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82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表皮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皮材料,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除臭特性的表皮材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汽车车辆内及室内等的气密性的提高,存在难以获得通过外部空气 与内部空气的替换而进行的除臭作用的倾向,而期望能够在汽车车辆内、室内将臭气除去。针对该问题,以往已知的是对填充物层赋予了除臭作用、抗菌作用的簇绒毛毯 (下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2068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有时难以获得充分的除臭效果。即,例如在现有技术中,要求 地毯的表里方向的透气,在不具有表里方向的透气的地毯中,存在难以发挥充分的功能的 问题。另外,进而,即使在具有表里方向的透气的情况下,也要求更优异的除臭效果。此外,在除臭环境的温度变化的状况下,存在现有的地毯在常温下吸附的醋酸等 羧酸系物质处于高温下、特别是60°C以上的温度时则被再次放出的问题。该问题在汽车等 室内温度的变化剧烈的环境下尤其成问题。本发明是鉴于现有技术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发挥比以往更优异的除 臭效果的表皮材料。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发明如下所述。<1> 一种表皮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皮材料具备填充物层和层叠于该填充物层 的一面侧的表皮层,前述填充物层包含浸渍活性炭。<2>根据前述<1>所述的表皮材料,前述填充物层还包含非浸渍活性炭(a)。<3>根据前述<2>所述的表皮材料,前述浸渍活性炭含有醛吸附用浸渍活性炭 (b)、酸性气体吸附用浸渍活性炭(c)及碱性气体吸附用浸渍活性炭(d)中的至少1种。<4>根据前述<3>所述的表皮材料,前述浸渍活性炭含有前述醛吸附用浸渍活性 炭(b)及前述酸性气体吸附用浸渍活性炭(c)。<5>根据前述<4>所述的表皮材料,前述表皮层以基布层、粘结层和吸声层的顺序 具备这三个层,并且前述吸声层层叠于前述填充物层的一面侧。<6>根据前述<5>所述的表皮材料,前述填充物层的另一面侧还具备背衬材料层。<7>根据前述<6>所述的表皮材料,前述背衬材料层由多个层构成。<8>根据前述<1>所述的表皮材料,前述填充物层包含第1浸渍活性炭和第2浸渍 活性炭,
前述第1浸渍活性炭在活性炭中浸渍有胺系物质,前述第2浸渍活性炭在活性炭中浸渍有碱金属的碳酸盐,前述第2浸渍活性炭中,以其总体为100质量%时,碱金属的碳酸盐的比例为 10 25质量%。<9>根据前述<8>所述的表皮材料,前述第1浸渍活性炭与前述第2浸渍活性炭的 总计为100质量%时,含有25 75质量%前述第2浸渍活性炭。<10>根据前述<9>所述的表皮材料,前述表皮层以基布层、粘结层、吸声层的顺序 具备这三个层,并且前述吸声层层叠于前述填充物层的一面侧。<11>根据前述<10>所述的表皮材料,前述填充物层的另一面侧还具备背衬材料层。<12>根据前述<11>所述的表皮材料,前述背衬材料层由多个层构成。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表皮材料,能够获得优异的除臭特性。在前述填充物层还包含非浸渍活性炭(a)时,不仅单一的臭气,即使是烟味、体臭 等臭气成分复合的气味,也能够发挥优异的除臭效果。在前述浸渍活性炭含有醛吸附用浸渍活性炭(b)、酸性气体吸附用浸渍活性炭 (c)及碱性气体吸附用浸渍活性炭(d)中的至少1种时,不仅单一的臭气,即使是烟味、体臭 等臭气成分复合的气味,也能够发挥优异的除臭效果。在前述浸渍活性炭含有前述醛吸附用浸渍活性炭(b)及前述酸性气体吸附用浸 渍活性炭(c)时,不仅单一的臭气,即使是烟味、体臭等臭气成分复合的气味,也能够发挥 优异的除臭效果。前述表皮层以基布层、粘结层和吸声层的顺序具备这三个层,并且前述吸声层层 叠于前述填充物层的一面侧时,能够充分获得前述本发明带来的除臭特性,进而,能够获得 吸声效果。即使前述填充物层的另一面侧进一步具备背衬材料层时,根据本发明的表皮材 料,也能够获得优异的除臭效果。特别地即使背衬材料层为非透气性,通过并用非浸渍活性 炭和浸渍活性炭,也能够获得优异的除臭效果。填充物层包含第1浸渍活性炭和第2浸渍活性炭,第1浸渍活性炭在活性炭中浸 渍有胺系物质,第2浸渍活性炭在活性炭中浸渍有碱金属的碳酸盐,第2浸渍活性炭中,以 其总体为100质量%时,碱金属的碳酸盐的比例为10 25质量%的情况下,能够获得优异 的除臭特性。特别是能够获得抑制羧酸系物质在高温环境下的再放出的特性优异的除臭特 性。以第1浸渍活性炭和第2浸渍活性炭的总计为100质量%时,含有25 75质量% 第2浸渍活性炭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优异的除臭特性。前述表皮层以基布层、粘结层和吸声层的顺序具备这三个层,而且前述吸声层层 叠于前述填充物层的一面侧时,能够充分获得前述本发明带来的除臭特性,进而,能够获得 吸声效果。即使在填充物层的另一面侧进一步具备背衬材料层时,根据本发明的表皮材料, 也能够获得优异的除臭效果。特别地即使背衬材料层为非透气性,也能够发挥优异的除臭
4效果。


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表皮材料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图2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表皮材料的其它例子的剖面图。图3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表皮材料的其它例子的剖面图。图4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表皮材料的其它例子的剖面图。图5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表皮材料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图6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表皮材料的其它例子的剖面图。图7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表皮材料的其它例子的剖面图。