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垫保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03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衬垫保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吸收性衬垫同时使用的衬垫保持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衬垫保持器的下裆部的皮肤对置面上安装着吸收性衬垫的状态下穿用该 衬垫保持器,在吸收性衬垫吸收了液体后,仅将吸收性衬垫更换为新品,而将衬垫保持器再 利用。这样的衬垫保持器是将吸收性衬垫以合身的状态保持在穿用者的胯裆部的机构,通 过将衬垫保持器与吸收性衬垫组合使用,能够实现垃圾量及成本的削减。作为以往的衬垫保持器,已知有如下的衬垫保持器,该衬垫保持器由伸缩性片材 形成,具有腰开口部及一对腿开口部,在下裆部的皮肤对置面上配设吸收性衬垫而被穿用。 特别是,四角裤(boxer briefs)型的衬垫保持器、即在穿用时腿开口部的开口周缘部位于 比下裆部靠下方的类型的衬垫保持器广泛地普及,但在这样的四角裤型的衬垫保持器中, 出于防止泄漏到安装在该衬垫保持器的下裆部上的吸收性衬垫的外部的目的,在一对腿开 口部各自的开口周缘部上配设腿部弹性部件而形成大腿收褶部(gather),该大腿收褶部将 穿用者的大腿部勒紧(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2-660号公报)。此外,申请人以前提出了形成有沿着腿开口部的开口周缘部形成的收褶部和沿着 穿用者的腹股沟部形成的收褶部的衬垫保持器(参照日本特开2008-284038号公报)。此外,在日本特表平8-509400号公报中,公开了使用网眼较粗的针织物、形成有 收纳和固定用口袋的固定用短裤。并且,在该公报中记载有用网眼紧密的针织物将网眼较 粗的针织物覆盖。在特开2002-660号公报中公开的以往的四角裤型的衬垫保持器难以使同时使用 的吸收性衬垫稳定合身地位于穿用者的胯裆部,存在经由穿用者的皮肤与吸收性衬垫之间 的间隙发生泄露、或吸收性衬垫在穿用者与吸收性衬垫之间产生的间隙产生弯折而结果发 生泄露的情况。根据日本特开2008-284038号公报中公开的衬垫保持器,虽然能够使吸收性衬垫 良好地合身位于穿用者的胯裆部,但由于收褶部挤压穿用者的腹股沟部,所以在穿着感的 方面仍存在改善的余地。进而,在日本特表平8-509400号公报中公开的短裤的结构中,吸收性衬垫的合身 性及滑落防止性的提高效果不够充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能够使同时使用的吸收性衬垫良好地合身位于穿用者的胯裆部的衬 垫保持器。此外,本发明涉及能够使同时使用的吸收性衬垫容易地合身位于穿用者的胯裆 部、穿脱性及穿着感也良好的衬垫保持器。本发明提供一种衬垫保持器,是短裤型的衬垫保持器,具备腰开口部及一对腿开口部、和与穿用者胯裆部对应的下裆部,具有作为从该腰开口部朝向下裆部的方向的纵向 和作为与该纵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方向,在下裆部的皮肤对置面上配设吸收性衬垫而被穿 用,其中,在上述纵向上具有伸长性,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在穿用时通过正面部 分覆盖穿用者的髂前上棘;在上述腰开口部的周缘部上形成有腰开口弹性部;能够抑制上 述纵向的伸长性的一对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分别从正面部分下半部的宽度方向中 央侧一直延伸到正面部分上半部的左右两侧部,该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形成为,其 各自的一部分在穿用时位于穿用者的髂前上棘的上方;在上述纵向上,上述正面部分的第 1伸长抑制部的最接近于上述腰开口部的部分与上述要开口弹性部隔开间隔配设(以下, 第1发明的情况是指本发明。)。上述衬垫保持器优选地形成为,在穿用时通过正面部分覆盖穿用者的髂前上棘, 上述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各自的一部分在穿用时位于穿用者的髂前上棘的上方。 即,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衬垫保持器,是短裤型的衬垫保持器,具备腰开口部及一对腿开口 部、和与穿用者胯裆部对应的下裆部,具有作为从该腰开口部朝向下裆部的方向的纵向和 作为与该纵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方向,在下裆部的皮肤对置面上配设吸收性衬垫而被穿 用,其中,在上述纵向上具有伸长性,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在穿用时通过正面部 分覆盖穿用者的髂前上棘;在上述腰开口部的周缘部上形成有腰开口弹性部;能够抑制上 述纵向的伸长性的一对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形成为分别从正面部分下半部的宽度 方向中央侧一直延伸到正面部分上半部的左右两侧部且使各自的一部分在穿用时位于穿 用者的髂前上棘的上方;在上述纵向上,上述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的最接近于上述 腰开口部的部分与上述要开口弹性部隔开间隔配设(以下,第3发明的情况是指本发明。)。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衬垫保持器,是具备腰区域及主体部分、具有作为从该腰开 口部朝向下裆部的方向的纵向和作为与该纵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方向、在下裆部的皮肤对 置面上配设吸收性衬垫而穿用的短裤型衬垫保持器,在上述纵向上具有伸长性,在上述宽 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至少在正面部分上具有从下裆区域分别朝向躯干部区域的两侧缘部 延伸设置、能够抑制上述纵向的伸长性的一对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和能够抑制衬 垫保持器的宽度方向的伸长性的、在衬垫保持器的纵向上间隔配置的多个正面部分的第2 伸长抑制部;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横跨一对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之间而形成 (以下,第2发明的情况是指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的衬垫保持器,能够使同时使用的吸收性衬垫良好地合身位于穿用者 的胯裆部。本发明的衬垫保持器还在穿脱性及穿着感方面良好。特别是作为成人用是具有实 用性的。


图1是从正面部分侧观察使正面部分与背面部分的皮肤对置面彼此面接触而使 本发明(第1发明)的衬垫保持器的第1实施方式成为平面状的状态(自然状态)的正视 图。图2是从正面部分侧观察图1所示的衬垫保持器的使用状态(穿用状态)的图。图3是从背面部分侧观察使正面部分与背面部分的皮肤对置面彼此面接触而使图1所示的衬垫保持器成为平面状的状态(自然状态)的后视图。图4是从背面部分侧观察图1所示的衬垫保持器的使用状态(穿用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髂前上棘的位置的人体图。图6是表示在骨盆的凹部与臀肌群的重合部出现的凹陷的位置等的图。图7是从正面部分侧观察本发明(第1发明)的衬垫保持器的第2实施方式的使 用状态(穿用状态)的图。图8是从背面部分侧观察图7所示的衬垫保持器的使用状态(穿用状态)的图。图9是从正面部分侧观察使正面部分与背面部分的皮肤对置面彼此面接触而使 本发明(第2发明)的衬垫保持器的一实施方式成为平面状的状态(自然状态)的正视图。图10是从正面部分侧观察图9所示的衬垫保持器的使用状态(穿用状态)的图。图11是从背面部分侧观察使正面部分与背面部分的皮肤对置面彼此面接触而使 图9所示的衬垫保持器成为平面状的状态(自然状态)的后视图。图12是从背面部分侧观察图9所示的衬垫保持器的使用状态(穿用状态)的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2发明)的衬垫保持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正视图(与图 1相当的图)。图14是图13所示的衬垫保持器的后视图(与图3相当的图)。图15是从正面部分侧观察使正面部分与背面部分的皮肤对置面彼此面接触而使 本发明(第3发明)的衬垫保持器的实施方式成为平面状的状态(自然状态)的正视图。图16是从正面部分侧观察图15所示的衬垫保持器的使用状态(穿用状态)的图。图17是从背面部分侧观察使正面部分与背面部分的皮肤对置面彼此面接触而使 图15所示的衬垫保持器成为平面状的状态(自然状态)的后视图。图18是从背面部分侧观察图15所示的衬垫保持器的使用状态(穿用状态)的图。图19是从侧方观察图15所示的衬垫保持器的使用状态(穿用状态)的图。图20是应力松弛率的测量方法的说明图。图21是从正面部分侧观察使正面部分与背面部分的皮肤对置面彼此面接触而使 本发明的衬垫保持器的一实施方式成为平面状的状态(自然状态)的正视图。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衬垫保持器的再另一实施方式的正视图(与图1相当的 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

第1发明的衬垫保持器。第1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1如图1(自然状态)所示,具有短裤型的形态,具有 腰开口部5及一对腿开口部6、6。此外,衬垫保持器1具有在衬垫保持器1被穿用时配设在穿用者(成人)的腹侧 的正面部分2、和在衬垫保持器1被穿用时配设在穿用者的背侧的背面部分3。衬垫保持器1以在下裆部4的皮肤对置面(在衬垫保持器穿用时朝向穿用者的皮 肤侧的面)侧、如图2及图4所示那样配设有吸收性衬垫7的状态被穿用。下裆部4是在 穿用时配设在穿用者的胯裆部的部分。吸收性衬垫7 —般具备透液性的表面片材、非透液 性或防水性的背面片材以及夹持固定在这两片材间的吸收性芯。吸收性衬垫7可以在上述背面片材侧的面上具有用来固定到衬垫保持器1上的固定机构(粘接部等),也可以不具有。衬垫保持器1如图1所示,相对于沿衬垫保持器的纵向延伸的纵中心线CL左右对 称地形成。腰开口部5是使穿用者的腰部分插通的部分,在其开口周缘部上,以环状形成有 腰开口弹性部51。此外,一对腿开口部6、6是使穿用者的脚插通的部分,在各自的开口周缘 部上,以环状形成有腿开口弹性部61。腰开口弹性部51在腰开口部5的周向上伸缩。腿开口弹性部61在腿开口部6的 周向上伸缩。本实施方式的腰开口弹性部51及腿开口弹性部61通过将伸缩性片材折回并将其 端部固定到保持器内表面(或外表面)而形成。此外,代替该结构,腰开口弹性部51及腿 开口弹性部61也可以通过分别安装其他弹性部件、例如含有聚氨酯纤维的伸缩性纺织布 或无纺布、合成橡胶片材、天然橡胶片材等而形成。在腿开口弹性部61和腰开口弹性部51 中使用的弹性部件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腰部弹性部件及腿部弹性部件既可以在叠合在构成衬垫保持器1的伸缩性片材 的状态下进行安装,也可以安装在伸缩性片材的端缘上以使其从该端缘延伸出来。通过腰开口弹性部51的存在,在衬垫保持器1被穿用时,腰开口部5的开口周缘 部能够比存在于其正下方的仅由伸缩性片材构成的环状部分更强地勒紧穿用者。同样,腿 开口部6、6各自的开口周缘部能够比存在于各腿开口部6的该开口周缘部正上方的环状部 分更强地勒紧穿用者。本发明的衬垫保持器至少在衬垫保持器的宽度方向(与衬垫保持器的纵向正交 的方向、沿着躯干周围的方向)上呈现伸缩性。在衬垫保持器的纵向(从腰开口部朝向下 裆部的方向)上不需要具有伸缩性,只要呈现伸长性就可以。但是,通过具有纵向的伸缩性 (特别是臀部 背侧腰部),保持器容易追随臀部附近的皮肤因步行或站立坐下等动作而 引起的伸展,容易抑制滑落的发生,所以优选在纵向上也具有伸缩性。此外,容易沿着腹部 (特别是高龄者的多层腹)或臀部等的有凹凸的复杂形状,从合身性良好这一点来看也是 优选的。本发明的衬垫保持器优选的是至少正面部分下半部及背面部分下半部具有伸缩 性。具体而言,优选的是,衬垫保持器的正面部分下半部及背面部分下半部包括伸缩性部件 而构成,整体上具有伸缩性。此外,优选的是,衬垫保持器包括在衬垫保持器的纵向上具有 伸长性或伸缩性、在横向上具有伸缩性的伸缩性片材而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1如图2所示,在穿用时通过正面部分2覆盖穿用者 的髂前上棘8、8。