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老弱病残自然康复运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41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功能老弱病残自然康复运动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远红外线保健床,特别涉及一种专供老弱病残 使用的多功能老弱病残自然康复运动床,属于保健器械领域。 二
背景技术
传统的床一般由床体和床面组成,人躺在上面后如果想要翻身 或坐起要靠自身或者他人的帮助,也有一些床通过在床板下部设置摇 臂或其它机构使其实现前倾,但由于活动的范围和自由度受限,很难 满足人们特别是自身没有能力完成翻身、坐起等动作的患者的生活需 求,而且这些患者长期卧床不起,容易滋生其它的疾病,而要使这些 患者活动,需要消耗较大的人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提供一种多功能老弱病残自然康复运动床,能使患 者只须通过按键就可以实现左右翻身、坐起、摆动、远红外保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老弱病残自然康复运动床,包括床体和床 板,所述床板包括左前床板、右前床板、右后床板、左后床板,前床 板和后床板之间铰接,左床板和右床板之间铰接,在床体内分别设有 左右前床板、前后左床板和前后右床板的顶升机构,床板和床体之间 沿床短边滑动联接。
所述左右前床板的顶升机构为支架固定连接在床体内,直线推 进机固定端与支架铰接,轴套固定在床体上,摇臂的转动轴沿床短 边方向穿过轴套并与直线推进机的伸縮端铰接,顶升支架一端与摇臂 呈V形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上至少形成两个分支的耙形结构并分别 滑动设置在左前床板和右前床板底面。所述前后左床板的顶升机构 为支架固定连接在床体内,直线推进机固定端与支架铰接,轴套 固定在床体上,摇臂的转动轴沿床长边方向穿过轴套并与直线推进机 的伸縮端铰接,顶升支架一端与摇臂呈V形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上 至少形成两个分支的耙形结构并分别滑动设置在左前床板和左后床 板底面。
所述前后右床板的顶升机构为支架固定连接在床体内,直线推 进机固定端与支架铰接,轴套固定在床体上,摇臂的转动轴沿床长 边方向穿过轴套并与直线推进机的伸縮端铰接,顶升支架一端与摇臂 呈V形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上至少形成两个分支的耙形结构并分别 滑动设置在右前床板和右后床板底面。
在床体上设置一电机,偏心轮与电机联动,连杆一端联接在偏心 轮上, 一端通过轴转动联接在床板底面靠近纵向中心。在床面上设置 有至少一处固定或活动的自动或手动控制的远红外线装置。所有直线 推进机和电机采用自动控制,并能互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老弱病残自然康复运动床,在患者一个 手指能动的情况下,就可以自我实现翻身、坐起、摇摆等动作,并能 配合远红外线治疗,大大减轻了患者长期卧床的痛苦,减轻了照料病 人的负担,对患者早日康复、家庭和社会产生积极的效益。


附图1是本装置床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从后部短边观察前后左床板顶升机构的示意图 附图3是从后部短边观察前后右床板顶升机构的示意图 附图4是床板底面的仰视示意图 附图5是床上表面的俯视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在床体1内固定支架6,直线推进机7和支架6铰 接,轴套8固定设置在床体1上,摇臂9的转动轴沿床短边方向穿过 轴套8并与直线推进机7的伸缩端铰接,顶升支架10 —端与摇臂9 呈V形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上至少形成两个分支的耙形结构并分别 滑动设置在左前床板2和右前床板3底面,也可以在顶升支架10与 床底面接触处设置滚动轮23、 37、 38,形成左右前床板的顶升机构。
支架12固定连接在床体1内,直线推进机13固定端与支架12 铰接,轴套14固定在床体1,摇臂15的转动轴沿床长边方向穿过 轴套14并与直线推进13的伸縮端铰接,顶升支架16 —端与摇臂15 呈V形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上至少形成两个分支的耙形结构并分别 滑动设置在左前床板2和左后床板5底面形成前后左床板的顶升机 构,也可以在顶升支架16与床底面接触处设置滚动轮25,可以在顶 升支架与床底面接触处设置多个滚动轮。
支架18固定连接在床1内,直线推进机19固定端与支架18铰 接,轴套20固定在床体1上,摇臂21的转动轴沿床长边方向穿过 轴套20并与直线推进机19的伸缩端铰接,顶升支架22 —端与摇臂 21呈V形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上至少形成两个分支的耙形结构并分 别滑动设置在右前床板3和右后床板4底面,形成前后右床板的顶升 机构,也可以在顶升支架22与床底面接触处设置滚动轮24,可以在 顶升支架与床底面接触处设置多个滚动轮。 '
在床底面设置有口向下的U形滑槽26、 27、 28,在床面与床体
接触处设置至少两道滚动轮与U形滑槽相对应,用于床面的摆动, 也可以利用在顶升机构的耙形结构前端直接设置滚动轮与U形滑槽 相对应。在床体上靠近床体纵向中间设置一电机30,偏心轮31与电 机30联动,连杆32—端联接在偏心轮31上, 一端通过轴转动联接 在床板底面靠近横向中间。在床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处固定或活动的自 动或手动控制的远红外线装置,最好设置四处远红外线装置33、 34、35、 36,如附图5所示。所有直线推进机和电机可以采用自动或手动 控制,并能互锁。为使顶升装置更稳定,可以加设筋板ll、 17和29。
