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灌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001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灌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的多功能 灌肠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对于医疗临床上的一般手术、检查、分娩以及解除便秘、消除腹胀、病人 降温等情况,都要进行灌肠,使患者肠内清洁,以提高检查效果,减少患者手术后的痛苦,目 前市场上的灌肠器采用药液筒,配合灌肠管将药液由患者肛门输入体内,再拔出灌肠管并 要求患者尽可能地延长药注液在体内的保留时间,然后患者由肛门排出肠内药液和粪便, 为了使肠道清洁,一般要反复进行上述操作,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清肠效果差,操作不便,护 理人员劳动强度大。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清肠效果好的 结构合理、安全卫生的多功能灌肠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措施是。一种多功能灌肠装置,包括药液筒、灌肠管,其特征在于灌肠管的管壁上至少设 有两条注液通道,注液通道前端与管壁上的注液孔相连通,注液通道的后端与注液管相连 通,注液管与药液筒相连,灌肠管后端部设有控制阀并与集液袋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药液筒出液口设有控制阀门,以控制药液的进入,减少患者的 痛苦、提高清肠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灌肠管前端由患者肛门插入体内,打开药液筒控制阀门进 行注液,当达到一定量时,关闭药液筒控制阀门,打开灌肠管上的控制阀门,让患者肠内的 粪便及药液流进集液袋内,再关闭灌肠管上的控制阀门,打开药液筒上的控制阀门,反复上 述操作,至将患者的肠道清洁为止,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卫生、清肠效果好等优 点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所示,一种多功能灌肠装置,包括药液筒1、灌肠管2,药液筒1、灌肠管2与 现有技术相同,此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灌肠管2的管壁上至少设有两条注液通 道3,注液通道3前端与管壁上的注液孔4相连通,注液通道3的后端与注液管5相连通,注 液管5与药液筒1相连,灌肠管2后端部设有控制阀6并与集液袋7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可 以在药液筒1出液口设有控制阀门8,以控制药液的进入,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清肠效果, 使用时,将灌肠管前端由患者肛门插入体内,打开药液筒控制阀门进行注液,当达到一定量时,关闭药液筒控制阀门,打开灌肠管上的控制阀门,让患者肠内的粪便及药液流进集液袋 内,再关闭灌肠管上的控制阀门,打开药液筒上的控制阀门,反复上述操作,至将患者的肠 道清洁为止,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卫生、清肠效果好等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灌肠装置,包括药液筒、灌肠管,其特征在于灌肠管的管壁上至少设有 两条注液通道,注液通道前端与管壁上的注液孔相连通,注液通道的后端与注液管相连通, 注液管与药液筒相连,灌肠管后端部设有控制阀并与集液袋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药液筒出液口设有控制阀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灌肠管的管壁上至少设有两条注液通道,注液通道前端与管壁上的注液孔相连通,注液通道的后端与注液管相连通,注液管与药液筒相连,灌肠管后端部设有控制阀并与集液袋相连接,使用时,将灌肠管前端由患者肛门插入体内,打开药液筒控制阀门进行注液,当达到一定量时,关闭药液筒控制阀门,打开灌肠管上的控制阀门,让患者肠内的粪便及药液流进集液袋内,再反复上述操作,至将患者的肠道清洁为止,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卫生、清肠效果好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M3/02GK201823107SQ20102053878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3日
发明者刘海军, 刘英霞, 殷积芳 申请人:刘英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