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预防或治疗伴随有足部变形的疾病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904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预防或治疗伴随有足部变形的疾病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伴随有足部变形的疾病的支撑结构。尤其,本发 明涉及这样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伴随有足部变形的疾病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用于覆盖前足的足背的足背部件;用于覆盖前足的足底的足底部件;和至少一对用于抓紧 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其中足背部件和足底部件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筒状结构,以 便当支撑结构配合在足部上时,足背部件和足底部件之间的边界部与前足的外侧和内侧对 准;用于抓紧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在筒状结构的待与前足的外侧和内侧接触的相 应的部分处附装到筒状结构的内表面上;并且在沿着与配合有支撑结构的足部的宽度方 向相对应的方向测量时,足背部件的伸长率大于足底部件的伸长率。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支 撑结构,不但能够甚至在使用者重量的载荷下维持通过在足部上配合支撑结构所形成的横 弓,而且也能够将通过支撑结构抵靠足背所施加的覆盖压力抑制到较低的水平,以便可以 防止出现水肿和麻痹。因此,本发明能够在没有使使用者受到不舒适和痛苦的情况下广泛 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伴随有足部变形的疾病(例如扁平足、拇趾外翻、由于胫后肌腱功能障 碍(以下,经常缩写成“PTTD”)所导致的足弓落下(足底扁平)、和足跟外翻)。另外,可以 通过使用较薄的材料和简单的结构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极好的效果,由此本发明的支撑结 构可以容易地配合在足部上并且可以与室外或室内的鞋类结合使用。这意味着,支撑结构 的日常使用是容易的,以便使本发明的上述极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可以通过日常使用支撑 结构而容易增强到较大的程度。
背景技术
人的足部具有三个弓,也就是横弓,其连接第一脚趾(即,大趾或拇趾)的根部和 第五脚趾(即,小趾或小脚趾)的根部;内侧纵弓,其连接足跟和拇趾的根部;和外侧纵弓, 其连接足跟和小趾的根部。在足部上承载的体重运动过程中足弓用作弹簧,以便使这些弓 减轻并且吸收来自地面的冲击,并且这些弓对于维持身体的平衡是重要的。尤其,横弓像是 由跖骨韧带和肌肉构成的弹簧,并且横弓对于在步行过程中施加到足部尖端的冲击的分布 以及对于平衡整个身体是重要的。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遭受由塌陷的横弓所导致的扁 平足。具体地,扁平足是一种病况,在所述病况中横弓塌陷(即,变平),从而导致足部如上 所述成扇形地展开。这种病况由于跖骨韧带的松弛以及使用高跟鞋而引起,所述跖骨韧带 的松弛由于例如肌肉弱化以及缺乏体育锻炼所引起的体重增加而产生。扁平足的症状包括 由于鞋的内表面与第一脚趾和第五脚趾的根部之间接触所导致的疼痛。尤其,穿具有较窄 鞋尖和较高鞋跟的鞋子较长时间的女人经常出现扁平足,并且在许多情况下,扁平足导致 拇趾外翻的病症,即,第一脚趾固定在这样的状态中,即,所述状态为第一脚趾从其根部朝 向第二脚趾拐入并且在第一脚趾的根部处的关节在足部的内侧处向外凸出。扁平足和拇趾 外翻不但引起疼痛,而且引起不自然的步行压力,所述不自然的步行压力导致整个身体腰 痛和疲劳。另外,关于具有维持上述足弓的功能的胫后肌腱,有以下情况,所述情况为由老化或类似原因所产生的肌腱功能障碍导致足部变形。这种胫后肌腱功能障碍通常称为 “PTTD”,并且由于多种足部变形而引起注意,所述多种足部变形例如足跟外翻和平足。关注足弓的重要性,已经开发出用于提高运动性能的多种短袜和支撑物。专利文 献1公开了一副短袜,每个所述短袜都具有连续的高弹性的段和分离的低弹性的段,其中 连续的高弹性的段包围与横过足弓的区域以及横过跟骨的上部分的区域相对应的短袜的 部分,并且分离的低弹性的段包围短袜的其余部分。该短袜能够在没有导致足背过度绷紧 的情况下提升足部的足弓,并且因此通过校正纵弓而减少疲劳并且提高使用者的运动性 能。然而,专利文献1没有关于横弓的校正及其重要性的说明。专利文献2也公开了一副短袜,所述一副短袜用于步行过程中的平稳的足部动 作。所述短袜依据短袜的位置通过改变编织物设计和材料而生产,以便使足底部件的纵向 轴线与足尖部分的横向轴线之间的角度变得大于0°而不大于80°。另外,该短袜的足背 部件由这样的材料制成,即,所述材料减少沿着与配合有短袜的足部的纵向方向相对应的 方向的伸长。专利文献2也说明了这样的锁定区域的用法,所述锁定区域包围待面对配合 有短袜的足部的跖骨和/或跖趾关节的每个短袜的部分。锁定区域通过适当地加压跖骨和 /或跖趾关节以由此展开使用者的脚趾而防止出现拇趾外翻。然而,该文献没有关于横弓的 修复或扁平足的改善的说明。已经提出用于通过绷紧跖骨韧带并且修复横弓来矫正扁平足和拇趾外翻的多种 支撑物和短袜。例如,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用于校正拇趾外翻的支撑物,所述支撑物具 有开口,所述开口通过在支撑物的相应的位置处穿出孔而形成,所述开口待面对配合有支 撑物的足部的拇趾和小趾的根部处的关节;锥形垫,所述锥形垫从待面对足部的称为“涌 泉”的穴位的足底的部分凸出;筒状关节,所述筒状关节包裹覆盖整个跖骨的部分并且包裹 足部的足底和足背以用于获得压缩效果和穴位按压效果;和衬垫,所述衬垫各自插入拇趾 与第二脚趾之间以及小趾和第四脚趾之间,以用于沿着与压缩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校 正力,以便由此矫正横弓。由于专利文献3的支撑物具有覆盖全部跖骨的结构并且压缩跖 骨韧带,所以从跖骨韧带的外侧端部和内侧端部沿着朝向足部的中间施加的压缩力帮助横 弓的形成。然而,同时,支撑物施加沿着从足背部件到足底部件的方向绷紧跖骨韧带的力, 并且该力可能导致横弓塌陷。尤其当足部上没有承载使用者的重量时,上述的衬垫的效果 降低并且弓形成变得令人不满意。另外,该支撑物的使用者伴随有由于尤其有力地绷紧足 部所导致的水肿和麻痹的危险。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具有趾接收部件和调节器带的支撑物,其中足部的拇趾和 小脚趾分别配合到趾接收部件中,并且拇趾和小脚趾的向外展开的程度基于拇趾外翻和 小趾内翻的各自症状通过调节器带调节。该支撑物意在与时尚鞋子结合使用,例如轻便 (pump)鞋。因此,为了获得适用于该目的的设计,该支撑物的足背部件设计成沿着脚趾的根 部延伸的薄线。