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突间支撑体及其固定方法

文档序号:117913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棘突间支撑体及其固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因椎管狭窄症或其它腰椎病变而必须进行脊椎手术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棘突间支撑体及其固定方法,具体涉及如下的棘突间支撑体及其固定方法插入到分别存在于相邻脊椎上的棘突(spinous process)之间而被固定设置,从而维持棘突之间的间隔,并且使脊椎能够进行节段活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人体的脊椎10具有起到脊柱作用的坚固的椎体(vertebral body) 11,在椎体11和椎体11之间具有椎间盘(intervetebral disc) 14,在各椎体的背侧具有棘突13 ;在椎体11和棘突13之间具有使脊椎神经穿过的脊椎管(spinal canal) 12。脊椎病变的主要原因中的一个是随着人体的老化而发生退变性变化,导致脊椎管面积变窄,因此在其中穿过的神经受到压迫,另外,由于脊椎节段因关节的退变性变化而失去稳定性,因此加重不稳定性。作为脊椎管变窄的原因有脊椎管内的黄韧带(ligamentum flavum)因退变而变厚;椎间盘突出而导致脊椎管变窄;椎间盘失去弹力且因退变导致上下脊椎的高度变小; 因脊椎本身的骨质退变导致骨形状退变,从而侵占脊椎管面积等。不稳定性的原因是因两个脊椎相邻的关节即椎间盘的退变以及两侧后关节的退变而导致连接变得松弛,并伴有各种肌肉韧带等的退化。因此,治疗脊椎病变的主要方法是对受压迫的神经进行减压且赋予与此相应的适当的稳定性,其中传统的方法是对脊椎进行减压后融合脊椎骨。但是,最近所谓“动态稳定术”的治疗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即,与固定活动的脊椎的概念不同,治疗之后也使相应脊椎节段维持活动状态。作为动态稳定术中的一种的棘突之间器械插入术中,通过将支撑体插入到棘突13 和棘突13之间来能够防止因腰椎填满而发生的腰痛等。以往的融合术中,在手术之后,丧失相应的脊椎节段的可动性,导致整个脊椎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随之,相邻脊椎节段退变的可能性较高。但是,动态稳定术中,手术的相应部位能够实现节段活动,因此具有如下特征,即,生物体功能顺畅,并且导致相邻节段退变的可能性较少。动态稳定术有格拉夫稳定术(Graf Stabilization)、动态系统稳定术、记忆环 (memory loop)手术、Bio-plex (注册商标)稳定术。{Μ M is Γ S ^ ffl ^ Φ — W DIAM(Device for Intervertebral Assisted Motion 椎间辅助运动装置)。该DIAM包括在两侧具有环的蝴蝶形状的硅器械(如图2所示)和带有针的硅带 (silicon strap),并将该硅带缠绕在上下棘突后与主体固定。在手术时,将皮肤切开3厘米左右,根据情况利用手术用放大镜(loupe)或手术用显微镜这样的尖端设备,将DIAM插入到脊椎后侧骨(棘突)之间的空间,之后用带绑在棘突两侧的骨上而进行固定。
因此,不同于利用螺钉进行固定的现有的脊椎融合术,在手术之后可以维持脊椎的活动性,将剥离部位最小化,从而减少肌肉和周边组织损伤。另外,与现有的脊椎融合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出血较少;手术后的伤疤和疼痛较少;患者在手术后的次日就能够走动这种程度的恢复较早的特点。作为使用于这种手术的脊椎间插入体的一例有韩国注册专利10-0620114、 10-0620115、10-0701575、10-0701573 以及 10-0701574 号。这些发明的脊椎用插入体具备具有收纳两个脊椎的棘突的、两个相对的凹口 (notch)的衬垫(spacer)用于固定两个脊椎以及上述衬垫的带,上述衬垫包括贯通孔,该贯通孔贯穿上述两个相对凹口而形成,以便上述带能够穿过,上述带穿过贯通孔而以“8”字形状捆绑衬垫和两个棘突,由此固定两个脊椎以及衬垫。但是,为了将这些发明的脊椎用插入体固定到两个脊椎的棘突之间而需要经过将带穿过贯通孔之后以“8”字形状捆绑衬垫和两个棘突的复杂的手术过程,为此必须剥离棘突13上的左右两侧肌肉。因此,如果只剥离棘突13上的一侧肌肉就能够进行DIAM手术,则手术部位变窄且患者身体上的负担减少,并且手术也很简便,因此从各种角度上方便且高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一种改变了现有的DIAM结构的棘突间支撑体及其固定方法,不剥离棘突13上的肌肉的两侧而只剥离一侧也能够进行手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棘突间支撑体的特征在于,具备主体,包括具有能够插入到脊椎的棘突之间的大小的支撑部和所述支撑部的上下方向的侧面突出而在内侧收容并安装棘突的安装部;两个挂环,形成在所述主体的一个侧面上;以及两个带;附着在所述主体的另一个侧面上。发明效果与现有的脊椎用插入体不同,只剥离腰椎部肌肉的一侧也能够进行手术,因此不仅减少给患者带来的身体上的负担,而且手术容易,从而能够很快结束手术,由此还能够大幅缩短治愈期间。


