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自毁型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5251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安全自毁型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带针头座透过回拉连接件拉回 的安全自毁型注射器。
技术背景不安全注射现象包括滥用注射、注射器未经消毒灭菌、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废 弃物处理不当、操作污染、制剂污染等。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2170万 人感染乙肝病毒,200万人感染丙肝病毒,9. 6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使130万人提早死亡, 直接医疗费用达5. 35亿美元。自从1981年首次报道针刺伤对医务人员的危害以来,国际上已经开展了大量的 “关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特点的研究,这些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医疗锐器伤及感染血源 性疾病的高危人群。相关研究表明,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 播疾病的流行率。我国乙型肝炎高发,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1. 2亿,丙肝病毒感染率也达 到1.7%,艾滋病在我国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我国的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重的职 业暴露危险。国外有家医院曾抽验了在急诊室就诊的2523名病人的血样,其中18%的病 人HCV(丙肝病毒)血清反应阳性;5%的病人HBV(乙肝病毒)血清反应阳性;6%的病人 HIV (艾滋病病毒)血清反应阳性。而实际上,这些病人在就诊时并不都知道自己感染了病 毒,因此,医护人员所面临的潜在危险又大大增加。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对针刺伤后感 染的前瞻性研究进行分析后得出,1次被HIV或HCV污染的针刺伤引起的HIV、HCV感染的 可能性分别为0. 3% 0. 5%、4% 10%,而易感人群发生1次HBV污染的针刺伤后感染 的机会为6% 30%,由此可见针刺伤的危害。而针对有效防止二次使用、医务人员被针头误伤而导致的感染、和处理医疗废弃 物及不知情人员被针头误伤而导致的感染,真正达到三方面的安全(对病患的安全、对医 务人员的安全、对环境的安全)做到真止的安全注射的目的。为了避免上述此类事件的发生,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将针头座设置在筒颈内, 在使用后可将针头座拉入针筒的安全注射器,现有的这类安全注射基本设计结构是在芯杆 活塞前端加设一金属钩,或是在针头座下端连接一倒钩,在注射完成后可通过金属钩的拉 力将针头座向后拉入针筒内,以达到安全目的,但其设计结构存在一定的缺点,1、单纯的金 属钩结构在使用时失误率很高,成批使用时的稳定性差,在实际使用中效果不是很理想,2、 此类金属钩件的结构精细,制造工艺难度大,对材料要求较高,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而且 还容易造成市场上一些劣质产品的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自毁型注射器,它结构简单合理,制造工艺 简单,工艺步骤少,能有效控制成本,且产品使用稳定性较高,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不 足。[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自毁型注射器,它主要包 括针筒(4),设置在针筒内的芯杆(7),套接在芯杆前端的活塞(5),与针筒相配合的回拉连 接件(3)、针头座(2)、针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前端设有回拉连接柱(6),回拉连接 柱内设有倒勾(10),回拉连接柱与芯杆顶端固定连接;回拉连接件上内径设有回拉片(8)。本专利打破传统注射器的设计理念,采用新型回拉连接结构,用结构简单的硬物 状体或塑料,有效降低生产工艺难度,减少工艺步骤,缩短工序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有效控 制生产成本,回拉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本产品的优点在于结构设计合理、安全性高、制造 工艺难度低、工序少、节约成本、易于生产、易于推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回拉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回拉连接柱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注射完成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回拉芯杆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回拉芯杆后折断结构示意图图中1针头;2针头座;3回拉连接件;4针筒;5活塞;6回拉连接柱;7芯杆;8回 拉片;9夹角;10倒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图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针筒(4),设置在针筒内的芯杆