在本实用新型中,轴套8和14也可以不固定在床体1上,而采 用正交焊接相互固定依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当需要右翻身时,启动直线推进机 13的按钮,推动摇臂15在轴套14内转动顶起顶升支架16,实现左 边床板升起,翻身完成后可以启动按钮使直线推进机13縮回放平左 边床板。当需要左翻身时,启动直线推进机19的按钮,推动摇臂21 的在轴套20内转动顶起顶升支架22,实现右边床板升起,翻身完成 后可以启动按钮使直线推进机19缩回放平右边床板。当需要坐起时, 启动直线推进机7的按钮,推动摇臂9在轴套8内转动顶起顶升支架 10,实现左右前床板的同时升起,完成后可以启动按钮使直线推进机 7縮回放平左右前床板。当患者需要活动时,启动电机30的按钮, 在偏心轮31和连杆32的带动下是在滚动轮的依托下在U形滑槽内 往复滑动,实现床板的左右摆动。当需要进行远红外线时,可以选择 启动相应的开关来实现,并能随意调节所需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三个直线推进机7、 13、 19以及13、 19、 30在控制 电路上采用互锁设计,每次只能打开一个,只有在初始平放位置才能 启动。
本实施方式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说明,并不代表本实用 新型的全部形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各床板 的顶升机构还可以设置为直接接触床底面的直线推进机形式,也可以 为电机蜗杆形式。所有顶升机构的变化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等同。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老弱病残自然康复运动床,包括床体(1)和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包括左前床板(2)、右前床板(3)、右后床板(4)、左后床板(5),前床板和后床板之间铰接,左床板和右床板之间铰接,在床体1内分别设有左右前床板、前后左床板和前后右床板的顶升机构,床板和床体(1)之间沿床短边滑动联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老弱病残自然康复运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前床板的顶升机构为支架(6)固定连接在床体(1)内,直线推进机(7)固定端与支架(6)铰接,轴套(8) 固定在床体(1)上,摇臂(9)的转动轴沿床短边方向穿过轴套(8) 并与直线推进机(7)的伸縮端铰接,顶升支架(10) —端与摇臂(9) 呈V形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上至少形成两个分支的耙形结构并分别 滑动设置在左前床板(2)和右前床板(3)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老弱病残自然康复运动床,其 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左床板的顶升机构为支架(12)固定连接在床 体(1)内,直线推进机(13)固定端与支架(12)铰接,轴套(14) 固定在床体(1)上,摇臂(15)的转动轴沿床长边方向穿过轴套(14) 并与直线推进机(13)的伸縮端铰接,顶升支架(16) —端与摇臂(15) 呈V形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上至少形成两个分支的耙形结构并分别 滑动设置在左前床板(2)和左后床板(5)底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老弱病残自然康复运动床,其 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右床板的顶升机构为支架(18)固定连接在床 体(1)内,直线推进机(19)固定端与支架(18)铰接,轴套(20) 固定在床体(1)上,摇臂(21)的转动轴沿床长边方向穿过轴套(20) 并与直线推进机(19)的伸縮端铰接,顶升支架(22) —端与摇臂(21) 呈V形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上至少形成两个分支的耙形结构并分别 滑动设置在右前床板(3)和右后床板(4)底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老弱病残自然康复运动床,其 特征在于在床体上设置一电机(30),偏心轮(31)与电机(30) 联动,连杆(32) —端联接在偏心轮(31)上, 一端通过轴转动联接 在床板底面靠近纵向中心。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老弱病 残自然康复运动床,其特征在于在床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处固定或活 动的自动或手动控制的远红外线装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老弱病 残自然康复运动床,其特征在于所有直线推进机和电机采用自动控 制,并能互锁。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老弱病残自然康复运动床,属于保健器械领域。该装置包括床体和床板,所述床板包括左前床板、右前床板、右后床板、左后床板,前床板和后床板之间铰接,左床板和右床板之间铰接,在床体内分别设有左右前床板、前后左床板和前后右床板的顶升机构,床板和床体之间沿床短边滑动联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老弱病残自然康复运动床,在患者一个手指能动的情况下,就可以自我实现左右翻身、坐起、摇摆等动作,并能配合远红外线治疗,大大减轻了患者长期卧床的痛苦,减轻了照料病人的负担,对患者、家庭和社会产生积极的效益。
文档编号A61G7/015GK201379732SQ20092008978
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8日
发明者马合生 申请人:马合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