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囊式超高压工作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446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内囊式超高压工作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高压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内囊式超高压工作缸。
背景技术
在化学工业中,超高压设备是指能承受超过100Mpa以上压力的设备。目前超高压 设备多用于食品、饮料、生物制品等常温下杀菌消毒。 传统的超高压工作缸由介质(压媒)直接传递压力,压媒或者为油,或者为水。若 以油为压媒,直接处理食品、生物制品等,易产生污染;若以水为压媒,对增压器,超高压阀 件等材质、密封要求极高,设备投资高,故障率多,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食品、饮料、生物制品等消毒杀菌的超高压工作缸,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压媒和欲杀菌消毒的物料隔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缸筒4、上端盖2、下端盖9和密封垫8,与现有技术的 区别是至少一只可伸縮的内囊6在下端盖9上,并且与下端盖9上的压媒通道10相连通; 内囊6上有托盘5 ;上端盖2上有空气通道1。 在本实用新型中,内囊6将缸筒4分割成两个工作腔,即消毒腔3和压媒腔7。压 媒(油或水)由通道10进入内囊6内的压媒腔7,并为增压器增压使内囊6膨胀,通过托盘 5传递压力,对置于消毒腔3内的欲杀菌消毒的物料施压,从而实现压媒与物料的隔离。泄 压后,内囊6收縮,恢复原状。 内囊6的极限膨胀体积(V》应低于缸筒4有效容积(V2)的35% ^《35% V2)。 为充分有效利用缸筒4,取K《30% V2为宜。所谓有效容积是指内囊6收縮状态下托盘5 以上部分的缸筒容积。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操作的,卸下上端盖2,向消毒腔3内投放欲杀菌消毒的软包装
物料,封闭上端盖2。启动增压器,通过通道10向压媒腔7内充入压媒并缓缓增压,内囊6缓
缓膨胀,推动托盘5缓缓上升,消毒腔3内空气自通道1排出,封闭通道1继续增压至100
500Mpa,维持5 20min。缓缓泄压,内囊6收縮恢复原状,卸下上端盖2,出料。 内囊材料选自弹性好、耐油或耐水且符合食品安全的高分子材料,如食品级橡胶、
丁基橡胶、聚乙烯、聚丙烯等。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卸维修方便,运行成本低,使用寿命长。不会污染欲杀菌 消毒的物料。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半剖结构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取钢材整体锻造缸筒4及其配套的上、下端盖2、9和托盘5,端盖与缸筒卡箍式连 接,其间有超高压密封垫8。 上端盖2上有进、排气通道l,通道1上连接有超高压单向阀。 下端盖9上有供压媒进出的通道10,通道10通过安全阀与增压器连接。 取橡胶加工内囊6,且与通道10连通。内囊6的极限膨胀体积K为缸筒4有效容
器、的30%。
权利要求一种内囊式超高压工作缸,包括缸筒(4)、上端盖(2)、下端盖(9)和密封垫(8),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只内囊(6)在下端盖(9)上,并且与下端盖(9)上的压媒通道(10)相连通;上端盖(2)上有空气通道(1)。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囊式超高压工作缸,其特征在于内囊(6)的极限膨胀体 积小于或等于缸筒(4)有效容积的35%。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囊式超高压工作缸,其特征在于内囊(6)的极限膨胀体 积小于或等于缸筒(4)有效容积的30%。
专利摘要一种内囊式超高压工作缸,包括缸筒(4)、上下端盖(2)、(9)和密封垫(8),其特征是至少一只内囊(6)在下端盖(9)上,且与压媒通道(10)相连通,上端盖(2)上有空气通道(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卸维修方便,运行成本低,使用寿命长,不会污染欲杀菌消毒的物料。
文档编号A61L2/02GK201469701SQ200920186200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日
发明者潘见 申请人:潘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