由于专利文献4的支撑物没有沿着从足背部件到足底部件的方向绷紧跖骨 韧带,所以该支撑物没有导致横弓塌陷,但是该支撑物没有这样的结构,即,所述结构能够 从跖骨韧带的外侧和内侧沿着朝向足部的中间的方向施加绷紧力,所述绷紧力对于横弓的 形成是必要的。因此,该支撑物不适用于改善扁平足。专利文献5公开了用于修复塌陷的横弓的一副功能短袜。所述短袜具有这样的 结构,即,所述结构使得覆盖足部的足底的跖骨韧带的足底部件以及与足底部件的外侧和内侧相邻的部件由高弹性的材料制成,而覆盖足部的足背的跖骨韧带的短袜的足背部件由 低弹性的材料制成,所述低弹性的材料的弹性低于上述的高弹性的材料的弹性。专利文献 5说明了当功能短袜配合在足部上时,沿着宽度方向绷紧足部,以便使每个跖骨韧带的外侧 和内侧被拉向更靠近彼此,而没有沿着厚度方向从足部的足背到足底绷紧足部,由此有效 地使跖骨韧带恢复到期望的横弓形式中。根据专利文献5中公开的功能短袜的特定示例, 低弹性的材料是用于生产常规的短袜的棉,并且高弹性的材料是编织的含有聚氨酯橡胶的 棉材料。聚氨酯橡胶的棉材料不能施加对于支撑弹性区域的功率点所必需的绷紧力,并且 用作低弹性的材料的用于短袜的棉与短袜的高弹性区域铺设在一起。因此,当本发明人再 生产和测试专利文献5的短袜时,短袜在足部上承载重量之前表现出形成较小的横弓的较 小效应,但是当在足部上承载重量时失去了横弓形成效应。另外,作为用于上述的“PTTD”的治疗矫形器,已知一种由UCBL (加州大学生物力 学实验室)开发的鞋插入件(所谓的“UCBL鞋插入件”)。UCBL鞋插入件由硬塑性材料(聚 氨酯)制成,并且包括外侧和内侧纵弓支撑部件以及足跟部件,所述足跟部件具有用于将 跟骨维持在适当的高度的凹陷部。通过用带或类似物将鞋插入件固定到足部而使用该鞋 插入件。UCBL鞋插入件对使用者造成约束和不舒适,这是因为UCBL鞋插入件由硬材料制 成并且覆盖较大面积的足部。通常,UCBL鞋插入件通过使用具有空腔的模具模制而惯例制 成,所述空腔具有每个患者的足部的负像,并且因此所述UCBL鞋插入件的不利之处在于生 产是费力的并且是昂贵的。诸如以商标“Aircast”制造和售卖的那些矫形器(所述矫形器中的一个特定示例 是“AirLift”(注册商标))也是已知的,所述矫形器不但覆盖足底,而且也覆盖整个足踝 部。在该矫形器的足底部件处设置有跖骨韧带衬垫,所述跖骨韧带衬垫是可以吹入空气的 气泵的形式。然而,这种矫形器压缩足部的整个足踝部并且导致诸如较差的血液循环、使使 用者疼痛和不舒适的问题。同样已知的是由美国Richie Brace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和售卖的“Richie Brace”(注册商标)。该矫形器具有这样的结构,即,所述结构有力地限制足部关节的除了 背屈和跖屈以外的运动。换言之,除了背屈和跖屈以外,该矫形器的功能类似于有力地固定 足部的石膏绷带。由于该矫形器的尺寸较大并且是常规制成的,该矫形器伴随有诸如高成 本以及该矫形器难以获得的问题。另外,上述用于治疗PTTD的常规矫形器对于防止或校正扁平足都几乎没有效果。如从以上内容明显的是,还没有这样的短袜或支撑物,S卩,所述短袜或支撑物可以 日常使用并且能够广泛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伴随有足部变形的多种疾病,所述疾病例如扁平 足、拇趾外翻、由于PTTD所导致的足弓落下(足底扁平)和足跟外翻。[专利文献1]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序列No.2006-225833[专利文献2]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序列No.2008-31615[专利文献3]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序列No.2005-305085[专利文献4]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序列No.2007-330743[专利文献5]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序列No.2005-4221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已经需要这样一种支撑物或一副短袜,即,所述一种支撑物或一副短袜 不但甚至在使用者重量的载荷下也能够维持通过将所述支撑物或类似物配合在足部上所 形成的横弓,而且还能够在没有引起使用者不舒适或疼痛的情况下广泛有效地预防和治疗 伴随有足部变形的多种疾病(例如扁平足、拇趾外翻、由于PTTD所导致的足弓落下(足底 扁平)和足跟外翻)。解决问题的装置在该状况下,本发明人在朝向解决上述问题的观点方面已经进行广泛密集的研 究。结果,本发明人出乎意料地发现,可以通过一种支撑结构解决上述问题,所述支撑结构 包括用于覆盖前足的足背的足背部件;用于覆盖前足的足底的足底部件;和至少一对用 于抓紧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其中足背部件和足底部件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筒状 结构,以便当支撑结构配合在足部上时,足背部件和足底部件之间的边界部与前足的外侧 和内侧对准;用于抓紧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在筒状结构的待与前足的外侧和内侧 接触的相应部分处附装到筒状结构的内表面;并且在沿着与配合有支撑结构的足部的宽度 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测量时,足背部件的伸长率大于足底部件的伸长率。另外,本发明人的注 意力涉及以下事实,所述事实为在伴随有足部变形的多种疾病(例如扁平足、拇趾外翻、由 于PTTD所导致的足弓落下(足底扁平)和足跟外翻)之间有相关性,本发明人已经发现, 待围绕足踝配合的足踝支撑带以使得足踝的前部和足跟被该足踝支撑带环绕的方式添加 到上述支撑结构,所述足踝支撑带到上述支撑结构的添加由于能够校正从前足到后部的整 个足部的三维结构而增强了所述支撑结构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上述的足踝支撑带包括用于 覆盖足踝的前部的前部足踝部件和用于覆盖足跟的足跟部件,其中前部足踝部件和足跟部 件连接在一起,使得当足踝支撑带围绕足踝配合时,前部足踝部件和足跟部件之间的边界 部与足踝的外侧和内侧对准;并且上述的足踝支撑带还包括至少一对用于抓紧足踝的防滑 装置,所述至少一对用于抓紧足踝的防滑装置附装到足踝支撑带的内表面,其中所述防滑 装置中的一个附装到待与足部的内踝接触的足踝支撑带的部分,并且另一个防滑装置附装 到这样的足踝支撑带的部分,即,所述足踝支撑带的部分在外踝与足跟之间的中间位置处 与足部接触。另外,本发明人已经发现,如果支撑结构包括附装到足底部件的内表面的拇趾 外翻校正柔性板,其中拇趾外翻校正柔性板沿着待与前足的内侧的边缘接触的支撑结构的 部分延伸,并且具有从顶部到底部的厚度连续渐缩的楔形横截面,则能够有效地阻止和校 正导致拇趾外翻的拇趾趾骨的转动。本发明已经基于这些发现而完成。