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种植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231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口腔种植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种植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口腔种植体装置。
背景技术
口腔种植应用技术不断发展完善,成为现代口腔种植学中最主要的部分。口腔种 植义齿的广泛开展和应用解决了临床上牙齿缺失带来的一系列美观和功能上的问题,根据 接受种植修复患者的亲身体验,口腔种植人工牙有几乎与天然牙一样的功能感受,和与天 然牙类似甚至有所超越的美学观感,已成为或必将成为牙齿缺失修复治疗的首选。现有技术中,口腔种植体在手术中仍存在放置到位的感知、初期稳定性差及骨吸 收等问题,例如,圆柱形螺纹的种植体医生在种植体旋入过程中不易感知旋入深度和控制 骨压缩量,容易造成手术过程中种植体植入深度感知迟钝,即有难以感觉是否已放置到合 适的位置等缺憾,因而有时会造成种植体植入深度不太如意的情况,从而使植入操作出现 反复。而骨吸收则直接影响生物力学效果和美观,如果骨吸收较为严重的话,可能导致种植 体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腔种植体装置,可解决现有技术在手术 中不易感知放置是否到位、难以控制骨压缩和存在较明显的骨吸收等缺陷,以提高种植体 植入精度、初期稳定性及减少或消除骨吸收。以下将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用实用新型的口腔种植体装置,包括种植体、基台和螺栓,种植体与基台通过所 述螺栓连接;种植体包括圆柱主体部、锥台部和球顶锥尾部。所述种植体外表面设有螺纹, 该螺纹自圆柱主体部向锥台部呈渐深设置,使螺纹底径呈现锥核形态;圆柱主体部靠近基 台的一端设置有一段无螺纹的光杆表面。优选地,所述螺纹的截面为非对称梯形,其牙形角中靠近锥台部的半角较小。优选地,所述螺纹的牙形角为45°,其中,靠近锥台部的半角为15°。优选地,所述锥台部设有至少一个切削槽,所述切削槽分布于所述螺纹表面。优选地,所述切削槽的槽形角为90°,且切削槽的槽底线与所述锥台部的母线平 行。优选地,所述种植体内部设有空腔,空腔上部为锥形孔,所述基台设有适于与所述 锥形孔密封配合的锥形面。优选地,所述空腔中自外而内还依次设置有方孔和与所述螺栓适配的螺纹孔;所 述基台设有与所述方孔适配的方榫。优选地,所述方孔为正六边形或十二角形,所述十二角形为两个重叠的正六边形 绕其中心旋转错位30°叠加复合而成;所述方榫为正六边形。优选地,所述基台设有一具有台阶的内孔,所述螺栓颈部设置有可与所述台阶紧密配合的圆锥面;所述螺栓可穿过该内孔与所述螺纹孔旋接,将基台紧固在种植体的空腔 内。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种植体采用圆柱、圆锥和球形特征叠加复合的结构特点,使备孔工具容易配备, 种植体也易与骨孔匹配,且种植体外部设有呈锥核形态的螺纹,即种植体的螺纹呈外柱内 锥状,使得在手术中医生易感知植入深度和控制适当的骨压缩量,以达到最佳的植入效果。2、种植体外表面非对称梯形螺纹可增大与骨的接触面积,可实现良好的初期稳定 性,并具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3、种植体与基台之间采用带有圆锥面的套入式配装连接方式,如此结构使基台伸 出处的直径小于种植体端面直径,即种植体与基台之间形成平台转换结构这种平台转换结 构便可以使基台表面离开骨组织,从而减少或防止骨吸收。4、种植体圆柱主体部靠近基台的一端预留有一段无螺纹的光杆表面,可使种植体 这部分与骨孔处的密质骨配合更紧密,种植体的受力情况更合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口腔种植体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口腔种植体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种植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种植体的结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种植体的俯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台的结构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螺纹的截面剖面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切削槽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以 便更直观地理解其发明实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口腔种植体装置可作为口腔内义齿等的植入载体,主要用于 义齿等的安装与固定。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口腔种植体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口腔种植体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口腔种植体装置包括种植体1、基台2和螺 栓3。种植体1内设一空腔,该空腔内具有一螺纹孔;基台2为中空结构,两端较小,其一端 用于义齿连接,另一端插入到种植体1的空腔内,并与该空腔紧密配合。螺栓3从基台2的 内部旋入所述螺纹孔后,由螺栓3的头部将基台2紧固在种植体1上。本实施例的口腔种植体装置上种植体1与基台2之间采用套入式配装连接方式, 使基台2伸出处的直径小于种植体1端面直径,即种植体1与基台2之间形成平台转换结