另外,髂前上棘是解剖学用语,是在髂嵴的前端存在的钝圆的突起(图5 中用标号8表示的部分)。髂前上棘8存在于体表的附近,在穿用者的左右存在一对。在图 2中,将肚脐的位置用标号10来表示。在衬垫保持器1的正面部分2上,如图1所示,从正面部分下半部2D的宽度方向 中央侧到正面部分上半部2U的侧部,分别以带状形成有能够抑制衬垫保持器1的纵向的伸 长性的左右一对伸长抑制部(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 制部是形成在衬垫保持器的正面部分上的、抑制衬垫保持器纵向的伸长性的部分。如图1所示,正面部分下半部2D是指位于比将正面部分2的立裆长L2 二等分的直线L21靠下方 的部分,正面部分上半部2U是指位于比该直线L21靠上方的部分。正面部分上半部2U的 侧部是位于正面部分上半部2U且在衬垫保持器1被穿用时位于左右一对髂前上棘8、8各 自的位置或比其靠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正面部分下半部2D的宽度方向中央侧是位于正面部分下半部2D且在衬垫保持器 1被穿用时位于比左右一对髂前上棘8、8各自的位置靠宽度方向中央侧(衬垫保持器的纵 向中央线CL侧)的部分。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的宽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图示例子的结构的 宽度是0. 5 5cm左右。关于本发明的衬垫保持器1的纵向,在正面部分,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 22的最接近于腰开口部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到达了弯折线la、la的部分)与腰开口 弹性部51隔开间隔配设。换言之,在正面部分,在衬垫保持器纵向,在腰开口弹性部51与 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之间,在与穿用者腹部相当的部分上存在比正面部分的 第1伸长抑制部21、22伸长性高的区域。通过该结构,衬垫保持器追随于特别在姿势变化 时(前屈、站立坐下等)的皮肤的伸缩,能够抑制衬垫保持器穿用中的滑落,并且即使在运 动时或深呼吸时等的腹部较大地膨胀的状况下也能够确保腹部的自由度从而维持舒适度。 此外,通过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进行的滑落抑制,即使减弱腰开口弹性部51 带来的腰部的勒紧,也能够抑制衬垫保持器的滑落,所以能够在防止腰开口部周边部分的 卷缩的同时,减轻穿着中的不适感和勒紧痕迹。优选的是,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如图1所示,当使正面部分2与背面 部分3的皮肤对置面彼此面接触而使衬垫保持器1成为平面状的自然状态时,正面部分上 半部2U侧的端部21a、22a达到在保持器的侧部产生的弯折线la、la。上述端部21a、22a也 可以分别不达到弯折线la、la,但在此情况下,到弯折线la、la的距离优选的是30mm以下、 特别优选的是IOmm以下。此外,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优选的是,如图1所示, 正面部分下半部2D侧的端部21b、22b进入到一对腿开口部6、6间的区域41,更优选的是, 达到当使正面部分2与背面部分3的皮肤对置面彼此面接触而成为平面状的自然状态时在 下裆部4产生的弯折线lb。从提高衬垫保持器1及吸收性衬垫7向穿用者的胯裆部的密接性的观点来看,衬 垫保持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对腿开口部6、6间的距离L4 (参照图1)优选的是3 15cm,更 优选的是6 12cm。此外,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优选的是在正面部分下半部 2D相互不交叉。正面部分下半部2D及背面部分下半部3D的下端位于当使正面部分2与背 面部分3的皮肤对置面彼此面接触而使衬垫保持器1成为平面状的自然状态时在下裆部4 产生的弯折线Ib的位置。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及后述的背面部分的伸长抑制部是衬垫保持器的纵 向上的最大伸长率比正面部分或背面部分的躯干周围部分的除了正面部分或背面部分的 伸长抑制部以外的部分(特别是位于夹着正面部分或背面部分的伸长抑制部的两侧的至 少一侧的部分)小的部分,或者是衬垫保持器的纵向上的施加了特定载荷时的伸长率比正 面部分或背面部分的躯干周围部分的其他部分(特别是位于夹着正面部分或背面部分的 伸长抑制部的两侧的至少一侧的部分)小的部分。从穿脱性及穿着感的观点来看,优选的
8是前者。最大伸长率是指伸长到不能继续伸长的长度(材料破坏之前的长度)时的伸长率, 最大伸长率用下述式(1)求出。最大伸长率(%) = {(伸长后的长度_伸长前的长度)/伸长前的长 度} X100%……(1)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 (22)的最大伸长率优选的是不到180%,更优选的 是20 150%,更加优选的是40 120%。另一方面,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 (22)以外的高伸长性部分即伸长性相对 高于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的部分、例如位于夹着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 (22) 位于其两侧的部分中的至少一侧的高伸长性部分,最大伸长率从衬垫保持器的穿脱容易性 及穿着感的这一点看优选的是120%以上,特别优选的是125%以上,更优选的是150%以 上,更加优选的是180%以上,并且与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 (22)的最大伸长率的差 优选的是30%以上,特别优选的是50 150%。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高伸长性部分 2a、2b(2a、2c)各自的最大伸长率为上述范围。此外,衬垫保持器1的自然状态下的衬垫保持器1的总面积(外表面或内表面的 总面积)的35%以上、更优选的是50%以上、更加优选的是65%以上为比正面部分的第1 伸长抑制部21(22)伸长性高的部分、即为最大伸长率更大的部分,这从衬垫保持器的穿脱 容易性及穿着感这一点来看是优选的。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的合计面积是自 然状态下的衬垫保持器1的总面积的5%以上不到30%、特别优选的是3%以上不到20%、 更优选的是5%以上不到15%,这从吸收性衬垫的稳定的保持性的观点等来看是优选的。 另外,关于后述的背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31、32也是同样的。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 (22)的最大伸长率通过使包括正面部分的第1伸 长抑制部21 (22)的测量用试样沿衬垫保持器的纵向(Y方向)伸长来进行测量。另一方面,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 (22)以外的高伸长性部分的最大伸长率 通过使包括该伸长性部分且不包含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 (22)的测量用试样沿衬 垫保持器的纵向(Y方向)伸长来进行测量。具体而言,从测量对象的衬垫保持器,按照在自然状态下尺寸是沿着衬垫保持器 的纵向的方向(Y方向)为100mm、沿着宽度方向的方向(X方向)为50mm的长方形形状,并 且以在测量用试样的长度方向中央遍及至少60mm的范围包含有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 部21 (22)的方式,进行切下,将该切下的长方形形状的部分作为测量用试样。另外,在上述 试样的制作中,以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 (22)遍及60mm的范围全长连续配置为前 提,但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 (22)在一部分上被断开而使高伸长性部分包含在一部 分中的情况也包含在该范畴内。将该测量试样以使其长度方向(Y方向)成为拉伸方向的方式安装在拉伸试验机 的卡盘上。此时,对在上下的卡盘的哪个上都夹着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 (22)的情 况进行确认。设卡盘间距离为50mm(夹持部为测量用试样的前后25mm的部分)。将测量试 样以300mm/min拉伸,测量当测量用试样的至少一部分发生材料破坏时的卡盘间距离。但是,在100N载荷后测量用试样也没有材料破坏的情况下,测量100N载荷时的卡 盘间距离。在不能从测量对象的衬垫保持器如上述那样提取试样的情况下,适当变更试样长度、试样宽度、卡盘间距离、夹持宽度,使伸长抑制部夹在两卡盘中。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 (22)以外的高伸长性部分的最大伸长率的测量方 法依据以上所述。但是,在切下测量用试样时,使得在测量用试样中不包含有正面部分的第 1伸长抑制部21 (22)。在不得不在测量用试样中包含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 (22) 的情况下,进行调节以使得在上下卡盘的哪个中都没有夹持到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 21(22)。此外,正面部分或背面部分的伸长抑制部“在衬垫保持器的纵向上的施加了特定 载荷时的伸长率比正面部分或背面部分的躯干周围部分的其他部分小”是指,假定在通常 的穿着状态下排泄物被保持在衬垫上的状态、以3N载荷时的伸长率进行对比时伸长率较 小。测量用试样的准备方法及测量方法除了载荷值以外依据上述最大伸长率的测量方法进 行。本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1由于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以上述形态形 成,所以即使因基于吸液的吸收性衬垫7的重量增加等而在衬垫保持器1的穿用时作用有 将衬垫保持器1向下方拉下的力,也由于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卡在髂前上棘 8、8上、并且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抵抗由伸缩性片材构成的高伸长性部分的伸 长而抑制下裆部4向下方的移动,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吸收性衬垫7及衬垫保持器1的向 下方的滑落。在吸收性衬垫7的吸收容量较大的情况、例如吸收容量(用生理盐水测量) 是250mL以上、或300mL以上的情况下,吸收性衬垫7带来的拉下力变大,但即使在这样的 情况下,通过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的作用,也能够将吸收性衬垫7以合身的状 态保持(hold)在穿用者的胯裆。在不存在这样的伸长抑制部的方式中,一般需要通过腰弹 性部件实现滑落防止,需要在提高其勒紧力等上下功夫,但在本发明中有效地缓和、消除了 伴随着这种方式的不良状况。此外,通过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从正面部分下半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侧一 直延伸到正面部分上半部的侧部,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呈现吊起效果,能够防止尽 管在整面使用了伸缩的材料却在提拉时产品裆部附近卡在大腿部上而不能被充分地提拉 的不良状况,不用重新调整就能够容易将产品整体提拉到适当位置。在拉下时,通过穿用者 或护理者将位于髂前上棘上的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从髂前上棘卸下,将正面部分的 第1伸长抑制部的滑落抑制效果解除,能够容易地拉下。为了有效地防止吸收性衬垫7或衬垫保持器1向下方的滑落并且衬垫保持器1灵 活地应对因呼吸等引起的腹围变化,优选的是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至少在正 面部分上半部2U上相互不交叉。