图8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表皮材料的其它例子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 表皮材料、11 表皮层、111 基布(基布层)、112 绒头纱线、113 粘结层、114:吸声层、12 填充物层、121 有机高分子成分、122 浸渍活性炭、122a 第1浸渍活性炭、 122b 第2浸渍活性炭、123 非浸渍活性炭、13 背衬材料层、131 第1背衬材料层、132 第2背衬材料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表皮材料10的特征在于,所述表皮材料具备填充物层12和层叠于填充 物层12的一面侧的表皮层11,填充物层12包含浸渍活性炭122。前述“表皮层(11) ”为构成本表皮材料的表皮部的层,通常为能够在其表面形成起 毛状态的纤维层。该表皮层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毛绒布(参照图1、图3、图 5及图7的附图标记11)、无纺布(参照图2、图4、图6及图8的附图标记11)、织物及编织物等。其中,如图1及图5所例示的那样,毛绒布为在基布(基布层)111上簇绒 (tufting)绒头纱线112而成的布(地毯)。此外,如图3及图7所例示的那样,也可以是 在基布111及其它层上簇绒绒头纱线112而成的布(地毯)。作为前述其它层,可以列举吸 声层、隔热层、缓冲层等。这些层可以仅使用1层,也可以并用2层以上。此外,为了将层间 粘结,这些层可以夹着粘结层。构成前述毛绒布的基布111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各种无纺布及各种织 布,但优选无纺布,更优选纺粘型织物。进而,其材质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聚酯、聚酰 胺、聚烯烃等,但优选聚酯。即,作为基布111,优选聚酯制纺粘型无纺布。基布111为纺粘 型织物时的目付(日本织物单位面积重量)没有特别限定,优选50 150g/m2,更优选80 120g/m2。另一方面,作为绒头纱线,可以使用前端为环状的毛圈绒头、前端被切断的割绒 (cut pile)等。这些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进而,如图1、图3、图5及图 7所例示的那样,该绒头纱线的反表皮侧的前端部优选在填充物层侧突出成U字状。由此, 能够通过填充物层可靠地填充并有效地防止绒头纱线的脱落。此外,绒头纱线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聚酯、聚酰胺、聚烯烃等,优选聚酰胺。进而,前述表皮层11 (表皮层11由多层构成的情况下,为基布111)由无纺布构成 时(参照图2、图4、图6及图8),该无纺布可以使用任意无纺布。此外,通过用织针将无纺 布穿孔可以形成更有效的起毛状态(例如天鹅绒风格等)后使用。进而,其材质也没有特 别限定,可以列举聚酯、聚酰胺、聚烯烃等,优选聚酯。即,优选聚酯制针刺(needlepimch) 无纺布。进而,也可以使用层叠两片无纺布并实施了针刺的双针刺无纺布等。基布111为 无纺布时,该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纤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2. 2 17分特(特别是6. 6 11分特)。进而,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钩针编结地毯、手结栽绒地毯等。此外,如图4及图8所例示的那样,使用无纺布(不具有绒头纱线的无纺布)作为 基布111、并由多个层构成表皮层11时,作为除基布111以外的其它层,可以使用吸声层、隔 热层、缓冲层等。这些层可以仅使用1层,也可以2层以上并用。进而,为了将层间粘结,这
些层可以夹着粘结层。可以作为该表皮层11的一部分使用的吸声层113 (参照图3、图4、图7及图8)为 用于吸收声音的层。该吸声层的构成只要能够发挥吸声特性,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 用实施了针刺处理的聚酯制无纺布等。尤其为了发挥吸声特性,无纺布的纤维的纤度优选 2. 2 17分特、特别是6. 6 11分特。此外,前述粘结层为夹在2层的层间、用于将这2层粘结的层。作为该粘结层,可 以列举仅由粘结剂构成的层、在透气性薄膜上涂布粘结剂而成的层、以及热熔接层(由通 过加热在2层间熔融的热塑性树脂等构成的层)等。这些层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2种 以上并用。此外,前述粘结层也可以为了通过簇绒开孔而变得能够透气,而在非透气性薄膜 上涂布粘结剂而成的层。前述“填充物层”为含有浸渍活性炭122、且填充构成表皮层的纤维的层。该填充 物层只要含有浸渍活性炭,且能够进行表皮层的填充,则其构成没有特别限定,为了发挥这 两方面的特性,通常含有有机高分子成分121。有机高分子成分121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聚 氯乙烯树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树脂、SBR(丁苯橡胶)、 NBR(丙烯腈-丁二烯橡胶)MBR(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橡胶)、天然橡胶等橡胶成分。这 些之中,优选丙烯酸树脂。这些有机高分子成分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进而,该有机高分子成分121可以以任何形式包含于填充物层内,但为了更有效 地发挥填充物层中所含的浸渍活性炭的吸附特性,优选具有适度的透气性(多孔性)。该透 气性可以以任意形式赋予,例如通过形成发泡状态而获得连续气泡结构,充分地发挥对于 构成表皮层的纤维的填充功能,并且能够获得相对于浸渍活性炭的透气,能够使填充物层 内所含的浸渍活性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前述填充物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使用各种涂布方法将分散剂中分 散含有有机高分子成分121和浸渍活性炭122的分散体涂布于表皮层的背面侧,然后除去 (干燥)分散剂而形成。此外,可以根据需要对该分散体实施用于改良分散质的分散状态的 pH调节。进而,可以在分散体内配合用于抑制浸渍活性炭沉降的抗沉降剂。前述涂布方法 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辊涂布、棒涂布、喷雾涂布及浸渍等各种方法而形成。
