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拔火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645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拔火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医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拔火罐。
背景技术
现有拔火罐的结构是近似于倒扣的半球形玻璃罐体、竹罐体或陶瓷罐体。拔火罐 疗法又称"角法",拔火罐通过物理的剌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 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 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拔火罐技术主要是采用在罐口部位点燃火把,投入罐中,停留3至 5秒,加热拔火罐及拔火罐内的空气,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人体皮 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 该拔火罐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但在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着问题由于拔火罐内 的氧气有限,拔火罐内的火把在拔火罐依靠负压吸着于人体皮肤后,马上熄灭,拔火罐的余 温持续的时间很短,这样拔罐治疗的疗效就大打折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拔火罐,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火罐 温度容易降低,影响疗效的不足之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拔火罐,它包括泥陶罐 体,所述泥陶罐体底部由罐体外表面方向向罐体内表面方向凹设有燃烧凹坑,该燃烧凹坑 内放置有燃烧物。 所述燃烧凹坑底部与泥陶罐体外表面罐底的垂线距离是0. 5-1寸。 所述燃烧物是固体酒精、酒精棉、固体石蜡或液体酒精。 所述罐体底部的燃烧凹坑外边沿处蜡封有封口蜡纸或封口油纸,以便将燃烧物封
存于燃烧凹坑内,并减少燃烧物的挥发。 工作原理 将拔火罐罐口朝上,向拔火罐内投入火把,待火把在拔火罐内燃烧3-5秒钟,然后 迅速将拔火罐口扣向人体皮肤,待拔火罐在人体皮肤上吸着一段时间,罐体温度下降时,用 火源点着罐底蜡封的封口蜡纸,燃烧的蜡纸随即引燃燃烧凹坑内的固体酒精,固体酒精逐 渐燃烧,将拔火罐罐体的温度升高,以增强拔火罐的疗效。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火罐温度容易降低,影响疗效的不足之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2所示,一种拔火罐,它包括泥陶罐体1,所述泥陶罐体1底部由罐体外表 面方向向罐体内表面方向凹设有燃烧凹坑ll,该燃烧凹坑11内放置有燃烧物12。 所述燃烧凹坑11底部与泥陶罐体1外表面罐底的垂线距离是1寸。 所述燃烧物12是酒精棉。 实施例2 参见图3所示,一种拔火罐,其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燃烧凹坑11底部与 泥陶罐体1外表面罐底的垂线距离是0. 8寸。 所述燃烧物12是固体酒精。 所述罐体底部的燃烧凹坑11外边沿处蜡封有封口蜡纸13。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拔火罐,所述的实施例及图,只是本实用新型较好的实 施效果,并不是只局限于本实用新型,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等近似、雷同者,均应 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拔火罐,它包括泥陶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泥陶罐体底部由罐体外表面方向向罐体内表面方向凹设有燃烧凹坑,该燃烧凹坑内放置有燃烧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拔火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凹坑底部与泥陶罐体外 表面罐底的垂线距离是0. 5-1寸。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拔火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物是固体酒精、酒精棉、 固体石蜡或液体酒精。
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拔火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底部的燃烧凹坑 外边沿处蜡封有封口蜡纸或封口油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拔火罐,它包括泥陶罐体;所述泥陶罐体底部由罐体外表面方向向罐体内表面方向凹设有燃烧凹坑,该燃烧凹坑内放置有燃烧物;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火罐温度容易降低,影响疗效的不足之处。
文档编号A61M1/00GK201481871SQ200920170678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2日
发明者汪杭玲 申请人:汪杭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