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1如图2所示,正面部分2的覆盖髂前上棘8、8 的部分是比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伸长性高的伸长性的部分2b、2c,正面部分的 第1伸长抑制部21、22与高伸长性的部分2b、2c之间的边界部附近容易卡在髂前上棘8、8 上。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吸收性衬垫7或衬垫保持器1向下方的滑落。特别是,如果覆 盖髂前上棘8、8的部分是伸缩性的,则在穿用中容易追随于穿用者的运动,并且当正面部 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卡住时接触在髂前上棘上的触感柔软,所以是优选的。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1通过上述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能 够有效地防止吸收性衬垫7或衬垫保持器1向下方的滑落,所以不需要沿着穿用者的腹股沟部配设弹性部件来将衬垫保持器挤压在腹股沟部上。不用弹性部件勒紧腹股沟部就可 以,这从降低给皮肤带来的刺激、良好的穿着感的观点来看是优选的,对于皮肤脆弱的高龄 者是特别优选的。当在腹股沟部配设将弹性部件的情况下,该弹性部件收缩而想要向周长 较短的稳定的地方移动,呈现将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向下方拉伸的作用,所以 从滑落防止的观点来看也是不配设沿着腹股沟部附近的弹性部件是优选的。另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1中,在衬垫保持器1被穿用时,一 对腿开口部6、6的开口周缘部位于比下裆部4靠下方。一对腿开口部6、6的开口周缘部位 于比沿着穿用者的腹股沟部的线(未图示)靠下方,这从吸收性衬垫的保持性及从保持器 向外部的泄漏防止这些点来看是优选的。此外,优选的是在可动量较大、因每个人而周长差 较大的腿开口部6、6的开口周缘部上不形成抑制宽度方向伸长性的伸长抑制部(宽度方向 伸长抑制部),更优选的是,在从腿开口部6、6的开口周缘端向内侧3cm以内不形成宽度方 向伸长抑制部。另外,在腿开口部6、6的开口周缘端部及其附近可以存在纵向的伸长抑制 部。本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1的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以使从正面部分 下半部2D到正面部分上半部2U的侧部的区域中的切线L(仅图示了一个)与沿着衬垫保 持器的宽度方向的直线(例如上述直线L21)所成的角度α (参照图1)随着接近于正面部 分上半部2U的上述侧部而逐渐减少的方式,分别形成为圆弧状。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防 止载荷或应变集中施加在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的线上的一点上,所以正面部 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无间隙地适合于穿用者的体型,并且更容易卡在髂前上棘8、8 上。因此,穿着感及滑落防止性更好。本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1如图3及图4所示,在背面部分3上也形成有抑制衬 垫保持器1的纵向的伸长性的伸长抑制部(背面部分的伸长抑制部)31、32、33、34。背面部 分的伸长抑制部是形成在衬垫保持器的背面部分上的、衬垫保持器纵向的伸长性被抑制了 的部分。如果更具体地说明,则形成有从背面部分下半部3D的宽度方向中央侧朝向背面 部分上半部3U的侧部延伸的左右一对背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31、32、和在该一对背面 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31、32之间从背面部分下半部3D朝向腰开口部5延伸的左右一对 背面部分的中间伸长抑制部33、34。背面部分上半部3U的侧部是在图1或图3所示的平面 状的自然状态时位于与正面部分的覆盖髂前上棘8、8的部分重合的位置或比其靠宽度方 向外侧的部分。伸长抑制部31、32、33、34使最大伸长率比它们以外的高伸长性部分3a 3e低。背面部分的伸长抑制部31 34的优选的伸长性与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 22是同样的。背面部分的中间伸长抑制部33、34的合计面积从穿着感、穿用操作时的提起性、 吸收性衬垫的稳定的保持性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是自然状态下的衬垫保持器1的总面积的 2%以上不到15%,特别优选的是4%以上不到10%。背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31、32优选的是,如图3所示,在使正面部分2与背面 部分3的皮肤对置面彼此面接触而使衬垫保持器1成为平面状的自然状态时,背面部分上 半部3U侧的端部31a、32a达到在保持器的侧部产生的弯折线la、la。背面部分的中间伸长抑制部33、34优选的是,腰开口部5侧的端部33a、34a存在于背面部分上半部3U。其中,该端部33a、34a与腰开口部的开口周缘端之间的距离优选的 是间隔3cm以上、特别优选间隔5cm以上。在端部33a、34a达到腰开口弹性部51的位置的 情况下,背侧的衬垫保持器的纵向(Y方向)伸缩性下降,担心背侧的滑落。背面部分的伸长抑制部31 34各自的背面部分下半部3D侧的端部31b、32b、 33b,34b优选的是分别进入到背面部分下半部3D的一对腿开口部6、6间的区域41中,更优 选的是达到在使正面部分2与背面部分3的皮肤对置面彼此面接触而成为平面状的自然状 态时在下裆部4产生的弯折线lb。在本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1中,正面部分2的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 和背面部分3的背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31、32在配设于穿用者的胯裆部及侧部上的部 位处连接,整体上以环状连续。由此,以环状连续的伸长抑制部在耻骨联合部和髂前上棘被 固定位置,所以进一步抑制了滑落。所谓耻骨联合部,是指在骨盆的下方位于左右两侧的耻 骨在下裆中央结合的部分。该效果在就座姿势等的背面部分侧比正面部分侧更容易被拉伸 的状况下,对于基于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的滑落抑制是有效的。此外,背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31、32如图4所示,沿着衬垫保持器1的大致上 下方向延伸形成,以使其分别通过在骨盆的凹部与臀肌群的重叠部出现的凹陷9之上、优 选通过凹陷9的中央部之上。在图6(a) 图6(c)中,表示从身体的内侧朝向外侧(皮肤 表面侧)依次重叠存在的骨盆91、中臀肌92及大臀肌93,在图6(d)中表示在骨盆91的凹 部与臀肌群(中臀肌92及大臀肌93)的重叠部出现的凹陷9的位置及大体的大小。凹陷 9是通过臀肌群(中臀肌92及大臀肌93)进入到骨盆91的凹部中而形成的。通过配置背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31、32以使其通过该臀部的凹陷9之上、特 别是其中央部的位置,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吸收性衬垫7与皮肤之间产生间隙,防漏性提高。另一方面,背面部分的中间伸长抑制部33、34如上所述,以从背面部分下半部3D 朝向腰开口部5延伸的方式形成。此外,一对背面部分的中间伸长抑制部33、34如图3所 示,相互不交叉,并且随着接近于腰开口部5而相互间的间隔W逐渐增加。特别是上述间隔 W在背面部分下半部3D的最大值Wl (参照图3)与在背面部分上半部3U的最大值W2 (参照 图3)之比(后者/前者)优选的是1.1 1.8,更优选的是1.3 1.6。通过这样配设,能 够使背面部分的中间伸长抑制部33、34可靠地适合于臀部的上述凹陷9,能够更可靠地防 止在吸收性衬垫7与皮肤之间产生间隙。此外,衬垫保持器1的左右同侧的、背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与背面部分的中间 伸长抑制部的间隔W3(参照图3)、即背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31与背面部分的中间伸长 抑制部33的间隔以及背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32与背面部分的中间伸长抑制部34的 间隔,随着从衬垫保持器1的下方朝向上方而逐渐增加。由此,能够通过背面部分的第1伸 长抑制部31抑制吸收性衬垫7的中央部分(例如在内部具有吸收芯的部分)、另一方面通 过背面部分的中间伸长抑制部34抑制吸收芯衬垫7的两侧部(例如从吸收芯的两侧边缘 延伸的侧翼部分等),防漏性提高。此外,由于随着向腰开口部侧前进而背面部分的第1伸 长抑制部与背面部分的中间伸长抑制部的间隔W3变宽,所以即使是前后以扇状打开的葫 芦型的衬垫也能够良好地适合于皮肤。作为形成本发明的衬垫保持器的伸缩性部件,可以优选地使用针织物、伸缩无纺 布等的伸缩性片材,但针织物是优选的,特别优先地使用线自身具有伸缩性且以容易呈现
12伸缩性的针织方式形成的针织物。第1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1的除了腰开口部及一对腿 开口部的开口周缘部以外的部分由通过圆形针织机等制造的富有伸缩性的针织物(圆筒 状的针织物)形成,伸长抑制部的部分通过使其针织物的网眼比其他部分密来降低最大伸长率。作为伸长抑制部的其他形成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在富有伸缩性的片材上通过缝合 或熔接等来接合伸长性较差的带状的片材的方法。此外,可以举出在伸长抑制部中使用由伸长性比高伸长性部分低的线形成的针织 物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在伸长抑制部及高伸长性部分中使用由人造线及棉线构成的针 织物、使伸长抑制部的混棉率比高伸长性部分高的方法等。在腰开口部及一对腿开口部的开口周缘部,通过从圆筒状的针织物的端部将规定 宽度的部分折回并缝合,形成腰开口弹性部51及腿开口弹性部61。图7及图8是表示第1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IA的图。关于第2实 施方式,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对相同点省略说明。对于没有特别说明的 点,适当适用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 标号。第2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IA的正面部分2侧的伸长抑制部(正面部分的第1 伸长抑制部)123、124如图7所示,从正面部分下半部2D的宽度方向中央侧向正面部分上 半部2U的侧部延伸,其宽度随着从下端朝向上端而逐渐增大。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123、124如图7所示,具有在穿用时位于穿用者的髂 前上棘的上方的部分123c、124c和覆盖该髂前上棘8、8的部分123d、124d。通过具有位于 髂前上棘的上方的部分123c、124c和覆盖该髂前上棘8、8的部分123d、124d,正面部分的第 1伸长抑制部123、124卡在髂前上棘8、8上,并且,抑制了伸长的伸长抑制部123、124抵抗 由伸缩性片材构成的高伸长性部分的伸长,抑制下裆部4的向下方的移动,所以能够起到 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此外,由于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123、124的宽度从下端朝向上端逐渐增大, 所以容易同时实现髂前上棘8、8的良好的覆盖性和下裆的不适感减轻。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123、124形成为能够位于比髂前上棘8、8靠上3cm的 位置(直线L8的位置),并且形成为能够位于比腹股沟部的位置10靠上方。这样,通过将 伸长抑制部123、124设在最低限度被需要的部位上,容易同时实现髂前上棘8、8的良好的 覆盖性和下裆的不适感减轻。第2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IA的背面部分3的背面部分的伸长抑制部(臀部伸长 抑制部)135、136如图8所示,具有可沿着骨盆的凹部与臀肌群的重叠部的凹陷9而配设的 上缘135a、136a、和可沿着臀沟配设的下缘135b、136b。通过能够由该臀部伸长抑制部135、 136覆盖臀部,能够提高吸收性衬垫向臀部的密接性,能够提高防漏性。此外,由于臀部伸长 抑制部135、136能够卡在臀部的隆起部上,所以滑落防止性提高。本发明的衬垫保持器优选的是,在配设于穿用者的躯干周围的部分整周上没有伸 缩性片材彼此的接缝。通过消除接缝,能够减轻对皮肤的刺激,此外,由于伸长抑制部以能 够包围髂前上棘的方式连续,所以能够防止作用局部的力而带来的伸长抑制部的形状的变 形,能够可靠地将伸长抑制部卡在髂前上棘上。
