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术后气囊加压包扎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639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腋臭术后气囊加压包扎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腋臭术后气囊加压包扎带。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腋臭的手术方法多为微创技术如小切口大汗腺修剪术、搔刮术、抽吸术 及刮切抽吸术等,其治疗原理都是将真皮网状层及皮下脂肪浅层内的大汗腺彻底清除。这 样就使腋毛区的皮肤变薄,与深部组织分离形成原位中厚层皮瓣。原位中厚层皮瓣能否和 深部组织完好地愈合与术后局部加压包扎至关重要。以往包扎方法①腋部棉垫弹力绷带 '8'包扎法此方法容易使棉垫移位,皮瓣与深部组织贴合不确切,遗留残腔,出现血肿、血 清肿、皮瓣感染坏死等并发症大大增加;②腋部棉垫缝线打包弹力绷带'8'包扎法此法包 扎固定确切,皮瓣与深部组织贴合良好,很少出现上述并发症。但缺点是患者术后局部疼痛 较重,由于缝合包扎线的牵拉使患者术后疼痛难忍,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一般5 7天,待加 压缝合包拆除后疼痛才缓解。这样术后患者要服用强力镇痛药来缓解症状,不利于观察病 情。这种包扎法还有一缺点是术后不能及时观察皮瓣的血运情况,不能及时发现是否有并 发症,给治疗造成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压包扎效果好,活动拆装包扎手术刀口的腋臭 术后气囊加压包扎带。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种腋臭术后气囊加压包扎带,包括袋囊、设置在袋囊上的紧固带和设置在袋囊
中的气囊,所述袋囊由弹性上表面和非弹性下表面组成,所述下表面设有与气囊的充气孔
匹配的孔,所述紧固带固定设置在袋囊的下表面。 所述袋囊上表面为弹力布带,下表面为无弹力的厚布带。 所述气囊为椭圆形。 所述腋臭术后气囊加压包扎带可由一对对称的气囊包扎带组成,其中每个袋囊的 下表面均固定设有三对紧固带,其中两对紧固带分别在上臂、肩部相互配合连接,另外靠近 胸背部的一对紧固带分别与另一个气囊包扎带上对应设置的一对紧固带在胸背部配合连 接。 所述紧固带端部设置尼龙褡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充气后的椭圆形气囊正好嵌卧于腋窝处,调整气囊的压力时,因袋
囊上表面为弹力布带,下表面为无弹力的厚布带,这样在增加气囊压力时,就使袋囊上表面
向上膨胀,使腋部皮瓣与深部组织充分贴合,不留死腔,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袋囊四周设有的三对固定布带,分别在上臂、肩部和胸背部这三个
位置将气囊准确地固定于腋窝处,固定确切,不移位,从而减少并发症。[0013] 3)本实用新型为可拆卸式气囊加压包扎带,既避免了手术后患者缝线包扎的疼 痛,也便于术后随时观察皮瓣的血运,以便及时治疗。 4)本实用新型气囊下表面设有充气孔,并通过袋囊的孔伸出,可随时调整气囊的 压力,使其为最适压力,防止皮瓣坏死等并发症。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l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腋臭术后气囊加压包扎带,包括椭圆形袋囊 3、设置在袋囊上的紧固带4和设置在袋囊中的气囊5,所述袋囊5由设有弹性布带的上表面 和设有无弹力的厚布带的下表面7组成,所述下表面7设有与气囊的充气孔8匹配的孔9, 所述紧固带4固定设置在袋囊3的下表面7。 所述气囊包扎带的非弹性下表面7固定设有三对紧固带4,其中两对紧固带分别 相互搭接,一对紧固带41固定设置于上臂,另一对紧固带42固定设置于肩部,另外靠近人 体的一对紧固带43在人体的另一侧相互配合。 所述紧固带4端部设置尼龙褡裢IO,用于紧固带相互搭接固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气囊包扎带由一对对称的气囊包扎带组 成,其中一个气囊包扎带靠近人体的一对紧固带分别与另一个气囊包扎带上对应的一对紧 固带在胸背部配合。
权利要求一种腋臭术后气囊加压包扎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袋囊、设置在袋囊上的紧固带和设置在袋囊中的气囊,所述袋囊由弹性上表面和非弹性下表面组成,所述下表面设有与气囊的充气孔匹配的孔,所述紧固带固定设置在袋囊的下表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腋臭术后气囊加压包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囊上表面为 弹力布带,下表面为无弹力的厚布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腋臭术后气囊加压包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为椭圆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腋臭术后气囊加压包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囊的下表面 均固定设有三对紧固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腋臭术后气囊加压包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带端部设 置尼龙褡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腋臭术后气囊加压包扎带,包括袋囊、设置在袋囊上的紧固带和设置在袋囊中的气囊,所述袋囊由弹性上表面和非弹性下表面组成,所述下表面设有与气囊的充气孔匹配的孔,所述紧固带固定设置在袋囊的下表面。本实用新型为可拆卸式气囊加压包扎带,既避免了手术后患者缝线包扎的疼痛,也便于术后随时观察皮瓣的血运,以便及时治疗。
文档编号A61F13/10GK201469523SQ200920170579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5日
发明者张兴利, 王咏梅, 郑泉洲 申请人:北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