本发明的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从以下参照附图的详细说明以及 所附权利要求书而变得明显。本发明的效果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支撑结构,不但甚至在使用者重量的载荷下也能够维持通过在 足部上配合支撑结构所形成的横弓,而且还能够将通过支撑结构抵靠前足所施加的覆盖压 力抑制到较低的水平,以便可以防止出现水肿和麻痹。因此,本发明能够在没有引起使用者 不舒适或疼痛的情况下广泛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伴随有足部变形的多种疾病(例如扁平足、 拇趾外翻、由于PTTD所导致的足弓落下(足底扁平)和足跟外翻)。另外,可以通过使用较7薄的材料和简单的结构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极好的效果,由此本发明的支撑结构可以容易 地配合在足部上并且可以与室外或室内的鞋类结合使用。这意味着,支撑结构的日常使用 是容易的,以便使本发明的上述极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可以通过日常使用支撑结构而容易 增强到较大的程度。


图Ia是沿着跖骨头部得到的具有正常的横弓(用虚线示出)的足部的剖视图;图Ib是沿着跖骨头部得到的患有扁平足的具有塌陷的横弓(用虚线示出)的足 部的剖视图;图2是配合在具有扁平足的足部上的本发明的支撑结构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线I-I得到的图2的足部的剖视图;图4是配合在足部上的短袜形式的本发明的支撑结构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5是配合在足部上的图4的支撑结构的透视图;图6是短袜形式的本发明的支撑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其示出内踝的侧面;图7示出图6的支撑结构的透视图,其示出外踝的侧面;图8是本发明的支撑结构的又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9是与图8的支撑结构一起使用的拇趾外翻校正柔性板的示例的透视图;图10是示出用于将拇趾外翻校正柔性板附装到足部的方法的解释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跖骨2第二跖骨3第三跖骨4第四跖骨5第五跖骨6支撑物6'短袜形式的支撑结构7足背部件8足底部件9用于抓紧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10拇趾囊肿胀开口Ila脚趾部件lib足跟部件Ilc跖骨部件Ild小腿部件12足踝支撑带的前部足踝部件13足踝支撑带的足跟部件14用于抓紧足踝的防滑装置15跖骨衬垫16拇趾外翻校正柔性板8
17形状记忆合金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发明,以下列举本发明的本质特征和多种优选实施例。1. 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伴随有足部变形的疾病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用于覆盖前足的足背的足背部件;用于覆盖前足的足底的足底部件;和至少一对用于抓紧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其中足背部件和足底部件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筒状结构,以便当支撑结构配合在足部上 时,足背部件和足底部件之间的边界部与前足的外侧和内侧对准;用于抓紧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在筒状结构的待与前足的外侧和内侧接 触的相应的部分处附装到筒状结构的内表面;并且在沿着与配合有支撑结构的足部的宽度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测量时,足背部件的伸 长率大于足底部件的伸长率。2.根据以上方面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足背部件的伸长率㈧与足底部件的伸 长率(B)的比(A)/(B)是1.2或更大,每个伸长率都沿着与配合有支撑结构的足部的宽度 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测量。3.根据以上方面1或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用于抓紧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滑 装置中的每个都由粘结材料制成。4.根据以上方面1至3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支撑结构,还包括附装到足底部件的内 表面的衬垫,所述衬垫附装到支撑结构的面对配合有支撑结构的足部的跖骨的部分。5.根据以上方面1至4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是短袜的形式。6.根据以上方面1至4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是长袜的形式。7.根据以上方面1至6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足踝支 撑带,所述足踝支撑带待围绕足踝配合,使得足踝的前部和足跟被该足踝支撑带环绕,其中 所述足踝支撑带包括用于覆盖足踝的前部的前部足踝部件,用于覆盖足跟的足跟部件,和至少一对用于抓紧足踝的防滑装置,其中前部足踝部件和足跟部件连接在一起,使得当足踝支撑带围绕足踝配合时, 前部足踝部件和足跟部件之间的边界部与足踝的外侧和内侧对准;至少一对用于抓紧足踝的防滑装置附装到足踝支撑带的内表面,所述防滑装置中 的一个附装到足踝支撑带的待与足部的内踝接触的部分,并且另一个防滑装置附装到所述 足踝支撑带的在外踝与足跟之间的中间位置处与足部接触的部分;以及在沿着与配合有支撑结构的足部的宽度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测量时,前部足踝部件 的伸长率大于足跟部件的伸长率。8.根据以上方面7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前部足踝部件的伸长率(A')与足跟 部件的伸长率(B')的比(A' /B')是1.2或更大,每个伸长率都沿着与配合有支撑结构 的足部的宽度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测量。
