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抗痤疮外用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0676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茶多酚抗痤疮外用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痤疮的外用制剂,尤其是一种以绿茶与鲜萚草、芙蓉花配伍作
用,疗效显著、痊愈率高、复发率低、副作用小且价格低廉的茶多酚抗痤疮外用制剂。
背景技术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剌)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结构的慢性炎症疾患,多发生于颜 面及胸背等处,表现为黑头粉剌、炎性丘疹、继发脓疱或结节、囊肿等,反复感染可永久破坏 面部皮肤结构,形成疤痕、色素沉着等,对面部美观影响严重。其主要是因皮脂腺管与毛孔 的堵塞致使皮脂外流不畅所致,当毛囊内发生皮脂淤积时,寄生在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 表皮葡萄球菌增殖,它产生的酶能分解皮脂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剌激毛囊引起炎症反应。现 代医学认为痤疮是因激素分泌过多,或者5- a还原酶活性过强,导致皮脂腺肥大,皮脂分 泌过多淤积于毛囊内,形成脂栓影响皮脂腺分泌物排除形成痤疮。对于痤疮治疗的原则以 去脂、溶解角质、杀菌及消炎为主。以往的内服治疗药物成分复杂、成本高且治愈率较低,如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410083951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治疗痤疮粉剌的药物,具有 "祛斑生肌、脱脂消炎、活血化瘀、清热泻火……抑制粉剌"等功效,但是该药却是由黄柏、黄 芩、大黄、泽兰叶、珍珠、芙蓉叶、红粉、轻粉、麝香、硼砂、麻油等11种中药成份组成,尤其是
含有珍珠、麝香等名贵药材,使得药品成本较高。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3133787的发明专利 申请也公开了一种治疗痤疮粉剌的药物,是由白花舌草、败酱草、黄芩、黄柏、苦参、玄参、荆 芥、百部、三七、山慈姑、防风、蛇床等12味中药组成,同样存在着药物成份复杂、成本高及 治愈率较低的问题。采用口服抗生素能够减少丙酸痤疮杆菌和干扰肌体炎症介质产生,虽 然治疗初期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但却存在着已有细菌耐药并且日益严重的问题,影响痤疮 的治愈率。局部外用药为甲酸维A酸类、过氧苯甲酰、外用抗生素类,但疗效不够稳定且有 不同的剌激性和毒副作用。 茶多酚是一类从茶叶中分离提纯的以儿茶素为主体的多酚类化合物。国内外大量 的研究表明茶多酚有明显的抗氧化、抗菌消炎、防止紫外线照射及清除体内自由基的生理 活性。茶多酚作为一种广谱、强效、低毒、无剌激性的抗菌药物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学者们 所公认,它对普通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都具有不同程度的 抑制和杀灭作用。目前,已有将茶多酚单方制剂应用于治疗痤疮的相关报道,虽然克服了以 往药物所存在的成分复杂、成本高、副作用大的问题,但是依旧存在着治愈率较低、复发率 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以绿茶与鲜萚草、 芙蓉花配伍作用,疗效显著、痊愈率高、复发率低、副作用小且价格低廉的茶多酚抗痤疮外 用制剂。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茶多酚抗痤疮外用制剂,其特征是绿茶、鲜萚草和
3芙蓉花的乙醇浸提液,是取绿茶、鲜萚草、芙蓉花为原料,绿茶、鲜萚草、芙蓉花的质量比是 100 : 150 : 100,加入原料总体积4倍量的95%乙醇浸泡28 32天,取滤过的乙醇浸提 液,绿茶质量与滤过的乙醇浸提液体积之比为lg : 7ml,用水调整滤过的乙醇浸提液,水与 滤过的乙醇浸提液体积比为3 : 7。 本发明是以绿茶(茶多酚)与鲜萚草、芙蓉花配伍作用,用于治疗痤疮不但成本低 廉、副作用小,而且疗效显著、痊愈率高、复发率低。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取绿茶100g、鲜萚草150g、芙蓉花100g为原料,加入原料总体积4倍量的95%乙 醇浸泡30天,取滤过的乙醇浸提液700ml,用300ml水调整滤过的乙醇浸提液至1000ml。
