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透析探针经皮穿刺定向置入装置及其微透析探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174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透析探针经皮穿刺定向置入装置及其微透析探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的线型微透析探针和微透 析探针经皮穿刺定向置入装置。
背景技术
微透析(microdialysis)技术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在体的微量 生物化学检测技术,现已广泛运用于药代动力学、神经生物化学等多个领域。微透析装置是 以小分子物质能透过半透析膜并顺浓度梯度进行扩散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透析膜为原 理设计的一种生物活体取样装置,采样的线型探针通常由毛细管式透析膜及与其两端相连 的石英或塑料毛细管构成。检测时将探针的透析膜区域埋置入待测组织内,探针的两端伸出体外,一端与微 量注射泵相连以将灌流液持续注入探针,另一端则输出透析液用于检测。由于组织中目标 物质可透过透析膜沿浓度差扩散进入灌流液并达到动态平衡,故通过测定输出液中待测物 的浓度,即可研究组织内细胞外液中目标物质的水平及其变化。微透析技术目前几乎能在 机体所有的器官和组织中使用,包括心、肝、肺等深部脏器。不过,微透析技术要达到精确取 样的前提是,探针必须准确置于靶区域。目前通用的方法是外科手术解剖直视下将探针埋 于目标区,此法是市售各公司探针的使用手册所介绍的,也是众多文献报道所采用的方法。但是,毫无疑问手术置入方式创伤性大,操作复杂,尤其探针埋入肺脏、肝脏等深 部器官时需要打开胸腹腔,容易出现气胸、出血等并发症,轻者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重 者危及性命,导致动物实验成功率不高,在人体上监测更是存在着种种伦理学方面的问题。 故而能否发明一种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小的微透析探针深部脏器置入方法,就显 得意义重大。基于此,本申请人在2006年8月31日申请了一种名为微透析探针经皮植入 定向穿刺导针的实用新型专利,其专利号为实用新型ZL200620045344.5,较常规手术方法 方便且创伤有所减少。不过在四年多的实际运用中,申请人发现尚存在几点缺陷,主要是导针配合置入 现有市售的线型微透析探针势必穿透整个目标组织,体内路径长,穿刺损伤的风险增大,而 且两端分开的线型探针在深部体内定位较难,容易出现取样的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透析探针经皮穿刺定向置入装置 及相配合的改良线型微透析探针,以进一步减低微透析探针置入时穿刺损伤的风险以及解 决探针在体内精确定位等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微透析探针经皮穿刺定向置入装置,应用于深部器官定向穿刺微透析领域, 包括经皮定向穿刺导针和微透析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析探针呈Y形,包括透析膜、 进液管、出液管和金属标记,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体内并排为一体,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体内并排段下端连接透析膜,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并排连接的透析膜将进液管和出液管分 隔。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微透析探针经皮穿刺定向置入装置,所述透析 膜和出液管的连接处设置有金属标记。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微透析探针经皮穿刺定向置入装置,所述进液 管和出液管上设置有刻度。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微透析探针经皮穿刺定向置入装置,所述透析 膜为聚碳酸酯膜。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微透析探针经皮穿刺定向置入装置,所述进液 管和出液管为石英毛细管,外壁设置有聚酰亚胺保护层。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微透析探针经皮穿刺定向置入装置,所述经皮 定向穿刺导针进一步包括针鞘和针芯,所述针鞘进一步包括针座和针管,所述针座中空, 末端设置有一凹槽;所述针芯进一步包括针芯座、针体和针尖,所述针体前端为针尖,尾端 与针芯座连接,所述针体外径和长度与所述针管内径和长度相匹配,所述针芯座外形与所 述针鞘针座内部空间相匹配,且设置有与所述针座凹槽对应的凸起,用于将针芯座和针座 嵌合。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微透析探针经皮穿刺定向置入装置,所述针管 和针体上设置有对应的刻度。