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便携式正压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293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野外便携式正压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输液装置, 一种野外便携式正压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特别涉及正压输液装置,具体地说,是
传统的医用输液装置由药液瓶、针头、输液管、莫菲氏滴管、输液管夹、 流量调节器、静脉留置针组成,输液时,医护人员将药液瓶吊挂在支架上, 使药液瓶与病人之间保持一定的高度差,药液瓶中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进 入病人的静脉中,这种输液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占用空间较大,只能在静 止的状态下给病人输液,缺少灵活性。
目前,医院中也配备了一些加压输液装置,它们是利用电动气泵对压力 袋进行充气,通过压力袋对输液袋加压,使用时,需要有固定的电源,受环 境场所限制,电动气泵的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应用局限性大。
在一些突发的卫生紧急事件中,如车祸、自然灾害、战争等,伤病员 的受伤地点是在远离大城市医院的野外,伤病员在现场救治后多通过汽车、 火车、舰船及飞机运送到医院,颠簸、低矮的运输工具使传统的输液装置难 以顺利进行输液。在颠簸的环境中,药液瓶坠落可能会砸伤伤病员,造成二 次伤害。低矮的治疗空间使输液速度缓慢,甚至难以进行,而且,莫菲氏滴 管倾斜倒置易产生空气栓塞,增加了输液的危险,在用单架转移时,需要 有人手举着药液瓶,浪费医疗人力资源,而且十分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野外便携式正压输液装 置,易于携带,使用灵活,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输液时无需高度差,可与 伤病员同步移动,输液速度大幅提升,并且速度可控,取消了莫菲氏滴管, 避免形成气栓,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野外便携式正压输液装置,包括加压组件和输液组件,输液组件由 药液袋、针头、输液管、流量调节器、正压接头、静脉留置针组成,输液管 的一端与针头连接,针头插接在药液袋上,输液管的另一端经过流量调节器 与正压接头连接,正压接头与静脉留置针连接,其特征是所述输液管上串 接有叶轮式流速显示表。
3所述加压组件由压力袋、输气管、三通歧管、压力显示计、排气阀、打 气球构成,输气管的一端经过三通歧管与压力袋连接,输气管的另一端经过 排气阀与打气球连接,压力显示计也经过三通歧管与压力袋连接。
所述叶轮式流速显示表由透明壳体、中轴、叶轮、透明端盖组成,透明 端盖固接在透明壳体上,中轴的一端固接在透明壳体上,另一端固接在透明 端盖上,叶轮可转动地连接在中轴上。所述输液管上设置有输液管夹。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
一、 本装置利用手动按压打气球给压力袋充气,通过压力袋对药液袋加 压,药液袋中的液体在压力作用下输出,克服重力输液的局限性。本装置可 固定于担架或伤病员身体上,无需高度差,可与伤病员同步移动,不会出现 输液管道脱落或药液瓶坠落砸伤伤病员的情况,安全可靠,避免伤病员二次 受伤。
二、 本装置体积小,重量轻,普通伤病员可随身携带本装置在规定范围 内活动、就餐、如厕等。
三、 本装置可以使输液速度大幅提升,并且速度可控,可应用于失血性 休克的抢救。
四、 本装置用叶轮式流速显示表取代了莫菲氏滴管功能,可以避免形成 气栓,避免有害气体进入血液,提高输液安全。使用叶轮式流速显示表可以 实时观察液体输入的速度,直观方便可靠,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排气阀、打气球、三通歧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压力显示计与压力袋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输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叶轮式流速显示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药液袋2针头3输液管4流量调节器
5正压接头6静脉留置针7导管8叶轮式流速显示表
9透明壳体10中轴11叶轮12透明端盖
13进液管接头14出液管接头15输液管夹
16压力袋17输气管18三通歧管
19压力显示计20排气阀21打气球
22单向阀23阀芯24手柄
25进气管26帽盖27筒体
28活塞29顶簧30指示杆请参照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野外便携式正压输液装置,
包括加压组件和输液组件,输液组件由药液袋l、针头2、输液管3、流量调 节器4、正压接头5、静脉留置针6组成,输液管3的一端与针头2连接,针 头2插接在药液袋1上,输液管3的另一端经过流量调节器4与正压接头5 连接,正,接头5通过导管7与静脉留置针6连接,输液管3上串接有叶轮 式流速显示表8。