4构,这种平台转换结构便可以使基台2离开骨组织,从而可减少或防止骨吸收。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种植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种植体的结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种植体的俯视图。参照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的种植体1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圆柱主体部11、锥台 部12和球顶锥尾部13。种植体1外设置有螺纹111,该螺纹111自圆柱主体部11向锥台 部12末端呈渐深设置。这样,种植体1上螺纹111的底径呈现锥核形态,即种植体1的螺 纹111呈现外柱内锥状。圆柱主体部11上端设置有一段无螺纹的光杆表面,使与此部分相 接触的骨孔口呈现简单的圆柱孔形态,有利于受力。圆柱主体部11设有用于承接基台2的内腔,该内腔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锥形孔 14、方孔15和螺纹孔16。根据圆柱主体部11和螺栓3的长度,上述螺纹孔16或可延伸至 锥台部12的内部,用于与螺栓3旋合;方孔14的形状可以是十二角形或正六边形,以便安 装基台2,所述十二角形由两个重叠的正六边形绕其中心旋转错位30°叠加复合而成。本实施例的种植体1整体采用圆柱形、圆锥形和球形叠加复合的外形结构,在种 植手术中,使医生便于感知种植体1的旋入深度和控制适当的骨压缩量。种植体1的尾部 为球形,而钻孔要用到骨钻,骨钻的端部形状也是一个重点,须与种植体1尾部匹配。有的 种植体1尾部是平的,那么骨钻端部也须是平的,但是平的难以制作。故多数这样的种植骨 钻的端部是尖的,骨孔中产生的“尖角”通常不能与种植体1吻合,因而会形成空腔。研究 证明,太大的空腔骨组织不能长满其中或是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本实施例的种植体1的尾 部设置成“球顶锥”状,其最容易与骨钻匹配。此外,螺纹111底径设置为锥核形态,使种植 体1的螺纹111呈现外柱内锥状,可增加适当的骨压缩,以达到最佳的植入效果。而且圆柱 主体部11的上端为无螺纹的光杆,可使与这部分接触的骨孔保持简单的圆柱孔形态以利 于受力。再有,由于基台2与种植体1采用锥面套入式连接方式,使基台2在连接处的直径 小于种植体1端面直径,因而可使基台2离开骨组织,从而减少或防止骨吸收。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台的结构剖视图参照图6和图7,本实施例的基台2包括用于与种植体1配装的柄体21和用于安 设义齿的台锥22,柄体21和台锥22之间还设有一直径比柄体21和台锥22稍大的短圆柱 体23。柄体21上设置有用于与种植体1的方孔15配合以防止基台2相对种植体1转动的 正多边形的方榫211 (参照图4)。方孔15可以为正六边形或十二角形,所谓的十二角形是 由两个重叠的正六边形绕其中心旋转错位30°叠加复合而成的结构,方榫211可为正六边 形;当方孔15为正方形或八角形时,方榫211可为正方形,所述八角形的形成原理与十二角 形相似。总之,方孔15和方榫211的形状以适于方榫211插入方孔15内并可防止二者相 对转动为宜。柄体21还设置有一锥面212,用于与种植体1的锥形孔14进行密封性配合, 以防止杂物进入种植体1空腔内并带入微生物,进而给人体带来损害。基台2设有一具有台阶241的内孔24,该内孔24靠近台锥22的一端的孔径略大 于螺栓3头部的最大尺寸,另一端(靠近柄体21的那一端)的孔径略大于螺栓3头部的最 小尺寸。同时,螺栓3的颈部(头部下表面)设置有可与所述台阶241紧密配合的圆锥面 (未图示),当螺栓3插入到该台阶孔24中并旋入到种植体1的螺纹孔16内时,螺栓3的
5颈部可通过抵住该台阶241而将基台2紧固在种植体1的空腔内(如图1所示)基台2的台锥22位于柄体21上方,在台锥22上制有一个或两个相对的侧平面 221,用于安装牙冠时起到定向或引导作用。本实施例的基台2采用上述结构,可与种植体1形成良好的结合,不会产生泄漏, 且两者的接合部具有平台转换结构,可减少或防止骨吸收。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螺纹的截面剖面图。结合图4和图8,本实施例的种植体1上设置有螺纹111,该螺纹111的横截面呈 45°非对称梯形,其靠近锥台部12的半角为15°,即当种植体1竖直放置时,该梯形靠近 锥台部12的一边(上边)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 ;另一边(下边)则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15°。由于梯形螺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种植体1所受轴向力和径向力都能够有较好 的分解,上边角度大因而长度长,与骨能有更大的结合面积,而下边角度较小,能使此边所 在的表面的剪切应力分量减小,故而能承受更大的轴向力。