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透镜插入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113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眼内透镜插入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白内障手术后的无水晶体眼、或者对折射矫正手术中的有水晶 体眼插入眼内透镜而被使用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超声波乳化吸引手术等的普及,以减轻手术后散光和手术侵害为 目的,开发了能够从较小的切开创口插入的眼内透镜、即由可折叠的硅、丙烯酸树脂、水凝 胶等软性材料构成的眼内透镜,并被广泛地使用在临床上。另一方面,作为用于将这些可折叠的眼内透镜从眼球的更小的切开创口插入的器 具而开发了各种眼内透镜插入装置。通过这些眼内透镜插入装置能够将被折叠的眼内透镜 通过筒状的插入筒推到眼内,因此与使用以往的镊子来插入的情况相比,能够从更小的切 开创口向眼内插入眼内透镜。作为眼内透镜插入装置的插入方式大致区分为螺旋式(旋入式)和推进式。推进式是以下类型的眼内透镜插入装置反抗眼内透镜和插入筒内壁的摩擦等的 阻力,做手术的人在感觉上以握力来推压操作部,将其压力传递给眼内透镜并推动眼内透 镜前进(例如专利文献1、2、;3)。通过这些推进式的眼内透镜插入装置,眼内透镜的插入操 作也能够简单地以单手进行操作,因此具有做手术的人在插入操作中也能够用空闲的手进 行其他操作的优点,但是由于需要保持眼内透镜和插入筒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力与操作部的 操作压力的平衡来使眼内透镜前进,因此也存在控制操作部的操作压力较难的缺点。另外, 通常被设置在眼内透镜插入装置的顶端的嘴在眼内透镜通过的插入筒内中最细,特别是在 从该嘴使高度数厚的眼内透镜放出的情况下、或为了使其与更小的切开创口对应而缩小嘴 的内径的情况下,眼内透镜通过嘴时的负荷变大,因此将眼内透镜突然放到眼内也有可能 对眼组织造成损伤。另一方面,螺旋式是以下类型的眼内透镜插入装置柱塞和主体存在内外螺纹的 关系,通过使处于柱塞的端部的操作部旋转,柱塞、或者推压眼内透镜的杆向透镜行进方向 前进,由此推动眼内透镜而前进(例如专利文献4)。这些螺旋式的眼内透镜插入装置存在 以下优点由于容易控制柱塞、或者杆的移动量,因此在放出厚的眼内透镜的情况、或者缩 小嘴的内径的情况等眼内透镜通过嘴时的负荷变大的情况下,也能减少将眼内透镜突然放 到眼内的危险性,但是需要两手进行插入操作,因此担心与推进式相比操作稍稍变得烦杂。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文献特表2000-51648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144480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351196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专利文献特表平11-5063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降低成为推进式的眼内透镜插入装置的问题的“操作压力控制难”的方法而 存在使用“弹簧”的方法(日本专利文献特表2000-516487)。尝试通过弹簧来施加对抗操 作部的操作压力的力,并保持弹簧的反作用力、眼内透镜的摩擦阻力、以及操作部的操作压 力之间的平衡,由此想要在感觉上容易控制操作部的操作压力,但是即使使用上述方法也 不能说能够进行充分的控制,尽管操作是烦杂的,但是使用很少地控制操作压力的螺旋式 的眼内透镜插入装置的人也较多。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控制操作部的操作压力 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涉及的发明是一种眼内透镜插入器具,推压操作部来推出眼 内透镜,其特征在于,具有能够使被推压了的所述操作部自动地返回到可操作位置的顶出 机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2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透镜接触部,用于推出所述眼 内透镜;传递部,将施加给所述操作部的外力传递给所述透镜接触部;以及插入筒,将被所 述透镜接触部推出的所述眼内透镜经由所述插入筒放到外部,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停止单 元,在所述透镜接触部开始推出所述眼内透镜之后到将所述眼内透镜从所述插入筒完全放 到外部之前使所述透镜接触部暂时停止;以及返回单元,在通过所述停止单元使所述透镜 接触部暂时停止的状态下,使所述操作部返回到可操作位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3和4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在其前方固定所述插入筒 的主体,所述操作部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后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5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眼内透镜是预先被设置的预装 入型。