13
本发明的衬垫保持器如第1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那样,优选的是在平面状的自 然状态下背面部分的立裆长L3比正面部分的立裆长L2长,其差(L3-L2)优选的是2 8cm。 高龄者具有腰弯曲的体型的人较多、并且坐着姿势的时间较长的特征。在这样的体型、姿势 下,穿用者的背侧容易较大地滑落,但通过使背面部分的立裆长L3比正面部分的立裆长L2 长,能够有效地抑制这样的背侧的滑落。此外,本发明的衬垫保持器的IOOcm周长时的宽度方向伸缩应力优选的是5 40N,特别优选的是10 30N,750g载荷时的衬垫保持器纵向的伸长度优选的是175 500%,特别优选的是200 300%。IOOcm周长表示穿用者穿上时将腰部扩展的大约的值, 750g载荷表示当穿用者穿上时将拉伸腰部时的大约的模型值。通过将上述宽度方向伸缩应力设为上述范围而使衬垫保持器以较低的应力打开、 并且将上述伸长度设为上述范围而呈现适当的纵向伸长,能够实现容易的提拉性。但是,仅 通过这样不能避免滑落性的恶化,通过如本发明那样设置伸长抑制部,能够同时实现提拉 性和滑落防止性。[100cm周长时的宽度方向伸缩应力的测量方法]将测量对象的衬垫保持器架设在一对U字状的夹具间,固定到拉伸试验机(例如 日本oriented才·」工 > 〒7夕)公司制的“RTA-100,,等)的卡盘间。在初始状态下,进行 设定以使衬垫保持器成为自然状态(没有作用外力的状态)。接着,使固定在卡盘间的衬垫 保持器以300mm/min伸长,将衬垫保持器的腰左右两肋间距离为50cm时的应力设为“100cm 周长时的宽度方向伸缩应力”。[750g载荷时的纵向伸长度的测量方法]从测量对象的衬垫保持器,切下在自然状态下尺寸是纵向(Y方向)上为100mm、宽 度方向(X方向)上为50mm的长方形形状,将该切下的长方形形状作为测量用试样。将该测量用试样以使其长度方向(相当于Y方向)成为拉伸方向的方式安装到 拉伸试验机的卡盘上。设卡盘间距离为50mm(夹持部为测量用试样的前后25mm的部分)。 将测量试样以300mm/min拉伸,在显示750g(7. 4N)载荷的地方停止。测量此时的卡盘间距 离,由下式计算“750g时的纵向的伸长度”。伸长度(% ) = {(伸长时的卡盘间距离(mm) /初始卡盘间距离50mm} X 100接着,对第2发明进行说明。另外,关于第2发明,以与第1发明不同点为中心进 行说明,对于没有说明的部分,适用第1发明的记载、特别是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 器1的记载。第2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1'如图9所示,具有腰区域A及主体部分H, 该主体部分H的大致整体具备伸缩性。腰区域A是从腰开口部5的开口周缘端开始到5cm 下方的位置为止的范围,主体部分H是位于比腰区域A靠下方的部分。主体部分H由在穿用时配设在穿用者的躯干周围的筒状的躯干周围部、和在穿用 时配设在穿用者的腿周围的2个筒状的大腿区域C构成。躯干周围部由正面部分2侧的躯 干周围部分B和背面部分3侧的躯干周围部分D构成。在衬垫保持器1'的正面部分2上,如图9所示,左右一对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 制部21、22以从下裆区域b2分别朝向躯干部区域bl的两侧缘部la、la延伸的方式形成。下裆区域b2如图9所示,是正面部分2上的、位于比将腰区域A与下裆区域的下端Ib之间的长度(在中央线CL上测量)二等分的直线L21'靠下方的部分,躯干部区域 bl是位于比腰区域A靠下方且比直线L21'靠上方的部分。躯干部区域bl的两侧缘部la、Ia如图9所示,是在使正面部分2与背面部分3的 皮肤对置面彼此面接触而使衬垫保持器1'成为平面状的自然状态时在保持器的侧部产生 的弯折线la、la的位置。下裆区域的下端Ib同样是在使正面部分2与背面部分3的皮肤 对置面彼此面接触而使衬垫保持器1'成为平面状的自然状态时在下裆部4产生的弯折线 Ib的位置。此外,下裆区域d2如图11所示,是背面部分3上的、位于比将腰区域A与下裆 区域的下端Ib之间的长度(在CL上测量)二等分的直线L31'靠下方的部分,躯干部区域 dl是位于比腰区域A靠下方且比直线L31'靠上方的部分。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1 ‘的一对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在将 正面部分2与图1所示的衬垫保持器1同样划分为正面部分上半部2U和正面部分下半部 2D时,从正面部分下半部2D的宽度方向中央侧到正面部分上半部2U的侧部形成。此外,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优选的是在正面部分的下裆区域b2中相 互不交叉。在衬垫保持器1 ‘的正面部分2上,如图9所示,在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 22之间,分别向衬垫保持器的宽度方向(相当于沿着躯干周围方向的方向)延伸而形成有 3个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5。这些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是抑制衬垫保 持器1'的宽度方向的伸长性的部分。此外,3个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5在衬 垫保持器的纵向上间隔地配置。其中2个配置在下裆区域b2中,1个配设在躯干部区域bl 中。从吸收性衬垫的保持性的观点来看,各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的沿着衬垫保持器 纵向的长度优选的是比位于其上下方向的高伸长性部分的同方向的长度短。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的沿着衬垫保持器纵向的长度也可以从衬垫保持器 1'的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改变其长度。从衬垫保持性的观点来看,也可以从宽度方向外侧 向内侧变长。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沿着衬垫保持器的宽度方向延伸形成,在此所谓“沿 着宽度方向延伸形成”并不限定于沿着宽度方向的轴向的方式,只要是朝向宽度方向延伸 的方式就可以,也可以是朝向纵向上方或下方以凸状、从宽度方向一侧部侧朝向另一侧部 侧向纵向上方延伸的方式、或者具有波浪状等的形状。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U字形状、V字 形状、W字形状、X字形状。从衬垫保持性及对穿用者的合身性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是直线状 或朝向下方的凸状。另外,所谓“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的沿着纵向的长度”,是指正面 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的正中线上的沿着纵向的长度。3个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5分别横跨一对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 部21、22之间而形成。更具体地讲,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5都是其两端部处 于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的位置上。此外,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比最靠近腰区域A的正面部分的第2伸 长抑制部23的位置更向腰区域侧(上侧)延伸。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5是衬垫保持器的宽度方向(也称作横向)上 的最大伸长率比正面部分的躯干周围部分的位于夹着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的两侧 的至少一侧的部分小的部分,或者是在衬垫保持器的纵向上在施加了特定载荷时的伸长率
15比正面部分的躯干周围部分的位于夹着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的两侧的至少一侧的 部分小的部分。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5的最大伸长率优选的是不到200%,更优选的 是50 180%,更加优选的是70 160%。此外,例如存在于夹着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5而位于其上下的部分 中的至少一个上的高伸长性的部分的最大伸长率(X方向)从衬垫保持器的穿脱容易性及 穿着感、吸收衬垫的保持性这些点来看,优选的是160%以上,更优选的是180%以上,更加 优选的是200%以上,并且与伸长抑制部23 25的最大伸长率之差优选的是20%以上,特 别优选的是30 130%。另外,更优选的是,夹着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位于其两侧的 部分分别是上述范围。此外,衬垫保持器1'从衬垫保持器的穿脱容易性及穿着感这些点来看优选的是, 自然状态下的衬垫保持器1'的总面积(外表面或内表面的总面积)的35%以上、更优选 的是50%以上、更加优选的是65%以上为比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伸长性高 的部分、即为最大伸长率更大的部分。从穿着感、穿用操作时的提拉性、吸收衬垫的稳定的 保持性的观点等来看,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的合计面积优选的是自然状态下 的衬垫保持器1的总面积的5%以上不到30%、特别优选的是3%以上不到20%、更优选的 是5%以上不到15%。从同样的观点来看,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6的面积优 选的是6%以上不到20%、特别优选的是8%以上不到15%。另外,关于这些数值范围,对 于后述的背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背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各自的面积也是相同的。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的最大伸长率的测量方法依据在第1发明中说 明的方法。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5的最大伸长率通过使伸长抑制部23 25 沿衬垫保持器的宽度方向(X方向)伸长来进行测量。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5以外的高伸长性部分的最大伸长率(X方向) 通过使该高伸长性部分沿衬垫保持器的宽度方向(X方向)伸长来进行测量。[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5的最大伸长率测量方法]从测量对象的衬垫保持器,按照在自然状态下尺寸是宽度方向(X方向)上100mm、 长度方向(Y方向)上50mm的长方形形状,以在测量用试样的长度方向(相当于X方向) 中央遍及至少60mm的范围包含有至少一个伸长抑制部23 25的方式,进行切下,将该切 下的长方形形状的部分作为测量用试样。另外,在上述试样的制作方法中,以正面部分的第 2伸长抑制部23 25遍及60mm的范围全长连续配置为前提,但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 部23 25在一部分被断开而包含有高伸长性部分的方式也包含在该范畴内。将该测量试样以使其长度方向(相当于X方向)成为拉伸方向的方式安装在拉伸 试验机的卡盘上。此时,对在上下卡盘的哪个上都夹着伸长抑制部23 25的至少一个的 情况进行确认。