、山药10 20、蛤阶3 7、山茱萸6 10、 丹参5 10、龟甲胶5 10、鹿角胶5 9、白僵蚕3 7、枸杞子5 10、牛膝6 10。
所述药物的制备原药包括人参9 15、黄芪20 30、天花粉15 20、地 黄20 30、黄连4 8、知母8 12、山药20 30、蛤阶6 10、山茱萸10 15、 丹参10 15、龟甲胶10 15、鹿角胶8 12、白僵蚕6 10、枸杞子10 15、 牛膝10 18。
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将总原药按药水之容量比为1: 1. 2 5加水浸 泡至少0.5小时后,煮沸后煎煮0.5 1小时,滤去药渣,再将药液低温浓縮或 减压浓縮至原来体积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三,灭菌后灌装即成。
本发明具有积极有益的效果
l.功能与主治发明人在40余载的诊治本病的期间,精心摸索,深入钻 研,宗汇家传之秘方,并结合现代医药药理研究成果,研制出本发明之药物(俗 称"润辛济癸丸",胶囊、散、汤均可),用之治疗中医消渴证(糖尿病)及各
6种兼证收效甚佳。
综观其方,方组合理,配伍有度,药用精专,诸药合用,滋养化源,以复 治节,肺主治节能通调水道,故为水之上源;宣通三焦,以复气化;斡旋中州, 以复升降;平调阴阳,以复开阖;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润燥,养胃生津,润肺 滋肾,固本复元之功效。
2.辩证用药与组方原理本证初起多属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 燥热互见,病久则致阴虚为主。无论上、中、下三消均应遵循滋肾养阴,生津 止渴,固本复元为重点之大法。燥热较甚时,佐清热,下消病久,阴损及阳者 宜阴阳并补;阴虚燥热,引起血瘀,则可佐以活血化瘀之品。
方中主要组分的药理药效简述如下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味甘,气温、微寒、气味倶轻,可升可降, 阳中有阴,无毒。乃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也。人参或人参皂苷对不正常 血糖具有调整作用,能提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人参提取物、人参多糖、人 参多肽、人参茎叶多糖、人参非皂苷部分均有降糖的作用。本品味甘微苦而性 微温,善补五脏之气,补气而兼能养阴,守而不走;黄芪善走肌表,补气兼能 扶阳,走而不守。二药相须配对,具有强大的补气助阳的作用,且二者一走守, 大补元气,生精血,阴阳兼顾,彻里彻外,通补无泻。脾胃气弱者用之以鼓舞 中气,以调达三焦,肺虚已弱者以补气固卫,心气虚祛者以补心助脉。人参甘 温不燥补益脾肺,助运化,输精微,布精液,使气旺津生,以达益气生津止渴 之效,又治津伤口渴,虚热消渴之证。
黄贫,为豆禾斗植物蒙古黄苦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var. monghoUcus (Bge. ) Hsiao的根。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功效补 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 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
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膜荚黄芪根中含黄芪苷(i.n)、
胡萝卜苷、P-谷甾醇、棕榈酸、蔗糖、膜荚黄芪苷及黄芪苷。黄芪多糖是具有 双向调解节备糖的作用。黄芪能促进RNA和蛋白合成,增加小鼠和组织内环核
7苷酸的含量,降低高血糖,升高低血糖,降低血脂等作用,对心肌细胞有明显 的保护作用,黄芪皂苷能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压, 改善贫血动物血象,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减少血栓形成。生黄芪能补气生津, 治气虚津亏,内热消渴之证,证见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伤津耗气。常与人参、 干地黄、知母、天花粉等滋阴清热之品相伍。
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根。性味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具 清热,生津,止渴,润燥,排脓,消肿之功效。又其性甘寒,善能治渴,从补 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火渴,从气药而治郁渴,从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 要药也。栝楼根中含有糖类化合物,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具有显著的抗肿 瘤和细胞毒活性,多糖主要有葡萄糖、丰乳糖、果糖、甘露醇、木糖和少量蛋