本发明的权利要求6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返回单元是将所述操作部向后 退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本发明的权利要求7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停止手段在所述眼内透镜通过 被设置在所述插入筒的顶端的嘴部内时使所述透镜接触部至少停止一次。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能够使被推压了的操作部通过顶出机构自动返 回到可操作位置,由此能够更容易地控制所述操作部的操作压力。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的整体构成的截面 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中的主体的构成的 截面图;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中的主体上组装 了顶出机构的状态的截面图;图4的(a) (b)是阶段性地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眼内透镜插入器 具中的使用状态的图,(a)是表示第一次的推出动作的截面图,(b)是表示向可操作位置返回的截面图,(C)是表示第二次的推出动作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的整体构成的截面 图;图6的(a) (e)是阶段性地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眼内透镜插入器 具中的使用状态的图,(a)是表示第一次的推出动作的截面图,(b)是表示向可操作位置返 回的截面图,(c)是表示第二次的推出动作的截面图,(d)是表示向可操作位置返回的截面 图,(e)是表示第三次的推出动作的截面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的整体构成的截面 图,是示出固定在壳体上的状态的图;图8的(a) (d)是阶段性地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眼内透镜插入器 具中的使用状态的图,(a)是表示初始状态的截面图,(b)是表示第一次的推出动作的截面 图,(c)是表示向可操作位置返回的截面图,(d)是表示第二次的推出动作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1.第一实施方式(1)整体构成图1所示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包括主体2 ;被设置在该主体2的一端加的操 作部3 ;使所述操作部3相对于所述主体2能够进退的顶出机构4 ;以及被安装在所述主体 2的另一端2b的筒5,作为整体被构成为能够通过顶出机构4使操作部3反复进退,并将设 置在筒5内的眼内透镜6阶段性地推出。此外,作为被一次性使用的插入筒,在手术时通过 做手术的人或者助手在其内部设置眼内透镜的类型的插入筒一般被称为筒。另外,眼内透镜6是由硅树脂、丙烯酸树脂、水凝胶等可折叠的软质材料制作,在 被放到眼球内时被展开,替代水晶体而发挥作用,例如具有光学部6a以及2个支撑部6b、 6b。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透镜行进方向(推出方向)设为“前方”,将其相反的方向 设为“后方”。顶出机构4被构成为能够通过操作部3被向前方推出而将眼内透镜6推出预定距 离,并将被向前方推出的操作部3自动地向后退方向移动。该顶出机构4具有与操作部3 成为一体的作为传递部的柱塞10、杆11、将所述柱塞10向作为后退方向的后方施力的作为 返回单元的螺旋弹簧12、以及被设置在主体2的内表面的后述的卡合部。这里,优选主体2、柱塞10、以及杆11被能够射出成型的合成树脂形成。由此,能 够廉价地大量生产,因此对于用完即可丢弃(一次性)的用途也能够优选地使用。柱塞10将操作部3的移动范围限制在预定范围,并具有将由做手术的人施加给操 作部3的外力传递给处于杆11的推出轴22的顶端的透镜接触部22a的作为推压力传递单 元的功能。该柱塞10具有一端被设置有操作部3的轴体15、以及形成在该轴体15的另一 端的一对推出片16、16。操作部3将轴体15的一端以同心圆状扩大直径来形成为圆盘状, 并与轴体15 —体化。所述轴体15被构成为被装填所述螺旋弹簧12并能够被自由地插入到所述主体2 内。该轴体15的另一端经由宽度窄的连结部17而被设置有一对推出片16、16。