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模咬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568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牙模咬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牙模咬合器,且涉及可抛弃型牙模咬合器,其对上下颚牙模铸件的咬合位置的固定具有良好作用。
背景技术
通过下颂关节的运动,上下牙齿得以咬合从而使牙齿可以咀嚼食物,当牙齿受损时,会引发咬合问题,从而牙齿的功能出现障碍。此时,为了矫正受损的牙齿而使用义齿,在义齿制作过程中使用咬合器来检查咬合状态。咬合器作为义齿加工装置,通过戴上牙模并模拟下颂关节运动以便在实际插入义齿时与现有的牙齿相协调。这种咬合器被制作成从很简单的开闭式器械到非常精巧的器械等多种形态,并且咬合器的种类很多,通常根据调节程度加以分类,分为非可调性咬合器、半可调性咬合器、 全可调型咬合器等。非可调性咬合器分为铰链咬合器和平均变动咬合器(Average Movement Articular),铰链咬合器是最简单形态的咬合器,其在结构上完全不能进行调节,而是仅可以进行上下开闭运动或者仅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横向运动。并且,在固定平均变动咬合器时髁引导角(Condylar Guidance Angle)大致设置成作为平均值的30° ;因此,实际上每个人的髁引导角都不相同,但是不能针对每个人进行调节。在这种咬合器上附着模型时仅需要上下颚之间的中心位咬合记录,因此,虽然用任何方法都不能调节髁引导角,但是可以移动上颚结构,从而可以作出横向运动的形态。另外,半调节性咬合器具有调节髁的机械特征,可以根据中心位咬合记录和前方位咬合记录以及侧方位咬合记录等来调节咬合器,从而与使用非调节性咬合器时相比,可以制作出效果更佳的义齿或者修复物。另外,虽然全可调性咬合器在咬合器中可以说是最为精巧的咬合器,但是与半调节性咬合器相比其结构非常复杂,从而在使用该咬合器时需要更复杂的准备和操作,因此很难将其商用化。另外,在义齿加工所或者义齿加工室中,分别根据特性选择并使用这些咬合器, 相比几乎不适用非可调性咬合器中的铰链咬合器的情况,平均变动咬合器用于临时义齿 (Temporary Denture)或者简单的冠桥义齿(Crown and Bridge)等中;用于牙科的多个领域的半可调性咬合器用作最适于制作全口义齿(Complete Denture)以及局部义齿 (Partial Denture)的咬g!!。在如上所述的咬合器中,韩国实用新型第0220 号公开的咬合器作为平均变动咬合器具有如下的结构通过使用石膏等将上颚牙模铸件固定结合于上部模型附着口之后,使用石膏等将下颚牙模铸件结合于下部模型附着口。这种现有的咬合器需要使用石膏等,因此存在用于固化的时间较长、固定结合之后不易分离的缺点。尤其,需要精密地排列并固定上颚牙模铸件和下颚牙模铸件之间的咬合位置,然而当咬合位置被错开时,存在不能将其补正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缺点而提出了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简单地固定和分离牙模并且可以简单地补正咬合位置的牙模咬合器。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牙模咬合器可以分别与上颚牙模铸件和下颚牙模铸件结合,所述牙模咬合器包括框架;臂状部件,可旋转地且可进退地支撑于所述框架;弹性偏移部,相对于所述框架对所述臂状部件向前并弹性地施压;第一结合单元,形成于所述臂状部件上并且可以与所述上颚牙模铸件结合;以及第二结合单元,通过形成于所述框架的至少一个贯通孔可进退地结合并且可以与所述下颚牙模铸件结合。为了能够便于可抛弃地使用,优选地,所述框架、所述臂状部件、所述第一结合单元以及第二结合单元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另外,优选地,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彼此间隔地从基座部向上延伸,所述基座部形成有所述贯通孔;第三支撑部,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上端分别向后延伸并且连接为一体;以及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上端向上延伸以及向后延伸以形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后部敞开,从而所述臂状部件可以插入。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结合单元包括结合导向部,在所述臂状部件的中央部上一体地形成并且形成有向前突出的球形结合销;以及主结合件,所述主结合件包括第一本体部、形成在所述第一本体部的背面且形成有通过强行嵌入而进行拆卸的半球形容纳槽的第一嵌入区、以及在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正面突出从而插入所述上颚牙模铸件以实现结合的第一结合凸台;所述第二结合单元包括第二本体部;以圆柱状形成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背面并且可以沿着形成于所述框架的贯通孔进退的杆;以及在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正面突出从而插入所述下颚牙模铸件以实现结合的第二结合凸台。根据本发明的牙模咬合器,牙模铸件可以通过可拆装于框架的结合单元进行结合,对于下颚牙模铸件则可以通过使杆进退来调节固定位置并进行固定,从而对咬合位置的简单地进行固定及排列,并且在固定位置错开的情况下也可以简单地分离以进行补正。