白质组成;尚含有微量元素锰。研究证明,天花粉的降糖有效成分是一种糖蛋 白,属于植物凝集素类化合物,故称为天花粉凝素。体外试验证明有抗脂肪分 解以及促进脂肪合成与胰岛素样作用。孕妇忌服本品,反乌头。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性甘、 苦、寒,归心、肝、肾经。具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地黄含e-谷甾醇、 甘露醇、梓醇、地黄素、维生素A类物质。地黄甘寒质润,又具有清热养阴、 生津止渴之效,又治津伤口,阴虚内热消渴之证,用于阴虚内热的消渴证,口 渴多饮。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峨嵋野连或云南黄连的根茎。苦, 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 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 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本品久服易伤脾胃, 脾胃虚寒者忌服。又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亦慎服。
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既苦 寒清热,又甘寒养阴,以清润为其专长,上能清肺火,降肺之气逆,用于痰热, 肺燥咳嗽之证;中可凉胃热,泻火存阴,可治疗热郁阳明,高热烦躁之证,下 可入肾经,泻有余之相火,滋水益肺胃,用于阴虚发热,消渴,骨蒸劳热,凡是里热证,无论实虚证皆用之。入胃经可凉胃热,泻火存阴,为苦润清热滋阴
之要药。知母根茎含多种甾体皂苷,总皂苷约6%,其中分离出知母皂苷A1、 A2、 A3、 A4、 Bl、 B2等。尚含锌、锰、铜、铬等微量元素。其水浸液提取物能降低 正常兔血糖水平,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兔作用更明显。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性甘、平,归脾、肺、肾经。有益气养 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薯蓣块茎含多巴胺,山药 碱,游离氨基酸等,尚含糖朊(水解得赖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等),又含黏液 质(内有甘露聚糖和植酸)。山药味甘微涩,长于补脾胃,益肺肾,既能补脾肺 肾之气,又能滋养脾肺肾之阴,为气阴双补之要药。与知母二药配对,清补结 合,既泻肺火、清胃热,又补肺阴、养胃阴、滋肾水,相得益彰。本品养阴能 助湿,故湿盛中满及有积滞者不宜用。
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全体。性咸,平,归肺、肾经。体腥 气雄,可升可降。有补肺益肾,助阳益精,纳气定喘之功效,主治肾虚阳痿, 遣精,小便频数,消渴,肺肾两虚气喘,虚劳咳嗽。药理研究发现本品具有抗 炎平喘、抗应激、抗衰老、降血糖、促生长等作用。佐本品配地黄、黄芪等同 用,凡肾虚消渴,小便无度者,上药同用,以增温肾滋阴止渴之功。注意事项 外感风寒,喘嗽及阴虚火旺者禁用。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性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具补益肝肾,涩精縮尿,固经止血,敛汗固脱之功效。本品酸温质润,善能补 益肝肾,其性温而不澡,补而不腻,既能补肾益精,又能温肾助阳。本品与养 阴生津之生地黄、天花粉等同用,可用治疗消渴病。本品温补收敛,命门火炽, 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不宜使用。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 性微寒,归心、肝经。有养血活血,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 烦之功效。丹参含脂溶性二匝醌类和水溶性酚性化合物,如丹参酮、二氢丹参 酮等。本品功擅活血祛瘀,而性较为平和,能祛瘀生新而不伤正。
龟甲胶,为龟科动物乌龟的甲壳熬煮成的固体胶块而成。味甘、咸、性平,
9归肝、肾经。气味浓厚,纯阴沉降。功效滋阴退热,补血止血。主治肝肾阴 虚,潮热骨蒸,盗汗,遗精,腰膝痿弱,血虚心悸,咯血,吐血,便血,崩漏, 带下。龟甲胶含骨胶原,角蛋白及多种氨基酸。《医灯续焰》"治督任俱虚,精 血不足。"《张氏医通》龟版二仙胶又治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渐至衰 弱或虚热往来,自汗盗汗,或神不守舍,血不归原,或虚损伤阴,或遗淋不禁, 或气虚昏晕,或眼花耳鸣,或口燥舌干,或腰酸腿软,常与地黄、怀山药、枸 杞子、山茱萸、川牛膝,龟胶,鹿角胶配伍。胃有寒湿禁服本品,"恶沙参"。
鹿角胶,为鹿科动物梅花鹿和马鹿的角煎熬而成的煎块。其药性味苦、咸, 性温,归肝、肾经。质腻性和,降多升少。功效补精益血,安胎止血。主治 肝肾亏损,精血不足,虚羸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阳痿滑精,崩漏带下, 吐血,衄血,咯血,尿血,跌打损伤,阴疽疮疡。本品成分与鹿角相似,主要 含胶质,磷酸钙,碳酸钙等。
白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性味 咸、辛、平,归肝、肺经。具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之功效。白僵蚕 体中含有激素羟基促脱皮甾酮及一种色素-3-羟基犬尿素。僵蚕体表的白粉中含 有草酸、铵、蛋白质和脂肪。僵蚕粉有较好的降血糖效果。
枸杞子,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味甘、平,归肝、肾经。 具滋补肝肾,益精养血,明目消翳,润肺止咳之功能。宁夏枸杞提取物对大鼠 有显著而持久的降血糖作用,糖耐量升高,有效成分认为是胍类衍生物及黄酮 类。本品能治内热消渴劳热骨蒸,衄血,性平而不热,有补水制火之能,通过 滋补肝肾之阴而生津止渴,用内热伤津之渴渴。治肾消,症见小便滑数,口干 心烦,皮肤干燥,腿膝消细,渐至无力者。本品味甘质润,善滋肾阴,又益肾 精,乃为补阴之主药,既能补肝肾之阴虚,又能益精养肝明目,则治目暗不明, 内外障眼,耳鸣健忘,须发早白,肾虚夜尿频数,归经入肝肾,则能补能养, 故为补阴之主药也。