另外,在连结部17上设置有向与透镜行进轴A正交的方向突出的限位销19。一对推出片16、16隔着透镜行进轴A而被设置在两侧,以相对于透镜行进轴A大 致为平行的方式将连结部17的顶端形成为两股。该一对推出片16、16被设置成以与连结 部17连接的基端16a、16a为旋转中心并在相对于透镜行进轴A正交的方向可弹性变形。另 外,在各推出片16的顶端16b、16b分别形成有向外部突出的凸部18。杆11被构成为与柱塞10独立的单体,不被与柱塞10 —体化,而被构成为通过从 柱塞10传递的外力能够推出眼内透镜6。该杆11具有滑动体20 ;被设置在该滑动体20 的一端的一对卡合片21、21 ;以及被设置在该滑动体20的另一端的推出轴22。此外,处于 杆11的推出轴22的顶端的透镜接触部22a的形状能够采用公知的形状。滑动体20被如下构成由具有可自由地插入到所述主体2内的外径的圆柱状的部 件形成,能够将推出轴22保持在透镜行进轴A上。另外,滑动体20的一端具有与透镜行进 轴A正交的大致平坦的抵接面23。一对卡合片21、21从隔着透镜行进轴A而为两侧的滑动体20的外缘附近相对于 透镜行进轴A大致平行地被形成。卡合片21、21被形成得随着从顶端向与滑动体20连接 的基端21a越来越细,并被设置成以该基端21a为旋转中心能够向相对于透镜行进轴A正 交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另外,在各卡合片21、21的顶端在内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凸部18与 其卡合的凹部对,在外侧分别形成有突起25。此外,筒5沿透镜行进轴A依次设置有透镜设置部7、移行部8、以及嘴部9,被设置 在透镜设置部7的眼内透镜6被构成为被杆11推出而从透镜设置部7移动来通过移行部 8,由此被较小地折叠,并能够从嘴部9以较小地被折叠了的状态放到外部。另外,在筒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能够向与透镜行进轴A正交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 的翼部35。在该翼部35的后端的内侧分别形成有卡合突起36。筒5被构成为当对翼部35 的顶端从外侧向内侧施加外力后,翼部35的后端能够向外侧发生弹性变形。主体2如图2所示,由圆筒状的部件形成,在一端加侧的表面上设置有作为停止 单元的与透镜行进轴A平行的长圆形状的滑行孔观。另外,在主体2的另一端2b侧的表面 上,筒5的卡合突起36与其卡合的矩形状的容纳孔四、四分别隔着透镜行进轴A而被设置 在两侧。并且,在主体2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作为前述的卡合部的、用于预先固定杆11的固 定凹部30、以及限制杆11向后方返回的限制凸部31。另外,在主体2的外侧表面上,向外 侧被突出设置有暂停部32。如上所述,构成了各部分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首先对主体2依次插入杆11、以及 装填了螺旋弹簧12的柱塞10,从而将顶出机构4组装在主体2上。这里,当将杆11插入到 主体2时,将杆11从推出轴22向主体2的一端加插入,被插入到卡合片21的突起25与 主体2的固定凹部30卡合。接着,将插入了螺旋弹簧12的柱塞10从推出片21向主体2的一端加插入。此 时,柱塞10被插入到主体2中,直到推出片16通过杆11的卡合片21和卡合片21之间,并 且推出片16的顶端16b抵接到抵接面23为止(图3)。另外,被设置在柱塞10的连结部17的限位销19被自由地插入到主体2的滑行孔 28。由此,柱塞10能够在限位销19与滑行孔28的一端^a以及另一端28b抵接的范围内向后方和前方移动,由此操作部3能够与透镜行进轴A平行地进退。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假设将限位销19与滑行孔观的一端^a抵接时的操作部 3 (柱塞10)的位置称为原点,将限位销19与滑行孔观的另一端28b抵接时的操作部3 (柱 塞10)的位置称为推出点。另外,螺旋弹簧12被装填在主体2的一端加与操作部3之间,并将操作部3向后 方施力,在操作部3被向前方移动了的情况下,能够使操作部3返回到可操作位置。这里,所说的可操作位置是能够将操作部3向前方推入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情 况下是限位销19从滑行孔观的另一端^b向一端28a侧离开的位置。因此,所谓可操作 位置并不是被限定为限位销19与滑行孔观的一端28a抵接的位置。如上所述,对组装了顶出机构4的主体2安装了设置有眼内透镜6的筒5。当对翼 部35的顶端从外侧向内侧施加外力时,翼部35的后端向外侧发生弹性变形,因此筒5能够 被插入到主体2的另一端2b。当在该状态下去除施加在翼部35的顶端的外力时,翼部35 弹性返回,卡合突起36与容纳孔四卡合,由此筒5被安装固定在主体2上。此外,通常在 动作开始时,筒5在被安装到主体2之前,粘弹性物质等能够使眼内透镜6顺利移动的液体 被注入到其内部。根据上述,能够得到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通过顶出机构4能够推出眼内透镜6,并 能够从筒5以较小的折叠状态放出。