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增效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2015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增效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特别是一种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增效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糖尿病(Dliabetesmellitus)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与遗传基因、感染、肥胖等环境因素促发有关,其临床以高血糖、高血脂、高粘血症倾向为主要标志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代谢紊乱,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的症候群,常易并发多种急、慢性合并症。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证",是以烦渴引饮、消谷善饥、小便频数、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疾病。其病因与禀赋不足,因是失节,情志失调、肾精亏损等有关。阴虚燥热为其主要病机,主要涉及肺、脾、肾三个脏器,水液代谢紊乱是消渴病的物质基础。糖尿病曾经被认为主要是遗传因素造成的,而近年来发病率增加了十几倍,显然用遗传学说已无法完全解释。目前国际上提出的受体学说认为胰岛素产生和发挥作用是保证血糖正常的前提,大多数II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的产生没有问题,也就是说胰岛功能并不差,主要是胰岛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导致血糖增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期不规律不合理的饮食,加之运动量的减少,造成胰岛素长期处在紧张的工作状态,体内出现了胰岛素的抵抗,血糖也就随之升高。糖尿病已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而且现在的糖尿病有扩大化和年轻化的倾向,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上升。80年前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仅有0.3%,可现在保守估计都达到3-4%,患者总数达3000多万人,每年新增150-200万患者。糖尿病人入经久不治疗或者控制不言,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感染、心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营养障碍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针对糖尿病疾病本身及其合并症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危害越来越大现状,寻找更好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来攻克这一世界难题已是当务之急。目前按照临床分类,主要有I型糖尿病(IDDM)、11型糖尿病(NIDDM)、与营养不良有关的糖尿病(MRDM)和其余型。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药物治疗应针对其病因,注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对胰腺P细胞功能的保护,选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主要是胰岛素增敏剂),使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及根本上的治疗,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的目的,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西医治疗主要有(l)胰岛素类——其均为注射剂,过量引起低血糖反应和运用不方便。(2)双胍类——常见胃肠道副作用,少数出现酮尿或如酸性中毒。(3)a_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常见胃肠道副作用;(4)磺脲类——低血糖是磺脲类药物治疗最重要的并发症;(5)噻唑烷二酮类——常见有对肝毒害性倾向。此外,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通过竞争性抑制小肠a-糖苷酶,阻止不可吸收的多糖转变为可吸收的单糖,推迟和降低餐后血糖水平及相应的血浆胰岛素水平,可见,a_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属于抗血糖而非降糖药。而中医治疗糖尿病,脏腑病机论治认为上焦宜润肺养阴、生津止渴;中焦宜清胃泻火或清胃润燥,以治消谷善饥;下焦宜滋补肝肾、育阴清热,使水火相济、阴平阳秘。标本虚实论治认为消渴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正虚之中,以肾虚为本,痰湿、血瘀为标;肾虚之中,阴虚为常,火衰为变。"三消"轻重论治,认为标实证轻,本伤病重,消渴病出现传变(并发症),病情更重。此时,常需滋阴补肾、益气健脾、化痰逐瘀、活血通络诸法并用,方可取得好的疗效。辩证施治是中医的特色,目前各家对消渴病的分型不尽相同,通常认为将II型糖尿病分为气虚、阴虚及气阴两虚3种证型较为合适。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增效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这种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增效药物中的应用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药物治疗糖尿疾病的效果不佳、并且具有副作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增效药物中的应用。进一步的,所述的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中含有医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进一步的,所述的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中的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或者根茎。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中,所述的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中,甘草和白芍的重量比为l:210之间。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中,甘草和白芍的重量比为1:5。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中的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能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甘草和白芍组份益阴养血,正针对消渴病中气阴两虚的治疗。为了能减少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对胃肠道的副作用,将阿卡波糖联合甘草和白芍作为药物,可降低这种副作用,并增强其治疗效果。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一种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制备工艺取甘草400g、白芍2000g,按投料量的6.5倍量加水,加热煎煮2小时,放出煎煮液,滤过,浓縮,药渣中再按投料量的4倍量加水,加热煎煮1.5小时,放出煎煮液,滤过,浓縮,合并浓縮液,浓縮至相对密度1.131.20(5070°C)以上,加入95%乙醇,使浸膏含醇量达到50%,搅匀,静置不少于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縮至无醇味的稠膏,减压干燥成干浸膏。浸膏粉160g、微晶纤维素32g、滑石粉32g、碳酸钙56g、硬脂酸镁(颗粒重量的1%)。用一步制粒机,以配方中浸膏粉、微晶纤维素、碳酸钙和滑石粉全部为骨料,以水作黏合剂制粒。将一步制粒得到的干颗粒用14目筛整粒。通过整理的干颗粒按颗粒重量的1%加入硬脂酸镁,置混合罐中混合10分钟即可。用9.5mm平胖冲模,素片片重按每1片重0.27g士5X控制。素片硬度不低于3.5kg。包衣采用新菲尔,取1份包衣剂与6份纯水混合搅拌40分钟以上;包衣剂用量控制在素片重量的66.25%。包衣后成品片重0.28g士5X。