此外,涂布量(涂覆量)也没有特别限定,但仅以分散体中的固成分换算,优选 5 200g/m2,更优选 50 100g/m2。另外,前述分散体的分散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有机分散剂,但优选使 用水系分散剂,特别优选水。进而,如前所述,由于本发明中的填充物层优选具有透气性,因此优选使包含有机 高分子成分和浸渍活性炭的分散体发泡(奶油冻状)后进行涂布。由此,通过形成多孔质的 填充物层,获得透气性,从而能够使填充物层的内部配置的浸渍活性炭更有效地发挥功能。 进行发泡时的发泡倍率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优选2倍以上,更优选4 9倍。另外,发泡倍 率是指以发泡前的分散质(从分散体中除去分散剂的部分)的比重为队、以填充物层的比 重为Db时的Db/Da的值。前述“浸渍活性炭”是指浸渍有各种功能成分的活性炭。通过该功能成分的浸渍, 除了因活性炭原本所具有的细孔结构而带来的吸附作用以外,还可以进行所吸附的成分的 长期保持及吸附成分的分解等。此外,浸渍活性炭与非浸渍活性炭相比,在因加温而导致的 吸附物的再放出少的方面也优选。构成浸渍活性炭的活性炭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即,例如可以使用以椰子壳、锯 屑、煤炭、木炭、树脂等为原料通过公知的方法赋活的活性炭。这些之中,从比表面积大且孔 径2nm以下的细孔分布量大(优选细孔直径分布)的观点出发,优选来源于椰子壳的活性 炭。其形态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粉末状、破碎状、纤维状等的活性炭,但由于优选表面 积更大,因而优选粉末状的活性炭。此外,该活性炭(关于浸渍活性炭的粒径也同样)的粒径没有特别限定,优选1 300 ym,更优选30 100 ym。为该范围时,不易被有机高分子成分包覆且能够充分抑制活 性炭颗粒的脱落,能够使浸渍活性炭更有效地发挥功能。进而,作为浸渍活性炭,根据其功能已知有多种,本发明的表皮材料中可以含有醛 吸附用浸渍活性炭(b)、酸性气体吸附用浸渍活性炭(c)、及碱性气体吸附用浸渍活性炭 (d)中的至少1种。前述醛吸附用浸渍活性炭(b)为吸附醛的浸渍活性炭。作为酸,可以列举乙醛、甲 醛、丁醛及丙醛等。这些之中特别优选对乙醛的吸附能力高。该醛吸附用浸渍活性炭的构 成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浸渍有分子中具有-NH-结构的化合物(以下称为“醛吸附成分”) 的浸渍活性炭。作为前述具有-NH-结构的醛吸附成分,可以列举羟基胺、氯胺、氨、甲醇胺、乙醇 胺、二甲胺、二乙胺、异丙胺、丁胺、脯氨酸、羟基脯氨酸、双氰胺、吖丙啶、乙二胺、丙二胺、二 亚乙基三胺、2- 二乙氨基乙醇、2- 二甲氨基乙醇、1,2_ 二氨基丙烷、1,3_ 二氨基丙烷、三亚 乙基四胺、四亚乙基五胺、亚氨基二丙胺、四亚甲基二胺、碳酸胍、甘氨酸、丙氨酸、肌氨酸、 谷氨酸、六亚甲基二胺、三聚氰胺、吗啉、2-氨基-4,5- 二氰基咪唑、3-氮杂己烷-1,6_ 二 胺、六亚甲基二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a -氨基-£ -己内酰胺、甲基胍胺、鸟 嘌呤、乙醛氨、4,7-二氮杂癸烷-1,10-二胺、吡咯烷、哌啶、哌嗪、聚乙烯亚胺、聚烯丙胺、聚 乙烯胺、氨基苯甲酸盐、硫脲、甲脲、乙脲、二甲脲、二乙脲、亚乙基脲、乙酰脲、脒基脲、脒基 硫脲、偶氮二酰胺、乙内酰脲、乙酰脲、甲酰胺、乙酰胺、苯甲酰胺、草酰胺、吡咯烷酮、吡咯烷 酮羧酸、草氨酸、琥珀酰胺、双氰胺、噁唑烷酮、丙二酰胺、琥珀酰亚胺、邻苯二甲酰亚胺、马
7来酰亚胺、琥珀酰亚胺、乙内酰脲、丙二酰脲、1-羟甲基-5,5_ 二甲基乙内酰脲、异氰脲酸、 苯胺等。这些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这些之中,优选具有氨基的醛吸附成 分,进而,特别优选含有吗啉、苯胺亚乙基脲及哌嗪作为醛吸附成分。前述酸性气体吸附用浸渍活性炭(c)为吸附酸性气体的浸渍活性炭。作为酸性气 体,可以列举醋酸、硫化氢、硫醇及丁酸等。这些之中特别优选对醋酸的吸附能力高。该酸 性气体吸附用浸渍活性炭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碱金属卤化物及碱金属盐,更优选碱 金属卤化物。作为构成前述碱金属卤化物的碱金属,可以列举Na、K及Li,其中优选K。此 外,作为构成碱金属卤化物的卤素,可以列举溴及碘等,其中优选碘。另一方面,作为碱金属 盐,可以列举氢氧化钠及氢氧化钾等。这些成分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前述碱性气体吸附用浸渍活性炭(d)为吸附碱性气体的浸渍活性炭。作为碱性气 体,可以列举氨、三甲胺及吡啶等。这些之中特别优选对氨的吸附能力高。该碱性气体吸附 用浸渍活性炭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浸渍有酸性物质的浸渍活性炭。作为该酸性物质, 可以列举水溶性酸成分(溶解于水中显示酸性的成分、磷酸及硫酸等)。这些成分可以仅使 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这些醛吸附用浸渍活性炭(b)、酸性气体吸附用浸渍活性炭(c)、及碱性气体吸附 用浸渍活性炭(d)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这些之中更优选至少含有醛吸附用浸渍活性炭(b) 及酸性气体吸附用浸渍活性炭(c)这2种。进而,并用醛吸附用浸渍活性炭(b)及酸性气 体吸附用浸渍活性炭(c)时,也可以为不含碱性气体吸附用浸渍活性炭(d)的形式。如前所述,填充物层优选由包含有机高分子成分和浸渍活性炭的分散体形成。分 散体的分散状体有时通过PH来维持,这种情况下,通过配合使用pH的变动少的浸渍活性 炭,可以更良好地维持前述分散体的分散状态。从该观点出发,仅由活性炭带来的PH优选 为6 9。由于前述浸渍活性炭(b)及前述浸渍活性炭(c)混合到分散体中时,容易维持 pH为6 9,而更能够维持分散体的分散状态,因此优选。另一方面,前述浸渍活性炭(d) 易于使分散体的PH为更强的酸性(pH不到6),因此混合的浸渍活性炭之间有时容易聚集, 因此可以不含前述浸渍活性炭(d)。此外,由于前述浸渍活性炭的配合而pH变化时,可以实施pH调节。作为pH调节, 当向酸性侧进行pH调节时,可以使用柠檬酸、磷酸、硫酸、盐酸等。这些可以仅使用1种,也 可以2种以上并用。另一方面,当向碱性侧进行pH调节时,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镁、 氢氧化钾、氨等。