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固定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05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小儿固定托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确切的讲是小儿科护理中使用的一种小儿固定托架。
背景技术
小儿由于各种原因发生脑出血以及大脑缺血缺氧等病症时,一般需要安静和保持 合理的体位,特别是手术后更需要保持稳定的体位,但是小儿的自制力差,在护理中常因进 行哺乳、喝水、防止哭闹等工作的时候,使得原来治疗时确定的体位产生位移,无法保持固 定的体位,这样轻则影响恢复和康复,严重者可加重小儿患者的病情或者产生其他并发症 状,影响治疗。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做了认真地研究,提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小儿体位不能很好固定的问题而提出来 的。即提供一种小儿固定托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小儿固定托架,具有一个口袋形的 布套,布套的周边具有绑扎带,在布套内具有一个由下平板,斜板和枕板连为一体的托架, 托架的两侧边上具有高出下平板和斜板以及枕板上表面的边框,在布套的侧边具有布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技术效果是对于需要抬高头肩部或者背部且需要固定侧卧 或者仰卧位置的小儿患者具有固定可靠,固定以后,可以保持小儿患者的身体不动而可以 进行正常移动,如做CT检查、哺乳、喂药、喂水等。布套可以更换,也可以准备3-4件,经过 洗涤消毒以后轮换使用。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布套的示意视图,其中的虚线表示其内套装的托架,图2是 托架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图2的俯视图。在附图中的序号描述为1、布 套,2、绑扎带,3、布环,4、下平板,5、斜板,6、枕板,7、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中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使用进行详细说明。参照 附图,该小儿固定托架,具有一个口袋形的布套[1],布套的周边具有绑扎带[2],其特征在 于布套内具有一个由下平板[4],斜板[5]和枕板[6]连为一体的托架,托架的两侧边上具 有高出下平板和斜板以及枕板上表平面的边框[7],在布套的侧边具有布环[3]。枕板上具 有一凹槽,以便于小儿的头部能舒适放置。使用时,将托架套装于布套内,扎紧上口,将小儿仰卧位或者侧卧位至于套装了托 架的布套上,使其头部置于枕板上,背部置于斜板上,臀部以下置于下平板上,选择合适的 绑扎带,将小儿的上身、腰部、下肢绑扎固定。也可以将绑扎带和布环配合,将小儿固定于托 架之上,这样,不论是对其进行什么操作工作,医护人员或者家长都可以将小儿连同托架一页
起移动,这样就基本保证了小儿的治疗体位不会因为必须的移动产生位移而影响治疗和康
复护理。
权利要求一种小儿固定托架,具有一个口袋形的布套[1],布套的周边具有绑扎带[2],其特征在于布套内具有一个由下平板[4],斜板[5]和枕板[6]连为一体的托架,托架的两侧边上具有高出下平板和斜板以及枕板上表面的边框[7],在布套的侧边具有布环[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儿固定托架,具有一个口袋形的布套[1],布套的周边具有绑扎带[2],其特征在于布套内具有一个由下平板[4],斜板[5]和枕板[6]连为一体的托架,托架的两侧边上具有高出下平板和斜板以及枕板上表面的边框[7],在布套的侧边具有布环[3]。其优点是对于需要抬高头肩部或者背部且需要固定侧卧或者仰卧位置的小儿患者具有固定可靠,固定以后,可以保持小儿患者的身体不动而可以进行正常移动,如做CT检查、哺乳、喂药、喂水等。布套可以更换,也可以准备3-4件,经过洗涤消毒以后轮换使用。
文档编号A61G13/12GK201624942SQ201020120868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5日
发明者刘金玉, 牟文芝, 王兆阳 申请人:刘金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