因牙齿在咀嚼时所受的主要力 或主要分力是轴向力,即沿种植体1轴线方向的力,所以,本实施例的种植体1具有较好的 骨结合性和咀嚼剪切力分配的合理性。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切削槽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9,本实施例在种植体1的锥台部12末端阵列式地设置有至少一个,至多四 个切削槽121,切削槽121的槽底线与锥台部12的母线平行。切削槽121是用于当种植体 1旋入骨孔中时,自攻出适合的内螺纹轨迹以将种植体1稳固地安装在骨孔中。较佳地,槽 形角为90°,以便于切削槽121处的刃部切削骨组织和容纳切削时形成的碎屑。临床上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口腔种植体装置时,可以先将基台2的柄体21装入种植 体1的内腔中,正确配合后,将螺栓3通过基台2内部的台阶孔旋入种植体1内腔的螺纹孔 16中。为方便螺栓3的旋入和旋出,本实用新型的螺栓3头部可采用内六角孔,使用相应的 六角起子即可。基台2与种植体1固定好后,将种植体1旋入预设的骨孔中。种植体1的 锥台部12末端的切削槽121可在骨孔内自攻出大小适合的内螺纹,从而将口腔种植体装置 稳固地安装在该骨孔中。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口腔种植体装置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实现 种植体1植入时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和后期的骨结合性,使其具有安全、可靠、密封性好、可 减少或防止骨吸收、使用效果好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其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 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 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口腔种植体装置,包括种植体、基台和螺栓,种植体与基台通过所述螺栓连接; 种植体外表面设有螺纹,其特征在于,种植体包括圆柱主体部、锥台部和球顶锥尾部;所述 螺纹自圆柱主体部向锥台部呈渐深设置,使螺纹底径呈现锥核形态;圆柱主体部靠近基台 的一端设置有一段无螺纹的光杆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种植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的截面为非对称梯形, 其牙形角中靠近锥台部的半角较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腔种植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的牙形角为45°,其 中,靠近锥台部的半角为1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种植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台部设有至少一个切削 槽,所述切削槽分布于所述螺纹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腔种植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槽的槽形角为90°,且 切削槽的槽底线与所述锥台部的母线平行。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口腔种植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体内部设 有空腔,空腔上部为锥形孔,所述基台设有适于与所述锥形孔密封配合的锥形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口腔种植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中自外而内还依次设 置有方孔和与所述螺栓适配的螺纹孔;所述基台设有与所述方孔适配的方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种植修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口腔种植体装置,包括种植体、基台和螺栓,种植体与基台通过所述螺栓连接;种植体外表面设有螺纹,包括圆柱主体部、锥台部和球顶锥尾部;所述螺纹自圆柱主体部向锥台部呈渐深设置,使螺纹底径呈现锥核形态;圆柱主体部靠近基台的一端设置有一段无螺纹的光杆表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可使植入手术过程中医生易感知植入深度及易于控制适当的骨压缩量。而且种植体与基台间的连接部含有圆锥面结合,形成有平台转换结构,可以提供高精度连接和优异的密封性能,可使基台表面离开骨组织,从而减少或防止骨吸收。
文档编号A61C8/00GK201775688SQ20102023831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5日
发明者尹承秀, 王五星 申请人:深圳市安特高科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