这些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此外,为了提高前述分散体的分散性,可以配合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可 以使用阴离子系、阳离子系、非离子系及两性表面活性剂。这些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2种 以上并用。进而,为了调整分散体的粘度,也可以配合增稠剂。通过调整该分散体的粘度, 可以调整对表皮层的渗透情况。此外,填充物层中,除了前述浸渍活性炭(b) (d)以外,优选含有非浸渍活性炭 (a)。前述“非浸渍活性炭”为前述浸渍活性炭中的作为基材的前述活性炭。S卩,例如可 以使用以椰子壳、锯屑、煤炭、木炭、树脂等为原料通过公知的方法赋活的活性炭。这些之 中,从比表面积大且孔径2nm以下的细孔分布量大(优选细孔直径分布)的观点出发,优选 来源于椰子壳的活性炭。其形态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粉末状、破碎状、纤维状等的活性炭,但由于优选表面积更大,因此优选粉末状的活性炭。进而,其优选的粒径与前述浸渍 活性炭同样。进而,前述有机高分子成分{特别是分散体(胶乳)中的固成分}与前述浸渍活 性炭的配合比例没有特别限定,浸渍活性炭可以为10 90质量%,优选20 80质量%, 更优选为30 70质量%,特别优选为30 50质量%。在前述优选的范围时,能够减小浸 渍活性炭的表面被有机高分子成分包覆的比例,且能够充分地将浸渍活性炭固定于填充物 层内,有效地使浸渍活性炭发挥功能。特别是在前述更优选的范围及特别优选的范围时,能 够显著地获得该效果。此外,将前述非浸渍活性炭与前述浸渍活性炭并用时,以非浸渍活性炭及浸渍活 性炭的总计为100质量%,浸渍活性炭的比例优选10 90质量%,更优选20 80质量%, 特别优选50 75质量%。在前述优选的范围时,能够抑制因热所导致的再放出,进而能够 吸附非浸渍活性炭所不能吸附的广泛的成分。特别是在前述更优选的范围及特别优选的范 围时,能够显著地获得该效果。此外,本发明的表皮材料10中,前述填充物层12中可以含有下述第1浸渍活性炭 122a和下述第2浸渍活性炭122b作为前述浸渍活性炭122 (参照图5 8)。前述“第1浸渍活性炭”为浸渍有胺系物质的活性炭。该胺系物质是指分子中具 有-NH-结构的成分。作为胺系物质,可以列举羟基胺、氯胺、氨、甲醇胺、乙醇胺、二甲胺、二 乙胺、异丙胺、丁胺、脯氨酸、羟基脯氨酸、双氰胺、吖丙啶、乙二胺、丙二胺、二亚乙基三胺、 2-二乙氨基乙醇、2-二甲氨基乙醇、1,2_ 二氨基丙烷、1,3_ 二氨基丙烷、三亚乙基四胺、四 亚乙基五胺、亚氨基二丙胺、四亚甲基二胺、碳酸胍、甘氨酸、丙氨酸、肌氨酸、谷氨酸、六亚 甲基二胺、三聚氰胺、吗啉、2-氨基-4,5-二氰基咪唑、3-氮杂己烷-1,6-二胺、六亚甲基 二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a -氨基-£ -己内酰胺、甲基胍胺、鸟嘌呤、乙醛氨、 4,7-二氮杂癸烷-1,10-二胺、吡咯烷、哌啶、哌嗪、聚乙烯亚胺、聚烯丙胺、聚乙烯胺、氨基 苯甲酸盐、硫脲、甲脲、乙脲、二甲脲、二乙脲、亚乙基脲、乙酰脲、脒基脲、脒基硫脲、偶氮二 酰胺、乙内酰脲、乙酰脲、甲酰胺、乙酰胺、苯甲酰胺、草酰胺、吡咯烷酮、吡咯烷酮羧酸、草氨 酸、琥珀酰胺、双氰胺、噁唑烷酮、丙二酰胺、琥珀酰亚胺、邻苯二甲酰亚胺、马来酰亚胺、琥 珀酰亚胺、乙内酰脲、丙二酰脲、1-羟甲基-5,5-二甲基乙内酰脲、异氰脲酸、苯胺等。这些 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这些之中,优选具有氨基的胺系物质,进而,特别优 选含有乙醇胺(单乙醇胺)、吗啉、苯胺亚乙基脲及哌嗪作为胺系物质。另一方面,第1浸渍活性炭中的作为浸渍基材的活性炭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 各种活性炭。即,例如可以使用以椰子壳、锯屑、煤炭、木炭、树脂等为原料通过公知的方法 赋活的活性炭。这些之中,从比表面积大且孔径2nm以下的细孔分布量大(优选细孔直径分 布)的观点出发,优选来源于椰子壳的活性炭。其形态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粉末状、 破碎状、纤维状等的活性炭,但由于优选表面积更大,因此优选粉末状的活性炭。进而,活性炭的粒径没有特别限定,优选1 300 ii m,更优选10 100 u m。在该 范围时,填充物层中,不易被有机高分子成分包覆且能够充分抑制浸渍活性炭颗粒的脱落, 能够使浸渍活性炭更有效地发挥功能。另外,浸渍活性炭的优选的粒径与作为前述浸渍基 材的活性炭的优选的粒径相同。该第1浸渍活性炭中的胺系物质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定,以第1浸渍活性炭总体为100质量%时,胺系物质优选1 50质量%,更优选5 20质量%,特别优选5 10质量%。作为适于该第1浸渍活性炭的吸附的成分,可以列举乙醛、甲醛、丙醛等醛系物 质。另外,第1浸渍活性炭还维持了对作为浸渍基材的活性炭原本适合的吸附成分的吸附 性能。作为该吸附成分,可以列举甲苯、二甲苯及乙基苯等烃系物质。前述“第2浸渍活性炭”为浸渍有碱金属的碳酸盐的活性炭。作为浸渍基材的活 性炭,即使没有浸渍碱金属的碳酸盐也具有对羧酸系物质的吸附特性,但通过浸渍该碱金 属的碳酸盐,能够抑制高温下的羧酸物质的再放出,特别地关于该浸渍量,以第2浸渍活性 炭总体为100质量%时,通过使碱金属的碳酸盐的比例为10 25质量%的范围内,能够特 别显著地抑制羧酸系物质的再放出。作为该碱金属的碳酸盐,可以列举碳酸锂、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锂、碳酸氢钠及 碳酸氢钾等。这些之中,优选碳酸钾及碳酸氢钾的碳酸盐,进而,更优选碳酸钾。另一方面,第2浸渍活性炭中的作为浸渍基材的活性炭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 各种活性炭,可以直接应用前述第1浸渍活性炭中的作为浸渍基材的活性炭。其中,第1浸 渍活性炭中的活性炭与第2浸渍活性炭中的活性炭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关于该第2浸渍活性炭中的碱金属的碳酸盐的比例(以下也称为“浸渍量”),以 第2浸渍活性炭总体为100质量%时,碱金属的碳酸盐为10 25质量%。若浸渍量不到 10质量%,则不能抑制高温下的羧酸系物质的再放出,因而不优选。另一方面,若该浸渍量 超过25质量%,则作为浸渍基材的活性炭所具有的对除羧酸系物质以外的其它有机成分 的吸附特性降低,因而不优选。该浸渍量更优选10 20质量%。在该范围时,能够抑制羧 酸系物质的再放出,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其它有机成分的吸附特性。