设卡盘间距离为50mm(夹持部为测量用试样的前后25mm的部分)。将测量 试样以300mm/min拉伸,测量当测量用试样的至少一部分材料破坏时的卡盘间距离。但是, 在100N载荷后测量用试样也没有发生材料破坏的情况下,测量100N载荷时的卡盘间距离。在不能从测量对象的衬垫保持器如上述那样取出试样的情况下,适当变更试样长 度、试样宽度、卡盘间距离、夹持宽度。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以外的高伸长性部分的最大伸长率(Y方向)的测量方法依据以上所述方法。但是,在切下测量用试样时,使得在测量用试样中不包含伸长抑制 部。但是,在测量用试样中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以外的高伸长性部分的最大伸长率(宽度方向)的测 量方法依据以上所述方法。但是,在切下测量用试样时,使得在测量用试样中不包含伸长抑 制部。但是,在测量用试样中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1 ‘,能够通过正面部分的第1及正面部分的第2伸 长抑制部21 25中的多个、特别是多个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使吸收性衬垫7密接 在穿用者的皮肤上,并且通过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从下裆区域b2延伸到躯干部 区域bl,使得衬垫保持器1'向纵向的延伸被抑制,在提拉腰区域A时,配设有吸收性衬垫 7的下裆区域b2、d2追随着被向上方提拉。由此,能够使吸收性衬垫7良好地合身位于穿 用者的胯裆部。在不存在这样的伸长抑制部的方式中,需要通过腰弹性部件实现滑落防止, 需要在提高其勒紧力等上下功夫,但在本发明中缓和、消除了伴随该方式的不良状况。特别 是,如果覆盖髂前上棘8、8及/或髂嵴81、81的部分是伸缩性的,则在穿用中容易追随于穿 用者的运动,并且在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卡住时接触在髂前上棘及髂嵴上的 触感柔软,所以是优选的。此外,通过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5横跨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 21,22之间,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5如吊床那样支撑在如支柱那样发挥功能 的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上,所以即使因吸液使吸收性衬垫7的重量增大,也能 够有效地抑制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5向下方垂下。由此,能够将吸收性衬垫 7以合身的状态良好地保持在穿用者的胯裆部。进而,在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5各自与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 21、22的交叉点(交点)上,吸收性衬垫的摆动被吸收,能够防止吸收性衬垫的位置偏移、或 吸收性衬垫的摆动引起的主体的变形(梁的效果)。这些效果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多个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4、25存在于正面 部分的下裆区域b2的情况下更有效。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5优选的是不存在于躯干部区域bl的上部区 域(躯干部区域bl中的、从躯干部区域bl的长度方向中央部朝向腰开口部5的一侧的区 域)中。在躯干部区域bl的上部区域中,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带来的对吸收性衬垫 的位置偏差及吸收性衬垫的摆动引起的主体的变形的防止效果(梁的效果)较小,反而限 制腹围变化,有可能给穿用者带来压迫感,并不优选。优选的是,在正面部分的第1及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中不含有聚氨酯弹性 纤维(氨纶)等的弹性线。如果在伸长抑制部中包含具有收缩性的弹性线,则在正面部分 的第1和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交叉的情况下,在其交叉部,组织密度(在针织物的情 况下是针织组织密度)提高,容易发生组织的硬化。在不含有弹性线的情况下不会发生这 样的硬化,能够抑制对使用者的皮肤的刺激。即使不含有弹性线,通过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 抑制部23 25横跨在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之间,也能够使吸收衬垫可靠地 合身位于穿用者的胯裆部。从更可靠地得到上述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效果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是所有的正面部 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与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交叉,但只要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的至少1个以上交叉就可以。这里所谓的交叉,除了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与正面 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至少在一部分上交叉那样的状态以外,由于间隔不到IOmm也具有类 似的作用所以也包括在内。但是,为了得到可靠的效果,优选的是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 部与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至少在一部分上交叉。所谓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横跨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之间,由 于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间隔不到IOmm地间隔配设与连续配设具有类似的作用,所以 也包括在内。但是,为了得到可靠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连续配设 在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之间。此外,通过将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5间隔地配设,能够容易地对齐吸 收性衬垫的长度方向的位置。进而,通过将至少1个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4(25)配 设在正面部分的下裆区域b2中,能够抑制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在宽度方向上 偏移,所以下裆部的合身感良好,并且容易进行吸收性衬垫的穿着,此外在穿用中吸收性衬 垫不易摆动,所以是优选的。该效果在多个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4、25存在于正面 部分的下裆区域b2中的情况下更容易发挥。从更可靠地得到上述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效果的观点来看,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 制部21、22的比最接近腰区域A的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的位置更向腰区域侧(上 侧)延伸的部分优选的是沿衬垫保持器的纵向延伸3cm以上,更优选的是延伸5 10cm。此外,最接近腰区域A的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优选的是存在于使得从上 述弯折线Ib到伸长抑制部23的中央位置的距离L23为从腰区域A的下端到上述弯折线Ib 的距离L2(参照图9)的30 90%、特别优选的是45 75%的范围内的位置上,除此以外 的至少一个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优选的是存在于使得从上述弯折线Ib到伸长抑制 部23的中央位置的距离为上述L2的10 50%、特别优选的是20 40%的范围内的位置 上。在尺寸上,上述距离L23例如可以设为8 20cm,特别优选地设为13 18cm。本发明的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也可以是1个或两个以上与正面部分的第1 伸长抑制部以十字状交叉,并且比其交叉部更朝向保持器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例如,如图13 所示,可以举出除了下裆区域b2的最靠近弯折线Ib的1个26'以外的正面部分的第2伸 长抑制部23' 25'比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更向保持器外侧延伸而到达弯 折线Ia的方式。在此情况下,容易得到上述的、正面部分的下裆区域b2中的正面部分的第 1伸长抑制部的宽度方向的摆动抑制所伴随的效果。但是,另一方面,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5不比 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的位置更向保持器宽度外侧延伸的情况下,能够减轻腿 周围的勒紧,由此,腿向腿开口部6、6的插入及腿从该开口部6的抽出变得容易,所以是优 选的。此外,吸收性衬垫的前后端容易在左右方向上较大地偏移,但由于越是接近于腰 区域A,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之间的长度(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的长 度)越长,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吸收性衬垫的前后端的左右方向的偏差,此外还能够防止 腿周围的过度的勒紧。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在比下裆(下裆缘部附近)靠上方,总是位于 比穿用者的腹股沟部靠上方,这从衬垫保持性及穿用感的观点来看是优选的。