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藤的根。性苦、酸、平,归肝肾经。具活血通经,引 火(血)下行,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之功效。牛膝含三匝皂苷、甾娄化
10合物、葡萄糖醛酸及锌、锰等多种微量元素。怀牛膝可以降低血压,加快血流 速度,其降压机制主要与组织胺释放,中枢神经抑制及外周血管扩张有关。怀 牛膝可以减低血液粘度,加速凝血时间,剂量越大,血液粘度降低越明显。怀 牛膝煎剂还可以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胆固醇,促蜕皮甾酮能使高血糖素、抗 胰岛素血清、四氧嘧啶所致的高血糖降低。
人参、黄芪、天花粉三药相伍乃为君药,均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清热 润肺,方中生黄芪补气生津,合人参大补元气,又能生津止渴,益气生津润肺, 而补阴虛又固其本,天花粉滋阴清肺热,又能滋养津液,以治燥热之标。
方中山药、山茱萸、知母、黄连、生地黄五味药相伍乃为臣药,山药与知 母二药配对,清补结合,既泻肺火、清胃热,又补肺阴、养胃阴、滋肾水,相 得益彰。君臣相协,不仅滋阴益脾之力,相得益彰,而且兼具养肝补脾之效。
丹参、龟甲胶、鹿角胶、白僵蚕、蛤阶为佐药。丹参活血化瘀养血,配对 黄芪补益脾肺元气,二药合用益气与活血并用,则气旺血行,血行气也旺,共 奏益气活血,推陈出新之功;丹参配僵蚕能祛风解痉,化痰散结并能清热,二 药合用,痰瘀并治,又治痰瘀互结而引起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 等,僵蚕能入血分搜浊,消痰散结通络,清凉祛风,对肝风暗动,浊邪壅盛者 甚宜;龟甲胶、鹿角胶二药合用, 一阴一阳,阴阳双补,通调任督之脉,故能 大补肾阴肾阳,疗虚扶贏也。上四味佐药为伍,具有养血、活血、滋养肝肾、 涤痰开窍、息风通络,证见消证日久,精血既耗,阳化风动,乘窍窃络,舌强 言謇,肢体缓纵不收;或凡燥热劫伤津血,阳化风动,旁走四肢,病如针剌, 手足趾麻木,昼轻夜剧,舌红苔净,脉象弦滑者。
枸杞子、牛膝为使药,二者相伍均补肝肾,乃枸杞味甘质润,善滋肾阴, 益肾精,为补阴之主药,而牛膝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兼任祛风除湿,性善下 行,又能活血祛瘀止痛,长于活血通经。牛膝补肝肾,又能引热下行,故可用 于下元亏虚,或阴虚火旺型消渴证。
上方之中君药必不可缺,而臣、佐、使三药则可根据临床辩证之情况酌 情进行一定的调整配置(依据病情或证状进展增加、替换或删减)。3.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制定
显效空腹血糖FPG〈7.2mmol/L(130mg/dl),餐后2小时血糖PPG〈 8.3mmol/L(150mg/dl), 24小时尿糖定量<10.0g;或血糖、24小时尿糖定量下降 30%以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有效FPG<8. 3mmol/L(150mg/dl), PPG<10/0mmol/L(180mg/dl) , 24小时 尿糖定量〈25.0g;或血糖、24小时尿糖定量下降10%以上,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无效FPG>10. Ommol/L, PPG〉11. lmmol/L,未达上述标准,临床症状无 明显改善。
本组方治疗中医消渴症收效甚佳发明人从行医40余载,共收治全国19 个省市自治区100多个县份的消渴病患者3000多例,其中男女患者比例7: 3; 其中20 40岁之间青壮年人2000多名,占60. 2%; 45 65之间中老年人300 名,占10.6%;其他29.2%。
据统计,3000余例患者中显效2523例,占84. 1%,有效456例,占15. 2%, 无效21例,占0.7%,总有效率99.3%。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l一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中药丸剂,原料配方如下 人参15kg、黄芪30kg、天花粉15kg、地黄kg、黄连3 kg、知母12 kg、
山药粉30 kg、蛤阶30 kg,山茱萸15 kg、丹参30 kg、龟甲胶15 kg、鹿角胶
15 kg、白僵蚕18 kg、枸杞子18 kg、牛膝18 kg,将上述各原药研磨成细粉后
(方中有粘质性的原药可冻干后粉碎,如其中的山茱萸、枸杞子等,龟甲胶、 鹿角胶则可适当烘焙后粉碎,下同),混匀,并过100目筛,加适量水制成水丸 剂,干燥后保存,每丸6 9g, 一日服2次,每次l丸温开水送服。 实施例2 —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中药丸剂,原料配方如下-人参10 kg、生黄底20 kg、天花粉12 kg、生地黄12 kg、黄连2、知母6 kg、怀山药20kg、蛤蚧20kg、山茱萸12kg、丹参20kg、龟甲胶10 kg、鹿角 胶10 kg、白僵蚕15 kg、枸杞子15 kg、怀牛膝15 kg、三七10 kg、川考10 kg,
12将上述各原药研磨成细粉后,过120目筛,混匀后加蜂蜜40 45kg,炼蜜为丸,
每丸6g, 一日服2次,每次1 2丸,温开水送服。
实施例3 —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中药制剂,原料配方如下
人参20kg、生黄芪12kg、天花粉20kg、知母10 kg、黄连6 kg、生地黄
15kg、山药30kg、山茱萸12kg、丹参12 kg、鹿角胶6kg、龟甲胶12 kg、白