(2)动作和効果在上述的构成中,在操作部3从处于原点的状态(图1)被推入到主体2时,通过被 施加到操作部3的向前方的外力能够解除突起25和主体2的固定凹部30的卡合。于是, 如图4的(a)所示,在使螺旋弹簧12收缩的同时,柱塞10和杆11同时向前方移动。这里,柱塞10的限位销19在设置于主体2的滑行孔观内从一端^a向另一端 28b移动。因此,柱塞10和杆11能够以从滑行孔观的一端28a到另一端^b的长度大小, 与限位销19 一起自由进行活塞运动。这样一来,柱塞10的限位销19到达主体2的滑行孔 28的另一端^b,由此柱塞10和操作部3在推出点机械地暂时停止。由此,柱塞10和操作 部3不能向前方移动。此时,杆11在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卡合片21、21向透镜行进轴A向内侧发生弹 性变形,并且突起25超过主体2的限制凸部31。接着,当去除施加在操作部3的外力时,如图4的(b)所示,柱塞10通过螺旋弹簧 12的施加力而向后方移动。这里也是柱塞10的限位销19在滑行孔观内从另一端^b (推 出点)向一端28a移动。如此,在操作部3从推出点向一端^a移动时,推出片16在卡合片21、21的内侧 向后方移动。与此相对,杆11由于卡合片21、21的突起25与主体2的限制凸部31卡合, 因此被限制向后方的移动而被保持在停止了的状态。于是,推出片16的凸部18与卡合片 21,21的凹部M卡合。如此,柱塞10和操作部3返回到可操作位置。通过上述的第一次的动作,杆11的处于推出轴22的顶端的透镜接触部22a与被 设置在筒5内的眼内透镜6的光学部6a的周边抵接,并将该眼内透镜6向前方推出。在本 实施方式中,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在眼内透镜6通过嘴部9内时,使透镜接触部2 暂时停 止。由此眼内透镜6从透镜设置部7依次向移行部8、嘴部9移动,并在预定位置停止。这里所说的预定位置是眼内透镜6从筒5的嘴部9被放出的跟前位置。因此,处于预定位置 的眼内透镜6是如果再施加一点点力就能够完全放到外部的状态。接着,如图4的(c)所示,当返回到可操作位置的操作部3再次被推入到主体2后, 由于推出片16的凸部18卡合在卡合片21、21的凹部M上,因此柱塞10和杆11同时向前 方移动。这里也是柱塞10的限位销19在设置于主体2的滑行孔观内从可操作位置向另 一端28b移动。因此,通过限位销19到达滑行孔28的另一端^b,柱塞10在推出点机械地停止。如此,通过将返回到可操作位置的操作部3再次推入到主体2的第二次动作,推出 轴22将眼内透镜6从嘴部9放到外部。此时,推出轴22的透镜接触部2 成为从嘴部9 突出的状态,由此也能够调整放到眼内的眼内透镜6的支撑部6b、6b和眼内透镜6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中,成为具有顶出机构4的构成,所述顶 出机构4使进行推出眼内透镜6的动作的操作部3自动地返回到可操作位置。由此,做手 术的人在进行推出眼内透镜6的动作时,不需要一次推入从眼内透镜6的设置位置到放在 眼内为止的长的行程,因此容易控制操作部3的操作压力。另外,在以单手进行操作的情况 下,也能够使1次的推出动作的行程较短,因此容易单手操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被构成为通过将操作部3向前方推出 两次的动作来将眼内透镜6放到外部。由此,与通过一次动作将眼内透镜6放到外部的以 往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操作部3的移动量,因此做手术的人能够容易调整眼内透镜6的移动量。并且,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被构成为在第一次动作中在从筒5的嘴部9放出的跟 前位置使眼内透镜6机械地暂时停止,因此能够防止不熟练而使眼内透镜6突然放到眼内。 特别是,在眼内透镜6通过嘴部9时,由于眼内透镜6被较小地折叠,因此为了推出眼内透 镜6,需要将操作部3较强地向前方推入,但是在第一次动作中,由于被构成为在眼内透镜6 从嘴部9要被放出的跟前位置使透镜接触部2 机械地暂时停止,因此即使推入操作部3 的力大,也能够防止眼内透镜6被突然地放出,从而能够更安全地放出。另外,在需要较强地推出操作部3的第二次动作时,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也被构成 为将操作部3自动地返回到可操作位置,由此做手术的人能够在与第一次同样的可操作位 置中对操作部3进行操作,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将眼内透镜6插入到眼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操作部3被设置在主体2的另一端2a,由此眼内透镜 6的插入操作能够容易地以单手进行操作,因此做手术的人能够用在插入操作中也空闲的 手进行其他的操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螺旋弹簧12将操作部3向后退方向施力,因此能 够更可靠地使操作部3返回到可操作位置。2.