正压接头5由单向阀构成,其作用是防止人体内的血液通过静脉留置针 6逆向流入输液管3中,确保输液安全。流量调节器4采用现有技术,它的 内部有一个环形的带有梯度的导流槽,旋拧流量调节器4的手轮,可以相应 的改变导流槽宽窄,从而控制输液速度。
请参照图4、图5,叶轮式流速显示表8由透明壳体9、中轴10、叶轮 11、透明端盖12组成,透明端盖12固接在透明壳体9上,中轴10的一端固 接在透明壳体9上,另一端固接在透明端盖12上,叶轮11可绕中轴10自由 转动,透明壳体9的两端分别固接有进、出液管接头13、 14,进、出液管接 头13、 14中心线连线与中轴10的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从而保证叶轮11能 够朝液体流动方向连续转动。
本实用新型用叶轮式流速显示表8代替莫非氏滴管,避免空气进入体内 的风险,不会造成空气栓塞,增加了输液的安全性,输液管3上设置有输液 管夹15。
加压组件由压力袋16、输气管17、三通歧管18、压力显示计19、排气 阀20、打气球21构成。
输气管17的一端经过三通歧管18与压力袋16连接,输气管17的另一 端经过排气阀20与打气球21连接,压力显示计19也经过三通歧管18与压 力袋16连接。
请参照图2,打气球21的进气口装有单向阀22,当挤压打气球21时, 单向阀22关闭,打气球21内的气体从排气口排出,进入输气管17内,当松 手释放打气球21的时候,单向阀22打开,外界空气进入打气球21内,反复 挤压、释放打气球,就可以对压力袋16进行充气。
排气阀20是一个二通的阀门,其阀芯23上开有三个依次相差90度的通 孔,通过转动手柄24,可以开启或关闭排气阀20。
请参照图3,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压力显示计19由进气管25、帽盖26、 筒体27、活塞28、顶簧29、指示杆30构成。
活塞28装在筒体27的内腔中,筒体27的内腔由帽盖26封闭,进气管 25设置在帽盖26上,进气管25的前端与三通歧管18相连,进气管25的后 端与筒体27内腔连通,指示杆30固接在活塞28的后面,顶簧29套接在指 示杆30上,指示杆30的尾部由筒体27的底部露出。指示杆30上印制有彩 色条纹,以对应指示不同的压力。
本装置主要用于突发卫生紧急事件伤员的救治,可以满足伤病员在 各种环境场所条件下的输液需求。
5使用时,将药液袋1放入压力袋16内,将药液袋1、压力袋16水平放 置,手动按压打气球21,对压力袋16进行充气。压力袋16的上、下内表面 均由弹性材料制成,在气压的作用下,其上、下内表面膨胀鼓起,从上、下 两个方向挤压药液袋1,使药液袋1内的液体注入伤病员的静脉内。
通常情况下, 一次打气至300mmHg后能在25分钟内将500ml液 体输完,用流量调节器4可以调节输液的速度。用叶轮式流速显示表8可 以实时观察液体流速。若液体输毕需更换药液袋,先闭合输液管夹15,开启 排气阀20,将压力袋16放气泄压,用排气针将新药液袋内空气排净后拔出, 插入针头2,将药液袋1放入压力袋16内,将压力袋16及药液袋1水平放 置,手动按压打气球21,步骤与初次使用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正压输液装置可固定于担架或伤病员身体上,无需高度差, 可使液体与伤病员同步移动,不会出现输液管道脱落或药液瓶坠落砸伤伤病 员的情况,安全可靠,节约医疗人力资源,不受环境场所的限制,便于野外 现场救护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野外便携式正压输液装置,包括加压组件和输液组件,输液组件由药液袋、针头、输液管、流量调节器、正压接头、静脉留置针组成,输液管的一端与针头连接,针头插接在药液袋上,输液管的另一端经过流量调节器与正压接头连接,正压接头与静脉留置针连接,其特征是所述输液管上串接有叶轮式流速显示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便携式正压输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加压 组件由压力袋、输气管、三通歧管、压力显示计、排气阀、打气球构成,输 气管的一端经过三通歧管与压力袋连接,输气管的另一端经过排气阀与打气 球连接,压力显示计也经过三通歧管与压力袋连接。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便携式正压输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叶轮 式流速显示表由透明壳体、中轴、叶轮、透明端盖组成,透明端盖固接在透 明壳体上,中轴的一端固接在透明壳体上,另一端固接在透明端盖上,叶轮 可转动地连接在中轴上。
专利摘要一种野外便携式正压输液装置,包括加压组件和输液组件,输液组件由药液袋、针头、输液管、流量调节器、正压接头、静脉留置针组成,输液管的一端与针头连接,针头插接在药液袋上,输液管的另一端经过流量调节器与正压接头连接,正压接头与静脉留置针连接,其特征是所述输液管上串接有叶轮式流速显示表。本套装置易于携带,使用灵活,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输液时无需高度差,可与伤病员同步移动,输液速度大幅提升,并且速度可控,取消了莫菲氏滴管,避免形成气栓,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A61M5/168GK201418921SQ20092010709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6日
发明者妍 张, 王建荣, 皮红英, 洁 章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