僵蚕15kg、蛤蚧20kg、枸杞子18kg、怀牛膝18 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
实施例1 。
实施例4 一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中药散剂,原料配方如下 人参10 kg、黄甚20 kg、天花粉10 kg、地黄10 kg、黄连1 kg、知母10 kg、 山药20kg、蛤蚧20kg、山茱萸10kg、丹参20 kg、龟甲胶10 kg、鹿角胶10 kg、白僵蚕15 kg、枸杞子15 kg、牛膝15 kg,将上述各原药研磨成细粉,过 150目筛后混匀,即为散剂, 一日月艮2次,每次6 9g,温开水送服。 实施例5 —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中药胶囊,原料配方如下-人参20 kg、黄芪40 kg、天花粉20 kg、地黄30 kg、黄连5 kg、知母20 kg、 山药40kg、蛤蚧40kg、山茱萸20kg、丹参40 kg、龟甲胶20kg、鹿角胶20 kg、白僵蚕25 kg、枸杞子25 kg、牛膝25 kg,将上述各原药研磨成细粉,过 160目筛后混匀,装入0#胶囊,每粒装l 2g, —日服2次,每次3 6粒,温 开水送服。
实施例6 —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中药片剂,原料配方如下 人参15 kg、黄芪30 kg、天花粉15 kg、地黄20 kg、黄连3 kg、知母15 kg、 山药30kg、蛤蚧30kg、山茱萸15kg、丹参30 kg、龟甲胶15 kg、鹿角胶15 kg、白僵蚕20kg、枸杞子20kg、牛膝20kg,将上述各原药研磨成细粉,过 80目筛后混匀,压制成片剂,每片2 3g, 一日服2次,每次2 3片,温开水 送服。
实施例7 —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中药片剂,原料配方如下 人参11 kg、黄芪40 kg、天花粉20 kg、地黄10 kg、黄连2 kg、知母20 kg、 山药40kg、蛤蚧22kg、山茱萸20kg、丹参20 kg、龟甲胶20 kg、鹿角胶10kg、白僵蚕15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实施例5。
实施例8 —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中药片剂,原料配方如下
人参11 kg、黄芪40 kg、天花粉20 kg、地黄10 kg、黄连2 kg、知母20 kg、
山药40kg、蛤阶22kg、山茱萸20kg、丹参20 kg、龟甲胶20kg、鹿角胶10
kg、白僵蚕15kg、枸杞子25kg、牛膝i5kg、三七8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
同实施例5。
实施例9 一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中药口服液剂,原料配方如下 人参12kg、黄贫15kg、天花粉20kg、知母10 kg、黄连6kg、生地黄15 kg、山药20 kg、山茱萸12 kg、丹参12 kg、龟板胶12 kg、鹿角胶6 kg、白僵 蚕10kg、蛤蚧8kg、枸杞子12kg、怀牛膝15kg,将上述原药按药水之容量 比为l: 3加水浸泡1小时后,煮沸后文火煎煮0.5小时,滤去药渣,将药液减 压浓缩至原来体积的四分之一,灭菌后灌装即成口服液剂,每日服两次,每次 60 75ml。
实施例IO —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中药口服液制剂,原料配方如下 人参12kg、黄芪各12kg、天花粉20kg、知母10 kg、黄连6 kg、山药12 kg、山茱萸15 kg、生地黄15 kg、丹参12 kg、龟胶12 kg、鹿胶6 kg、僵蚕10 kg、蛤蚧10kg、枸杞子12kg、怀牛膝10kg,将上述原药按药水之容量比为 1: 3加水浸泡1小时后,煮沸后文火煎煮0.5小时,滤去药渣,将药液低温浓 縮至原来体积的五分之一,灭菌后灌装即成口服液剂,每日服两次,每次50 60ml。
实施例ll 一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中药口服液剂,原料配方如下 人参12kg、生黄芪12kg、天花粉2C!kg、知母10 kg、黄连6 kg、生地黄
15kg、山药15kg、山茱萸12kg、丹参12kg、鹿角胶6kg、龟板胶12 kg、白 僵蚕10kg、蛤蚧10kg、枸杞子10kg、怀牛膝10kg,将上述原药按药水之 容量比为l: 4加水浸泡0.5小时后,煮沸后文火煎煮l小时,滤去药渣,将药 液低温浓縮至原来体积的五分之一,灭菌后灌装即成口服液剂,每日服两次, 每次50 60ml。实施例12—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中药口服液剂,原料配方如下 人参14kg、生黄芪12kg、天花粉20kg、知母10 kg、黄连6 kg、生地黄 15kg、山药30kg、山茱萸12kg、丹参12 kg、鹿角胶6kg、龟甲胶12kg、白 僵蚕9kg、蛤蚧10kg、枸杞子15kg、怀牛膝16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实 施例11。
实施例13 —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中药口服液剂,原料配方如下-人参10 kg、生黄茛20 kg、天花粉12 kg、生地黄12 kg、黄连2、知母6 kg、怀山药20kg、蛤蚧3kg、山茱萸12kg、丹参20 kg、龟甲胶10 kg、鹿角 胶10 kg、白僵蚕12 kg、枸杞子12 kg、怀牛膝15 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 实施例9。