9.根据以上方面7或8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用于抓紧足踝的防滑装置中的每个 都由粘结材料制成。10.根据以上方面1至9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拇趾外 翻校正柔性板,其中所述拇趾外翻校正柔性板附装到足底部件的内表面并且沿着支撑结构 的与前足的内侧的边缘接触的部分延伸,柔性板具有从顶部到底部厚度连续渐缩的楔形横 截面。11.根据以上方面10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拇趾外翻校正柔性板包括沿着柔性 板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形状记忆合金板,形状记忆合金板嵌入拇趾外翻校正柔性板中或附装 到拇趾外翻校正柔性板的表面。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如图Ia中所示的正常的足部具有横弓(用虚线示出),所述横弓连接第一脚趾 的根部(第一跖骨头部)和第五脚趾的根部(第五跖骨头部)。另一方面,如图Ib中所示 的患有扁平足的足部示出塌陷且变平的横弓。本发明的支撑结构用于通过将如图Ib中所示的塌陷的横弓恢复到如图Ia中所示 的正常的横弓而校正扁平足。在本发明中,术语“支撑结构”意味着包括支撑物结构的足矫形器,并且不但包含 这种支撑物,而且也包含其它的足矫形器,例如短袜或长袜形式的足矫形器,只要这些足矫 形器包括如本发明中所限定的结构即可。另外,在本发明中,术语足部的“侧”没有排他地 用于指示足部的外侧和内侧,而是也用于包含足背的相对的侧。图2是配合在具有扁平足的足部上的本发明的支撑结构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另 外,图3是沿着图2的线I-I得到的图2的足部的剖视图。如图2中所示的本发明的支撑结构具有支撑物的形状。图2的支撑物6具有用于 覆盖前足的足背(即,前足的顶部)的足背部件7和用于覆盖前足的足底(即,前足的底 部)的足底部件8,并且足背部件7和足底部件8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筒状结构,以便当支撑 结构配合在足部上时,足背部件7和足底部件8之间的边界部与前足的外侧和内侧对准。 在沿着与配合有支撑结构的足部的宽度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测量时,足背部件7的伸长率大 于足底部件8的伸长率。另外,至少一对用于抓紧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9、9 (用虚 线示出)在筒状结构的待与前足的外侧和内侧接触的相应的部分处附装到筒状结构的内 表面。当支撑物6配合在足部上时,用于抓紧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9、9执行以下 功能,即,在足背部件7沿着足部的宽度方向绷紧足部的情况下,在足部的内侧和外侧处将 支撑物6固定到足部(参见图3)。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支撑结构中,在沿着与配合有支 撑结构的足部的宽度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测量时,足背部件7的伸长率将大于足底部件8的 伸长率。由于这种结构,施加到足部的足背的覆盖压力减小,而用于形成横弓的沿着足部 的宽度方向的绷紧力有效地施加到足部。另外,通过使用用于抓紧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 滑装置9、9,不但能够有效地获得上述的绷紧力,而且能在足部上承载重量的同时维持绷紧 力。另一方面,诸如专利文献5中公开的、没有用于抓紧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的支 撑物即使当在沿着足部的宽度方向测量到的足背部件7的伸长率将大于足底部件8的伸长 率时,也将从足部的外侧和内侧滑落。结果,从足底部件施加的绷紧力与从足背部件施加的 绷紧力相等,使得没有获得期望的横弓校正。
关于用于足背部件7和足底部件8的材料没有特殊的限制,只要可以满足上述的 这些部件的伸长率之间的关系即可,并且这些材料可以适当地从常规地用于生产支撑物、 长袜和短袜的材料选择。为了在本发明的支撑结构的使用期间提高舒适性,优选地使用可 透气的、吸湿的并且快干的材料。用于足背部件7和足底部件8的材料的特定示例包括在 上述的专利文献1和2中说明的材料。这些文献也说明了用于生产短袜和类似物的具有不 同伸长率的区域的方法,并且这些方法可以应用到本发明以用于调节伸长率。使用的材料 的典型示例包括聚氨酯和尼龙的混纺织物。由于足底部件8可以由基本没有弹性的材料制 成,所以在本发明中还可以使用聚丙烯或类似物的非织造布。关于用于形成用于抓紧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9、9的材料,没有特殊的限 制,只要材料能够在支撑结构配合到足部时在前足的外侧和内侧处将本发明的支撑结构固 定到前足即可。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的材料和粘结材料可以用于形成用于抓紧前足的外侧 和内侧的防滑装置9。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的材料的特定示例包括合成橡胶,例如三元乙 丙橡胶(EPDM)、氯丁二烯橡胶(CR)和硅橡胶;和天然橡胶(NR)。美国专利No. 5,948,707 说明了用于防止用于腿和臂的铸型(支撑物)的滑动的材料(例如,具有形成在聚四氟乙 烯薄膜上的非连续弹性体层的防水的蒸气能透过的材料),并且这些材料也可以用在本发 明中。关于粘结材料,没有特殊的限制,只要材料表现出这样的粘结性即可,即,所述粘结性 例如适用于同时地实现对足部皮肤的令人满意的粘附以及在支撑结构从足部拆卸时容易 去除,并且可以使用多种常规的粘结材料。例如,常规的双面胶带可以用作用于抓紧前足的 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而同时每次支撑结构去除并且继而重新配合在使用者的足部时更 换胶带。然而,优选的是使用通过洗涤恢复其粘结性的粘结材料。通过洗涤恢复其粘结性 的粘结材料是当在使用期间粘结性由于粘附灰尘和油污而降低时可以用水或中性洗涤剂 洗涤的材料。这种材料的示例包括在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序列No. Hei 11-323616 中说明的硅凝胶粘结层和在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序列No. 2000-247061中说明的 聚氨酯粘结层。也可以使用常规的粘弹性绷带。本发明的支撑结构的足背部件7和足底部件8中的每个的适当的尺寸依据足部的 尺寸改变。优选的是选择适当的尺寸,以便可以沿着足部的宽度方向施加满意的绷紧力,并 且可以减小施加到足部的足背的覆盖压力。例如,对于支撑结构的宽度,足底部件的宽度可 以是足部宽度的约1. 0至1. 5倍,而足背部件的宽度可以是足部宽度的约2. 0至1. 0倍,这 是因为足背部件是由具有较高弹性的材料制成。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支撑结构具有形成在待与足部的一侧(尤其内侧)处的跖 骨和趾骨之间的边界部接触的部分处的开口。原因如下。