图1为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牙模咬合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示牙模铸件与图1的牙模咬合器结合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牙模咬合器的立体图;以及图4为图示牙模铸件与图3的牙模咬合器结合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牙模咬合器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图1为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牙模咬合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示牙模铸件与图1的牙模咬合器结合的状态的侧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咬合器100包括框架110、臂状部件130、第一结合单元150、第二结合单元170以及弹性偏移单元190。框架110形成为具有可对将在后面叙述的臂状部件130进行支撑的结构,并且其所具有的结构对第二结合单元170进行支撑以使其可进退地插入。优选地,框架110由合成树脂材料例如塑料材料一体地形成。从便于说明的角度将框架110分解,其包括基座部111、第一支撑部11 、第二支撑部112b、第三支撑部113、第一锁定部115以及第二锁定部116。基座部111是这样的部分,其底面以平坦形态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一定长度,从而可被支撑在支持台上,其中相互间隔地形成有贯通孔Illa以插入将在后面叙述的第二结合单元170的杆175。贯通孔Illa形成为空心的圆筒形以在基座部111中前后贯通。第一支撑部11 和第二支撑部112b从基座部111的两侧以对称结构向上延伸, 并具有倾斜的延伸结构以使二者的间距在一定的高度上增加。附图标记114指的是加强部,其用于通过使第一支撑部112a、第二支撑部112b与基座部111相互连接来对第一支撑部11 和第二支撑部112b的横向强度进行加强,当框架110的尺寸较小时可以省去所述加强部。第三支撑部113是这样的部分,其从第一支撑部11 和第二支撑部112b的上端分别向后延伸并延伸为一体,其延伸为“ C,,字形带状并且与第一支撑部11 和第二支撑部112b —起构成封闭环形。第三支撑部113的从第一支撑部11 和第二支撑部112b的上端分别向后延伸的部分形成有具有台阶的限制引导阶梯114,以对将在后面叙述的臂状部件130的后撤进行引导并且防止第三支撑部113的所述部分在左右方向上的脱离。第一锁定部115和第二锁定部116从第一支撑部11 和第二支撑部112b的上端向上延伸之后再向后延伸以具有形成容纳槽的结构,该容纳槽的后部敞开从而臂状部件 130可以插入。在第三支撑部113的中央形成有插入孔,弹性偏移单元190的压销192可以插入该插入孑L。此外,在第三支撑部113的中央形成有辅助引导部113a,该辅助引导部113a延伸以向前突出一定距离,从而可引导压销192进退。臂状部件130形成为当插入框架110的第一锁定部115和第二锁定部116的容纳槽中时可以旋转。臂状部件130包括中央部131,具有第一外径;第一侧部13 和第二侧部132b, 分别从中央部131并向相反两侧延伸并且均具有小于第一外径的第二外径;以及第三侧部 133a和第四侧部133b,分别从第一侧部13 和第二侧部132b并纵向延伸并且均具有小于
第二外径的外径。从中央部131至第一侧部13 和第二侧部132b的长度为与第三支撑部113的限制导向阶梯114之间的距离相对应的长度。止动件135形成为从中央部131的下部并向后延伸一定长度,从而可以抵达辅助引导部113a下部的一定部分。止动件135的作用在于,当与臂状部件130的前部连接的第一结合单元150向下旋转时对第一结合单元150的旋转范围进行限制。
第一结合单元150设置于臂状部件130的中央部131,并且可以与上颚牙模铸件 210结合。第一结合单元150包括结合引导部151,具有球形结合销152 ;以及主结合部 155,形成为可相对于球形结合销152拆卸并与上颚牙模铸件210相结合。结合引导部151具有如下的结构在突出形成于臂状部件130的中央部131的延伸部153的中央,向前方突出形成有球形结合销152。主结合部155包括第一本体部156、第一嵌入区157以及第一结合凸台158。第一本体部156呈四边形板状。在第一本体部156的背面形成有第一嵌入区157,第一嵌入区157具有半球形容纳槽157a,半球形容纳槽157a形成为可通过强行嵌入而相对于球形结合销152拆装。在第一本体部156的正面中央横向突出地形成有第一结合凸台158,该第一结合凸台158可以插入形成于上颚牙模铸件210中的插入槽中以实现结合。弹性偏移单元190设置成相对于框架110对臂状部件130向前并弹性地施压。弹性偏移单元190包括压销192和弹簧194。压销192在与臂状部件130接触的端部形成有头部192a,以防止弹簧194脱离; 在头部19 的相反一端形成有彼此间隔开的箭头状分支部192b,从而可减小外尺寸并且在插入插入孔之后可以通过形状恢复来阻止脱离。通过形成于框架110中的贯通孔111a,第二结合单元170可进退地与框架110相结合,并且可用于对下颚牙模铸件220进行结合。