在此情况下,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与腹股沟部不交叉,所以步行等的 腿部的运动不易经由腹股沟部传递到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进而不易经由正 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传递到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5,所以各伸长抑制部 21 25容易有效地抑制位置偏差。因此,容易抑制吸收衬垫的位置偏差,并且能够有效地 抑制在腹股沟部及各伸长抑制部抵接部位上产生不适感。本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1'如图10所示,在穿用时通过正面部分2覆盖穿用者 的髂前上棘8、8。此外,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1'中的一对正面部分的第 1伸长抑制部21、22形成为使各自的一部分21c、22c在穿用时位于穿用者的髂前上棘8的 上方。此外,优选的是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至少在正面部分的躯干部区域bl 不相互交叉。此外,优选的是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从下裆区域b2朝向躯干部 区域bl的两侧缘部la、la描绘向衬垫保持器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侧凸起的曲线。此外,在上述的衬垫保持器Γ中,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的个数为3个,但 是也可以是2个或4个以上(例如4个 8个),从密接性和穿脱容易性的观点来看,特别 优选2 7个,更加优选2 5个。例如,能够省略衬垫保持器Γ的3个正面部分的第2 伸长抑制部23 25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在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和25之间配置 2个以上的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此外,也可以在衬垫保持器的背面部分横跨一对背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31、 32之间配置1个以上的沿着衬垫保持器宽度方向延伸的背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如 图14所示,在设置多个背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的情况下,在衬垫保持器的纵向上间隔 地进行配置。背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35 38与除其之外的部分(高伸长性部分)相 比宽度方向(X方向)的最大伸长率低。背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35 38的优选的伸 长性与上述的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是相同的。此外,如图所示,优选的是除了最接近 于下裆区域的弯折线Ib而存在的1个之外的背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35 37比背面 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31、32更向保持器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在该情况下,更优选的是,设 置成使得在衬垫保持器的弯折线la、Ia上,延长的各个背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35 37 与图13所示的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6'连接。并且,优选的是,最接近于腰 开口部5的背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35的位置比背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31、32的 躯干部区域bl侧的端部31a、32a的位置更靠近下裆部4,从滑落防止的观点来看,优选的 是,背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35与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连接,在由背面部分 的第2伸长抑制部35、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与背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31、 32、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包围的区域中,穿用者的髂前上棘8被覆盖。背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也可以具有朝向上方或下方的凸状或者波纹状等等 的形状。从衬垫保持性或穿用者的合身性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是直线状或朝向下方的凸状。此外,背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31、32比最接近于腰开口部5的背面部分的第2 伸长抑制部35的位置更向腰部区域侧(上侧)延伸。此外,背面部分的第1及背面部分的 中间伸长抑制部31、32、33、34与除其之外的部分(高伸长性部分)相比纵向(Y方向)的 最大伸长率低。背面部分的第1及背面部分的中间伸长抑制部31 34的优选的伸长性与 上述的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是相同的。背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35 38与除其之外的部分(高伸长性部分)相比衬
19垫保持器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最大伸长率低。背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35 38的 优选的伸长性与上述的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5是相同的。接着,对第3发明进行说明。关于第3发明,将以与第1发明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 说明,没有进行说明的部分适当地适用与第1发明或第2发明有关的说明。在图15中表示第3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100。衬垫保持器100在 穿用时通过正面部分2覆盖穿用者的髂嵴81、81。另外,髂嵴是解剖学用语。髂骨具有形成 髂臼的上部的髂骨体和在比其靠上方以扇状展开的髂骨翼,该髂骨翼的上缘(图5中用标 号81表示的部分)是髂嵴。在髂嵴的前方下部具有髂前上棘(在图5中用标号8表示的 部分)。髂嵴8在穿用者的左右存在一对。在图16中,将肚脐的位置用标号10表示。在衬垫保持器100的正面部分2上,如图15所示,左右一对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 制部(本发明的伸长抑制部)210、220分别从正面部分下半部2D的宽度方向中央侧到正面 部分上半部2U的侧部以带状形成。并且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0、220形成为使各 自的一部分21c、22c在穿用时位于穿用者的髂嵴8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图2中的上侧)。此外,在衬垫保持器100的正面部分2上,如图15所示,抑制衬垫保持器100的宽 度方向伸长性的多个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4个正面部分的第2 伸长抑制部230 260分别沿衬垫保持器的宽度方向(相当于沿着躯干周围方向的方向) 形成。此外,4个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0 260在衬垫保持器的纵向上间隔地配 置。并且,第2伸长抑制部中的3个存在于正面部分下半部2D,1个存在于上半部2U。如果 多个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在正面部分下半部2D上横跨一对第1伸长抑制部之间配 设,则在穿用中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0、220的宽度方向位置不易移动,所以容易将 吸收性衬垫稳定固定,并且衬垫保持器、吸收性衬垫的摆动被抑制,从穿用感的观点来看是 优选的。从吸收性衬垫的保持性的观点来看,各第2伸长抑制部的、沿着衬垫保持器纵向 的长度优选的是比位于其上下的高伸长性部分的同方向的长度短。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0 260分别横跨一对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 210、220之间形成。更具体地讲,如图15所示,4个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中的1个正 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0在衬垫保持器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与正面部分的第1伸 长抑制部210、220交叉(在图15中是以十字状交叉),比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0、 220更向外侧延伸。并且,如图15及图19所示,在穿用时,能够将穿用者的髂嵴8的至少一部分(在 图15、图19中是髂嵴的上部侧)的上下用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0 (220)和正面部 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0的延伸部分230c夹持。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中,除了最下侧(最靠近下裆侧)的1个以外的 2个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40、250也可以与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0 —样在 衬垫保持器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与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0、220以十字状交叉, 比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0、220更向外侧延伸。该2个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 240、250也可以不比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0、220更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但最靠近 腰开口部的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以外的第2伸长抑制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240、 250)如果延伸到比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0、220靠外侧,则更容易发挥上述夹持髂
20嵴的效果,并且在背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360、370比背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310、 320更向外侧延伸、并且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40、250与背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 部360、370相互连接的情况下,当用手抓住正面部分或背面部分上半部的侧部附近而将衬 垫保持器提拉时,该力容易经由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0、220及/或背面部分的第 1伸长抑制部310、320传递给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40、250及背面部分的第2伸长 抑制部360、370,所以第2伸长抑制部240、250延伸到比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0、 220靠外侧是优选的。由于将长度方向的拉伸力高效率地传递给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正面部 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40、250及背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360、370,所以将保持器整体提 拉变得更容易,能够容易地将保持器整体提拉到适当位置。另一方面,剩余的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60的两端部位于正面部分的第1 伸长抑制部210、220的位置上,在宽度方向上不向外侧延伸。