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双腔冲洗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143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双腔冲洗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医用双腔冲洗引流管所属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脑内血肿等病变的手术冲洗引流装置。特别是实现了持续的同步的冲洗和引流。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脑内血肿的清除,在微创技术方面,有软通道和硬通道两种器械。本设计应属于软通道技术。但现在的软通道多为单腔管。手术之后进行血肿腔冲洗,注药,抽吸等操作,均需将引流管与三通器相连接。进行上述操作时,每次均要进行消毒及在一种相对开放的环境中进行操作。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及临床医生的劳动量,并且冲洗,注药,抽吸血肿等操作对颅内压力影响的速度较快,幅度亦较大。并且此操作的时机,次数,及质量受临床医生的精力,时间,经验的制约较大。对环境也是有一定要求的,无菌条件越差其风险越大。 硬通道技术,实现了冲洗及引流一体,但尚未实现冲洗与引流较好的同步,因其引流管径较细,易为血块堵塞,只有液化较好的血肿液才可引出,如抽吸时有血块或残碎组织则易为阻塞。这对实现尽快解除血肿压迫的目标,还不是很理想的。发明内容[0003]为了克服单腔引流管及硬通道技术,不便很好实现同步持续冲洗及引流,减小开放操作感染的风险及减少临床医生劳动量和增快颅内血肿溶解和排出的速度,及时稀释并带走病变组织所分泌的炎性介质减小其对脑组织的损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流管,在不增粗传统软通道引流管外径的前提下,实现对血肿腔的持续同步冲洗及引流。并且提供更密闭的操作方式令操作更安全,更便捷。[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细的软质冲洗管嵌入粗的软质引流管壁中,二者管腔互不相通。冲洗管分为嵌入部分和独立部分。引流管分为并行部分和独立部分。引流管前端为盲端,尾端为可与输液器乳头衔接的接口,自盲端向后3厘米内开侧口三排,错落排列,冲洗管所在侧不开侧口。冲洗管嵌入部分直达引流管盲端,开口于引流管侧面外壁,只开一口即可,不设其他侧孔。引流管尚需配一与其内径及长短相宜的硬质金属管芯。冲洗管独立部尾端设为可与输液器乳头衔接的接口及盖帽。并于冲洗管独立部设一简易水止。操作时先将冲洗管与输液器及冲洗液连接好,排净空气。然后将引流管置入血肿腔。完成后,引流管与引流袋相连接亦可安入三通器。连接完成后打开输液器及冲洗管水止,调整适宜滴速。这样,冲洗液经冲洗管流至引流管头端后进入病灶,然后沿引流管周围弥散,当达到一定压力后,即从侧孔中流入引流管,引出颅外流入引流袋。通过调整引流袋位置的高低就可以控制病灶内压力的高低,即,可控制冲洗液作用的范围。建议,引流袋上缘位置高于手术平面10.0厘米左右。过低则冲洗液作用范围小,直接从引流管流走,丧失其冲洗病灶的作用。太高则可能会使冲洗液大量积于颅腔,造成高颅压的危险。如有血块堵塞引流管,可通过挤压弓I流管促其排出或直接捏碎,亦可通过连接于引流管与引流袋之间的三通器,抽吸冲洗清除之。以治疗血肿为例,冲洗液可选为生理盐水尿激酶溶液,进行持续冲洗。且可考虑,在手术完成6小时内,每小时予尿激酶1万 2万单位加入冲洗液之莫菲氏滴壶中,以加速血肿的溶解及清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实现对脑内血肿持续的同步的冲洗和引流,从而加快脑内血肿溶解消散的速度,有利于尽快解除其对脑组织的压迫。能够减轻临床医生的劳动量,使操作更简便。并且在一种密闭条件更好的状态下操作,使操作更易做到无菌,更安全。对颅内压的影响亦较为平缓,避免了大幅度的波动。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面构造图。图2是冲洗管对面有侧孔时的A-A剖视图。图3是冲洗管两侧有侧孔时的A-A剖视图。图2、图3相结合显示冲洗管与引流管各侧孔的相对位置关系。图4是冲洗管在引流管盲端开口处的A-A剖视图。图中1.冲洗管嵌入部分,2.冲洗管于引流管盲端外壁开口处,3.冲洗管独立部, 4.冲洗管独立部的水止,5.冲洗管独立部乳头接口的帽盖,6.冲洗管独立部乳头接口, 7.引流管的侧孔,8.引流管腔,9.引流管壁,10.引流管独立部,11.引流管独立部乳头接口,12.硬质金属管芯体部,13.硬质金属管芯柄。
具体实施方式
引流管长20厘米,外径6毫米,内径5毫米,壁厚0. 5毫米,并行部长16厘米,独立部长4厘米,前端为盲端,尾端为可以与输血器等物的乳头部相衔接的接口。在引流管上自盲端向后3 4厘米范围内,预开3排侧孔,可呈椭圆形,每个孔径长轴3毫米,短轴2毫米。与冲洗管相对侧,自盲端向后0. 5厘米处开始,每厘米处开1个,在其两侧各开2个(1. 5 厘米及2. 5厘米处各开1个)。冲洗管长19. 5厘米,外径2毫米,内径1毫米,壁厚0. 5毫米,嵌入引流管壁一侧。嵌入部长15. 5厘米,于引流管盲端后方5毫米处开口于引流管外壁,于引流管盲端后方16厘米处与引流管分开,成为冲洗管独立部。冲洗管独立部长4厘米,尾端为可以与输血器等物的乳头部相衔接的接口,冲洗管独立部设一水止。硬质金属管芯体部直径2 3毫米,体部长20厘米,手柄为与体部质地相同的金属棒,塑为圆环状,直径1厘米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双腔冲洗引流管,软质,头端为盲端,有侧孔,尾端可以与引流袋衔接,其特征是细的冲洗管嵌入粗的引流管壁一侧,二者管腔互不相通,冲洗管开口于引流管盲端外壁且不设其他侧孔,引流管有多个侧孔,从而形成可以同步持续冲洗引流的双腔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双腔冲洗引流管,其特征是细的冲洗管位于粗的引流管内,冲洗管独立部接口为可与输液器衔接的接口,冲洗管独立部设一简易水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双腔冲洗引流管,其特征是粗的引流管前端为盲端,盲端后方3厘米内开侧孔数个,引流管独立部尾端为可以与输液器乳头等标准接口衔接的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双腔冲洗引流管,其特征是引流管需配有与其内径及长短相宜的硬质金属管芯。
专利摘要一种能够实现对脑内血肿持续的同步的冲洗和引流的医用双腔冲洗引流管。它是在粗的引流管壁中嵌入细的冲洗管。冲洗管开口于引流管最前部盲端的外侧壁,不另设侧孔。在引流管盲端后0.5厘米处开始,3~4厘米内设多个侧孔,孔可呈椭圆形,每个孔径长轴3毫米,短轴2毫米。手术将此引流管置入颅内血肿腔后,冲洗管接输液器及冲洗液,引流管接引流袋即可实现对病灶的持续同步冲洗与引流。
文档编号A61M25/14GK202236820SQ20102022117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0日
发明者李虎 申请人:李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