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3915阅读:8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尤其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和急性、慢性胃
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人们对饮食的摄取在追求口 味、品味、营养和效率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自身的消化和吸收,据调查,目前成人有80%左 右患有程度不同的胃病,饮食不规律或暴饮暴食引发的胃痛严重困扰着大部分人的日常生 活中,关于治疗胃病的西药中药也比比皆是,西药普遍疗效快,但是不能根治,现有的中药 一般疗效较慢,需要太长时间服用调理,并且效果甚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疏肝利胆、健脾理气、益气和胃的 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包括下述原料川芎、川佛手、 炒麦芽、苍术、厚朴、延胡索、蒲公英、高良姜、吴茱萸、陈皮、人参、九香虫、茯苓、枳实、柴胡、 土鳖虫、大黄、木香、黄连、竹茹、藿香、香附子、当归、何首乌、法夏、郁金、山楂、沉香、白芷、 炒莱菔子、神曲、白术、炙甘草。 进一步地,所述原料具体配重为川芎10-20克、川佛手25-35克、炒麦芽15_25 克、苍术5-15克、厚朴5-15克、延胡索15-25克、蒲公英25-35克、高良姜10-20克、吴茱 萸15-25克、陈皮5-15克、人参5-15克、九香虫25-35克、茯苓5_15克、枳实5_15克、柴胡 10-20克、土鳖虫25-35克、大黄5-15克、木香5_15克、黄连5_15克、竹茹10-20克、藿香 10-18克、香附子5-15克、当归15-25克、何首乌15-25克、法夏15-25克、郁金10-20克、山 楂15-25克、沉香5-15克、白芷15-25克、炒莱菔子15-25克、神曲15-25克、白术5-15克、 炙甘草5-15克。 特别是,川芎15克、川佛手30克、炒麦芽20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延胡索20 克、蒲公英30克、高良姜15克、吴茱萸20克、陈皮10克、人参10克、九香虫30克、茯苓10 克、枳实10克、柴胡15克、土鳖虫30克、大黄8克、木香10克、黄连10克、竹茹15克、藿香 12克、香附子10克、当归20克、何首乌20克、法夏20克、郁金15克、山楂20克、沉香10 克、白芷20克、炒莱菔子20克、神曲20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 机体发生病变,是因为阴阳失调,人体内阴阳之间的消长平衡是维持正常生命活 动的基本条件,而胃的病变又与胃、脾、肝及大小肠关系最为密切脾脏具有消化饮食、化 生、吸收和转输水谷精微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全力气机疏通畅达,有 助于脾外胃降和二者之间的协调;肝与胆相连,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胆汁,胆汁
直接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胃是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小肠受盛、化物和 泌别污浊;大肠是机体对饮食物糟粕中的残余水分进行吸收并排出糟粕的器官。
上述本发明的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采用多味中药,疏肝利胆、健脾理气、益气和胃,不仅仅健胃和胃,并且调理与胃关系最为密切的脾、肝、胆及大小肠的功能,用于治疗胃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消化不良、乙状结肠炎疾病,从根本上消除肠胃疾病发生的机体环境,无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包括下述原料川芎、川佛手、炒麦芽、苍术、厚朴、延胡索、蒲公英、高良姜、吴茱萸、陈皮、人参、九香虫、茯苓、枳实、柴胡、土鳖虫、大黄、木香、黄连、竹茹、藿香、香附子、当归、何首乌、法夏、郁金、山楂、沉香、白芷、炒莱菔子、神曲、白术、炙甘草。 作为本发明的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川芎10-20克、川佛手25-35克、炒麦芽15-25克、苍术5-15克、厚朴5-15克、延胡索15-25克、蒲公英25-35克、高良姜10-20克、吴茱萸15-25克、陈皮5-15克、人参5_15克、九香虫25-35克、茯苓5_15克、枳实5-15克、柴胡10-20克、土鳖虫25-35克、大黄5_15克、木香5_15克、黄连5_15克、竹茹10-20克、藿香10-18克、香附子5-15克、当归15-25克、何首乌15-25克、法夏15-25克、郁金10-20克、山楂15-25克、沉香5-15克、白芷15-25克、炒莱菔子15-25克、神曲15-25克、白术5-15克、炙甘草5-15克。 作为本发明的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的优选实施方式,川芎15克、川佛手30克、炒
麦芽20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延胡索20克、蒲公英30克、高良姜15克、吴茱萸20克、
陈皮10克、人参10克、九香虫30克、茯苓10克、枳实10克、柴胡15克、土鳖虫30克、大黄
8克、木香10克、黄连10克、竹茹15克、藿香12克、香附子10克、当归20克、何首乌20克、
