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吸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234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一体化吸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具,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非入水式的,吸水风干式 医用吸氧湿化装置并具有过滤杂质的作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广泛应用的吸氧设备应用湿化瓶,且在吸氧中的湿化过程采 用入水式湿化方式湿化氧气,结构上将氧气吹入在湿化瓶中的水并与水混合后 达到湿化的效果。现有技术所釆用的传统氧气湿化瓶在医院重复使用造成的细 菌污染,且在湿化液制备、湿化瓶存放、灌装过程中容易引起细菌污染。
同时,由于现有技术采用入水式湿化方式过滤湿化,吸氧气泡噪音大,病 人的使用舒适度不高,且不能承受高流量吸氧的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所采用的吸氧湿化装置,操作复杂,容易造成吸氧治疗安全性问 题,同时在运输,清洗,灌装过程复杂,成本高。因此在医用临床应用中需要 对吸氧湿化装置进行技术改进,以满足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易造成细菌污染,湿化吸氧舒适 度低,运输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研发了一种一体化吸氧装置。本实用新型摒 弃了传统装置中的入水湿化结构和用具,利用湿化袋,且采用非入水式的吸水风干式湿化方式的湿化结构,解决了在湿化液制备、湿化瓶存放、灌装过程中 容易引起细菌污染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一体化吸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湿化袋1和输氧管2,还包括一组导管
和湿化装置3;所述导管包括导液管4和导气管5;所述湿化袋1通过导液管4 与所述湿化装置3连接,所述导气管5 —端与所述湿化装置3连接,所述导气 管5的另一端与氧气源相连;所述湿化装置3与输氧管2连接。
在具体的应用中,所述湿化装置3 —端分别与所述导液管4和导气管5连接, 所述湿化装置3的另一端与吸氧管2连接;在所述湿化袋1 一端设置有第一出 液口 6,所述第一出液口 6与所述导液管4紧密连^:。
为了实现湿化氧气及过滤杂质的功能,所述湿化装置3内部设置有导水过滤 结构,所述导水过滤结构采用过滤网或过滤布中的一种,且至少包含一层过滤 网9或过滤布。
在具体的应用中,所述湿化装置3内部分别依次设置有超细纤维束组成的导 水层A,湿化流经氧气的网状水幕层B,海绵蜂窝透气层C和透气防水布D;所述 海绵蜂窝透气层C进一步湿化流经的氧气并吸附杂质,所述透气防水布D允许 通过氧气和水分子但阻挡大的水滴和杂质。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釆用湿化瓶而导致的技术问题,所述的湿化袋4为
5通用的储液袋,且储液袋上标记有体积刻度;
在所述储液袋4两端分别包含有一个出液口,其中第一出液口 6通过所述导 液管4与湿化装置3连接。导液管4通过超细纤维束组成的导水层A将液体导 入湿化装置3内。第二出液口 7与导管连接,且在所述导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装 置8。
在具体的应用中,所述的输氧管2为包含有鼻塞10的鼻吸管或为包含有吸 氧面罩的吸氧管。
包括有输氧管,湿化装置和湿化袋在内的本实用新型,为一体化吸氧设备, 一次性使用,彻底改善传统氧气湿化瓶在医院重复使用造成的细菌污染,改进 湿化瓶繁瑣的消毒操作。避免危重病人和抵抗力低的病人,因湿化瓶污染造成 吸氧过程中吸入致病菌而造成肺部感染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同时避免在 湿化液制备、湿化瓶存放、灌装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细菌污染,杜绝交叉感染, 大大提高吸氧治疗安全性。本实用新型采用非入水式,吸水风干式过滤湿化, 减少吸氧气泡噪音,增加病人的使用舒适度。简化吸氧操作程序,使用快捷方 便,为抢救和治疗贏得宝贵时间。同时减低护士的工作强度,使护士有更多的 时间对病人进行关爱。本实用新型相对其它带湿化装置的吸氧管,因湿化液和 湿化袋分离,大大减少了自身重量,节约空间和运输成本。使用蒸馏水即可达 到无菌湿化方式安全吸氧。同时由于釆用非入水式的吸水风干方式湿化,避免 了其它一体式湿化装置不能承受高流量吸氧的缺点,本产品氧气流量越高,带 走的水分越多,湿化效果越好。湿化袋中液体的量决定使用时间,方便护士灵活安排吸氧病人多长时间更换吸 氧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中另一种湿化袋结构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中实施例1的湿化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中实施例2的湿化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的技术内容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加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l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中另一种 湿化袋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 一种一体化吸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湿化袋1和输氧管2,还 包括一组导管和湿化装置3;所述导管包括导液管4和导气管5;所述湿化袋1 通过导液管4与所述湿化装置3连接,所述导气管5 —端与所述湿化装置3连 接,所述导气管5的另一端与氧气源相连;所述湿化装置3与输氧管2连接。