实施例14 一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中药口服液剂,原料配方如下 人参14kg、生黄芪12kg、天花粉30kg、知母30 kg、生黄连6kg、生地
黄30kg、山药30kg、山茱萸12kg、丹参12 kg、鹿角胶6kg、龟甲胶12 kg、 白僵蚕18kg、蛤蚧10kg、枸杞子15kg、怀牛膝16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 同实施例11。
实施例15 —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中药口服液剂,原料配方如下 人参5kg、黄芪iokg、天花粉10kg、地黄10kg、黄连2kg、知母6kg、 山药10 kg、蛤蚧3 kg、山茱萸6 kg、丹参5 kg、龟甲胶5 kg、鹿角胶5 kg、白 僵蚕3kg、枸杞子5kg、牛膝6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实施例9。 实施例16 —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中药口服液,原料配方如下-人参15 kg、黄甚30 kg、天花粉20 kg、地黄30 kg、黄连8 kg、知母12 kg、 山药30kg、蛤蚧10kg、山茱萸15kg、丹参15kg、龟甲胶15 kg、鹿角胶12 kg、白僵蚕10 kg、枸杞子15 kg、牛膝15 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实施例 10。
实施例17—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中药口服液,原料配方如下
人参5 kg、黄芪15 kg、天花粉10 kg、生地黄15 kg、黄连2 kg、当归10 kg、丹参12kg、白芍10kg、僵蚕9kg、怀牛膝15 kg、枸杞子12 kg、地龙10
15kg、桑枝10kg、山药12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0。
实施例18 —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中药口服液剂,原料配方如下 人参10kg、黄芪20kg、天花粉15kg、地黄20kg、黄连5kg、知母9kg、 山药20kg、蛤蚧7kg、山茱萸llkg、丹参IO、白僵蚕6kg,将上述原药按药 水之容量比为1: 4加水浸泡1小时后,煮沸后文火煎煮0. 5小时,滤去药渣, 减压浓縮药液至其体积为原体积的四分之一,灭菌后灌装即成口服剂,每日服 两次,每次50 80ml。
实施例19 一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中药口服液剂,原料配方如下-人参5 kg、黄芪10 kg、天花粉20 kg、生地黄30 kg、黄连8 kg、知母6 kg、 山药10kg、蛤蚧3kg、山茱萸6kg、丹参5kg、龟甲胶5kg、鹿角胶12 kg、 白僵蚕3kg、枸杞子5kg、牛膝18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1。 下面列举一些具体病例予以说明
病例l罗某,男,55岁,河南省潢川县黄岗乡油坊行政村委周营小队人, 1993年1月初诊。主诉口渴,多饮,多尿,消痩20余年,加重3个月。
病史患者从70年代起开始出现口^、多饮、消痩等症状,曾多次检査血 糖,数值均偏高,西医诊断为糖尿病。常服用降糖灵、优降糖等药物,病情一 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后来,出现腰酸腿痛,右腿疼痛,行走困难,生活需要 别人料理。
现症患者自起病以来,经常失眠,气短乏力,大便偏干,慢性病容,精
神欠佳,形体偏瘦,面色少华,舌质暗淡,脉细弦弱。空腹血糖16.95毫摩/ 升,尿糖定性(+ + + +)。
中医诊断消渴并发历节病。治法滋肾养阴,补气活血通络。服用实施
例11中所述口服液剂(润辛济癸固本复元汤)每日两次,早晚分服,每次60 70ml。
二诊服药7日后,患者口干、多饮、多尿等症状均有减轻,能自理料生
活,进行户外活动,独自来门诊复査,腰腿疼基本缓解,宜守原方。
三诊继续服药30余日,患者上述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完全自理。追访半年,血糖多次均在正常范围。为方便长期服药,改服实施例1中所述丸剂,每
日服2 4丸,分两次服用,巩固疗效,后恢复工作。
点评本候患者多饮、多食、多尿、消痩,腿酸腿痛,为肾阴不足,影响 藏精,濡养五脏的精微减少,肺胃津液亏虚,心阴暗耗,阳虚无力以制阳气, 则阳气躁动而生内热,加之长期阴虚阳亢,逐渐形成气虚肾亏,不能布达四肢, 故见行困难,腰酸腿痛。因此,治疗以滋肾养阴,润辛济癸,结合补气活血通 络,方用润辛济癸固本复元汤,以补肾养阴,人参、黄芪大补元气,生津止渴, 丹参活血祛瘀,通络镇痛,二胶又阴阳双补,又能补肾益精血,则壮强筋骨之 功,人参纳气,蛤蚧纳气并取金水相生之意,有两补肺肾之功;参、蛤相配, 具有补肾壮阳,益精血之力;僵蚕辛咸长于息风化痰止痉,祛风止痛,既祛外 风,又熄内风;牛膝、枸杞补肾强筋。诸药合用,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生津 润燥,使阴虚得滋,津亏得益,气虚得补,疗效显著。
病例2芦某,男,39岁,干部,河南潢川县上油岗乡芦营孜村委芦营小 队人,1987年11月25日初诊。主诉口渴引饮10余年。
病史患者10余年来口渴咽干,烦渴多饮,每日饮水多升。曾去多家医院 诊治,各项检査未见异常,亦从未间断治疗,然服药无数,其效不佳。既往睡 眠多梦,胸闷心悸,喘促气短,纳差,身困乏力,四肢发凉,大便溏泻,每日 数次,小便清长。近年来下肢水肿,早泄。
现症患者口渴咽干,烦渴多饮,每日饮水2000 3000毫升,伴胸闷心悸, 喘促气短,纳呆,身困乏力,四肢发凉,大便溏泻,每日数次,小便清长,眠 差多梦,腿肿,早泄,舌质红,有龟裂,苔白腻微黄,脉弦数,右大于左。患 者形体胖大,腹满,下肢水肿,按之凹陷不起,颜面略浮,口唇红。
