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负压人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469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视化负压人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器械,具体涉及妇科器械,特别是涉及集可视化系统于
一体的人工流产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人工流产装置亦称刮宫器,它是在吸管的一头设置一勺状的吸头,另一头设 一与负压设备连接的吸嘴构成,人流手术时将勺状的吸头从阴道伸入子宫,先由所述勺状 的吸头将胚胎及绒毛组织从子宫内膜上剥离,再通过负压将胚胎连同血渍一道吸出。但是 整个手术过程均是盲操作,因此漏吸和损伤子宫内膜的事故时有发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 难题,各种可视化负压人流装置成为研究热点。 早在1992年1月1日国知局就授权公告了一种"可窥视人流器"(公告号为CN 2091653U)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方案由普通刮宫器和窥镜系统组成,其主要结构特征 是将窥镜系统的物镜设在普通刮宫器的吸口内,并通过吸管的内壁将光纤从吸管的中部引 出,通过设在光纤引出端的目镜医务人员可观察子宫内部的情况,有效避免了操作的盲目 性。但是,上述实用新型专利尚存在下述不足1、窥镜系统的物镜设在刮宫器的吸口内, 一旦血渍或/和被剥离的胚胎吸至刮宫器的吸口时物镜便失去作用,后续操作仍然是盲目 的;2、物镜设在刮宫器的吸口内,其视野明显受限;3、手术中,子宫内膜会跟随刮宫器的勺 状吸头蠕动,无法使物镜获得开阔的视野。 授权公告号为CN 21179098Y,发明名称为"一种一次性可视人流吸引管"的实用新 型专利披露了一种采用CCD (Charge-coupled Device)摄像机的技术方案,该方案与公告号 为CN 2091653U的专利方案相比,二者的区别采用了不同的视觉系统,因此也同样存在公 告号为CN 2091653U的专利方案的不足。

发明内容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血渍或/和 被剥离的胚胎遮蔽CCD摄像头中CMOS模块的感光面。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种可视化负压人流装置,该装置包括负压刮宫器和 CCD(Charge-coupledDevice)摄像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操持器械,该器械由互相对接的中空的手柄和套管组成,CCD摄像头插接在其套 管的远离手柄的端口内;所述的 操持器械的套管在远离手柄的另一头接近端口处设有一缺口,该缺口内靠所述端 口的一头设有一斜度为10 20度楔形块,当负压刮宫器从所述操持器械的手柄的头部插 入并沿套管的内孔延伸至所述缺口时,其吸管的头部便在所述楔形块的作用下翘起并伸出 所述缺口 ,且端头越过CCD摄像头的感光面。 人流的手术过程先要用负压刮宫器的勺状的吸头将胚胎从子宫内膜上剥离,稍有不甚便很容易将子宫内膜刮伤,因此对负压刮宫器尤其是勺状的吸头的材质要求很高,要 求勺状的吸头既要质地柔软,又要有良好的韧性和弹性。现有的负压刮宫器普遍采用价格 昂贵的PVC高分子医用材料制作,用后弃之浪费,重复使用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为了减少
浪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所述的负压刮宫器由吸嘴和插接在吸嘴中的吸管组成,其中吸 管为具有韧性和弹性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为了保证负压刮宫器插入所述操持器械后的整体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刮宫 器和操持器械之间设有卡扣结构,该结构由操持器械的手柄尾部的通槽和与之对应处吸嘴 上的锯齿形凸起构成,当所述锯齿形凸起滑入通槽时即可阻止负压刮宫器和操持器械之间 的相对转动和轴向窜动。所述卡扣结构的另一辅助作用是帮助医务判别负压刮宫器吸头上 所设吸口的朝向,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为了便于解扣,所述手柄尾部的末端为翘起的鸟 尾状。 CCD摄像头为CMOS电子模块,遇液体即损坏,本实用新型解决该问题的方案是,所 述的楔形块的背后设有一沉孔,CCD摄像头的尾端嵌在所述沉孔中,感光面的头部套设一透 明罩,将整个CCD摄像头密封在套管内。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下述重大改进,一是增设了一操持器械,并 将CCD摄像头插接在其套管的远离手柄的端口内;二是在增设的操持器械的套管上设一缺 口 ,缺口内设一斜度为10 20度楔形块。其中,改进一可独立构成一妇科可视化检查装置, 该装置可替代如宫腔镜、阴道镜等专用可视设备,既可在做人流前进行相关的检查,也可进 行其它宫腔内病症的检查;改进二可充分利用负压刮宫器的韧性和弹性使吸管的头部翘起 10 20度,使得CCD摄像头可位于负压刮宫器的吸管的头部背后,既可有效地避免手术过 程的血渍或/和被剥离的胚胎遮蔽CCD摄像头中CMOS模块的感光面,又可利用吸管的头部 与CCD摄像头之间的10 20度的夹角将贴合在一起的子宫内壁撑开,使CCD摄像头可获 得更大视野,即使吸管的头部挡住了 CCD摄像头的部分视线,但稍稍转动所述操持器械即 可局部观察。