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体烧伤治疗高度可调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75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肢体烧伤治疗高度可调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下肢体 烧伤治疗高度可调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对下肢体环形烧伤者,是用固定支架将伤肢悬 吊,使创面四周凌空,将创面充分暴露在清洁、温暖和干燥的空 气中,把渗液干燥结成薄痂,减少细菌繁殖。现支架悬吊器具,
虽已推广应用,但也存有不足之处 一是支架高度不能调节,当 伤下肢抬高改善血液循环时,靠调节系带的长、短,调节麻烦,
费时费力;二是频繁调节系带,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高度可调,操作简单, 省时省力,避免交叉感染的下肢体烧伤治疗高度可调支架。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下肢 体烧伤治疗高度可调支架,由悬吊杆、系带、呢绒扣构成,悬吊 杆上设系带,系带上设呢绒扣,其特征在于悬吊杆的下端用螺栓 固定在升降机构的活塞杆上面,升降机构的活塞筒底部固定在固 定卡上。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升降机构,由 活塞筒、活塞杆、活塞、充气管、充气球构成,活塞杆的一端连 接活塞后,插入活塞简内,另一端与悬吊杆的下端连接,充气管 一端连接在活塞简的下端一侧,另一端与充气球相接。使用本实 用新型时,先将固定 用螺栓固定在病床的床尾端,然后让病人仰卧在床面上,并抬起伤下肢,伸于系带中间,医护人员扣好系 带上的呢绒扣,使伤下肢悬吊,当抬高伤下肢,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静脉回流时,搡作充气球,向活塞简内充气,活塞上行,使 活塞杆上的悬吊杆上升,系带将伤下肢抬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的支架悬吊器具相比,
具有支架高度可调,操作简单,省时省力,避免交叉感染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局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制作本实用新型。该下肢体烧伤治疗高度可调支
架,由悬吊杆l、系带2、呢绒扣3、 3'构成,悬吊杆l上设系 带2,系带2上设呢绒扣3、 3',其特征在于悬吊杆l的下端用 螺栓4固定在升降机构5的活塞杆5b上面,升降机构5的活塞 筒5a底部固定在固定卡6上。所述的升降机构5,由活塞简5a、 活塞杆5b、活塞5c、充气管5d、充气球5e构成,活塞杆5b的 一端连接活塞5c后,插入活塞筒5a内,另一端与悬吊杆l的下 端连接,充气管5d—端连接在活塞简5a的下端一侧,另一端与 充气球5e相接。
权利要求1、一种下肢体烧伤治疗高度可调支架,由悬吊杆(1)、系带(2)、呢绒扣(3)、(3′)构成,悬吊杆(1)上设系带(2),系带(2)上设呢绒扣(3)、(3′),其特征在于悬吊杆(1)的下端用螺栓(4)固定在升降机构(5)的活塞杆(5b)上面,升降机构(5)的活塞筒(5a)底部固定在固定卡(6)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体烧伤治疗高度可调支架,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5),由活塞简(5a)、活塞杆(5b)、 活塞(5c)、充气管(5d)、充气球(5e)构成,活塞杆(5b)的 一端连接活塞(5c)后,插入活塞筒(5a)内,另一端与悬吊杆(1)的下端连接,充气管(5d) —端连接在活塞简(5a)的下 端一侧,另一端与充气球(5e)相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肢体烧伤治疗高度可调支架,由悬吊杆1、系带2、呢绒扣3、3′构成,悬吊杆1上设系带2,系带2上设呢绒扣3、3′,其特征在于悬吊杆1的下端用螺栓4固定在升降机构5的活塞杆5b上面,升降机构5的活塞筒5a底部固定在固定卡6上。该下肢体烧伤治疗高度可调支架,与目前的支架悬吊器具相比,具有支架高度可调,操作简单,省时省力,避免交叉感染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G7/075GK201394149SQ20092015715
公开日2010年2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5日
发明者郭俊清 申请人:郭俊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