在患有扁平足的足部中,第一脚 趾的根部处的关节和第五脚趾的根部处的关节在足部的内侧和外侧处向外凸出,并且即使 支撑物或短袜的厚度的稍增大都会增大摩擦并且导致疼痛。另外,在患有拇趾外翻的足部 中,会围绕在第一脚趾的根部处的关节形成肿囊或拇趾囊肿胀。在这些情况下,尤其优选的 是在待与上述的关节接触的部分处形成如图2中所示的拇趾囊肿胀开口 10、10,由此减小 支撑结构与关节之间的摩擦。对于拇趾囊肿胀开口 10、10的尺寸和形状,没有特殊的限制。 例如,拇趾囊肿胀开可以是具有约1. 5(^至km的直径或长轴的圆形或椭圆形。在本发明中,为了获得沿着足部的宽度的令人满意的绷紧力,而且也为了令人满 意地减小抵靠足部的足背施加的覆盖压力,必要的是足背部件7的伸长率(A)大于足底部件8的伸长率⑶(即,㈧> (B)),其中每个伸长率都沿着与配合有支撑结构的足部的宽 度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测量。足背部件7的伸长率(A)与足底部件8的伸长率(B)的比(A/ B)优选地是1. 2或更大,更优选地是2至200,并且最优选地是2. 5至100。足底部件8的 伸长率(B)可以是0%,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足背部件7的伸长率(A)落入以下提 及的范围内。在本发明中,在4. 9N(500gf)的载荷下测量的足背部件7的伸长率(A)总体上是 在5 %至200 %的范围内,优选地是35 %至180 %的范围,并且更优选地是在75 %至155 % 的范围内,并且在17. 7N (ISOOgf)的载荷下测量的伸长率(A)总体上是在10%至300%的 范围内,优选地是115 %至250 %的范围,并且更优选地是在160 %至210 %的范围内,伸长 率是沿着与配合有支撑结构的足部的宽度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测量的。当足背部件7的伸长 率(A)小于上述的范围时,足背的绷紧会变得更强(即,覆盖压力会变得更高)并且会导致 诸如足背的肿胀、麻痹、疼痛、发红和类似状况的问题。在4.9N(500gf)的载荷下测量的足 底部件8的伸长率⑶总体上是在0至150%的范围内,优选地是至100%的范围,并 且更优选地是在5%至75%的范围内,并且在17.7N(1800gf)的载荷下测量的伸长率(B) 总体上是在0至180%的范围内,优选地是5%至150%的范围,并且更优选地是在10%至 120%的范围内,伸长率是沿着与配合有支撑结构的足部的宽度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测量的。 当足底部件8的伸长率(B)大于上述的范围时,沿着足部的宽度方向的绷紧力会变得不令 人满意。伸长率(A)和(B)是相对于具有3cm长和2cm宽的区域测量的。另外,为了形成本发明的支撑结构的足背部件7和足底部件8,可以使用具有不同 的伸长率的不同的材料的结合,只要能够获得沿着足部宽度方向的令人满意的绷紧力并且 能够获得抵靠足部足背施加的覆盖压力令人满意的减小即可。尤其相对于足底部件8,为了 减小使用者的足部上的负担,对于不需要较强绷紧力的部分(即,远离跖骨与趾骨之间的 边界部的部分)可以使用具有较大伸长率的材料。即便在这些情况下,也优选的是伸长率 (A)和(B)以及比(A)/(B)全部落入上述的范围内,其中对于足背部件7的所有部分的伸 长率值的平均值用作上述的伸长率(A),并且对于足底部件8的所有部分的伸长率值的平 均值用作上述的伸长率(B)。优选的是至少围绕跖骨与趾骨之间的边界部的区域的伸长率 (A)和(B)以及比(A)/(B)落入上述的范围内。其中,“围绕跖骨与趾骨之间的边界部的区 域”是从跖骨与趾骨之间的边界部上方Icm到所述边界部下方Icm的区域,优选地是从所述 边界部上方2cm到所述边界部下方2cm的区域,并且更有选地是从所述边界部上方3cm到 所述边界部下方3cm的区域。本发明中使用的比(A)/(B)可以是在4.9N(500gf)的载荷下测量的伸长率的比 或在17.7N(1800gf)的载荷下测量的伸长率的比,并且所述比中的一个将落入上述的范围 内。更优选的是两个比都落入上述的相应的范围内。当本发明的支撑结构配合在足部上时,优选的是足背上的覆盖压力是0至 25. OkPa0关于用于抓紧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9、9的形状和尺寸,没有特殊的限 制,只要防滑装置能够在前足的外侧和内侧处将本发明的支撑结构固定到前足即可。例如, 所述防滑装置可以是具有3cm至IOcm的长度和0. 5cm至3cm的宽度的矩形形状或类似矩 形的形状。另外,当拇趾囊肿胀开口 10、10如图2中所示形成时,防滑装置可以具有与开口12一致的切除部分。另外,多个防滑装置9可以附装到待与前足的外侧和内侧接触的支撑结 构的每个相应部分。例如,待与前足的外侧和内侧接触的支撑结构的相应部分中的每个或 一个可以附装有防滑装置9、9的两个条,所述防滑装置9、9的两个条中的每个都沿着足 部的纵向方向延伸;多个正方形的、圆形的或椭圆形的防滑装置9、9,所述多个防滑装置9、 9沿着与足部的纵向方向相对应的方向并排地布置。在本发明的支撑结构中,用于抓紧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9、9固定在待与 足部的外侧边缘和内侧边缘和/或足背的外侧边缘和内侧边缘接触的支撑结构的相应部 分处,并且防滑装置可以延伸到待与足底的外侧边缘和内侧边缘接触的部分。在本发明中,足背部件7、足底部件8和用于抓紧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9、 9可以在将支撑结构配合到足部之前通过将上述的部件缝合成如图2中所示的支撑结构的 形式而结合在一起。或者,上述的部件可以在支撑结构配合到足部时结合在一起。例如,本 发明的支撑结构可以通过使用彼此借助环紧固件和钩紧固件结合在一起的足背部件7和 足底部件8并且通过使用双面胶带作为用于抓紧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9、9由包括 以下步骤(1)至(3)的方法形成(1)将一片双面胶带附装到足部的外侧和内侧的每个边缘,作为用于抓紧前足的 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2)将设有钩紧固件(所述钩紧固件在足底部件的相对侧部分的边缘处附装到足 底部件的外表面)的足底部件通过使用附装到足部的外侧和内侧的边缘的双面胶带而固 定到足部,其中所述足底部件固定成使得沿着足部的宽度方向绷紧足部;以及(3)将设有环紧固件(所述环紧固件在足背部件的相对侧部分的边缘处附装到足 背部件的内表面)的足背部件通过将环紧固件配合到足底部件的相对应的钩紧固件而附 装到足底部件。(不必说,环紧固件可以与足底部件一起使用,并且钩紧固件可以与足背部件一起 使用。)具有用于其中放置脚趾的两个或多个袋部件的支撑结构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 施例,所述袋部件如在上述的专利文献5中说明。这些袋部件的存在当使用者将脚趾插入 到相对应的袋部件中以用于将支撑结构固定到足部时能够使第一脚趾和第五脚趾朝向足 底的中心轴线被拉动,由此形成横弓。因此,用于抓紧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9、9可 以在维持形成的横弓的同时容易地定位在足部的外侧和内侧的期望的部分处。