中医诊断消渴;证属三焦气化失司,饮停气滞,津液亏损。
治法清热祛湿为先。先用方药三仁汤加减白蔻仁5g,薏苡仁30g,茯 苓20g,六一散(包煎)18g,车前草20g,厚朴度花9g,藿香佩梗各6g,石菖 莆9g,木瓜12g,甘草6g,此为一剂药量,制成口服液剂,每日一剂,每次250 300毫升, 一日2次,早晚分服。
17二诊12月17日,患者服用上方近20剂,喘促气短,水肿已消,衣带渐 宽,体重减轻5公斤,饮水减少三分之一,苔薄黄。治法改为滋阴润燥,益气 清热并用,服用实施例IO所述口服液剂,每日服两次,每次50 60ml。
三诊1988年1月7日,患者又服药14日,口渴明显减轻,饮水量大减, 睡眠较佳,四肢发凉大有缓解,早泄基本消失,大便每日1次,便质软,脉弦 数减,苔薄白,微黄少津。仍守前法,以巩固其善。
点评该患者证属三焦气化失常,水饮内停,饮停气滞,日久湿蕴化热, 热伤津液,湿伤气,则气阴两伤,则烦渴引饮;原发于湿热,继变于阴亏。治 疗之法,当先清其湿热,初诊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 湿亦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薏苡仁、茯苓甘淡性平,则健脾渗湿; 车前草、六一散甘寒淡渗,加强利温清热之力;厚朴花、藿佩梗、石菖莆醒脾 化湿,理气开窍;木瓜化湿和胃,消食开胃;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诸药 合用,三仁相伍,宣上畅中渗而下,使三焦气机通畅,脾气健旺,水饮得除。 二诊时,患者湿证已解,内热津亏未除,遂改滋肾养阴,生津润燥之剂投之, 即用本发明之方达其目的。湿热与气阴两虚交织之时,治疗最为棘手,本例临 证层次分明,权衡虚实,遣方用药,恰如其分,切中肯綮,故能以平淡之方起 沉疴痼疾。
病例3张某,男,51岁,河南省商城县鄢岗乡人,于1999年12月16日 初诊。主诉多饮,多尿,消瘦月余。
病史患者近一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口渴、多饮、多尿,食量大,但明显 消痩,伴乏力,出虚汗。
现症口渴,多饮,多尿,食量如常,体重减轻6公斤,乏力明显,出虚
汗。现体重52公斤,舌质暗红,苔白,脉弦缓。尿糖(+ + + +),血糖16.2 毫摩/升,胆固醇7.49毫摩/升。
中医诊断消渴,证属气阴两亏。治法服用实施例ll中所述口服液剂,
每日2次,每次50 60ml;同时控制饮食,每日摄糖不超过250g,蛋白质100g, 脂肪50g,饥时吃蔬菜。二诊2000年1月13日,患者口渴好转,尿量减少,主食量已得控制,虚 汗消失,体重增加0.56公斤,体力有所恢复,但觉视力模糊,舌质淡红,舌苔 薄白,脉象弦细,血糖13.3毫摩/升,尿糖(+ + +)。气虚好转,阴虚肝旺。 拟阴平肝法,服用实施例12中所述的口服液剂,每日2次,每次50 60毫升。
三诊2月28日,患者诸症好转,视物已恢复正常,尿糖(++),体重58 公斤,舌质炎红,苔薄白,脉沉细缓。肝阳己平,气阴两亏。方仍守前方、前 法。
四诊4月7日患者咽中有痰,有热气感,余无不适,体力复常,尿糖(+ ),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阴虚有热,方中加重生地黄、天花粉、知母、白僵 蚕用量,即实施例14中所述制剂,清热化痰合诸药同用,滋阴清热,养阴生津。
五诊5月19日,上月24日患者尿糖己转阴,血糖正常,体重稳定在58 公斤,体力正常,从事正常工作。继服实施例3中所述的丸剂,以巩固疗效, 一日2次,每次l丸温开水送服。
点评本例患者属于2型糖尿,靠饮食控制加服中药可控制。
病例4章某,女,39岁,河南省息县包信镇张庄村委二小队农民,2000 年9月27日初诊。主诉饮不知饥饱,近两年反复发作。
病史15年前患者丈夫意外出事去世,遭受巨大的精神剌激,此后每天拼 命工作12小时左右。2年前患者于下班回家途中突感饥饿难耐,进餐馆吃饱刚 出门,旋即又饿,返回再吃,如此反复几次,囊中钱尽,家人赶来付清饭费后 急送医院,诊为糖尿病,经输液治疗后出院。此后坚持西药治疗,但仍反复发 作,至就诊前已10余次,症状逐渐加重,每次均住院治疗。平素患者包中随时 携带糖果,以备发作之需,体重已由原来50公斤增至目前的85公斤,曾间服 中药。
现症患者饥饿感明显,多食不饱,口渴多饮,乏力,睡眠不实,偶有心 悸,大便每日5 6次,不成形,月经量少,色淡,舌胖边有齿迹,苔薄白,脉 细小数。患者形体肥胖。
中医诊断消渴;证属脾胃失调,心脾两虚。治法健脾和胃,养血安神
19定志。方药本发明润辛济癸固本复元汤加减,人参15g,生黄芪12g,炒白术 12g,炒山药15g,天花粉15g,丹参20g,知母12g,黄连10g,远志12g,此 为一剂量,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300毫升, 一日早晚分服。
二诊10月8日,患者饥饿感仍同前,食后仍有饱胀感,乏力略减。余症 基本同前,舌胖,边有齿痕,舌根苔稍厚,脉滑。仍守前方,法如前法,继服 7剂。
三诊10月15日,患者心情喜悦,面露笑容,进食后有饱胀感。进食间 隔时间延长,饱感同前,惟已成形,月经己至,舌胖边有齿痕,脉滑。原方加 知母,山茱萸各9g,继服14齐!J,服法同前。
四诊患者诸症状均有缓解,原方基础上加减调理,服用实施例16中所 述的口服液剂,前后共服药六十余天而愈,恢复工作。
点评该患者源于情志所伤,又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辩证属脾胃失调,
心脾两虚。治法当以健脾和胃,养心安神定志。本例患者的知饥不饱,脾虚胃 热导致的胃热善饥腐熟太过,而是脾虚导致胃的腐熟和降浊功能失调,而胃的 功能失调,而不是不足,而是太过。此为本病治疗的关键所在。
病例5张某,男,58岁,河南省新蔡县文化局退休干部,1983年2月 12日。主诉口渴乏力,消痩伴下肢疼痛半年余。