第2实施方式(1)整体构成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40相对于通过进行两次将操作部推入到主 体的动作而将眼内透镜放到外部的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仅在通过进行三次上述动作而将眼 内透镜放到外部的构成的方面不同。此外,关于与上述构成同样的构成,标注同样的符号,并简化说明。眼内透镜插入器具40如图5所示,包括主体41、操作部3、顶出机构42、以及筒5, 作为整体被构成为能够通过顶出机构42使操作部3反复进退,从而将设置在筒5内的眼内 透镜6阶段性地推出。顶出机构42包括柱塞10、杆43、将所述柱塞10向作为后退方向的后方施力的螺 旋弹簧12、以及被设置在主体41的内表面的后述的卡合部。杆43具有滑动体20、一对卡合片44、以及被设置在该滑动体20的另一端的推出 轴22。在各卡合片44的顶端在内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凸部与其卡合的第一凹部45、第2凹 部46,在外侧形成有突起25。在主体41的内周面,作为前述的卡合部设置有用于预先固定杆43的固定凹部30、 以及限制杆43向后方返回的第一限制凸部47和第2限制凸部48。(2)动作和効果在上述的构成中,在操作部3被推入到主体41时,通过施加在操作部3的向前方 的外力,突起25和主体41的固定凹部30的卡合被解除,如图6的(a)所示,使螺旋弹簧12 收缩的同时,柱塞10和杆43同时向前方移动。这里,柱塞10的限位销19在被设置于主体41的滑行孔观内从一端^a向另一 端^b移动。因此,通过限位销19到达滑行孔28的另一端^b,柱塞10和操作部3在推出 点机械地暂时停止。此时,杆43在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其卡合片44朝向透镜行进轴A而向内侧发生 弹性变形,突起25越过主体41的第一限制凸部47。接着,当去除被施加到操作部3上的外力后,如图6的(b)所示,柱塞10由于螺旋 弹簧12的施加力而向后方移动。这里也是柱塞10的限位销19在滑行孔观内从另一端 ^b (推出点)向一端28a移动。如此,在柱塞10从推出点向一端28a移动时,推出片16、16在卡合片44的内侧向 后方移动。与此相对,杆43由于卡合片44的突起25卡合在主体41的第一限制凸部47而 被限制向后方移动,并被保持为停止的状态。于是,推出片16的凸部18卡合在卡合片44 的第一凹部45。如此,柱塞10和操作部3返回到可操作位置。通过上述的第一次动作,杆43的处于推出轴22的顶端的透镜接触部2 与被设 置在筒5内的眼内透镜6的光学部6a的周边抵接,并将该眼内透镜6向前方推出。由此眼 内透镜6从透镜设置部7向移行部8依次移动,并在移行部8停止。接着,当返回到了可操作位置的操作部3再次被推入到主体41后,如图6的(c) 所示,由于推出片16、16的凸部18卡合在卡合片44的第一凹部45,因此柱塞10和杆43同 时向前方移动。这里也是柱塞10的限位销19在被设置于主体41的滑行孔观内从可操作位置向 另一端28b移动。因此,通过限位销19到达滑行孔28的另一端^b,柱塞10和操作部3在 推出点再次机械地暂时停止。此时,杆43在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其卡合片44朝向透镜行进轴A而向内侧发生 弹性变形,突起25越过主体41的第2限制凸部48。接着,当去除施加在操作部3的外力后,如图6的(d)所示,柱塞10由于螺旋弹簧12的施加力而向后方移动。这里也是柱塞10的限位销19在滑行孔观内从另一端^b (推 出点)向一端^a移动。如此,在操作部3从另一端^b (推出点)向一端^a移动时,推出片16、16在卡 合片44的内侧向后方移动。与此相对,杆43由于卡合片44的突起25卡合在主体41的第 2限制凸部48而被限制向后方移动,并被保持为停止的状态。于是,推出片16、16的凸部 18卡合在卡合片44的第2凹部46。如此,柱塞10和操作部3再次返回到可操作位置。通过上述的第二次动作,杆43的处于推出轴22的顶端的透镜接触部2 使被设 置在筒5内的眼内透镜6从移行部8向嘴部9依次移动,并在预定位置停止。在本实施方 式中,眼内透镜插入器具40在眼内透镜6通过嘴部9内时使透镜接触部2 暂时停止。接着,当返回到可操作位置的操作部3再次被推入到主体41时,如图6的(e)所 示,由于推出片16、16的凸部18与卡合片44的第2凹部46卡合,因此柱塞10使杆43进 一步向前方移动。这里也是柱塞10的限位销19在被设置在主体41的滑行孔观内从可操作位置向 另一端28b移动。因此,通过限位销19到达滑行孔28的另一端^b,柱塞10和操作部3在 推出点机械地停止。如此,通过将返回到了可操作位置的操作部3再次推入到主体41的第三次动作, 推出轴22将眼内透镜6从嘴部9放到外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40通过被构成为具有使进行推出眼内透镜 6的动作的操作部3自动地返回到可操作位置的顶出机构42,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 式同样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眼内透镜插入器具40构成为通过将操作部3向前方推出 三次的动作来将眼内透镜6放到外部。