法夏20克、郁金15克、山楂20克、沉香10克、白芷20克、炒莱菔子20克、神曲20克、白术
10克、炙甘草10克。上述各原料按重量配比即为一剂。 汤剂用水煎熬; 散剂研细混合; 丸剂按上述配重制成药丸; 丹剂制成药粒; 冲剂制成混合溶于水的颗粒或粉末。
用法用量用于汤齐U、丸齐U、散齐IJ、冲剂;
轻度胃病用汤剂5-7剂; 中重度胃病先汤剂煎服3-5齐U,后服用散剂l-3剂(每日3次,每次5克);
功能主治胃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消化不良、乙状结肠炎。
下面结合使用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下称本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使用实施例1 1、李化云,男,48岁,望京乡高桥村人,胆汁返流性胃炎,症状右肋及胃脘胀痛,呃道嗳气,口苦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弦细。将本方研细热开水送服,每次5克,每日3次,2剂后痊愈;
使用实施例2
4
2、李保碧,女,55岁,笔山镇大坝村人,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胃脘胀痛,嗳气吞酸,喜温喜按,面色姜黄,倦怠乏力,舌紫黯有瘀斑瘀点,脉沉细。将本方研细热开水送服,每次5克,每日3次,半剂后胀痛消失,不再嗳气吞酸, 一剂后便无任何不良症状,后跟服一剂。
使用实施例3 3、吴玉萍,女,19岁,平昌县江口镇人,乙状结肠炎,反复呕逆,大便干结,胃脘胀不痛,嗳气恶心,食后饱闷,将本方研后服用一剂后便有好转,后跟服两剂便痊愈。
使用实施例4 4、李必金,男,45岁,望京乡高桥村人,胃溃疡胃脘胀痛,通连两肋,寒热饮食均不适,嘈杂泛酸,胃脘有灼热感,大便或干或稀,舌淡红,苔薄黄略腻,脉弦。以本方为汤剂煎服五剂后,胃脘不再胀痛,大便成形,不泛酸作呕,后研细服用两剂后便痊愈。
使用实施例5 5、肖金莲,女,62岁,界牌乡人,肝胃不和之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长达15年之久,症状每日烦恼郁怒而胃脘剧痛,胸闷嗳气,善太息,舌苔薄白,脉弦。研细服用本方两剂后便有80%好转,后跟服用一剂痊愈。
使用实施例6 6、平素每日,每有胃胀不消食者甚多,服用本方研细散剂一日左右便愈。 经长时间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本发明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能治多种肠胃疾病,并
且无毒副作用,解决了一些患者用西药和中药治愈效果不佳、得不到根治的问题。 综上可知,本方药疏肝利胆、健脾理气、益气和胃,从根本上破坏肠胃病情在人体
内滋生的环境,从而抑制和消除肠胃疾病。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原料川芎、川佛手、炒麦芽、苍 术、厚朴、延胡索、蒲公英、高良姜、吴茱萸、陈皮、人参、九香虫、茯苓、枳实、柴胡、土鳖虫、大 黄、木香、黄连、竹茹、藿香、香附子、当归、何首乌、法夏、郁金、山楂、沉香、白芷、炒菜菔子、 神曲、白术、炙甘草。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具体配重为川芎10-20克、川佛手25-35克、炒麦芽15-25克、苍术5_15克、厚朴5_15克、延胡索15-25 克、蒲公英25-35克、高良姜10-20克、吴茱萸15-25克、陈皮5_15克、人参5_15克、九香虫 25-35克、茯苓5-15克、枳实5-15克、柴胡10-20克、土鳖虫25-35克、大黄5_15克、木香 5-15克、黄连5-15克、竹茹10-20克、藿香10-18克、香附子5_15克、当归15-25克、何首 乌15-25克、法夏15-25克、郁金10-20克、山楂15-25克、沉香5-15克、白芷15-25克、炒 莱菔子15-25克、神曲15-25克、白术5-15克、炙甘草5-15克。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川芎15克、川佛手30 克、炒麦芽20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延胡索20克、蒲公英30克、高良姜15克、吴茱萸 20克、陈皮10克、人参10克、九香虫30克、茯苓10克、枳实10克、柴胡15克、土鳖虫30 克、大黄8克、木香10克、黄连10克、竹茹15克、藿香12克、香附子10克、当归20克、何首 乌20克、法夏20克、郁金15克、山楂20克、沉香10克、白芷20克、炒莱菔子20克、神曲20 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治疗效果不佳等问题而发明。本发明包括下述原料川芎、川佛手、炒麦芽、苍术、厚朴、延胡索、蒲公英、高良姜、吴茱萸、陈皮、人参、九香虫、茯苓、枳实、柴胡、土鳖虫、大黄、木香、黄连、竹茹、藿香、香附子、当归、何首乌、法夏、郁金、山楂、沉香、白芷、炒莱菔子、神曲、白术、炙甘草。疏肝利胆、健脾理气、益气和胃,不仅仅健胃和胃,并且调理与胃关系最为密切的脾、肝、胆及大小肠的功能,用于治疗胃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消化不良、乙状结肠炎疾病,从根本上消除肠胃疾病发生的机体环境,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1/14GK101703734SQ200910176928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4日
发明者张权, 苟于洋 申请人:苟于洋;张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