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假肛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假肛圈装置。
背景技术:
肠道病人造瘘手术后,无法正常的排泄大便,病人需要配置假肛及便袋,它用来收 集病人体内排出的粪便液流物。现在的国内外同类产品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有些产品 制造复杂,造价过高;有些产品需用胶合物粘到病者造瘘处皮肤上不卫生,不易操作;有些 产品过于简单,易漏便液不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假肛圈装置,解决了上述存在的 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假肛圈装置,包括肛圈和便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肛圈包括主体外圈、固 定圈和密封垫,主体外圈固定连接于固定圈下方,密封垫固定连接于主体外圈下方,所述主 体外圈两侧设有长型把手。主体外圈和固定圈上均设有丝扣用于连接。所述固定圈上设有扳手。主体外圈和密封垫之间通过主体外圈的圈体下设有的凹槽和密封垫上设有的凸 块固定连接。密封垫的平面为弧形,其上设有V型槽。便袋固定于主体外圈与固定圈之间。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易于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不漏便液,卫生干净。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1-主体外圈、2-固定圈、3-密封垫、4-长型把手、5-V型槽、 6-凹槽、7-扳手。本实用新型包括主体外圈1、固定圈2和密封垫2,主体外圈1固定连接于固定圈 2下方,密封垫3固定连接于主体外圈1下方,所述主体外圈两侧设有长型把手4,通过该把 手可以将本实用新型与身体的腰部连接。[0018]主体外圈1和固定圈2上均设有丝扣用于连接。所述固定圈2上设有扳手7,该扳手方便主体外圈1和固定圈2之间的连接。主体外圈1和密封垫3之间通过主体外圈1的圈体下设有的凹槽6和密封垫3上 设有的凸块固定连接。密封垫的平面为弧形,其上设有V型槽5。便袋固定于主体外圈1与固定圈2之间。
权利要求一种新型假肛圈装置,包括肛圈和便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肛圈包括主体外圈、固定圈和密封垫,主体外圈固定连接于固定圈下方,密封垫固定连接于主体外圈下方,所述主体外圈两侧设有长型把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假肛圈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外圈和固定圈上均设有丝 扣用于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假肛圈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外圈和密封垫之间通过主 体外圈的圈体下设有的凹槽和密封垫上设有的凸块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假肛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上设有扳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假肛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垫的平面为弧形,其上设有 V型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假肛圈装置,其特征在于便袋固定于主体外圈与固定圈 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假肛圈装置,包括肛圈和便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肛圈包括主体外圈、固定圈和密封垫,主体外圈固定连接于固定圈下方,密封垫固定连接于主体外圈下方,所述主体外圈两侧设有长型把手。主体外圈和固定圈上均设有丝扣用于连接。主体外圈和密封垫之间通过主体外圈的圈体下设有的凹槽和密封垫上设有的凸块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易于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不漏便液,卫生干净。
文档编号A61F5/451GK201692127SQ20102016014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5日
发明者冯兰田 申请人:冯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