第二结合单元170包括第二本体部176、第一及第二杆175以及第二结合凸台 178。第二本体部176呈四边形板状。第一及第二杆175以圆柱状形成在第二本体部176的背面并且延伸一定的长度, 从而可以沿着形成于框架110的贯通孔Illa进退。优选地,将第一及第二杆175和贯通孔Illa之间的间隙设置得小一些,以使第一及第二杆175在与将在后面叙述的下颚牙模铸件220结合的状态下通过贯通孔11 Ia进退, 并且一旦确定咬合位置,则将瞬间粘合剂注入贯通孔Illa与第一、第二杆175之间从而予以固定。第二结合凸台178在第二本体部176的正面突出,从而可插入下颚牙模铸件220 中以进行结合。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结合单元150的第一结合凸台158以及第二结合单元170的第二结合凸台178还可以从第一本体部156和第二本体部176的上端或者下端向前方突起并延伸,从而可以形成“ 7 ”字形。此时,即使上颚牙模铸件210和下颚牙模铸件220没有形成额外的插入口,也可以在贴近的状态下从外侧面将其包围并且使用瞬间粘合剂将其接合。优选地,框架110、臂状部件130、第一结合单元150以及第二结合单元170由合成树脂材料即塑料材料制成。在具有上述构造的咬合器100中,先通过使用粘合剂如瞬间粘合剂等来进行接合,以使第一结合单元的第一结合凸台158和第二结合单元170的第二结合凸台178分别插入上颚牙模铸件210和下颚牙模铸件220中;然后再使其与框架110和臂状部件130结合。此时,对于下颚牙模铸件220而言,当使杆175进退以调节咬合位置之后,如果确定咬合位置,则将粘合剂如瞬间粘合剂等投入杆175与贯通孔Illa之间以使其固定。
另外,对上颚牙模铸件210亦进行固定时,在球形结合销中注入瞬间粘合剂以使其固定。
权利要求
1.牙模咬合器,其能够分别与上颚牙模铸件和下颚牙模铸件结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牙模咬合器包括框架;臂状部件,可旋转地且可进退地支撑于所述框架; 弹性偏移单元,相对于所述框架对所述臂状部件向前且弹性地施压; 第一结合单元,形成于所述臂状部件上并且能够与所述上颚牙模铸件结合;以及第二结合单元,通过形成于所述框架的至少一个贯通孔可进退地结合并且能够与所述下颚牙模铸件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模咬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所述臂状部件、所述第一结合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结合单元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牙模咬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彼此间隔地从基座部向上延伸,所述基座部形成有所述贯通孔;第三支撑部,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上端分别向后延伸并且连接为一体;以及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所述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上端向上延伸以及向后延伸以形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后部敞开,从而所述臂状部件能够插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牙模咬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结合单元包括结合引导部,在所述臂状部件的中央部上一体地形成并且形成有向前突出的球形结合销;以及主结合部,其包括 第一本体部;第一嵌入区,形成在所述第一本体部的背面并且形成有可通过强行嵌入而进行拆装的半球形容纳槽;以及第一结合凸台,在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正面突出,从而插入所述上颚牙模铸件以实现结所述第二结合单元包括 第二本体部;杆,以圆柱状形成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背面并且能够沿着形成于所述框架的贯通孔进退;以及第二结合凸台,在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正面突出,从而插入所述下颚牙模铸件以实现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可以分别与上颚牙模铸件和下颚牙模铸件结合的牙模咬合器,包括臂状部件,支撑于框架;弹性偏移部,相对于框架对臂状部件向前且弹性地施压;第一结合单元,形成于臂状部件上并且可以与上颚牙模铸件结合;以及第二结合单元,通过形成于框架的至少一个贯通孔可进退地结合并且可以与下颚牙模铸件结合。根据这种牙模咬合器,牙模铸件可以通过可拆装于框架的结合单元进行结合,对于下颚牙模铸件则可以通过使杆进退而调节固定位置并进行固定,从而对咬合位置的简单地进行固定及排列,并且在固定位置错开的情况下也可以简单地进行分离以进行补正。
文档编号A61C11/04GK102348428SQ200980158037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1日
发明者洪昌植 申请人:株式会社宝元丹特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