由此,能够使操作部3的移动量更少,因此做手术的 人能够更容易地调整眼内透镜6的移动量。另外,由于作为限位销19的移动范围的、从滑行孔28的一端28a到另一端28b之 间的距离变短,因此从主体41的一端^a到处于原点的操作部3的距离也变短。因此,在 主体41的长度和杆43的推出轴22的长度相同的情况下,眼内透镜插入器具40能够缩短 整体的长度,因此能够实现小型化。3.第3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仅在插入筒是插 入筒部的方面上不同。此外,对于与上述构成同样的构成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简化说明。图7所示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50包括主体51、操作部3、以及顶出机构4,在所述 主体51上安装有预先设置有眼内透镜6的插入筒部52。该眼内透镜插入器具50是被固定 在壳体53上、并在内置了眼内透镜6的状态下被封装化的基础上进行输送的预装入型的眼 内透镜插入器具。主体51在顶端替代安装了筒的矩形状的容纳孔而设置有安装插入筒部52的安装 部54。插入筒部52沿透镜行进轴A而依次设置有透镜设置部7、移行部8、及t/嘴部9,在 预先设置有眼内透镜6的状态下与所述主体51 —体化。该插入筒部52被构成为被设置 在透镜设置部7的眼内透镜6被杆11推出并从透镜设置部7通过移行部8而被较小地折叠,并能够从嘴部9以较小地折叠了的状态下将眼内透镜6放到外部。该插入筒部52的基 端被安装在主体51的安装部M上并被一体化。在上述构成中,如图8的(a) (d)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能够通过两次动 作将眼内透镜6放到外部。另外,在动作中,操作部3能够通过顶出机构4自动地返回到可 操作位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50被构成为具有使进行推出眼内透镜6的 动作的操作部3自动地返回到可操作位置的顶出机构4,由此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 式同样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50中,由于在手术时不需要将眼内 透镜6装填到筒5、或者将筒5安装到主体51的操作,因此能够减少处理的错误。并且,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50作为将主体51、眼内透镜6、以及插 入筒部52的使用限为一次的、用完即可丢弃的系统而提供,因此能够大幅度地减少传染病 的风险。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50中,通过被固定在壳体53来封装 化,能够防止在储藏或者输送中柱塞10被不希望地向前方推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将操作部3向前方推出两次的动作将眼内透镜6放 到外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与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同样,可以通过三次动作将眼内透 镜6放到外部。4.其他的实施方式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关于主体的与透镜行进轴正交的截面的内表面形状是圆形 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椭圆形、四边形等多边形。该情况下, 与主体的内表面形状匹配,顶出机构的其他部件、柱塞的轴体以及杆的滑动体能够选择同 样的形状。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作为顶出机构4而具有与操作部3成为一体的柱 塞10、杆11、将所述柱塞10向为后退方向的后方施力的作为施力单元的螺旋弹簧12、以及 被设置在主体2的内表面的卡合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只要能够 使操作部自动地返回到可操作位置即可,也能够使用所说的如自动铅笔那样的顶出机构。 作为返回单元也不限于螺旋弹簧,可以是板簧、弹性橡胶等。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将操作部推入到主体的动作进行两次或者三次来 将眼内透镜放到外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只要能够使操作部自动地 返回到可操作位置即可,也可以将上述动作设为四次、五次、或者其以上。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通过两次或者三次动作将眼内透镜放到外部时,透 镜接触部成为从嘴部突出的状态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 为通过两次或者三次动作而透镜接触部留在嘴部内,即使是杆向前方的运动停止后,也通 过由眼内透镜所具有的弹力而引起的自身的形状回复能慢慢地将透镜放到眼内。