可将所提取溶液制备成各种外用剂型,如可按药剂学乳膏配制HLB值计算,确定 油相-水相的配比量,以溶解性好、渗透性强、稳定性强、无毒、无剌激的辅料配制成软乳 实验例 —.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证实本发明实施例的抗痤疮作用机理 1.建立兔耳实验性痤疮角化模型,并用来观察本发明软乳膏外用对该模型的治疗 作用。方法采用Kligman法.将煤焦油外涂于家兔耳管开口处,每天1次,连续2周,制备 痤疮角化模型。然后将家兔分组,在痤疮角化模型部位分别涂搽12%、6%、3%的本发明乳 膏0. lg,每日2次,连续3周。肉眼观察模型的变化,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2.将金黄地鼠双侧腹部脱毛后,暴露双侧皮脂腺斑,给皮脂腺斑分别涂搽上述三 种不同剂量(浓度)的本发明实施例乳膏50ug,每天2次,连续30天。末次给药24h后,取 双侧皮脂腺斑,进行组织学检查。将从临床痤疮病人获得的脂栓标本进行培养后,通过鉴定 证明为表皮葡萄球菌后,制备成109个/ml的细菌悬液,给白色家兔双侧腹部皮内注射,每 侧一次注射0.4ml。然后,立即于注射部位的皮肤分别涂搽上述不同剂量(浓度)的本发明 实施例乳膏O. lg,每日2次,连续8天。注菌24h后,每日肉眼观察注射部位的红肿,并测量 硬结的大小。 3.用KM小鼠右侧耳廓内面涂二甲苯制备耳廓肿胀模型,30min后,给小鼠耳廓外 面分别涂搽上述不同剂量(浓度)的本发明实施例乳膏O. lg, 1次涂药后lh,将小鼠拉颈处 死,取下双耳后,用9mm打孔器在二耳的相同部位制备耳片,用分析天平称重,计算肿胀度。
4.将家兔脊柱两侧剪毛后,左侧涂6%的本发明实施例乳膏lg,右侧对称部位涂 基质lg,每天1次,连续14天。肉眼观察皮肤的变化,并于末次给药后24h,剪取皮肤,进行 病理组织学检查。将家兔左眼结膜囊内涂6%的本发明实施例乳膏0. lg,右眼涂等剂量的 基质,每日1次,连续14天。末次给药后继续观察7天。按文献标准判定多次给药对皮肤 和眼的剌激。 结果家兔耳廓涂煤焦油2周后,肉眼可见兔耳皮肤粗糙、增厚、有粉剌样皮疹,光 镜检查,其改变与人类痤疮粉剌相似。给不同剂量(浓度)的本发明实施例乳膏涂搽后,可 明显减少毛囊角化物,减轻表皮增厚。给金黄地鼠双侧腹部皮脂腺斑涂搽不同剂量(浓度) 的本发明实施例乳膏后,呈剂量依赖性地减轻皮脂腺增厚,并使其变得松软,表明对皮脂腺 增生有抑制作用。给家兔皮内注射表皮葡萄球菌悬液,制成皮肤感染性炎症模型,给KM小白鼠耳廓涂二甲苯制备急性非感染性炎症模型,外搽不同剂量(浓度)的本发明实施例乳 膏,均有抑制炎症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给家兔皮肤和眼结膜囊内多次涂搽本发明实施例 乳膏的剌激实验证明,本品对皮肤和眼均无剌激性。 结论本发明实施例乳膏多次涂搽病变部位的皮肤,可抑制痤疮的动物实验模型 毛囊上皮角化过度;抑制皮脂腺增生;也可抑制细菌和非细菌性致炎因子引起的皮肤炎症 反应;对皮肤和眼均无剌激性。本发明实施例乳膏是治疗痤疮的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二. 本发明实施例对痤疮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1.大连市皮肤病医院与鞍山市康瑞皮肤病医院共同通过临床研究确定本发明抗 痤疮的临床疗效。 2.分别对寻常型痤疫50例和重症痤疫240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3.采用对照组(阴性、阳性对照),量化疗效指标,做到疗效指标的客观性、灵敏
性、可靠性并做好统计学分析。实验组的药品分别是1%本发明实施例搽剂、3%本发明实施
例乳膏、6%本发明实施例乳膏及对照组(必麦森凝胶、维A酸乳膏)。
诊断标准皮损按通用的痤疮9级标准统计;对痤疮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按粉 剌、丘疹、脓疱(鞍山市康瑞皮肤病医院皮损按痤疮IV级标准统计)。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即痊愈、显效、有效(好转)、无效。 ①在大连市皮肤病门诊就诊的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本发明实施例搽 剂)和对照组(0. 025%维A酸乳膏),每组50例。其中实验组1有效率为94% ,与阳性对 照药迪维霜相当,但实验组1痊愈率70%,较迪维霜的痊愈率(26% )高(P < 0. 01>。