此外,该浸渍量特别 优选10 15质量%。在该范围时,能够抑制羧酸系物质的再放出,并且有效地抑制对其它 有机成分的吸附特性的变动,能够获得与没有浸渍碱金属的碳酸盐时同等的对其它有机成 分的吸附性。作为该第2浸渍活性炭所能够吸附的成分,可以列举各种酸性气体。作为酸性气 体,可以列举醋酸、硫化氢、硫醇及丁酸等。另外,第2浸渍活性炭还维持了对作为浸渍基材 的活性炭原本适合的吸附成分的吸附性能。作为该吸附成分,可以列举甲苯、二甲苯及乙基 苯等烃系物质。前述第1浸渍活性炭与第2浸渍活性炭的配合比例没有特别限定,以第1浸渍活 性炭及第2浸渍活性炭的总计为100质量%,第2浸渍活性炭的比例(以下称为“第2浸渍 活性炭的含量”)优选25 75质量%,更优选25 50质量%。在该范围时,能够有效地 获得第1浸渍活性炭及第2浸渍活性炭这两者的特性。即,能够获得对醛系物质及羧酸系 物质这两者的高吸附性能,并抑制高温时的羧酸系物质的再放出,进而对于烃系物质也能 够发挥高吸附特性。此外,特别是在与前述浸渍量的相互关系中,当第2浸渍活性炭的浸渍量超过15 质量%且为25质量%以下时,第2浸渍活性炭的含量优选30质量%以下,优选25 30质 量%。在该范围时,通过并用非浸渍活性炭,能够更有效地发挥第1浸渍活性炭及第2浸渍 活性炭这两者的特性,且提高对烃系物质的吸附特性。另一方面,第2浸渍活性炭的浸渍量为10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时,第2浸
10渍活性炭的含量优选超过30质量%,优选35 50质量%。在该范围时,即使不并用非浸 渍活性炭(实质上不含有),仅通过并用第1浸渍活性炭及第2浸渍活性炭,也能够获得对 醛系物质及羧酸系物质这两者的高吸附性能,并抑制高温时的羧酸系物质的再放出,进而 对于烃系物质也能够发挥高吸附特性。这种情况下,只要将2种浸渍活性炭混合,并配合到 表皮材料中即可,混合操作简单,且还能够简化制造设备,操作性也优异。另外,并用除第1浸渍活性炭及第2浸渍活性炭以外的其它浸渍活性炭(前述非 浸渍活性炭及后述的其它浸渍活性炭等)时,第1浸渍活性炭、第2浸渍活性炭及其它浸渍 活性炭的总计为100质量%,其它浸渍活性炭的比例优选30质量%以下,更优选1 30质 量%,特别优选1 25质量%。前述非浸渍活性炭是指浸渍活性炭中作为浸渍基材的活性炭。即,例如可以使用 以椰子壳、锯屑、煤炭、木炭、树脂等为原料通过公知的方法赋活的活性炭。这些之中,从比 表面积大且孔径2nm以下的细孔分布量大(优选细孔直径分布)的观点出发,优选来源于 椰子壳的活性炭。其形态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粉末状、破碎状、纤维状等的活性炭,但 由于优选表面积更大,因此优选粉末状的活性炭。进而,其优选的粒径与浸渍活性炭相同。此外,在前述第1浸渍活性炭及前述第2浸渍活性炭中,在不妨碍其目的的范围 内,前述第1浸渍活性炭也可以浸渍除胺系物质以外的其它浸渍成分,此外,前述第2浸渍 活性炭也可以浸渍除前述碱金属的碳酸盐以外的其它浸渍成分。作为其它浸渍成分,可以 列举除碱金属的卤化物及碱金属的碳酸盐的其它盐。作为该碱金属,可以列举Na、K及Li。 作为构成前述卤化物的卤素,可以列举溴及碘等。作为前述盐,可以列举氢氧化物等。这些 成分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进而,这些浸渍成分也可以作为除了前述第1浸渍活性炭及前述第2浸渍活性炭 以外的、其它浸渍活性炭(以下简称为“第3浸渍活性炭”)而配合。此外,除前述第1浸渍活性炭、前述第2浸渍活性炭及第3浸渍活性炭以外,可以 含有用于吸附碱性气体的第4浸渍活性炭。第4浸渍活性炭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浸 渍有酸性物质的浸渍活性炭。作为该酸性物质,可以列举水溶性酸成分(溶解于水中显示 酸性的成分、磷酸及硫酸等)。这些成分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作为第4 浸渍活性炭的吸附成分(碱性气体),可以列举氨、三甲胺及吡啶等。如前所述,填充物层优选由包含有机高分子成分和浸渍活性炭的分散体形成。分 散体的分散状体有时通过PH来维持,这种情况下,通过配合使用pH的变动少的浸渍活性 炭,可以更良好地维持前述分散体的分散状态。从该观点出发,仅由活性炭带来的PH优选 为6 9。由于第1浸渍活性炭及第2浸渍活性炭混合到分散体中时,容易维持pH为6 9,更能够维持分散体的分散状态,因此优选。此外,由于前述浸渍活性炭的配合而pH变化时,可以实施pH调节。作为pH调节, 当向酸性侧进行pH调节时,可以使用柠檬酸、磷酸、硫酸、盐酸等。这些可以仅使用1种,也 可以2种以上并用。另一方面,当向碱性侧进行pH调节时,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镁、 氢氧化钾、氨等。这些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此外,为了提高前述分散体的分散性,可以配合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可 以使用阴离子系、阳离子系、非离子系及两性表面活性剂。这些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2种 以上并用。进而,为了调整分散体的粘度,也可以配合增稠剂。通过调整该分散体的粘度,可以调整对表皮层的渗透情况。进而,如前所述,分散体内也可以配合用于抑制浸渍活性炭 沉降的抗沉降剂。进而,前述有机高分子成分{特别是分散体(胶乳)中的固成分}与浸渍活性炭 的配合比例没有特别限定,浸渍活性炭可以为10 90质量%,优选20 80质量%,更优 选30 70质量%,特别优选30 50质量%。在前述优选的范围时,能够减小浸渍活性炭 的表面被有机高分子成分包覆的比例,且能够充分地将浸渍活性炭固定于填充物层内,使 浸渍活性炭有效地发挥功能。特别是在前述更优选的范围及特别优选的范围时,能够显著 地获得该效果。本发明的表皮材料,除前述表皮层及前述填充物层以外,可以具备其它构成。作为 其它构成,可以列举背衬材料层(图1 图8的附图标记13)。背衬材料层为配置于填充物 层的前述另一面侧(背面侧)的层,可以作为隔断来自前述另一面侧的声音的隔音层而发 挥功能,进而提高保形性。进而,该背衬材料层可以仅由1层构成,也可以由多层构成。经 多层化的背衬材料层可以由任意层构成,但通常为2 5层,更优选2 3层。由多个层构 成时,各层可以具有不同的功能。该背衬材料层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可以由树脂、弹性体及橡胶等形成。由此,可 以形成隔音性优异的表皮材料。作为前述树脂,优选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列 举聚烯烃系树脂及聚氯乙烯系树脂等。