病史患者1982年7月曾因口渴引饮,头晕目眩,溲尿增多,体重减轻, 下肢刺痛,査尿糖(+ + +),血糖9.99^摩/升,以糖尿病、坐骨神经痛住某 医院治疗。住院期间口服降糖灵,肌注VB12,并进行理疗和按摩,l个月后査 尿糖(±),血糖7.77毫摩/升,然肢痛不减。1982年12月在某医院神经内科 检査,排除了脑肿瘤引起的下肢刺痛,西医诊为糖尿病合并多发性神经炎,院 方劝其出院以中药治疗,遂转入发明人处诊治。
现症患者下肢持续性如触电样刺痛,不能触及衣被,入夜则用木棍支撑 衣被,以防触动作痛。双下肢外侧各有20厘米X5厘米区域疼痛尤甚,伴头晕 眼花,动则加重,甚则欲仆,口苦咽干,小便尚调,大便软,每日2行,舌质 嫩红,苔薄白,脉弦细。
20中医诊断消渴,痛痹;证属肝肾阴虚,脉络痹阻。治法滋补肝肾,祛 风,活血通络。方药归药地黄丸加减(生地黄10g,当归10g,杭白芍15g,
丹参12g,桑枝15g,怀牛膝10g,山药10g,黄芪15g,茯苓10g,川桂枝6g, 地龙10g,独活6g,枸杞子10g,炙甘草5g,此为l齐l]),水煎服,每日1剂, 早晚分服,每次200 300毫升。
二诊上方进服32剂,患者诸恙均减,肢痛十去七八,睡眠不用木棍支 撑衣被,步行稳健,纳声便调,继以调补肝肾,活血养血佐以通络为大法。服 用实施例17中所述口服液,早晚分服,每次50 60毫升。守方调治半个月, 头晕眼花,双下肢疼痛解除,复査血糖5.83毫摩/升,体重增加,出院继续调 理。
点评消渴之证,阳明热盛,蕴结化燥,消灼津液,进而损及肝肾。肝主 筋,肾主骨,肝肾不足,筋骨失养,不荣则痛,故方用归芍地黄丸和固本复元 汤加减,以固本复元,滋肾养肝,标本兼治。方中生地、当归、芍药、枸杞、 怀牛夕、黄芪滋肾补肝,强健筋骨;丹参、桑枝、独活、地龙、僵蚕,以祛风 活血通络。消渴合并痛痹,实为痼疾,惟守病机,标本兼冶,固要复元,正复 邪除而收功。
病例6黄某,女,58岁,河南新蔡县关津乡徐阜村委农民,1998年9月 18日初诊。主诉患糖尿病16年,双下肢疼痛,发凉,右足中趾发黑,发紫8 个月。
病史患者于16年前发现糖尿病,曾口服优降糖灵治疗。1997年12月铜 酸中毒住某医院改用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7. 6 9. 6毫摩/升,餐后血 糖在8 11.4毫摩/升。1989年初起全身疼痛,四肢尤甚,疼痛如刀割样,疼 痛剧烈时难以忍受,以致打滚,并伴有下肢发凉,右足中趾发黑发紫,检查证 实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I-II级,糖尿病足(下肢动脉多普 勒超声证实),糖尿病肾病(B超示左肾弥漫性病变,尿蛋白+),高血压。大便 时干时稀,夜寐可,住院期间曾用654-2静脉点注,身疼略有好转,但下肢凉 痛仍未缓解,故来治疗。现症患者双手指发麻,双下肢凉麻,针剌样疼痛,难以忍受,行走时加 重,右足更甚,右足中趾红肿,趾甲根处发黑,手足有袜套感。空腹血糖8毫
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10毫摩/升,大便时干时稀,日1 2行,口干渴,神
疲乏力,夜寐差,舌质暗,有瘀斑,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脉细 弦尺弱。双下皮温低,右足中趾紫红肿胀,趾甲根处发黑,直径约1厘米,双
踝关节反射减弱,下肢无水肿,心肺(一),血压18.7/千帕(140/170毫米汞 柱),血肌酐、尿素氮在正常范围内,三酰甘油及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肾图位 素,肾动态检查均有左肾功能差,尿蛋白(+), 24小时尿蛋白0.2克。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干性坏疽),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 病变及糖尿病肾病,高血压,高血脂症。
中医诊断消渴病。证候属阴阳俱虚,痰瘀互结,脉络瘀阻。治法本发
明润辛济癸固本复元汤加减人参12g,生黄芪20g,天花粉10g,生地黄12g, 炒白术10g,鹿角胶12g,丹参15g,白僵蚕12g,怀牛膝18g,川芎12g,水蛭 9g,鸡血藤20g,桂枝9g,此为1剂量,水煎服,每日l剂,早晚分服,每次 250 300毫升。
二诊于10月8日,服上方20剂后,患者下肢凉、麻、痛均减轻,右趾 肿胀消退,仍有黑色,大便溏薄,每日1 2行,口不渴,舌质暗,有瘀斑,舌 体肥大,边有齿痕,脉弦。治法仍守前方,固本复元,温补肾阳,益气健脾, 活血化瘀通络。
三诊10月28日,患者足趾凉疼减轻,行走时已不痛,但手指、足趾仍 感觉麻胀,大便溏薄,每日1 2行,口不渴,舌质暗,有瘀斑,舌体胖,舌边 齿痕,脉弦。治法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当归15g,桃仁12g,山茱萸12g,水煎服, 每日1剂,1日2次,早晚分服,每次200 300毫升。
四诊11月16日,患者下肢发凉明显减轻,疼痛缓解,右足中趾黑色及 紫红色肿胀明显减退,夜间口干,口苦,下肢水肿不明显,血压平稳,大便干, 舌尖暗红,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脉弦细。空腹血糖8.1毫摩/升。方用人 参15g,生黄芪30g,生地黄15g,天花粉15g,山萸肉15g,怀牛膝15g,桃仁10g,红花12g,川芎10g,制乳没9g,桂枝6 g,鹿角胶12g,此为1剂量, 制成口服液剂,每日1剂,l日2次,早晚分服,每次200 300毫升。
五诊12月6日,患者服上方20剂,下肢足趾已不凉痛,右脚第二趾红 肿发黑不明显,袜套手套感减轻,但仍有麻木感,血压平稳,舌尖红,苔薄白 少津,脉细弦。空腹血糖7.3 7.6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10. l毫摩/升, 肾功能正常,血流动力学基本正常,24小时尿蛋白O.Olg。治以益气健脾,滋 肾固本,活血通络,服用实施例13中所述口服液剂,每日两次,早晚分服,每 次250毫升。