另外,在本发明中,足底部件8的内表面可以在面对足部的跖骨的部分处附装有 衬垫。该衬垫能够尤其当在足部上承载重量时改进支撑结构校正横弓的效果。关于跖骨衬 垫的材料和生产,可以参照例如上述的专利文献3。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是这样的支撑物,但是本发明的支撑结构可以是短袜或长袜 的形式。当本发明的支撑结构是短袜或长袜的形式时,除了足背部件7、足底部件8和用于 抓紧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9、9以外的部件可以通过任何常规的材料以及通常用 于生产短袜和长袜的方法来生产。图4是配合在足部上的短袜形式的本发明的支撑结构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并且图 5是配合在足部上的图4的支撑结构的透视图。在短袜形式的本发明的支撑结构6'中,如 上解释了除了足背部件7、足底部件8和用于抓紧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9、9以外的部件,并且可以通过使用通常用于生产常规的短袜或长袜的材料通过常规的方法形成额外 的部件Ila和lib。图6是短袜形式的本发明的支撑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其示出内踝的侧 面,并且图7示出图6的支撑结构的透视图,其示出外踝的侧面。图6和7中示出的实施例 的支撑结构6'还包括足踝支撑带,所述足踝支撑带待围绕足踝配合,使得足踝的前部和足 跟被所述足踝支撑带环绕。足踝支撑带包括用于覆盖足踝的前部的前部足踝部件12和用 于覆盖足跟的足跟部件13。前部足踝部件12和足跟部件13连接在一起,使得当足踝支撑 带围绕足踝配合时,前部足踝部件和足跟部件之间的边界部与足踝的外侧和内侧对准。另 外,在足踝支撑带的内表面附装有用于抓紧足踝(用虚线示出)的防滑装置14、14,其中所 述防滑装置中的一个附装到足踝支撑带的待与足部内踝接触的部分,而另一个所述防滑装 置附装到这样的足踝支撑带的部分,即,所述足踝支撑带的部分在外踝与足跟之间的中间 位置处与足部接触。另外,在沿着与配合有支撑结构的足部的宽度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测量 时,前部足踝部件12的伸长率大于足跟部件13的伸长率。由于这种结构,足踝支撑带对于 预防和治疗PTTD是有效的,而同时防止不必要地压迫血管和神经并且没有过度干扰围绕 足踝的肌肉和韧带的运动。如上所述,在伴随有足部变形的多种疾病(例如扁平足、拇趾外 翻和PTTD)之间有相关性,并且将足踝支撑带增加到本发明的支撑结构能够更加广泛有效 地预防和校正足部变形。另外,如图7中所示,跖骨衬垫15可以在待面对足部的跖骨的部 分处附装到足底部件8的内表面。本发明的预防和校正效果将通过附装跖骨衬垫15而显 著地增强。以上已经解释了用于生产跖骨衬垫15的材料和方法。以下详细地解释上述的足踝支撑带。足踝支撑带可以以与短袜形式的支撑结构成 一体的形式生产。或者,单独制备的足踝支撑带可以附装到支撑结构的主体。关于足踝支 撑带的形状和尺寸,没有特殊的限制,只要足踝支撑带能够环绕足踝的前部和足跟,并且能 够在当支撑结构固定在足部上时没有滑落的情况下保持在足部的期望的部分即可。例如, 作为前部足踝部件12,可以使用具有Icm到8cm的宽度(沿着足部的纵向方向的长度)的 条,优选地使用具有2cm到5cm的宽度的条。优选的是足跟部件13具有这样的(沿着足部 的纵向方向的长度)的宽度,即,所述宽度足以使足跟部件13稳固地固定到足跟。例如,足 跟部件13的宽度优选地是5cm至12cm,更优选地是6cm至10cm。如图6和7中所示,优选 地是足跟部件13具有圆形的或椭圆形的开口,所述开口形成在待与足跟的中心以及围绕 该中心的部分接触的部分处。前部足踝部件12和足跟部件13可以各自通过与用于形成上述的足背部件和足 底部件的那些材料和方法相同的材料和方法形成。如在足背部件和足底部件的情况下,在 沿着与配合有支撑结构的足部的宽度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测量时,必要的是前部足踝部件12 的伸长率(A')大于足跟部件13的伸长率(B' ) ( S卩,(A' ) > (B'))。优选地,前部足 踝部件的伸长率(A')与足跟部件13的伸长率(B')的比(A' )/(B')优选地是1.2或 更大,更优选地是2至200,并且最优选地是2. 5至100。另外,优选的是伸长率(A')和伸 长率(B' ) 二者落入以上结合上述伸长率(A)和伸长率(B)解释的范围内。足跟部件13 的伸长率(B')可以是0%,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前部足踝部件12的伸长率(A') 落入上述的范围内。用于抓紧足踝的防滑装置14、14可以通过与用于形成上述的用于抓紧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的那些相同的材料和方法形成。如上所述,用于抓紧足踝的防滑装置 14、14在内踝的侧处附装到待与足部的内踝接触的支撑结构的部分。优选的是,在内踝的侧 处用于抓紧足踝的防滑装置14的位置和尺寸使得当本发明的支撑结构配合在足部上时防 滑装置14可以整个覆盖内踝。另一方面,在内踝的侧处用于抓紧足踝的防滑装置14附装 到支撑结构的待与外踝与足跟之间的中间位置接触的部分。通过以上述的方式定位用于抓 紧足踝的防滑装置14,能够容易地抑制出现外翻(足部向外形成角度),而同时抑制出现内 翻(足部向内形成角度)。因此,能够在没有过度限制足部运动的情况下有效地预防和治 疗PTTD。另外,优选的是,(用于抓紧足踝的)防滑装置14附装到这样的部分中,S卩,在所 述部分中整个防滑装置14定位在外踝的底部下面(图7中用虚线示出)。或者,用于抓紧 足踝的防滑装置14可以附装到这样的部分中,S卩,在所述部分中防滑装置14的一部分覆盖 外踝的下部分。在该情况下,防滑装置14的在覆盖外踝的下部分的部分处的面积优选地是 用于抓紧足踝的防滑装置14的总面积的50%或更小,更优选地是所述总面积的30%或更 小,最优选地是所述总面积的20%或更小。关于用于抓紧足踝的防滑装置14的具体形状和尺寸,没有特殊的限制,只要可以 获得本发明的期望的效果即可。例如,防滑装置的形状可以适当地从由正方形、矩形、圆形 或椭圆形组成的组中选出。关于尺寸,优选的是正方形的边长、矩形的长边、圆形的直径、或 椭圆形的长轴是2cm至10cm,优选地是2. 5cm至7cm,并且更优选地是3cm至5cm。如同用于抓紧前足的防滑装置的情况一样,优选的是用于抓紧足踝的防滑装置 14、14由粘结材料制成。粘结材料的特定示例是以上结合用于抓紧前足的防滑装置来解释 的特定示例。在本发明的支撑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上述的足底部件和足跟部件通过由低 伸长率的材料制成的桥接部件连接,所述低伸长率的材料与用于形成足底部件和足跟部件 的材料(多种材料)相同或类似(以下,桥接部件称为“跖骨足底连接带”)。跖骨足底连 接带的使用是优选的,这是因为跖骨足底连接带增强本发明的效果以便防止或校正拇趾和 足跟的外翻。关于跖骨足底连接带的材料、伸长率和类似因素,可以参照以上结合足底部件 和足跟部件的解释。