这些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这些 之中,优选聚烯烃系树脂,更优选聚乙烯,特别优选低密度聚乙烯。具有充分的强度及柔软 性以及加工性,并且能够发挥优异的隔音性。此外,作为前述弹性体,可以列举烯烃系热塑 性弹性体、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酰胺 系热塑性弹性体等。这些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进而,作为前述橡胶,可 以列举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天然橡胶、 异戊二烯橡胶及氯丁二烯橡胶等。这些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该背衬材料层也可以具有透气性,但优选不具有透气性的层。由此,除了前述优异 的隔音特性以外,还能够获得防水特性,发挥防锈效果。此外,背衬材料层由多个层构成时, 优选至少1层为前述非透气性的层。进而,背衬材料层由多个层构成时,其中的至少1层以 上可以由无纺布等形成。[实施例][实施例1-1]使用除臭剂的评价(1)除臭剂的调制按照表1所示的配方(活性炭的总量为100质量% ),将非浸渍活性炭与各浸渍活 性炭混合,获得混合活性炭AC1-1 AC1-3。[表 1]*IMG[T01]表1 另外,作为前述各活性炭,使用以下的产品。活性生炭(a) Japan EnviroChemicals, Ltd. 口口口名活性炭(b) Japan EnviroChemicals, Ltd.制,品名活性炭(c) Japan EnviroChemicals, Ltd. M, m^x活性炭(d) Japan EnviroChemicals, Ltd.制,品名(2)除臭试验(实验例1-2 1-4)将前述(1)中获得的除臭剂(混合活性炭AC1-1 AC1-3)各0. lg投入到 小30mmXtl0mm的皮层中。另一方面,将表2所示的试验气体{乙醛(单气体)、醋酸(单 气体)、氨(单气体)、香烟燃烧气体(复合气体)}各4升(温度35°C)分别注入到容积 10升的气袋(GL Sciences, Inc.制)中。然后,将前述皮层投入到前述气袋内,刚投入皮 层后,马上利用检测管式测定器(Gastec Corporation.制)测定皮层盖关闭状态下的气袋 内的各试验气体的浓度。然后,同样地使用检测管式测定器测定皮层盖打开4小时后的各 试验气体的浓度。各试验气体的测定使用与表2中记载的各试验气体相对应的检测管。该 结果一并记载于表2中。另外,实验例1-1除了不将前述皮层投入到气袋内以外,与前述实验例1-2 1-4 同样地进行试验。进而,表2中的“单气体试验”是指将各栏中记载的试验气体各自单独注入到前述 气袋内而进行的试验。另一方面,“香烟气体试验”是指将使1/2根香烟在容积100升的箱 内燃烧而获得的气体中的4升注入到前述气袋内而进行的试验。此外,香烟气体试验中,使 用与表2中记载的乙醛、醋酸、氨及吡啶各自对应的4种检测管。进而,在该除臭试验中,利用5个人进行官能评价,计算出该结果的平均值,一并 记载于表2中。该官能评价为如下评价让各人闻从前述气袋放出的臭味,并根据以下基准 进行臭气评价。5:非常强的臭味(初期浓度下的强烈的臭味),4:强的臭味,3:能够容易 感觉到的臭味,2 知道是哪种臭味的很弱的臭味,1 非常弱、勉强能感觉到的臭味,0 无臭 (不能感觉到臭味)。[表 2]*IMG[T02]表2 (3)利用混合活性炭的聚集试验将前述混合活性炭AC1-1 AC1-3各自添加到胶乳(丙烯酸树脂水系乳液,固成 分浓度50质量%,pH8.5)中并进行混合,调制包含混合活性炭和胶乳的水分散体。关于各 混合活性炭与胶乳的配方,以混合活性炭与胶乳的固成分的总计量为100质量%,混合活 性炭为40质量%,胶乳的固成分为60质量%。其结果,包含混合活性炭AC1-1的水分散体的pH为9. 5,包含混合活性炭AC1-2 的水分散体的PH为8. 5,包含混合活性炭AC1-3的水分散体的pH为1. 5。包含混合活性 炭AC1-1的水分散体、及包含混合活性炭AC1-2的水分散体的固成分的分散性优异。另一 方面,包含混合活性炭AC1-3的水分散体中,确认到混合活性炭AC1-3的聚集,分散性不稳 定。向该包含混合活性炭AC1-3的水分散体中添加氢氧化钠以进行pH调节,通过使pH接 近8. 5,能够恢复优异的分散性。根据前述⑵及前述(3)的结果,与仅使用了非浸渍活性炭的实验例1-2(AC1_1) 相比,使用了浸渍活性炭的实验例l_3(ACl-2)及实验例l-4(ACl-3)获得较高的除臭效果。 特别地,在使用检测管的测定中,实验例l-3(ACl-2)与实验例l-4(ACl-3)中,单气体试验 中的氨、及香烟气体试验中的氨及吡啶的浓度产生差异。即,与实验例l-3(ACl-2)相比,实 验例l-4(ACl-3)显示出优异的除臭效果。但是,在官能评价中,实验例l-3(ACl-2)及实验 例l-4(ACl-3)的值相同。此外,实验例1-3(AC1_2)中,混合活性炭与胶乳的混合时不需要进行pH调节,实 验例l-4(ACl-3)中需要进行pH调节,因此即使不进行pH调节、在官能评价中也显示出优 异的结果的实验例1-3 (AC1-2),在取得其制造工序的简便和除臭效果的平衡方面,比其它 实验例更优异。[实施例1-2]使用表皮材料的评价(1)表皮材料CP1-1 (比较品)的制造以目付350g/m2的针刺无纺布(通过针刺使表面起毛)作为表皮层。在该表皮层的背面(未起毛的一侧),用辊涂机以固成分质量换算为100g/m2的涂覆量涂覆使胶乳(丙 烯酸树脂水系乳液,固成分浓度50质量%)发泡而得到的发泡胶乳。然后,在温度170°C下 干燥5分钟,形成填充物层,得到表皮层的背面侧层叠有填充物层的层叠物。在该层叠物的 填充物层侧,使用T冲模熔融挤出机将烯烃系树脂直接挤压、辊压接成薄膜状后,冷却,形 成非透气性的背衬材料层,获得比较品的表皮材料CP1-1 (表里不透气)。(2)表皮材料CP1-2 (实施品)的制造与前述(1)同样地在表皮层的背面,用辊涂机以固成分质量换算为100g/m2的涂 覆量(即,以胶乳固成分为60g/m2、混合活性炭为40g/m2进行涂覆的换算)涂覆使前述实施 例1-1 (3)中调制的水分散体{包含混合活性炭AC1-2的水分散体,固成分浓度35质量%)} 发泡而得到的发泡胶乳。然后,在温度170°C下干燥5分钟,形成填充物层,得到表皮层的背 面侧层叠有填充物层的层叠物。在该层叠物的填充物层侧与前述(1)同样地形成非透气性 的背衬材料层,获得本发明的表皮材料CP 1-2 (表里不透气)。(3)表皮材料CP1-3 (实施品)的制造与前述(1)同样地在表皮层的背面,用辊涂机以固成分质量换算为100g/m2的涂 覆量(即,以胶乳固成分为60g/m2、混合活性炭为40g/m2进行涂覆的换算)涂覆使前述实施 例1-1 (3)中调制的水分散体{包含混合活性炭AC1-3的水分散体,固成分浓度35质量%)} 发泡而得到的发泡胶乳。