图1是人体脊椎的立体图。图2是现有的脊椎间插入体的主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棘突间支撑体的立体图。图4是带固定用钉的立体图。图5至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棘突间支撑体的固定方法的图。图10至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棘突间支撑体的固定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3是本发明的棘突间支撑体的立体图,图4是带固定用钉的立体图及剖视图。图 5至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棘突间支撑体的固定方法的图。
下面参照 附图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棘突间支撑体100具有蝴蝶形状的主体110 ;形成于主体 110的一个侧面上的两个环120、121 ;以及附着在主体110的另一个侧面上的、附着有两个半月形的针141、142的带131、132。主体110由翼状的支撑部110和位于两翼之间的安装部112构成。上述主体110由具有伸缩性的硅材质构成,并包裹有对人体无害的聚酯布。使用具有伸缩性的硅材质来形成主体110的原因是使该主体110通过所支撑的两个棘突13来起到将脊椎部支撑为具有伸缩性的缓冲作用,并且能够实现棘突13的节段活动。附着在带130上的针140为半圆形,其弯曲度设计成以圆形为基准超过180°。如上所述,只有将针140的弯曲度设计成以圆形为基准超过180°,才能够顺利进行手术,其原因将后述。因此,本发明的棘突间支撑体的特征在于,具备主体110,包括蝴蝶的两翼形状的支撑部111和形成于上述两翼之间的安装部112 ;两个环121、122,形成于上述主体110 的一个侧面;以及两个带131、132 ;附着在上述主体110的另一个侧面上并附着有半圆形的针 141、142。另一方面,特征在于,上述主体110由具有伸缩性的硅材质形成,并包裹有对人体无害的聚酯布。另外,上述针141、142的弯曲度以圆形为基准超过180°。下面,说明将本发明的棘突间支撑体100固定到棘突13之间的方法。首先,准备本发明的棘突间支撑体100和带固定用钉200。如图4所示,带固定用钉200由金属形成且由凸缘210和主体220构成,购买医疗器械公司销售的带固定用钉来使用。接着,以实施手术的位置的棘突13为基准,只剥离棘突13上的背部肌肉的一侧, 切除肥厚的黄韧带以及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等,进行手术而消除侵占脊椎管内面积的因素, 从而实现神经减压。接着,如图5所示,将附着在棘突间支撑体100上的上部带131的针141从上述背部肌肉一侧的剥离部分插入到上下两个棘突13之间而绕出上部棘突13之后,用钳子拽出上述针141的末端,之后,如图6所示,将下部带132的针142再次插入到上下两个棘突13 之间而从下部棘突13绕出之后,用钳子将上述针142的末端拽出。这时,针141需要进入到上下两个棘突13之间而绕出上部棘突13,如果针141、 142的弯曲度以圆形为基准不超过180°,则在脊椎部肌肉的一侧剥离时进入到直线棘突 13的一侧的针141、142无法绕出该棘突13。其原因是即使针完全绕过棘突,在做手术的人在另一侧进入部握住针基部的情况下,针的前端以棘突的左右为基准仍然位于相反侧。在此情况下,为了使针能够绕出棘突13,只能将钳子或夹子在针的出口从剥离侧插入到未剥离的相反侧而翻弄于肌肉以及软组织之间来找出针前端的位置,其结果,额外地损伤软组织。但是,如果将针140的弯曲度以圆形为基准设计成180°以上,则从剥离侧插入的针前端通过未剥离的肌肉而绕出棘突13。之后,如图7所示,利用专用插入器将棘突间支撑体100插入到上下两个棘突13 之间,接着将针141插入到上部环121并拽出,由此上部带131穿过上部环121,另外,通过相同的方法使下部带132穿过下部环122。 接着,如图8所示,紧紧拽出上部带131之后,将带固定用钉200从针141侧插入, 此时,使带固定用钉200的凸缘210部分朝向上部环121侧,之后用夹子按住主体220,则通过带固定用钉200防止上部带131解开,此时,凸缘210起到止动件的作用。相同地,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方法用带固定用钉200固定下部带132。之后,剪掉从带固定用钉200的主体220下部露出的带131、132,则如图9所示棘突间支撑体100通过带131、132紧紧固定于棘突13之间。本发明提供一种棘突间支撑体的固定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准备本发明的棘突间支撑体和带固定用钉;以实施手术的位置的棘突为基准,仅剥离上述棘突上的背部肌肉的一侧之后,进行手术而消除侵占脊椎管内面积的因素;将附着在棘突间支撑体上的上部带的针从仅剥离了上述背部肌肉的一侧的部分插入到上下两个棘突之间而绕出上部棘突之后,用钳子拽出上述针的末端;将附着在棘突间支撑体上的下部带的针从仅剥离了上述背部肌肉的一侧的部分插入到上下两个棘突之间而绕出下部棘突之后,用钳子拽出上述针的末端;将棘突间支撑体插入到上下两个棘突之间而安装在棘突之间;将上部带以及下部带分别穿过上部环以及下部环之后,插入带固定用钉而将上部带以及下部带分别固定到棘突间支撑体上;剪掉露出到上述带固定用钉之外的带;以及缝合剥离部位。