所述湿化装置3 —端分别与所述导液管4和导气管5连接,所述湿化装置3 的另一端与吸氧管2连接;在所述湿化袋l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液口 6,所述第一 出液口 6与所述导液管4紧密连接。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采用湿化瓶而导致的技术问题,所述的湿化袋1为 通用的储液袋,且储液袋上标记有体积刻度;如图2所示,在所述储液袋两端分别包含有一个出液口,其中第一出液口 6 通过所述导液管4与湿化装置3连接,导液管4通过超细纤维束组成的导水层A 将液体导入湿化装置3内。第二出液口 7与导管连接,且在所述导管上设置有流 量控制装置8。
所述的输氧管2为包含有鼻塞10的鼻吸管。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卫生间的干手机利用高速的风带走手表面的水分类似, 同样氧气在管道中流动时吹过多层的多孔网状含水结构或超细纤维组成的含水 网状结构,带走其中的水分子,而湿化袋中的水根据氧流量的大小不断滴入或 虹吸入多孔网状含水结构,不断补充被带走的水份。多层多孔结构加大氧气和 水分子接触的面积,达到充分均匀的湿化效果。透气防水布阻止过量的大水滴 通过,只允许均匀湿化的氧气和水分子通过。
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两种湿化装置实施例内部结构示意图。 为了氧气湿化及过滤功能,所述湿化装置3内部设置有超细纤维组成的网状 结构,所述过滤结构采用过滤网或过滤布中的一种,且至少包含一层过滤网9 或过滤布。
如图3的实施例1所示,为了实现良好的湿化及过滤功效,所述的湿化结 构为三层过滤网结构,分别为a层,b层和c层,且每层过滤网的厚度与孔径各 异;且所述过滤网釆用透气性好的材质,且具有一定的吸水储水功能。
如图4的实施例2所示,为了实现湿化氧气及过滤杂质的功能,所述湿化装 置3内部设置有吸水和让流经的氧气带走水份的超细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所 述湿化装置3内部结构包括图4中A、 B、 C、 D四部分。即所述湿化装置3内部分别依次设置有超细纤维束组成的导水层A,湿化流经 氧气的网状水幕层B,海绵蜂窝透气层C和透气防水布D;所述海绵蜂窝透气层C 进一步湿化流经的氧气并吸附杂质,所述透气防水布D允许通过氧气和水分子 但阻挡大的水滴和杂质。
上述技术方案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 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应用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很容易做出各种类型的 改进或变形,而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所描述的方法,因此前 面描述的方式只是优选地,而并不具有限制性的意义。
权利要求1一种一体化吸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湿化袋(1)和输氧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氧装置还包括一组导管和湿化装置(3);所述导管包括导液管(4)和导气管(5);所述湿化袋(1)通过导液管(4)与所述湿化装置(3)连接,所述导气管(5)一端与所述湿化装置(3)连接,所述导气管(5)的另一端与氧气源相连;所述湿化装置(3)与输氧管(2)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化装置(3 ) 一端分别与所述导液管(4)和导气管(5)连接,所述湿化装置(3)的另一端 与吸氧管(2)连接;在所述湿化袋(1) 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液口 (6),所述第一出液口 (6)与 所述导液管(4 )紧密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化装 置(3)内部设置有导水过滤结构,所述导水过滤结构采用过滤网或过滤布中的 一种,且至少包含一层过滤网(9)或过滤布。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化装置(3 ) 内部分别依次设置有超细纤维束组成的导水层(A),湿化流经氧气的网状水幕 层(B),海绵蜂窝透气层(C)和透气防水布(D);所述海绵蜂窝透气层(C) 进一步湿化流经的氧气并吸附杂质,所述透气防水布(D)允许通过氧气和水分子但阻挡大的水滴和杂质。
5 根据权利要求1 - 3之一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湿化袋(1)为通用的储液袋,且储液袋上标记有体积刻度;在所述储液袋两端分别包含有一个出液口,其中第一出液口 (6)通过所述导 液管(4)与湿化装置(3)连接;第二出液口 (7)与导管连接,且在所述导管上 设置有流量控制装置(8 )。
6 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输氧管(2)为包含有鼻塞(10)的鼻吸管或为包含有吸氧面罩的吸氧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医用输氧、过滤及氧气湿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湿化袋和输氧管,还包括一组导管和湿化装置;所述导管包括导液管和导气管;所述湿化袋通过导液管与所述湿化装置连接,所述导气管一端与所述湿化装置连接,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氧气源相连;所述湿化装置与输氧管连接。本实用新型摈弃了传统装置中的入水湿化结构和用具,利用湿化袋,且采用非入水式湿化方式过滤湿化结构,解决了在湿化液制备、湿化瓶存放、灌装过程中容易引起细菌污染等技术问题。同时减少吸氧气泡噪音,增加病人的使用舒适度。简化吸氧操作程序,使用快捷方便,为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同时降低护士的工作强度。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文档编号A61M16/00GK201418930SQ200920105518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9日
发明者沈德威 申请人:沈德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