然后,在温度170°C下干燥5分钟,形成填充物层,得到表皮层的背 面侧层叠有填充物层的层叠物。在该层叠物的填充物层侧与前述(1)同样地形成非透气性 的背衬材料层,获得本发明的表皮材料CP1-3 (表里不透气)。(4)表皮材料CP1-4 (实施品)的制造在于前述基布层111簇绒(植绒)绒头纱线112而成的表皮层11的背面,用辊涂 机以固成分质量换算为60g/m2的涂覆量(即,胶乳固成分为30g/m2、混合活性炭为30g/m2 进行涂覆的换算)涂覆使前述实施例1-1(3)中调制的水分散体{包含混合活性炭AC1-3 的水分散体,固成分浓度35质量% )}发泡而得到的发泡胶乳。然后,在温度170°C下干燥 5分钟,形成填充物层12,获得在表皮层11的背面侧层叠有填充物层12的层叠物。在该层 叠物的填充物层12侧与前述(1)同样地形成非透气性的第1背衬材料层131。进而,在该 第1背衬材料层131的背面侧层叠第2背衬材料层132,形成背衬材料层13,获得本发明的 表皮材料CP1-4 (表里不透气)。另外,在表皮材料CP1-4中,基布层111为目付100g/m2的无纺布。此外,绒头纱线 112以目付450g/m2植绒于基布层111中。前述第1背衬材料层131由聚乙烯构成,目付为 350g/m2。进而,第2背衬材料层132由无纺布构成,目付为15g/m2。(5)表皮材料CP1-5 (实施品)的制造在将基布层111与吸声层114隔着粘结层113粘结而成的层叠物中植绒绒头纱线 112而成的表皮层11的背面,用辊涂机以固成分质量换算60g/m2的涂覆量(S卩,以胶乳固 成分为30g/m2、混合活性炭为30g/m2进行涂覆的换算)涂覆使前述实施例1_1 (4)中调制 的水分散体{包含混合活性炭AC1-3的水分散体,固成分浓度35质量%)}发泡而得到的 发泡胶乳。然后,在温度170°C下干燥5分钟,形成填充物层12,获得在表皮层11的背面侧 层叠有填充物层12的层叠物。在该层叠物的填充物层12侧与前述(1)同样地形成非透气 性的第1背衬材料层131。进而,在该第1背衬材料层131的背面侧层叠第2背衬材料层132,形成背衬材料层13,获得本发明的表皮材料CP1-5 (表里不透气)。另外,表皮材料CP1-5中,基布层111为目付80g/m2的无纺布。此外,绒头纱线 112以目付550g/m2植绒于基布层111中。进而,吸声层113为目付300g/m2的无纺布,粘 结层114由聚乙烯薄膜构成,目付为18g/m2。前述第1背衬材料层131由聚乙烯构成,目付 为350g/m2。进而,第2背衬材料层132由无纺布构成,目付为15g/m2。(6)除臭试验将前述(1) (5)中获得的各表皮材料切断成lOOmmXSOmm,制成各试验片。接 下来,将前述各试验片投入到容积4升的气袋(GL Sciences, Inc.)内,并注入表3所示 的试验气体{乙醛(单气体)、醋酸(单气体)、氨(单气体)、香烟燃烧气体(复合气 体)}各4升(温度35°C )(与前述实施例1-1 (2)的除臭试验同样),使用检测管式测定器 (GastecCorporation.制)测定刚注入后的浓度、和注入4小时后的各试验气体的浓度。各 试验气体的测定使用与表3中记载的各试验气体相对应的检测管。该结果一并记载于表3 中。进而,与前述实施例1-1 (2)的除臭试验同样地进行官能评价,计算出该结果的平均值, 一并记载于表3中。[表 3]*IMG[T03]表3 根据实施例1-2的CP1-1 CP1-3的结果,与实施例1-1的倾向同样,通过使用浸 渍活性炭,能够获得优异的除臭效果。此外可知,特别是如本实施例那样,即使为具备背衬 材料层、表里方向不具有透气性的表皮材料,也能够获得优异的除臭效果。进而,由实施例1-2的CP1-4的结果可知,即使使用绒头布帛(由基布层111及绒 头纱线112构成)作为表皮层11,也能够发挥与CP1-2同等的除臭性能,能够获得优异的除 臭效果。进而,由实施例2的CP1-5的结果可知,即使使用除了基布层111及绒头纱线112
16以外还具备粘结层113及吸声层114的表皮层11,也能够发挥与CP1-2同等的除臭性能,获 得优异的除臭效果。[实施例2-1]使用表皮材料的评价(1)混合活性炭的调制按照表4所示的配方(活性炭的总量为100质量%),将各活性炭混合,获得混合 活性炭AC2-1 AC2-11。[表 4]*IMG[T04]表 4 (P4498-0041)作为前述各活性炭,使用以下产品。第1 浸渍活性炭(1) Japan EnviroChemicals, Ltd.制,品名“白鹭 GAA,,第2浸渍活性炭(21)浸渍量5质量%的碳酸钾浸渍活性炭第2浸渍活性炭(22):浸渍量10质量%的碳酸钾浸渍活性炭
第2浸渍活性炭(23):浸渍量15质量%的碳酸钾浸渍活性炭第2浸渍活性炭(24):浸渍量20质量%的碳酸钾浸渍活性炭第2浸渍活性炭(25)浸渍量25质量%的碳酸钾浸渍活性炭非浸渍活性炭(3)Japan EnviroChemicals, Ltd.制,品名“白鹭 G2c,,另外,前述第2浸渍活性炭(21) (25)的浸渍基材的活性炭均与非浸渍活性炭 (3)相同。(2)胶乳的调制将前述混合活性炭AC2-1 AC2-11各自添加到胶乳(丙烯酸树脂水系乳液,固成 分浓度50质量%,pH8.5)中并进行混合,调制包含混合活性炭与胶乳的水分散体。关于各 混合活性炭与胶乳的配方,以混合活性炭与胶乳的固成分的总计量为100质量%,混合活 性炭为40质量%,胶乳的固成分为60质量%。(3)试验用的表皮材料的制造(3-1)试验用的表皮材料CP2-1 CP2-11以目付350g/m2的针刺无纺布(通过针刺使表面起毛)作为表皮层。在该表皮层 的背面(未起毛的一侧),用辊涂机以固成分质量换算为100g/m2的涂覆量涂覆使事先调制 的各胶乳(丙烯酸树脂水系乳液,固成分浓度50质量%)发泡而得到的发泡胶乳。然后,在 温度170°C下干燥5分钟,形成填充物层,得到表皮层的背面侧层叠有填充物层的层叠物。 在该层叠物的填充物层侧,使用T冲模熔融挤出机将烯烃系树脂(聚乙烯)直接挤压、辊压 接成薄膜状。进而,然后,在180°C下进行2分钟成形加热,冷却,得到具有非透气性的背衬 材料层的表皮材料CP2-1 CP2-11 (各表皮材料中混合活性炭的总计含量为40g/m2)。(3-2)试验用的表皮材料CP2-12在于前述基布层111中簇绒(植绒)绒头纱线112而成的表皮层11的背面,用辊 涂机以固成分质量换算为60g/m2( BP,以胶乳固成分为30g/m2、混合活性炭AC2-7为30g/ m2进行涂覆的换算)涂覆使含有事先调制的混合活性炭AC2-7的胶乳(丙烯酸树脂水系乳 液,固成分浓度50质量% )发泡而得到的发泡胶乳。然后,在温度170°C下干燥5分钟,形 成填充物层12,获得在表皮层11的背面侧层叠有填充物层12的层叠物。在该层叠物的填 充物层12侧与前述(3-1)同样地形成非透气性的第1背衬材料层131。进而,在该第1背 衬材料层131的背面侧层叠第2背衬材料层132,形成背衬材料层13,获得本发明的表皮材 料CP2-12 (表里不透气,混合活性炭的总计含量为30g/m2)。另外,在表皮材料CP2-12中,基布层111为目付100g/m2的无纺布。