此外,尽管吸管的头部与CCD摄像头之间呈10 20度的夹角,但所述的改进 二使所形成的妇科可视化检查装置与负压刮宫器是相互独立的两部分,且负压刮宫器是经 所述操持器械插入的,因此非但不防碍其通过狭小的子宫颈管,反在进行例行检查后无需 移动检查装置即可插入负压刮宫器进行人流手术,既可节约时间,又可免除二次器械介入 之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轴侧图。 图2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为主视图(纵向 半剖),图3为图2的A-A剖面放大图,图4为图2的B-B剖面放大图,图5为图2的C-C剖 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整个装置由负压刮宫器1、操持器械2和CCD摄像头3组成,其中,操 持器械2和CCD摄像头3构成一独立的妇科可视化检查装置6。 参见图2并结合图1,负压刮宫器1由吸嘴1-1和插接在吸嘴1-1中的吸管1-2组成,其中,吸管1-2在远离吸嘴1-1的一头设有吸口 l-3,且采用具有韧性和弹性的医用高分 子材料制作。操持器械2由手柄4和插在手柄4内孔中的套管5组成,其中,套管5在远离 手柄4的另一头接近端口处设有一缺口 7。所述的缺口 7内靠所述端口的一头设有一斜度 为15度的楔形块8,楔形块8的背后设有一沉孔,CCD摄像头3的尾端嵌在所述沉孔中,感 光面的头部套设一透明罩9,将整个CCD摄像头3密封在套管5内。 参见图2,操持器械的手柄4尾部的末端为翘起的鸟尾状,上部设有通槽12,与通 槽12对应处的吸嘴1-1上设有锯齿形凸起13, 二者构成一卡扣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阻 止负压刮宫器1和操持器械2之间的相对转动的效果,本例中,手柄4的内孔为横截面为矩 形,吸嘴1-1的外形也为与之匹配的矩形。 参见图2 图5,手柄4下部外壁上设有轴向的线槽IO,线槽10的末端设有数据 接口 11, CCD摄像头3的数据线及其感光面周围的LED照明灯的电源线紧贴套管5内壁从 吸管1-2与套管5之间引出后经线槽10与数据接口 11连接。 参见图2,使用上述妇科可视化检查装置6做完人流手术前必要的检查后,便可将 负压刮宫器1从中空的手柄4的头部插入,当负压刮宫器1沿套管5的内孔延伸至所述缺 口 7时,吸管1-2的头部便在所述楔形块8的作用下翘起并伸出所述缺口 7,且端头越过CCD 摄像头3的感光面。
权利要求一种可视化负压人流装置,该装置包括负压刮宫器(1)和CCD摄像头(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操持器械(2),该器械由互相对接的中空的手柄(4)和套管(5)组成,CCD摄像头(3)插接在其套管(5)的远离手柄(4)的端口内;所述的操持器械(2)的套管(5)在远离手柄(4)的另一头接近端口处设有一缺口(7),该缺口(7)内靠所述端口的一头设有一斜度为10~20度楔形块(8),当负压刮宫器(1)从所述操持器械(2)的手柄(4)的头部插入并沿套管(5)的内孔延伸至所述缺口(7)时,其吸管(1-2)的头部便在所述楔形块(8)的作用下翘起并伸出所述缺口(7),且端头越过CCD摄像头(3)的感光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化负压人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刮宫器(1)由吸嘴(1-1)和插接在吸嘴(1-1)中的吸管(1-2)组成,其中吸管(1-2)为具有韧性和弹性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视化负压人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刮宫器(1)和操持器械(2)之间设有卡扣结构,该结构由操持器械(2)的手柄(4)尾部的通槽(12)和与之对应处吸嘴(1-1)上的锯齿形凸起(13)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可视化负压人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楔形块(8)的背后设有一沉孔,CCD摄像头(3)的尾端嵌在所述沉孔中,感光面的头部套设一透明罩(9),将整个CCD摄像头(3)密封在套管(5)内。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视化负压人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操持器械(2)的手柄(4)的外壁上设有线槽(IO),线槽(10)的末端设有数据接口 (ll),所述的CCD摄像头(3)的数据线和电源线紧贴所述套管(5)引出并经所述的线槽(10)与数据接口 (11)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视化负压人流装置,该装置包括负压刮宫器(1)和CCD摄像头(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操持器械(2),该器械由互相对接的中空的手柄(4)和套管(5)组成,CCD摄像头(3)插接在其套管(5)的远离手柄(4)的端口内;所述的操持器械(2)的套管(5)在远离手柄(4)的另一头接近端口处设有一缺口(7),该缺口(7)内靠所述端口的一头设有一斜度为10~20度楔形块(8),当负压刮宫器(1)从所述操持器械(2)的手柄(4)的头部插入并沿套管(5)的内孔延伸至所述缺口(7)时,其吸管(1-2)的头部便在所述楔形块(8)的作用下翘起并伸出所述缺口(7),且端头越过CCD摄像头(3)的感光面。本实用新型可避免血渍或/和被剥离的胚胎遮蔽CCD摄像头中CMOS模块的感光面。
文档编号A61B17/42GK201537124SQ20092026345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6日
发明者余学飞 申请人:南方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