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操作部被设置成能够与透镜行进轴平行地进退的 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以设置成能够在与透镜行进轴正交的方向上 进退。该情况的操作部例如被构成为设置在主体的侧面,在主体的内侧方向(行进方向) 具有推出点,并在主体的外侧方向(后退方向)具有原点。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传递部是柱塞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 限于此,也可以是连杆机构或凸轮机构等,由此可以将施加到操作部的外力传递给透镜接 触部。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插入筒部具有透镜设置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 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插入筒部只要具有移行部和嘴部即可,该情况下,可以在主体上设置透 镜设置部。此外,本发明也能够应用在各种方式涉及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例如日本专利 文献特表2008-521535号公报、日本专利文献特表2001-502563号公报、德国专利发 明4110278号说明书、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4-212350号公报、以及日本专利文献特开昭 63-197453号公报涉及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等各种类型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
权利要求
1.一种眼内透镜插入器具,推压操作部来推出眼内透镜,所述眼内透镜插入器具的特 征在于,具有能够使被推压了的所述操作部自动地返回到可操作位置的顶出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镜接触部,用于推出所述眼内透镜;传递部,将施加给所述操作部的外力传递给所述透镜接触部;以及 插入筒,将被所述透镜接触部推出的所述眼内透镜经由所述插入筒放到外部, 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停止单元,在所述透镜接触部开始推出所述眼内透镜之后到将所述眼内透镜从所述插 入筒完全放到外部之前使所述透镜接触部暂时停止;以及返回单元,在通过所述停止单元使所述透镜接触部暂时停止的状态下,使所述操作部 返回到可操作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其前方固定所述插入筒的主体,所述操作部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后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其前方固定所述插入筒的主体,所述操作部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后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眼内透镜是预先被设置的预装入型。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返回单元是将所述操作部向后退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止手段在所述眼内透镜通过被设置在所述插入筒的顶端的嘴部内时使所述透 镜接触部至少停止一次。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将眼内透镜更容易插入到眼内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包括主体(2)、被设置在该主体(2)的一端(2a)的操作部(3)、能够使所述操作部(3)相对于所述主体(2)进退的顶出机构(4)、以及被安装到所述主体(2)的另一端(2b)的作为插入筒的筒(5),作为整体被构成为能够通过顶出机构(4)使操作部(3)反复进退,并将设置在筒(5)内的眼内透镜(6)阶段性地推出。顶出机构(4)被构成为能够使被向前方推出了的操作部(3)向后退方向移动,并自动返回到被推出前的原来的位置。
文档编号A61F2/16GK102131477SQ20098013270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1日
发明者井上正信, 庄司典幸 申请人:Hoya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