图10、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棘突间支撑体的固定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图,去除了位于上部带131以及下部带132的端部的针,如图10所示,利用带引出器300使带131、132 绕出棘突13。为此,带引出器300具备棒状的旋转手柄310 ;和在上述旋转手柄320的下端以水平方向形成的半月形的旋转针320,在旋转针320的末端形成有用于钩挂带131、132的挂带孔330。这种挂带孔330可以形成为孔状或环状。因此,如果使带引出器300的旋转针320位于仅剥离上述背部肌肉的一侧的部分后将旋转手柄310旋转,则旋转针320插入到上下两个棘突13之间,旋转针320的端部绕出上部棘突13。之后,如果将上部带131挂到形成于旋转针320的挂带孔330中之后将旋转手柄 310反方向旋转,则旋转针320以拉拽上部带131的状态向原来的插入位置拔出,从而上部带131绕过棘突13而从相反侧引出。将下部带132缠绕到位于下部的棘突13上的方法也与此相同,之后的步骤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棘突间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具备主体,包括具有插入到脊椎的棘突之间的大小的支撑部和所述支撑部的上下方向的侧面突出而在内侧收容并安装棘突的安装部;两个挂环,形成在所述主体的一个侧面上;以及两个带;附着在所述主体的另一个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突间支撑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带的端部具备半圆状的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突间支撑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的弯曲度以圆形为基准超过180°。
4.一种棘突间支撑体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本发明的棘突间支撑体和带固定用钉;以实施手术的位置的棘突为基准,仅剥离所述棘突上的背部肌肉的一侧之后,进行手术而消除侵占脊椎管内面积的因素;将附着在棘突间支撑体上的上部带的针从剥离了所述背部肌肉的一侧的部分插入到上下两个棘突之间而绕出上部棘突之后,用钳子拽出所述针的末端;将附着在棘突间支撑体上的下部带的针从剥离了所述背部肌肉的一侧的部分插入到上下两个棘突之间而绕出下部棘突之后,用钳子拽出所述针的末端; 将棘突间支撑体插入到上下两个棘突之间而安装在棘突之间; 将上部带以及下部带分别穿过上部环以及下部环之后,插入带固定用钉而将上部带以及下部带分别固定到棘突间支撑体上;剪掉露出到所述带固定用钉之外的带;以及缝合剥离部位。
5.一种棘突间支撑体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本发明的棘突间支撑体和带固定用钉;以实施手术的位置的棘突为基准,仅剥离所述棘突上的背部肌肉的一侧之后,进行手术而消除侵占脊椎管内面积的因素;利用由棒状的旋转手柄和形成于旋转手柄下端的半月形的旋转针构成的带引出器,将旋转针从剥离了所述背部肌肉的一侧的部分插入到上下两个棘突之间之后,将旋转手柄旋转而使旋转针的端部绕出上部棘突;将上部带挂到绕出上部棘突的旋转针上所形成的挂带孔中,之后将旋转手柄反向旋转而使旋转针向插入位置返回并使上部带绕出上部棘突;利用所述带引出器,将旋转针从剥离了所述背部肌肉的一侧的部分插入到上下两个棘突之间之后,将旋转手柄旋转而使旋转针的端部绕出下部棘突;将下部带挂到绕出下部棘突的旋转针上所形成的挂带孔中,之后将旋转手柄反向旋转而使旋转针向插入位置返回并使下部带绕出下部棘突;将棘突间支撑体插入到上下两个棘突之间而安装在棘突之间; 将上部带以及下部带分别穿过上部环以及下部环之后,插入带固定用钉而将上部带以及下部带分别固定到棘突间支撑体上;剪掉露出到所述带固定用钉之外的带;以及缝合剥离部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因椎管狭窄症或其它腰椎病变而必须进行脊椎手术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棘突间支撑体(100)及其固定方法,本发明的棘突间支撑体(100)具有包括蝴蝶的两个翼形状的支撑部(111)和位于两翼之间的安装部(112)的主体(110)形成于上述主体(110)的一个侧面上的两个环(120);以及附着在上述主体(110)的另一个侧面上的附着有两个半月形的针(140)的两个带(130)。
文档编号A61B17/70GK102202590SQ200980143396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7日
发明者申载爀 申请人:申载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