图8是本发明的支撑结构的又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该支撑结构具有脚趾开口, 所述脚趾开口被分成用于第一脚趾的开口和用于其余脚趾的另一个开口。在图8中绘制出 的实施例中,足底部件的内表面附装有拇趾外翻校正柔性板16,所述拇趾外翻校正柔性板 16沿着支撑结构的待与前足的内侧边缘接触的部分延伸。如图9中所示,拇趾外翻校正柔 性板16具有厚度从顶部到底部连续渐缩的楔形横截面。在许多情况下,拇趾外翻伴随有第一跖骨和第一脚趾(拇趾)的转动。例如,就右 足而言,如从脚趾的尖端观察,拇趾经常顺时针转动。拇趾外翻校正柔性板16能够通过使 拇趾表现出楔形来防止或校正、拇趾的转动。以下将给出在该方面上的更加详细的解释。 在本发明中,由于上述的支撑结构的构造,通过将拇趾的跖趾(MTP)关节的位置维持或校 正到中间位置(正常位置)而实现扁平足的预防和治疗。然而,当MTP关节固定到中间位置 时,拇趾的内收肌变得放松。在该状况中,当拇趾外翻校正柔性板16以如图8和10中绘制 的方式定位时,逆向的力通过拇趾外翻校正柔性板16的楔效应有效地施加在拇趾上,由此 能够防止和校正拇趾趾骨的内部转动(即,拇趾趾骨扭曲成使得脚趾甲面对内侧的状态)。
关于拇趾外翻校正柔性板16的尺寸,优选的是校正柔性板16具有如图10中所绘 制出的尺寸,也就是,这样的长度和这样的宽度,即,所述长度使所述板从趾骨近端头部延 伸到跖骨的中间,所述宽度足以用于表现出楔效应。具体地,柔性板16的尺寸依据足部的 尺寸和类似参数而改变,例如,长度可以是3cm至15cm,并且宽度可以是1.5cm至5cm。另 外,优选的是柔性板的顶部处的厚度是Imm至8mm,更优选地是2mm至6mm。如图9和10中所示,为了防止压迫第一脚趾的MTP关节部分,优选的是拇趾外翻 校正柔性板16具有与关节的形状一致的切除部分。关于切除部分的形状,没有特殊的限 制,只要可以避免压迫第一脚趾的MTP关节部分即可。例如,如图10中所示,优选的是拇趾 外翻校正柔性板16的宽度在待与MTP关节接触的部分处变窄,以便使柔性板16的该部分 仅接触在足底部件和足部的侧之间的边界部处的窄区域。关于在该切除部分处的拇趾外翻 校正柔性板16的宽度(当切除部分如同图9或10中所示那样弯曲时的柔性板的最小宽 度),没有特殊的限制。然而,优选的是在该切除部分处的拇趾外翻校正柔性板16的宽度是 0. 2cm 至 1. 5cm,更优选地是 0. 3cm 至 1. 3cm。如图9中所示,优选的是拇趾外翻校正柔性板16包括沿着柔性板的纵向方向延伸 的形状记忆合金板17。形状记忆合金板17增强在足部上承载重量时预防和校正足部变形 的效果。形状记忆合金板17可以嵌入拇趾外翻校正柔性板中或附装到拇趾外翻校正柔性 板的表面。当使用拇趾外翻校正柔性板16时,优选的是柔性板16在待与足部接触的位置处 以图10中所绘制出的方式附装到支撑结构的足底部件的内表面。具体地,优选的是柔性板 沿着在足底部件和足部的侧之间的边界部延伸并且接触从趾骨近端头部延伸到跖骨中间 的区域。拇趾外翻校正柔性板16可以由常规的挠性树脂制成。例如,可以使用由氯乙烯、 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碳氟树脂、丙烯酸树脂、ABS树脂和聚氨酯树脂组成 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树脂。以下,将参照以下示例和比较示例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以下示例和比较 示例不应当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示例 1使用图2中所示的支撑物6执行扁平足的校正。患者是患有包括以下症状的53岁 的女性,所述病症包括下落的纵弓和横弓;在第二和第三MTP关节部分处形成的胼胝症; 以及拇趾MTP关节的肿胀(拇趾囊肿胀形成)、发红和疼痛。HV角度(拇趾外翻角度)是 25° (其中HV角度是近节趾骨头部的骨头轴线与第一跖骨的骨头轴线之间的角度,所述HV 角度是拇趾外翻变形的指标),并且M1M2角度是15° (其中,M1M2角度是第一跖骨的骨头 轴线与第二跖骨的骨头轴线之间的角度,所述M1M2角度是第一跖骨内翻的指标)。以下,详细地解释支撑物6。具有等腰梯形形状(较短的平行边2cm,较长的平 行边4cm,并且其余的两个边中的每个8cm)的弹性合成纤维布(73 %聚氨酯,27 %尼龙) 用作足背部件7,并且矩形聚丙烯非织造布(宽度16cm,长度8cm)用作足底部件8。用 作足背部件7的弹性合成纤维布的伸长率(A)在4.9N(500gf)的载荷下测量时是75%,并 且在17. 7N(ISOOgf)的载荷下测量时是160%,其中伸长率沿着与配合有支撑结构的足部 的宽度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测量。用作足底部件8的矩形聚丙烯非织造布的伸长率(B)在4. 9N(500gf)的载荷下测量时是5%,并且在17. 7N(1800gf)的载荷下测量时是10%,其中 伸长率沿着与配合有支撑结构的足部的宽度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测量。因此,足背部件7的 伸长率㈧与足底部件8的伸长率⑶的比(A)/⑶在4.9N(500gf)的载荷下测量时是 15,并且在17. 7N(1800gf)的载荷下测量时是16。用作足背部件7的弹性合成纤维布的相对的8cm的侧边被分别缝合到聚丙烯非织 造布的相对应的8cm的侧边以形成筒状支撑结构。用作足底部件8的矩形聚丙烯非织造布 具有两个椭圆形的开口(拇趾囊肿胀开口 10、10),每个所述椭圆形的开口都具有3cm的长 轴。椭圆形的开口形成在足底部件的相应的部分处,所述足底部件的相应部分待与在前足 的外侧和内侧处的跖骨与趾骨之间的边界部接触。常规的双面胶带的条被切成如图2中所示的形状并且用作一对用于抓紧前足的 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9、9。在患者的重量的载荷下在跖骨与趾骨之间的边界部处的患者的足部的宽度在将 支撑物配合在足部上之前是10. 5cm,但是在将支撑物配合在足部上之后减小到9. 5cm。另 外,在将支撑物配合在足部上之后,足部的HV角度从25°减小到18°,并且足部的M1M2角 度从15°减小到9° (在足部上承载重量的情况下测量HV角度和M1M2角度)。当在支撑 物配合在患者的足部上之后观察该足部8小时时,足部的宽度、HV角度和M1M2角度分别维 持通过在支撑物配合在足部之后立即测量所获得的值处,并且具有支撑物的足部没有示出 任何疾病,所述疾病例如肿胀、麻痹、疼痛和发红。比较示例1以与示例1中基本相同的方式生产支撑物,除了没有使用一对用于抓紧前足的外 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9以外。使用所生产的支撑物,以与示例1中相同的方式执行扁平足 的校正。当在足部上没有承载重量的情况下测量配合有支撑物的足部的宽度时(即,在足 部保持在空中时),宽度从10. 5cm减小到10. Ocm0然而,足部的宽度在患者的重量的载荷 下返回到10. 5cm。另外,当在患者的重量的载荷下测量足部的宽度、HV角度和M1M2角度时,在支撑 物配合在足部上之前和之后在足部的HV角度和M1M2角度中没有观察到变化(配合有支撑 物的足部的HV角度和M1M2角度分别是大约和大约14° )。