六诊12月26日,患者下肢不痛不凉,足趾黑色已消失,手套袜套感不 明显,血压平稳,舌尖微红,苔薄白,脉弦细。空腹血糖6.3毫摩/升,餐后血 糖7. 4 9. 4毫摩/升,尿蛋白(-),双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示双下肢动脉血流 通畅,频谱均为相波,空窗存在,双股、足背动脉内径正常。为方便巩其疗 效,服用实施例2中所述丸剂,每日2次,每次2丸温开水送服。坚持服药至 今已近四年,下肢未再冷痛,足趾未再出现发黑、红肿,亦再无手袜套感及麻 木感;肾功能正常,尿蛋白(_),下肢水肿,血压平稳。
点评糖尿病合并多种并发症预后差。本案患者已涉及大小血管,周围神 经,临床较重,已属脏腑阴阳俱虚,以致痰瘀互结,脉络瘀阻,乃虚实夹杂, 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先温补肾阳,益气健脾,活血化痰通络,俟肾阴虚衰之证 有所好转,则以健脾固肾为主,而活血祛瘀则贯彻始终,才能获得临床及各种 检査较为好的结果。以达固先后天之本,以正复邪祛,沉痼得除,乃身健复元 矣。
2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包括以重量份计的下述原药君药人参10~20、黄芪20~40、天花粉10~20;臣药地黄10~30、黄连1~5、知母10~20、山药20~40、山茱萸10~20;佐药蛤蚧20~40、丹参20~40、白僵蚕15~2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 中医消渴证的药物还包括臣药龟甲胶10 20、鹿角胶10 20中的至少一种; 还包括使药枸杞子15 25、牛膝15 25中的至少一种。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 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包括下述原药人参12 18、黄芪25 35、天花粉10 16、地黄15 25、黄连2 4、知 母10 15、山药25 35、蛤阶25 30、山茱萸12 18、丹参25 30、龟甲胶 14 20、鹿角胶13 18、白僵蚕16 20、枸杞子15 20、牛膝15 20。
4. 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其 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散剂、胶囊剂、片剂、丸剂中的任意一种。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 的制备方法为将各原药研磨成细粉后按比例混合,并过80 200目筛,即为 散剂,或将粉末压制成片剂或丸剂,或将粉末装入胶囊制成胶囊剂。
6. —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其组分包括下列重量份原药的水提物 君药人参5 15、黄芪10 30、天花粉10 20;臣药地黄10 30、黄连2 8、知母6 12、山药10 30、山茱萸6 15; 佐药蛤阶3 10、丹参5 15、白僵蚕3 10。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药物的原药还包括臣药龟甲胶5 15、鹿角胶5 12中的至少一种;还包括 使药枸杞子5 15、牛膝6 18中的至少一种。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 药物的原药包括人参5 10、黄芪10 20、天花粉10 15、地黄10 20、黄连2 5、知母 6 9、山药10 20、蛤阶3 7、山茱萸6 10、丹参5 10、龟甲胶5 10、 鹿角胶5 9、白僵蚕3 7、枸杞子5 10、牛膝6 10。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 的制备原药包括人参9 15、黄芪20 30、天花粉15 20、地黄20 30、黄连4 8、知母 8 12、山药20 30、蛤阶6 10、山茱萸10 15、丹参10 15、龟甲胶10 15、鹿角胶8 12、白僵蚕6 10、枸杞子10 15、牛膝10 18。
10. 根据权利要求6 8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将总原药按药水之容量比为l: 1. 2 5加水浸泡至少0.5小时后,煮沸后文火煎煮0.5 1小时,滤去药渣,再将药 液低温浓缩或减压浓縮至原来体积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三,灭菌后灌装即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其制备原料主要包括人参、黄芪、天花粉、地黄、黄连、知母、山药、蛤蚧、山茱萸、丹参、白僵蚕等。方之中君药必不可缺,而臣、佐、使三药则可根据临床辩证之情况酌情调整配置。综观其方,方组合理,配伍有度,原药来源广泛,药用精专,诸药合用,滋养化源,以复治节,肺主治节能通调水道,故为水之上源;宣通三焦,以复气化;斡旋中州,以复升降;平调阴阳,以复开阖;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润燥,养胃生津,润肺滋肾,固本复元之功效。依方可制成口服液剂、丸剂、片剂、散剂、胶囊等剂型,服用方便,用之治疗中医消渴证(糖尿病)及各种兼证收效甚佳,且治疗成本较低。
文档编号A61P3/00GK101579471SQ20091006529
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9日
发明者杰 刘, 卢海珠, 毛凌云, 毛凌波, 毛嘉全, 毛嘉诚, 毛顺卿 申请人:毛顺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