每片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u)计,不得少于5.0mg。薄层色谱应有芍药苷对照品的特征斑点;薄层色谱应有甘草对照药材的特征斑点。实施例2观察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阿卡波糖联用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试验目的观察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以下简称甘芍消渴片)与阿卡波糖联用对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的影响1实验材料1.1受试药品甘芍消渴片粉,淡黄色粉末,批号090701,上海和黄药业提供。密闭、避光,室温下保存。用前以0.5%CMC-Na制成混悬液,4t:保存(3天内使用)。阿卡波糖(拜唐苹)批号H199990205,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用前碾碎,以0.5%CMC-Na制成混悬液,4t:保存(3天内使用)。1.2对照药物盐酸二甲双胍批号H20023370,上海中美施贵宝公司,用前碾碎,以O.5%CMC-Na制成混悬液,4t:保存(3天内使用)。1.3溶媒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1.4链佐菌素(Str印tozotocin)Sigma公司产品,生化试齐U,白色粉末,250mg/支,含量>98%,批号H20090813,-20。C保存。临用前以0.05mmol/L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pH4.8)配制成1%的溶液,供腹腔注射造成化学性糖尿病小鼠模型用。1.5柠檬酸、柠檬酸钠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和乙醇,500g/瓶,分析纯,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生产,密封置室温下保存。以蒸馏水配制成0.05mmol/L的溶液备用。1.6实验动物KM小鼠,雄性,清洁级,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合格证号SCXK(沪)2007-0005;实验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实验动物设施合格证SYXK(沪)2009-0069],温度22±2。C,相对湿度40%80%,置于明/暗各12h(明7:00-19:00)。适应性饲养一周,自由饮水。1.7饲料普通小鼠饲料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8仪器酶标仪,BioTek公司产品。1.9葡萄糖氧化酶法试剂盒葡萄糖氧化酶法试剂盒,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0903182实验方法2.1血糖测定方法用毛细玻璃管眼静脉丛取血50ia,3000转离心10min,取血清2iil按照葡萄糖氧化酶法试剂盒说明书测定血糖。52.2糖耐量测定测定空腹血糖(Oh)和灌服淀粉溶液(4g/kg)后0.5h,lh,2h血糖,按下式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AUC),以AUC反应糖耐量。AUC=0.5*0h血糖值+1*0.5h血糖值+1.5*lh血糖值+2h血糖值)2.3模型制备KM小鼠130只,禁食12h后腹腔注射(ip)链佐菌素150mg/kg(正常对照组ip等体积0.05mmol/L柠檬酸溶液),72h后测定空腹8小时后的血糖,此时血糖值在11.lmmol/L以上小鼠为糖尿病模型动物。2.4实验分组及给药剂量模型动物随机分为10组,另加正常对照组,甘芍消渴片和阿卡波糖按正交设计给药,见表5:表5动物分组及给药剂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2.5给药及血糖测定受试药及阳性对照药用0.5%CMC-Na配制,给药体积20ml/kg体重,灌胃给药,每日给药一次。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的0.5%CMC-Na液。给药4周后,末次给药2h测定动物空腹8小时血糖,再灌服淀粉4g/kg,测定餐后血糖,观察两药联合使用对化学性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2.5统计方法所得实验数据用均数士标准差(^±SD)表示。组间差异采用SPSS13.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AS软件进行正交设计方差分析。3实验结果3.1甘芍消渴片与阿卡波糖联用对糖尿病小鼠体重的影响甘芍消渴与阿卡波糖联用对STZ诱导糖尿病小鼠体重无明显影响。详见表6。表6甘芍消渴片与阿卡波糖联用给药4周对糖尿病小鼠体重(g)影响(均数±标准差,n=10)<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P<0.05,**P<0.01,与阴性对照比较3.2甘芍消渴片与阿卡波糖联用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给药4周后,甘芍消渴片与阿卡波糖联用对STZ诱导糖尿病小鼠有一定的协同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的作用(见表7),以甘芍消渴片(1.3g/kg)与阿卡波糖(10mg/kg)组合作用最明显。表7甘芍消渴片与阿卡波糖联用4周后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均数±标准差,n=10)<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P<0.05,**P<0.01,与组合1(阴性对照)比较正交设计方差分析表明(见表8),甘芍消渴片与阿卡波糖联用降低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作用中,阿卡波糖作用为主,甘芍消渴片作用其次,两药有协同作用。表8正交设计方差分析<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4试验结论甘芍消渴片与阿卡波糖联合给药4周后,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有一定的协同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的作用。权利要求一种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增效药物中的应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增效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中含有医学上可接受的载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增效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中,所述的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或者根茎。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增效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中,所述的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增效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中,甘草和白芍的重量比为l:210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增效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中,甘草和白芍的重量比为1:5。全文摘要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提供了一种含有甘草和白芍的药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增效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的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能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综合甘草和白芍组份益阴养血的原理,正符合中医消渴病中气阴两虚。故为了能减少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对胃肠道副作用,阿卡波糖联合甘草和白芍作为药物主要是为了降低副作用,增强其效果。文档编号A61K36/71GK101780155SQ201010129878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申请日期2010年3月22日优先权日2010年3月22日发明者吴家胜,孙志男,张正光,王天明,詹常森,马越鸣申请人: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