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鱼暴发性出血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4224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鱼暴发性出血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水产品疾病的药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鱼暴发性出血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出血病是鱼类常患的一种传染病,症状主要是鱼眼眶四周、鳃盖、口腔和各种鳍条 基中充血。如将皮肤剥开,肌肉呈点状充血,严重时全部肉呈红色,肠道、肾、肝也有充血现 象,鳃部呈淡红或苍白,鳞片完整。病鱼游动缓慢,不吃饲料,并且迅速传染给其他鱼,导致 大面积死亡。现有技术中主要是在池塘内撒生石灰,有一定的疗效,尚无其他更有效的药 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果好、成本低的治疗鱼暴发性出血病的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种治疗鱼暴发性出血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数配比的材料组成 大黄10,大青叶30,地榆20,板蓝根20,黄芩20。
制备工艺为 (1)将大黄、大青叶、地榆、板蓝根、黄芩干燥、粉碎备用; (2)按比例称取干燥粉碎后的大黄、大青叶、地榆、板蓝根、黄芩,混合均匀;
(3)将上述混合物加入500份水中,煮沸、文火20分钟,静置冷却至常温;
(4)将上述药液与饵料1000份,均匀混合、搅拌、干燥,制成散剂。
使用方法为 每亩水塘第一天用40%倍晴松25ml化水泼洒,隔一天用50%三氯异氰脲酸粉 200g化水泼洒,次日再用50X三氯异氰脲酸粉200g化水泼洒。同时投喂含本发明药物的 饵料,连续投喂5天。 本发明中先用倍晴松和三氯异氰脲酸粉对水池进行杀菌消毒,快速抑制病菌,同 时用中药进行巩固,效果明显,不复发。 中药成分中,大黄、黄芩具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食积痞满,痢疾 初起,里急后重,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 汤火伤,泻热通肠,凉血解毒等功效;大青叶、地榆、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 效;上述的中药组分组合后对鱼、泥鳅、黄鳝等常患的暴发性出血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
每亩水塘第一天用40%倍晴松25ml化水泼洒,隔一天用50%三氯异氰脲酸粉 200g化水泼洒,次日再用50X三氯异氰脲酸粉200g化水泼洒。同时投喂含有组分为大黄、大青叶、地榆、板蓝根、黄芩的中药的饵料。
中药的原料及其重量份数配比如下 大黄10,大青叶30,地榆20,板蓝根20,黄吝20。 准确称取干燥后的大黄100g大青叶300g地榆200g板蓝根200g黄芩200g ;将大 黄、大青叶、地榆、板蓝根、黄芩各组分粉碎后均匀混合;将混合后的中药组合物加入5000g 水中,煮沸,文火20分钟,将药液冷却至常温,将冷却的药液与饵料10000g混合搅拌均匀, 晾干制成散剂,装袋保存备用。 用倍晴松、三氯异氰脲酸粉对全池进行杀菌、消毒,可以快速的抑制暴发性出血 病,同时投喂含中药的饵料,连续投喂5天可有效的根治暴发性出血病。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鱼暴发性出血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数配比的材料组成大黄10,大青叶30,地榆20,板蓝根20,黄芩2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鱼暴发性出血病的药物,由下列重量份数配比的材料组成大黄10、大青叶30、地榆20、板蓝根20、黄芩20。先在水池内用倍晴松、三氯异氰脲酸粉化水泼洒,同时将上述中药组分按比例混合、干燥、粉碎后煎制,将制得药液与饵料制成散剂连续投喂5天。本发明可以及时有效的治疗鱼暴发性出血病。
文档编号A61K36/185GK101721512SQ20091018568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0日
发明者刘青, 唐复兴, 常先苗, 杨清远, 董在良, 赵林斌 申请人:常先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