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操作全躺式豪华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157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操作全躺式豪华轮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残疾人轮椅,尤其涉及一种自行操作全躺式豪华轮椅。
背景技术
对于某些暂时或永久丧失行走能力的残疾人患者来说,轮椅是非常重要的代步工 具,它将患者与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因此选择合适的轮椅就是选择不离左右的代步工具, 要方便而舒适和安全。市场上出售的残疾人轮椅,有手动轮椅和电动轮椅,其中手动轮椅,其行走方式, 按操作者的不同行走分为他人推动轮椅和自己推动的轮椅。他人推动轮椅是由照顾者来推 动轮椅行走;自己推动轮椅是由使用者用手驱动轮圈使轮椅前进、后退和停住不前。现有技 术中,一种自行操作背靠式豪华轮椅,其结构由座椅,座椅架管,焊接于座椅架管底部的车 架,左右扶手,座椅的高靠背,座椅架管两侧的后轮,设置在车架前端的脚踏板和推动轮椅 的手把构成,其中的高靠背向后倾动作和复原原位动作,均由照顾者协助调整,向后倾的靠 背与座椅形成的夹角度大小,一般为50-60度,大于60度夹角难于调整实现。因此,乘坐轮 椅者只能进行短时间的行走或休息。此外。用手驱动轮圈使轮椅前进、后退和停住不前这 种刹车方式,上坡下坡存在不安全因素。鉴于此,自行操作轮椅市场亟待开发乘坐者可以自 行任意调整靠背的向后倾幅度大小,甚至后倾幅度调整直至180度呈水平状的(相当一张 床)一种自行操作全躺式豪华轮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操作全躺式豪华轮椅,该轮椅的高靠背的 向后倾幅度大小可由乘坐者自行任意调整控制,高靠背的向后倾幅度甚至可调整直至呈水 平状态,为使用者乘坐舒适,良好休息提供了条件;其刹车系统为闸把式刹车系统,为外出 行走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证,进而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操作全躺式豪华轮椅, 其机械结构主要由座椅车架,座椅,座椅架管,左右扶手,座椅的高靠背及其两侧的手把管, 座椅架管两侧的后轮,设置在架管前端的脚踏板和推动轮椅的手把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高靠背,由大靠背,小靠背和小靠背的正面上设有的一头枕组成分段式高靠背体,位于大 靠背的背面一侧分别设有一弹簧气筒和气筒;所述手把管,其底端及上中端处分别设置都 带有支撑轴的上支撑固定件和中支撑固定件,在横管处设有带有支撑轴的下支撑固定件; 手把管前端处设置副间把;所述弹簧气筒,主要由充有氮气的管体,活塞,活塞杆,管体上部 和底部分别设有的管端接头和杆端接头组成的一弹性元件,管端接头和杆端接头分别联接 固定在上支撑固定件和下支撑固定件上;所述气筒,气筒为一气筒管线,气筒管线的一端由 下至上依次设有气筒紧管件,气筒连接头,气管小摇臂和气筒控制线,其中气管小摇臂装在 上支撑固定件上,另一端端处为固定在车架上的气筒控制把;所述副间把,固定在手把与手 把管连接处,副闸把与副闸线管相连接,副闸线管端头通过紧线管件由螺栓紧固在线管定位板上并与副闸线连接,副闸线端处设有闸摇臂和闸线锁件,位于闸线锁件上方设有主闸 把,从而构成轮椅的制动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优异的结构配置下,具有 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乘坐者用手扳动气筒的小摇臂,小摇臂作用于弹簧气筒,在弹簧气筒 的充气活塞的上升和下降的作用下,便可调节高靠背的向后倾幅度,无需依靠他人实现调 整高靠背的向后倾度和复原原状动作。2、高靠背的向后倾幅度,可根据乘坐者的坐姿要求来调整,其调整的最大幅度可 达至水平状,即180°,乘坐者可以全身平躺在犹如一张床的靠背上,得于全身放松休息。3、主、副闸组成的制动系统使轮椅上坡或下坡时具有安全的刹车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1中1脚踏板;2车架;3座椅架管;3-1座椅;4扶手;5高靠背;5_1大靠背; 5-2小靠背;5-3头枕;6手把;7副闸把,8气筒控制线,9副闸线管;10弹簧气筒;11气筒; 12气筒控制把;13后轮;14主闸把,15闸摇臂;16副闸线。图2中2车架;6-手把;7副闸把;8气筒控制线;9副闸线管;10弹簧气筒;10-1 杆端接头;10-2管端接头;11气筒;12气筒控制把;13后轮;13-1横管;14主闸把;15闸摇 臂;16副闸线;17闸线锁件;18上支撑固定件;19支撑轴;20气筒管线;21气筒小摇臂;22 气筒连接头;23紧线管件;24中支撑固定件;25下支撑固定件;26螺栓;27线管定位板;28 手把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一种自行操作全躺式豪华轮椅,其机械结构主要由座椅架 管3,座椅3-1,座椅底部的车架2,左右扶手4,座椅的高靠背及其两侧的手把管28,座椅架 管3两侧的后轮13,设置在车架2前端的脚踏板1和推动轮椅的手把6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高靠背,由大靠背5-1,小靠背5-2和小靠背5-2的正面上设有的一头枕5-3组成分 段式高靠背体5,位于大靠背5的背面一侧分别设有一弹簧气筒10和气筒11 ;所述手把管 28,其底端及上中端处分别设置都带有支撑轴19的上支撑固定件和中支撑固定件18,24, 在横管13-1处设有带有支撑轴19的下支撑固定件25 ;手把管28前端处设置副间把7 ;所 述弹簧气筒10,为市售产品,主要由充有氮气的管体,活塞,活塞杆,管体上部和底部分别设 有的管端接头10-1和杆端接头10-2组成的一弹性元件,管端接头10-1和杆端接头10-2 分别联接固定在上支撑固定件18和下支撑固定件25上;所述气筒11,气筒为一气筒管线 20,气筒管线20的一端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气筒紧管件23,气筒连接头22,气管小摇臂21和 气筒控制线8,其中气管小摇臂21装在上支撑固定件18上,另一端端处为固定在车架2上 的气筒控制把12 ;所述副闸把7,固定在手把6与手把管28连接处,副闸把7与副闸线管9 连接,副闸线管9端头通过紧线管件23由螺栓26紧固在线管定位板27上并与副闸线16 连接,副闸线16端处设有闸摇臂15和闸线锁件17,位于闸线锁件17上方设有主闸把14, 从而构成轮椅的制动系统。[0014]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乘坐者坐在座椅2上,身板拟向后倾或全身躺下,只需用手捏 住气筒控制把12,气筒11作用于弹簧气筒10,弹簧气筒10内的气压作用下促使气筒小摇 臂21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该推力使大、小靠背5-1,5-2便会缓慢的往后倾倒。停止对气筒 小摇臂21施加外力时,靠背就自锁处于所调整的位置中。手继续捏住气筒控制把12,大、小 靠背5-1,5-2继续后倾直至呈水平面,乘坐者头部枕在小枕头5-3上,便可全身躺下休息。当轮椅行走时,需上坡或下坡,乘坐者按压副闸把7,通过副闸管线9下端的紧线 管件23 (紧线管23使副闸管线9定位于正常工作状态)和线管定位板27,副闸线16的动 作,此时闸线锁头17直接控制着闸摇臂15,闸摇臂15压住后轮13,就实施了刹车功能。本实用新型适用人群下肢残疾,偏瘫,胸以下截瘫者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任何 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 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自行操作全躺式豪华轮椅,其机械结构主要由座椅架管(3),座椅(3 1),座椅底部的车架(2),左右扶手(4),座椅的高靠背及其两侧的手把管(28),座椅架管(3)两侧的后轮(13),设置在车架(2)前端的脚踏板(1)和推动轮椅的手把(6)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靠背,由大靠背(5 1),小靠背(5 2)和小靠背(5 2)的正面上设有的一头枕(5 3)组成分段式高靠背体(5),位于大靠背(5)的背面一侧分别设有一弹簧气筒(10)和气筒(11);所述手把管(28),其底端及上中端处分别设置都带有支撑轴(19)的上支撑固定件和中支撑固定件(18,24),在横管(13 1)处设有带有支撑轴(19)的下支撑固定件(25);手把管28前端处设置副闸把(7);所述弹簧气筒(10),主要由充有氮气的管体,活塞,活塞杆,管体上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的管端接(10 1)和杆端接(10 2)组成的一弹性元件,管端接头(10 1)和杆端接头(10 2)分别联接固定在上支撑固定件(18)和下支撑固定(25)上;所述气筒(11),气筒为一气筒管线(20),气筒管线(20)的一端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气筒紧管件(23),气筒连接头(22),气管小摇臂(21)和气筒控制线(8),其中气管小摇臂(21)装在上支撑固定件(18)上,另一端端处为固定在车架(2)上的气筒控制把(12);所述副闸把(7),固定在手(6)与手把管(28)连接处,副闸把(7)与副闸线管(9)连接,副闸线管(9)端头通过紧线管件(23)由螺栓(26)紧固在线管定位板(27)上并与副闸线(16)连接,副闸线(16)端处设有闸摇臂(15)和闸线锁(17),位于闸线锁(17)上方设有主闸把(14),从而构成轮椅的制动系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操作全躺式豪华轮椅,主要由座椅车架,座椅,座椅底部的架管,左右扶手,由大靠背,小靠背和小靠背及其上的头枕组成分段式高靠背体,高靠背两侧的手把,后轮,脚踏板,手把管,位于大靠背的背面一侧分别设有一弹簧气筒和气筒以及由副闸把,副闸线管,副闸线,闸摇臂,闸线锁件,主闸把组成轮椅的制动系统所构成。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无需依靠他人实现调整高靠背的向后倾度和复原原状动作,主、副闸组成的制动系统使轮椅上坡或下坡时具有安全的刹车效果。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下肢残疾,偏瘫,胸以下截瘫者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
文档编号A61G5/00GK201743845SQ201020289820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2日
发明者周家宝, 李四马 申请人:周家宝;李四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