(7),套接在芯杆前端的活塞(5),与针筒相配合的回拉连接件(3)、针头座(2)、针头(1),其 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所述活塞前端设有小孔,小孔内设有回拉连接柱(6)、回拉连接柱与 芯杆顶端固定连接,回拉连接柱柱体处设有环状倒勾(10),回拉连接件上内径设有回拉片
(8)。倒勾(10)的宽度大于回拉连接件上的回拉片(8)直径,倒勾(10)之间成一定夹角, 夹角的角度在5度到80度之间,其形状可为弓箭头型、倒V字型、倒U字型。而回拉连接件 上的回拉片宽度大于回拉连接柱的倒勾(10)直径,回拉片之间成一定夹角(9),夹角的角 度在5度到170度之间,其形状可为斗笠状、凸环状。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方便回拉连接件 受力变形,回拉连接柱和回拉连接件可为硬物状体或塑料,在具体实施时前部针头可设计 成可换式和不可换式两种。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4中所示,一只5ml的注射器,针头座采用内嵌式,即 针头座是设置在回拉连接件上,而回拉连接件在针筒上部筒颈内的,针头座、回拉连接件与 筒颈之间设计有密封结构,防止漏液发生。针头座不可换,这种结构为现有技术,不在本专 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作进一步描述。活塞前端设有小孔,小孔内设有回拉连接柱、 回拉连接柱与芯杆顶端固定连接,回拉连接柱柱体处设有环状倒勾,回拉连接件上内径设 有回拉片。倒勾的宽度大于回拉连接件上的回拉片直径,倒勾之间成一定夹角,夹角的角度 在5度到80度之间,其形状可为弓箭头型、倒V字型、倒U字型。而回拉连接件上的回拉片宽度大于回拉连接柱的倒勾直径,回拉片之间成一定夹角,夹角的角度在5度到170度之 间,其形状可为斗笠状、凸环状。回拉连接柱和回拉连接件可为硬物状体或塑料,使用时向 前推动芯杆,在活塞的作用下,注射液经针头流出,由于倒勾的宽度大于回拉连接件上的回 拉片直径,当芯杆推到一定深度后,回拉连接柱的前端会进入回拉连接件内腔,这时再向前 推动芯杆,回拉连接柱的倒勾会通过回拉连接件的回拉片因倒勾的宽度大于回拉连接件上 的回拉片直径,当回拉连接柱上的倒勾与回拉连接件的回拉片触及时受作用力的影响,在 这股力的作用下斗笠状、凸环状硬物状体或塑料会向上弯曲变形,而使回拉连接柱的倒勾 通过回拉片完全进入了回拉连接件内腔,当芯杆停止推动,即注射完成后如图5中所示,向 后拉动芯杆,由于回拉连接柱的倒勾会与回拉连接件上的回拉片完全给合,这时向下拉动 芯杆,芯杆带动上端的回拉连接柱,回拉连接柱会牢牢卡住回拉连接件,在拉芯杆的同时将 回拉连接件与针头座也向后拉动并同时破坏针筒及回拉连接件之间的密封结构,最终拉入 针筒内,如图6中所示,有效防止二次使用、医务人员被针头误伤而导致的感染、和处理医 疗废物及不知情人员被针头误伤而导致的感染,真止达到三方面的安全(对病患的安全、 对医务人员的安全、对环境的安全)做到真正的安全注射的目的。
权利要求一种安全自毁型注射器,它主要包括针筒(4),设置在针筒内的芯杆(7),套接在芯杆前端的活塞(5),与针筒相配合的回拉连接件(3)、针头座(2)、针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前端设有回拉连接柱(6),回拉连接柱内设有倒勾(10),回拉连接柱与芯杆顶端固定连接;回拉连接件上内径设有回拉片(8)。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自毁型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回拉连接柱,柱体处设有 环状的倒勾(10),倒勾的宽度大于回拉连接件上的回拉片(8)直径,倒勾之间成一定夹角, 夹角的角度在5度到80度之间。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自毁型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回拉连接件(3)上内腔 设有回拉片(8),回拉片的宽度大于回拉连接柱的倒勾(10)直径,回拉片之间成一定夹角 (9),夹角的角度在5度到170度之间。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自毁型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回拉连接柱可为硬物状 体或塑料,其形状可为弓箭头型、倒V字型、倒U字型。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自毁型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回拉连接件(3)可为硬物 状体或塑料,回拉片(8)其形状可为斗笠状、凸环状。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自毁型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回拉连接柱(6)的截面 直径小于针头座(2)和回拉连接件(3)内腔直径。
专利摘要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安全自毁型注射器,其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所述活塞前端设有小孔,小孔内设有回拉连接柱,回拉连接柱与芯杆顶端固定连接,回接连接柱靠近顶端处向设有倒勾,针筒套件设有回拉连接件,本实用新型打破传统注射器的设计理念,采用新型回拉连接结构,用结构简单的硬物或塑料,有效降低生成工艺难度,减少工艺步骤,缩短工序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回拉结构设计合理、精确、实用,本产品的优点在于结构设计合理、安全性高、制造工艺难度低、工序少、节约成本、易于生产、易于推广。
文档编号A61M5/50GK201631838SQ201020127849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1日
发明者周明雄 申请人:吴佳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