即,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 部260与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0、220以T字状交叉,而不以十字状交叉。通过这 样,衬垫保持器容易追随于活动时、特别是步行时的穿用者的运动,步行时的阻力、不适感 变少,所以动作性良好,是优选的。大体上来讲,从大腿部处的良好的穿用感的观点来看,优 选的是从下裆部的弯折线Ib朝向腰开口部处于5cm的范围内的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 部与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60同样不延伸到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的外侧。此外,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0、220比最靠近腰开口部5的正面部分的第 2伸长抑制部230的位置更向腰区域侧(上侧)延伸。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0、220的纵向最大伸长率优选的是不到180%,更优 选的是20 150%,更加优选的是40 120%。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6的宽度方向最大伸长率优选的是不到200%, 更优选的是50 180%,更加优选的是70 160%。正面部分2上的第1及第2伸长抑制部210 260以外的高伸长性部分、例如夹 着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位于其两侧的纵向高伸长性部分各自的最大伸长率 (Y方向)从衬垫保持器的穿脱容易性及穿着感这一点看,优选的是120%以上,特别优选的 是125%以上,更优选的是150 %以上,更加优选的是180%以上,此外,与正面部分的第1伸 长抑制部210(220)的最大伸长率之差优选的是30%以上,特别优选的是50 150%。此外,例如夹着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0 260位于其上下的宽度方向高 伸长性的部分各自的最大伸长率(X方向)从衬垫保持器的穿脱容易性及穿着感、吸收衬垫 的保持性这些点来看,优选的是160%以上,特别优选的是180%以上,更优选的是200%以 上,此外,与上述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5的最大伸长率之差优选的是20%以 上,特别优选的是30 130%。此外,从衬垫保持器的穿脱容易性及穿着感这些点来看,衬垫保持器100优选的 是,自然状态下的衬垫保持器100的总面积(外表面或内表面的总面积)的35%以上、更优 选的是50%以上、更加优选的是65%以上为比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 (22)伸长性 高的部分、即最大伸长率更大的部分。从穿着感、穿用操作时的提拉性、吸收性衬垫的稳定 的保持性的观点等来看,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的合计面积优选的是自然状态 下的衬垫保持器100的总面积的5%以上不到30%、特别优选的是3%以上不到20%、更优 选的是5%以上不到15%。
从同样的观点来看,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6的面积是总面积的6%以 上不到20%、特别优选的是8%以上不到15%。另外,关于这些数值范围,对于后述的背面 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背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各自的面积也是相同的。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0(220)的最大伸长率通过使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 抑制部21(22)沿衬垫保持器的纵向(Y方向)伸长进行测量。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0 260的最大伸长率通过使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 抑制部23 25沿衬垫保持器的宽度方向(X方向)伸长进行测量。另一方面,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0 (220)以外的纵向高伸长性部分的最大 伸长率(Y方向)通过使该高伸长性部分沿衬垫保持器的纵向(Y方向)伸长进行测量。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0 260以外的宽度方向高伸长性部分的最大伸长 率(X方向)通过使该高伸长性部分沿衬垫保持器的宽度方向(X方向)伸长进行测量。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0(220)以外的纵向高伸长性部分的最大伸长率(Y 方向)的测量方法基于以上所述方法。但是,在将测量用试样切下时,使得在测量用试样中 不包含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0(220)。但是,在测量用试样中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正 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0 260。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0 260以外的宽度方向高伸长性部分的最大伸长 率(宽度方向)的测量方法基于以上所述方法。但是,在将测量用试样切下时,使得在测量 用试样中不包含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0 260。但是,在测量用试样中也可以包含 一部分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0(220)。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100中,与作为第2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的衬垫保持器1' 一样地分别配置有背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310、320、背面部分的中间 伸长抑制部33、34、背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350 380。若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形成 有从背面部分下半部3D的宽度方向中央侧朝向背面部分上半部3U的侧部延伸的左右一对 背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310、320、从背面部分下半部3D向腰开口部5延伸的左右一对 背面部分的中间伸长抑制部33、34、以及在衬垫保持器的宽度方向(相当于沿着躯干部周 围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到4个背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350 380。所谓背面部分下半 部3D是指,如图17所示,是位于比将背面部分3的立裆长L3 二等分的直线L31靠下方的 部分,所谓背面部分上半部3U是指,位于比该直线L31靠上方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适 用第1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上述的背面部分的伸长抑制部的说明和第2发明的一实施方 式等中的上述背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的说明。在上述的衬垫保持器100中,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及背面部分的第2伸长 抑制部分别为4个,但是也可以分别是1个、2个、3个或者5个以上(例如5个 8个)。 例如,能够省略衬垫保持器100中的4个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0 260中的任意 一个,或者在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30和250之间配置2个以上正面部分的第2伸 长抑制部。其中,从密接性和穿脱容易性的观点来看,正面部分的第2及背面部分的第2伸 长抑制部优选为多个,特别优选2 7个,更加优选2 5个。此外,能够代替仅使4个正 面部分的第2及背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中各自的3个超过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 210,220或背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的位置而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而使得全部个数延伸, 此外也能够使一个都不延伸。
各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腿开口部6的开口周缘部的80%伸长10分钟后的应力松弛 率(以下也称作“伸长后应力松弛率”)优选的是30 60%,更优选的是35 55%。在本发明中,在将衬垫保持器提拉进行穿着时,使用上述伸长后应力松弛率作为 腿开口部6的开口周缘部在被腿扩展后随着时间的经过以怎样的程度收缩的指标。如果上述伸长后应力松弛率是30%以上,则衬垫保持器的腿开口部6的开口周缘 部不会过度地勒紧穿用者的大腿部,能够实现低刺激的穿着感。进而,在拉下时,由于腿开 口部6的开口周缘部不会卡在大腿部上而能够容易地拉下,所以即使在厕所排泄时等要求 紧急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且在短时间内将衬垫保持器脱下。如果上述伸长后应力松弛率是60%以下,则在穿用者动作时衬垫保持器的腿开口 部6的开口周缘部沿着穿用者的大腿部,能够防止吸收性衬垫向外部泄漏而防漏性下降的 情况。此外,通过抑制不规则的松弛的发生能够防止影响到外衣,能够防止使穿用时的轮廓
T^ ο对于上述伸长后应力松弛率,将比最上位点62(参照图21)向下方延伸的腿周围 部分63以环状的原状切下,将其作为试验体108,所述最上位点62位于在使正面部分2与 背面部分3的皮肤对置面彼此面接触而设为平面状的自然状态时在保持器的下裆部4产生 的弯折线Ib的最上方。试验体108以正面部分及背面部分的哪一侧都是使其宽度W与纵 中心线CL附近的部位上的、从上述最上位点62到腿周围部分63的下端的距离(沿着纵中 心线CL测量)Ll相同的方式被切下。上述距离Ll优选的是10 130mm,更优选的是20 100mm,更加优选的是30 70mmo上述伸长后应力松弛率的测量依据由JIS L 1096规定的应力松弛率[A法(1次 载荷法)]进行测量。其中,试验体108如图20所示,在试验体108的环的内侧通过2片“ 二 ”字状的第 1夹具181,将它们固定到拉伸试验机上。在图20中,标号82是试样固定用的卡盘,标号 83是拉伸试验机主体连接部。试验体108以使初始长度LO与衬垫保持器的腿周围自然长 L6(参照图21)相同的方式设置在拉伸试验机上。并且,使第1夹具181移动,使试验体108 以3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伸长到伸长率80%。伸长率80%是指使试验体80伸长初始长 度LO (与自然长L6相同)的80%的长度量,伸长后的长度LE是初始长LO的1. 80倍。接着,根据刚刚使试验体80伸长到伸长率80%的载荷(Pl)和伸长到伸长率80% 后放置10分钟后的载荷(P2),按照下式求出上述伸长后应力松弛率(% )。伸长后应力松弛率(%) = {(P1-P2)/P1} XlOO在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中,使形成腿开口弹性部61的部分的针织方式 与其他部分的针织物不同而设为集圈网眼组织(交替地进行平针组织和集圈组织的针织 方法),并且将该针织物折回,成为多层,形成上述腿开口弹性部61,以使得腿开口部6的 开口周缘部的伸长后应力松弛率成为上述特定的范围。折回的部分将折回的端部固定在保 持器内表面及外表面的哪个上都可以。此外,形成上述腿周围部分63、特别是腿开口弹性 部61的部分优选地由不包含弹性体材料的针织物构成。这里,所谓弹性体材料,作为材料 可以举出苯乙烯_ 丁二烯、苯乙烯、异戊二烯、氯丁橡胶等的合成橡胶、天然橡胶、EVA、伸缩 性聚烯烃、聚氨酯等的伸缩性的材料,作为形态可以举出截面是矩形、正方形、圆形、多边形