此外,绒头纱 线112以目付450g/m2植绒于基布层111中。前述第1背衬材料层131由聚乙烯构成,目 付为350g/m2。进而,第2背衬材料层132由无纺布构成,目付为15g/m2。(3-3)试验用的表皮材料CP2-13在将基布层111与吸声层114隔着粘结层113粘结而成的层叠物植绒绒头纱线 112而成的表皮层11的背面,用辊涂机以固成分质量换算为60g/m2的涂覆量(S卩,以胶乳 固成分为30g/m2、混合活性炭AC2-7为30g/m2进行涂覆的换算)涂覆使包含事先调制的混 合活性炭AC2-7的胶乳(丙烯酸树脂水系乳液,固成分浓度50质量% )发泡而得到的发泡 胶乳。然后,在温度170°C下干燥5分钟,形成填充物层12,获得在表皮层11的背面侧层叠 有填充物层12的层叠物。在该层叠物的填充物层12侧与前述(3-1)同样地形成非透气性的第1背衬材料层131。进而,在该第1背衬材料层131的背面侧层叠第2背衬材料层132, 形成背衬材料层13,获得本发明的表皮材料CP2-13 (表里不透气,混合活性炭的总计含量 为 30g/m2)。另外,表皮材料CP2-13中,基布层111为目付80g/m2的无纺布。此外,绒头纱线 112以目付550g/m2植绒于基布层111中。进而,吸声层113为目付300g/m2的无纺布,粘 结层114由聚乙烯薄膜构成,目付为18g/m2。前述第1背衬材料层131由聚乙烯构成,目付 为350g/m2。进而,第2背衬材料层132由无纺布构成,目付为15g/m2。(4)除臭试验1 (经过1小时后的残留浓度的测定)将前述(1) (3)中获得的各表皮材料切断成lOOmmX80mm,制成试验片。接下 来,将前述各试验片投入到容积10升的气袋(GL Sciences, Inc.)内,进而,注入表5所示 的试验气体{醋酸、甲苯、乙醛} lOOppm各4升(温度35°C ),形成各含有各试验气体的环 境。然后,使用检测管式测定器(Gastec Corporation.制)测定注入后经过1小时后的浓 度的各试验气体的浓度。各试验气体的测定使用与表5中记载的各试验气体相对应的检测 管。其结果示于表5中。(5)除臭试验2 (利用加热的再放出浓度的测定)在前述(4)的除臭试验1后,将气袋内的全部气体除去后,注入4升氮气。接着, 在80°C下维持2小时后,使用检测管式测定器(Gastec Corporation.制)测定各试验气体 的浓度。各试验气体的测定使用与表5中记载的各试验气体相对应的检测管。其结果示于 表5中。[表 5]*IMG[T05]表 5 另外,本发明中,并不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例中所示,也可以是根据目的、用途在 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了各种变更的实施例。产业上的可利用件本发明的表皮材料适合用作汽车、铁道车辆、船舶、飞机、屋内等中的各种装备品 及内部装饰品等的表皮材料。其中作为汽车用途,适合作为车辆用地毯而加以利用。即,例 如可以作为地毯及用品地毯等而广泛加以利用,这些之中,优选作为地毯。进而,除此之外, 可以列举屋内地毯、椅子的表皮材料等。
权利要求
一种表皮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皮材料具备填充物层和层叠于该填充物层的一面侧的表皮层,所述填充物层包含浸渍活性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皮材料,所述填充物层还包含非浸渍活性炭(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皮材料,所述浸渍活性炭含有醛吸附用浸渍活性炭(b)、酸 性气体吸附用浸渍活性炭(c)及碱性气体吸附用浸渍活性炭(d)中的至少1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皮材料,所述浸渍活性炭含有所述醛吸附用浸渍活性炭 (b)及所述酸性气体吸附用浸渍活性炭(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皮材料,所述表皮层以基布层、粘结层和吸声层的顺序具 备这三个层,并且所述吸声层层叠于所述填充物层的一面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皮材料,所述填充物层的另一面侧还具备背衬材料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皮材料,所述背衬材料层由多个层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皮材料,所述填充物层包含第1浸渍活性炭和第2浸渍活 性炭,所述第1浸渍活性炭在活性炭中浸渍有胺系物质, 所述第2浸渍活性炭在活性炭中浸渍有碱金属的碳酸盐,所述第2浸渍活性炭中,以其总体为100质量%时,碱金属的碳酸盐的比例为10 25质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表皮材料,以所述第1浸渍活性炭与所述第2浸渍活性炭的 总计为100质量%时,含有25 75质量%所述第2浸渍活性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表皮材料,所述表皮层以基布层、粘结层和吸声层的顺序具 备这三个层,并且所述吸声层层叠于所述填充物层的一面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表皮材料,所述填充物层的另一面侧还具备背衬材料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表皮材料,所述背衬材料层由多个层构成。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发挥优异的除臭效果的表皮材料。该表皮材料(10)具备填充物层(12)和层叠于填充物层(12)的一面侧的表皮层(11),填充物层(12)包含浸渍活性炭(122)。填充物层(12)可以包含非浸渍活性炭(123)。浸渍活性炭(122)可以含有醛吸附用浸渍活性炭(b)、酸性气体吸附用浸渍活性炭(c)及碱性气体吸附用浸渍活性炭(d)中的至少1种。填充物层(12)的另一面侧可以具备背衬材料层(13)。作为浸渍活性炭(122),包含活性炭中浸渍有胺系物质的第1浸渍活性炭和活性炭中浸渍有碱金属的碳酸盐的第2浸渍活性炭,以第2浸渍活性炭为100质量%时,碱金属的碳酸盐的比例可以为10~25质量%。
文档编号A61L9/014GK101856890SQ20101014436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9日
发明者新屋贵久, 都筑惠里 申请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