工业适用性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支撑结构,不但能够甚至在使用者的重量的载荷下维持通过在 足部上配合支撑结构所形成的横弓,而且也能够将通过支撑结构抵靠前足所施加的覆盖压 力抑制到较低的水平,以便可以防止出现水肿和麻痹。因此,本发明能够在没有使使用者受 到不舒适和痛苦的情况下广泛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伴随有足部变形的疾病(例如扁平足、拇 趾外翻、由于PTTD所导致的足弓落下(足底扁平)、和足跟外翻)。另外,可以通过使用较 薄的材料和简单的结构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极好的效果,由此本发明的支撑结构可以容易 地配合在足部上并且可以与室外或室内的鞋类结合使用。这意味着,支撑结构的日常使用 是容易的,以便使本发明的上述极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可以通过日常使用支撑结构而容易 增强到较大的程度。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伴随有足部变形的疾病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用于覆盖前足的足背的足背部件,用于覆盖前足的足底的足底部件,和 至少一对用于抓紧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 其中所述足背部件和所述足底部件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筒状结构,以便当所述支撑结构配合 在足部上时,所述足背部件和所述足底部件之间的边界部与所述前足的外侧和内侧对准;所述至少一对用于抓紧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滑装置在所述筒状结构的待与所述前 足的外侧和内侧接触的相应的部分处附装到所述筒状结构的内表面;并且当沿着与配合有所述支撑结构的足部的宽度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测量时,所述足背部件 的伸长率大于所述足底部件的伸长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足背部件的伸长率(A)与所述足底部件 的伸长率(B)的比(A/B)是1.2或更大,所述伸长率每个都沿着与配合有所述支撑结构的 足部的宽度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测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用于抓紧前足的外侧和内侧的防滑 装置每个都由粘结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还包括附装到所述足底部件的内 表面的衬垫,所述衬垫附装到所述支撑结构的面对配合有所述支撑结构的足部的跖骨的部 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是短袜的形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是长袜的形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足踝支撑带,所 述足踝支撑带待围绕足踝配合,使得所述足踝的前部和足跟被所述足踝支撑带环绕,其中 所述足踝支撑带包括用于覆盖足踝的前部的前部足踝部件, 用于覆盖足跟的足跟部件,和 至少一对用于抓紧足踝的防滑装置, 其中所述前部足踝部件和所述足跟部件连接在一起,使得当所述足踝支撑带围绕所述足踝 配合时,所述前部足踝部件和所述足跟部件之间的边界部与所述足踝的外侧和内侧对准;所述至少一对用于抓紧足踝的防滑装置附装到所述足踝支撑带的内表面,所述防滑装 置中的一个附装到所述足踝支撑带的待与所述足部的内踝接触的部分,并且另一个所述防 滑装置附装到所述足踝支撑带的在外踝与足跟之间的中间位置处与所述足部接触的部分; 以及当沿着与配合有所述支撑结构的足部的宽度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测量时,所述前部足踝 部件的伸长率大于所述足跟部件的伸长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前部足踝部件的伸长率(A')与所述 足跟部件的伸长率(B')的比(A' /B')是1.2或更大,所述伸长率每个都沿着与配合有 所述支撑结构的足部的宽度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测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用于抓紧足踝的防滑装置每个都由 粘结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拇趾外翻校正 柔性板,其中所述拇趾外翻校正柔性板附装到所述足底部件的内表面并且沿着支撑结构的 与所述前足的内侧边缘接触的部分延伸,所述柔性板具有从顶部到底部厚度连续渐缩的楔 形横截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拇趾外翻校正柔性板包括沿着所述 柔性板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形状记忆合金板,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板嵌入所述拇趾外翻校正柔 性板中或附装到所述拇趾外翻校正柔性板的表面。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支撑物、短袜或长袜,所述支撑物、短袜或长袜甚至可以在使用者的重量下维持横弓,并且能够在没有不舒适或疼痛的情况下广泛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伴随有足部变形的疾病,例如扁平足、拇趾外翻和胫后肌腱功能障碍(PTTD)。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伴随有足部变形的疾病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足背部件、足底部件和至少一对用于抓紧前足的侧的防滑装置,其中足背部件和足底部件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筒状结构,以便使足背部件和足底部件之间的边界部与前足的侧对准;防滑装置在筒状结构的待与前足的侧接触的部分处附装到筒状结构的内表面;并且足背部件沿着足部的宽度方向的伸长率大于足底部件的伸长率。
文档编号A61F5/10GK102046115SQ20098011950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6日
发明者原田正则 申请人:原田正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