23状、多纤维型等的、线状或绳状、或者带状、薄膜状等。作为将腿开口部6的开口周缘部的伸长后应力松弛率设为上述特定的范围的方 法,当然也可以使用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将伸长后应力松弛率为20 60%、优选的是30 50%的弹性体材料以伸长状态配置在针织物、纺织布、无纺布等上的 方法,或者将上述弹性体材料以未伸长状态配置在针织物、伸长无纺布等上的方法,使形成 腿开口弹性部61的部分的针织方式与其他部分的针织物不同而设为集圈网眼组织、不折 回而以单层的原状形成上述腿开口弹性部61的方法等。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如图21所示,存在于正面部分2的左右两侧的、覆 盖穿用者的大腿部的部分A'、k'在衬垫保持器的横向(X方向)上具有伸缩性。并且,在 左右两侧的该部分A'、k'的各自上,具有大腿伸缩部20、20……、和沿衬垫保持器的横向 延伸的第2伸长抑制部23〃 25〃。第2伸长抑制部23〃 25〃通过正面部分的第2伸 长抑制部23 25超过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的位置而向尿布横向延伸而形 成。此外,前侧下裆伸长抑制部126优选地形成为在衬垫保持器的横向(X方向)上不达到 该伸长抑制部21、22与正面部分的端部之间的中央部126',更优选的是如图15所示的实 施方式的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26那样、延伸到比伸长抑制部21、22各自的位置更靠 外侧。覆盖穿用者的大腿部的部分A'、k'是在沿尿布纵向延伸的纵中心线CL的两侧、 从该纵中心线CL离开而存在的部分,不包括腰开口部5及腿开口部6各自的开口周缘部。 本实施方式的衬垫保持器1的腿开口弹性部61不相当于本发明的大腿伸长抑制部。以上,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实施方式限制。例如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也可以代替遍及全长为圆弧状的结构而设 置具有直线部和圆弧状部的结构、或由成角度连接的2个或3个以上的直线部构成的结构寸。此外,衬垫保持器也可以代替四角裤型的结构而如图22所示那样是高腿型的结 构。但是,从防止在提拉时产品裆部附近卡在大腿部上而不能充分提起的不良状况的观点 来看,本发明在一对腿开口部6、6的开口周缘部位于比弯折线Ib靠下方的四角裤型的衬垫 保持器中呈现特别良好的效果。此外,衬垫保持器1的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121、122、210、220、背面 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31、32、131、132、310、320、背面部分的中间伸长抑制部33、34也可以 分别没有达到弯折线la、Ia及/或弯折线lb。此外,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背面部分 的第1伸长抑制部、背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及背面部分的中间伸长抑制部也可以分别 省略一部分或全部。此外,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及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的各部的伸长抑 制部也可以代替各自连续延伸的方式,而采用伸长抑制部在其一部分上被断开而在该一部 分中包含高伸长性部分的方式、例如交替地配设伸长抑制部和高伸长性部分的方式。上述一实施方式中的说明省略部分以及只有一实施方式具有的要件可以分别适 当应用到其他实施方式中,此外,各实施方式的要件可以适当地在实施方式间相互置换。
权利要求
一种衬垫保持器,是短裤型衬垫保持器,具备腰开口部、一对腿开口部和对应于穿用者胯裆部的下裆部,具有作为从该腰开口部朝向下裆部的方向的纵向和作为与该纵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方向,在下裆部的皮肤对置面上配设吸收性衬垫而被穿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纵向上具有伸长性,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在穿用时通过正面部分覆盖穿用者的髂前上棘;在上述腰开口部的周缘部上形成有腰开口弹性部;能够抑制上述纵向的伸长性的一对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分别从正面部分下半部的宽度方向中央侧一直延伸到正面部分上半部的左右两侧部,该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形成为其各自的一部分在穿用时位于穿用者的髂前上棘的上方;在上述纵向上,上述伸长抑制部的最接近于上述腰开口部的部分与上述腰开口弹性部隔开间隔配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垫保持器,其特征在于,在穿用时通过正面部分覆盖穿用者的髂嵴;上述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形成为其各自的一部分在穿用时位于穿用者的髂嵴 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衬垫保持器,其特征在于,在正面部分上,具有以抑制衬垫保持器的宽度方向的伸长性的方式延伸且沿衬垫保持 器的纵向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该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横 跨一对上述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之间而形成,至少1个上述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 制部配设在正面部分下半部。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衬垫保持器,其特征在于,在正面部分上,具有以抑制衬垫保持器的宽度方向的伸长性的方式延伸且沿衬垫保持 器的纵向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的至少1个在衬垫保持器的宽度方向上超过上述正面部分 的第1伸长抑制部的位置而延伸,使得在穿用时能够用上述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和 正面部分的第2伸长抑制部的延伸部分夹住穿用者的髂嵴的上下。
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衬垫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正面部分中的覆盖上述髂前上棘的部分具有比上述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高的 伸长性。
6.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衬垫保持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形成为圆弧状,以使从正面部分下半部到正面部分上 半部的侧部的该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的切线与沿衬垫保持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直 线所成的角度随着接近于上述正面部分上半部的上述侧部而逐渐减少。
7.如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衬垫保持器,其特征在于,能够抑制上述纵向的伸长性的一对背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分别从背面部分下半 部的宽度方向中央侧一直延伸到背面部分上半部的左右两侧部,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 部和背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以环状连续。
8.如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衬垫保持器,其特征在于,能够抑制上述纵向的伸长性的一对背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分别从背面部分下半部的宽度方向中央侧一直延伸到背面部分上半部的左右两侧部,一对该背面部分的第1伸 长抑制部形成为分别通过在骨盆的凹部与臀肌群的重叠部出现的凹陷。
9.如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衬垫保持器,其特征在于,在背面部分上,从背面部分下半部朝向腰开口部延伸地分别形成左右一对背面部分的 中间伸长抑制部,上述一对背面部分的中间伸长抑制部不相互交叉,并且随着接近于上述 腰开口部而相互间的间隔逐渐增大,背面部分下半部的最大值与背面部分上半部的最大值 之比即背面部分上半部的最大值/背面部分下半部的最大值是1. 1 1. 8。
10.如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衬垫保持器,其特征在于,在背面部分上形成有从背面部分下半部的宽度方向中央侧朝向背面部分上半部的侧 部延伸的左右一对背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和从背面部分下半部朝向腰开口部延伸的 左右一对背面部分的中间伸长抑制部,左右相同侧的背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与背面部 分的中间伸长抑制部之间的间隔随着从衬垫保持器的下方朝向上方而逐渐增加。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垫保持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具有在穿用时位于穿用者的髂前上棘的上方的部分 和覆盖该髂前上棘的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衬垫保持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形成为宽度随着从正面部分的下半部朝向正面部分 的上半部的侧部而扩大。
13.如权利要求1、11及12中任一项所述的衬垫保持器,其特征在于,在背面部分上设有臀部伸长抑制部,该臀部伸长抑制部具有沿着骨盆的凹部与臀肌群 的重叠部的凹陷的上缘和沿着臀沟的下缘。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垫保持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腿开口部的开口周缘部以80%的伸长率伸长的10分钟后的应力松弛率是30 60%。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衬垫保持器(1)是具备腰开口部(5)及一对腿开口部(6、6)、在下裆部的皮肤对置面上配设吸收性衬垫(7)而被穿用的短裤型的衬垫保持器,在纵向上具有伸长性,在宽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此外,在穿用时由正面部分(2)覆盖穿用者的髂前上棘(8、8),在腰开口部(5)的周缘部上形成有腰开口弹性部(51)。一对正面部分的第1伸长抑制部(21、22)从正面部分下半部的宽度方向中央侧一直延伸到正面部分上半部的左右两侧部,并形成为使各自的一部分在穿用时位于穿用者的髂前上棘的上方,该伸长抑制部(21、22)的最接近于腰开口部的部分与腰开口弹性部(51)之间隔开。
文档编号A61F13/72GK101926709SQ201010209269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3日
发明者大塚美智子, 小山贵夫, 松井学, 泷田浩美, 长原进介 申请人:花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