鞍山市康瑞皮肤病医院将门诊就诊的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本发明实 施例搽剂)和对照组(0. 025%维A酸乳膏),每组50例。实验组痊愈率68. 9%,显效率 17.8%,有效率11.1%,无效率2.2% ;对照组痊愈26. 0 % ,显效率36 % ,有效率28 % ,无效 10%。 结论1%本发明实施例搽剂对痤疮(寻常型)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总有效 率与维A酸乳膏疗效相当(P > 0.05),但其痊愈率明显高于维A酸乳膏(P<0.01)。
②重症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茶多酚搽剂,3%茶多酚乳膏和6%茶多酚 乳膏)和对照组[必麦森凝胶组为红霉素-过氧化苯甲酰,美国德美克制药有限公司生 产;(中美)山东德美克制药有限公司分装],每组60例。
疗效比较 a. 1%本发明实施例搽剂治疗组痊愈19例(31. 67% ),显效1 6例(26. 67% ), 有效13例(21. 67% ),无效30例(50. 00% ),总有效率为58. 33%,显著低于对照组(x 12 =9. 27, P < 0. 05); b. 3%本发明实施例乳膏治疗组痊愈19例(31. 67% ),显效6例(10. 00% ),有 效5例(8. 33% ),无效30例(50.00% ),总有效率为41.76%,显著低于对照组(x 22 = 24. 26, P < 0. 05); c.6X本发明实施例乳膏治疗组痊愈42例(70.00% ),显效8例(13. 33%),有 效8例(13. 33% ),无效2例(3. 33% ),总有效率为83. 33% ,疗效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显 著性差异(x 32 = 0. 0625, P > 0. 05)。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发生19例(31. 67% ) , 1 %本发明实施例搽剂治疗组发生3例(5. 00% ), 3%本发明实施例乳膏治疗组发生1例(1.67% ),6%本发明实施例乳膏治疗组发生2例 (3. 33% );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x 12 = 14. 25, P < 0. 05 ; x 22 = 19. 44, P < 0. 05 ; x 32 = 16. 68, P < 0. 05)。 复发率比较对照组复发11例(18. 33% ) , 1%本发明实施例搽剂治疗组复发9例 (15. 00% ) , 3%本发明实施例乳膏治疗组复发13例(21. 67% ) ,6%本发明实施例乳膏治疗 组复发12例(20.00% ) 结论6%本发明实施例乳膏治疗重症痤疮疗效高、复发率低、副作用小。
权利要求
一种茶多酚抗痤疮外用制剂,其特征是绿茶、鲜葎草和芙蓉花的乙醇浸提液,是取绿茶、鲜葎草、芙蓉花为原料,绿茶、鲜葎草、芙蓉花的质量比是100∶150∶100,加入原料总体积4倍量的95%乙醇浸泡28~32天,取滤过的乙醇浸提液,绿茶质量与滤过的乙醇浸提液体积之比为1g∶7ml,用水调整滤过的乙醇浸提液,水与滤过的乙醇浸提液体积比为3∶7。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茶多酚抗痤疮外用制剂,是绿茶、鲜葎草和芙蓉花的乙醇浸提液,是取绿茶、鲜葎草、芙蓉花为原料,绿茶、鲜葎草、芙蓉花的质量比是100∶150∶100,加入原料总体积4倍量的95%乙醇浸泡28~32天,取滤过的乙醇浸提液,绿茶质量与滤过的乙醇浸提液体积之比为1g∶7ml,用水调整滤过的乙醇浸提液,水与滤过的乙醇浸提液体积比为3∶7。本发明以绿茶与鲜葎草、芙蓉花配伍作用,疗效显著、痊愈率高、复发率低、副作用小且价格低廉的。
文档编号A61P17/10GK101766731SQ201010010139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8日
发明者刘俐, 史月君, 宋顺鹏, 李楠, 王栋, 王颖, 苍江, 郭珉, 隋丽华, 韩国柱 申请人:大连市皮肤病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