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微透析探针,所述微透析探针呈Y形,包括透析膜、进液 管、出液管和金属标记,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体内并排为一体,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体内并 排段下端连接透析膜,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并排连接的透析膜将进液管和出液管分隔。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微透析探针,所述透析膜和出液管的连接处设 置有金属标记。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微透析探针,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上设置有刻度。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特征,使得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 和积极效果第一,本实用新型将现有市售两端分开的线型探针改为一端为透析膜段的Y形探 针,透析膜段位于Y形下段的盲端,呈U状,连接并排的进液管和出液管,即灌流液自盲端U 型回流后变为透析液,并排的进液管和出液管体外再分开各自联接微量泵和取样器。使用 时仅需要将导针穿刺入深部目标组织,然后置入探针即可,避免了为取样而被迫把肺脏等 重要脏器“对穿”以将现有线型探针的出液管引出体外,从而缩短穿刺路径,进一步减低了 创伤的发生率。此外由于Y形探针的出入液管都引自一个皮肤穿刺口,利于在体表上固定, 方便长时间活体取样。第二,改良的线型微透析探针的透析膜与出液管连接处以镍钛合金等金属进行标 记,一方面经皮置入时利于精确定位,另一方面置入后亦方便复查,判断探针是否在组织间 移位,减少了取样的不准确性。第三,本实用新型所述经皮定向穿刺导针较既往所获专利导针(ZL200620045344. 5)的改动之处是将外面的针鞘和中间的针管合二为一,现设计由针鞘和针芯组成,相比而言,改进后的穿刺导针功能一样,但减少了部件,更为方便实用。第四,本实用新型不仅在定向穿刺导针上标记刻度,线型探针上亦增加刻度,可以 根据实际需要,如动物体型大小及穿刺部位深浅而判断进液管和出液管体内并排段的不同 长度,方便定位及穿刺和取样的进行。当然,实现本实用新型内容的任何一个较佳实施例,并不一定同时达到以上全部 的技术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经皮定向穿刺导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针鞘结构图;图3是图1中的针芯结构图;图4A是图2中的针座示意图;图4B为图3中的针芯座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Y形线型微透析探针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Y形下端盲段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叙述。一种微透析探针经皮穿刺定向置入装置,应用于深部器官定向穿刺微透析取样领 域,包括经皮定向穿刺导针和配套的微透析探针,所述穿刺导针对机体目标组织进行精确 的穿刺,而配套置入的微透析探针则直接进行目标区域的取样。请参考图1-图4B,经皮定向穿刺导针由针鞘1和针芯2组成。针鞘1由针座1. 1 和针管1. 2组成,针管1. 2内径与针芯2的外径相匹配,针管1. 2上设有刻度1. 2. 1。针座1. 1供使用者持握进行穿刺用,中空,末端设有一凹槽1. 1. 1,该凹槽1. 1. 1既 有提示针尖斜面方向的作用,又可固定针芯2。针芯2由针芯座2. 1、针体2. 2和针尖2. 3组成,针体2. 2前端为针尖2. 3,后端与 针芯座2. 1相接,针体2. 2上设有刻度2. 2. 1,该刻度2. 2. 1与针管1. 2上的刻度1. 2. 1相 对应,针体2. 2外径和长度与针管1. 2的内径和长度相匹配。针芯座2. 1的外形和大小与针鞘1的针座1. 1的内部空间结构相匹配,其有一个 凸起2. 1. 1可嵌合于针座1. 1的凹槽1. 1. 1内。较佳的实施例为,经皮定向穿刺导针针鞘1为软塑料套管,其中针管1. 2外径0. 6 毫米,长18厘米,后连接针座1. 1,上标刻度1. 2. 1 ;针芯2为金属针,其中针体2. 2长18厘 米,其上刻度2. 2. 1与针管1. 2上刻度1. 2. 1相吻合,直径为0. 018英寸,前连接针尖2. 3, 后接针芯座2. 1 ;针尖2. 3呈斜面,长1.5厘米,坡口角为30度。请参考图5-图6,配套的改良Y形线型微透析探针包括透析膜3、进液管4、出液管 5和金属标记6 ;进液管4和出液管5上标有刻度,先各自分开,构成Y形的上两端,后在体 内进液管4和出液管5并排为一体,形成Y形的下段,进液管4和出液管5并排的一端连接 将进液管4和出液管5分开的透析膜3 ;透析膜3为主要功能区,位于Y形下段的盲端,其 前连接进液管4,后接出液管5 ;金属标记6位于透析膜3和出液管5的连接处。[0040]较佳的实施例为,线型微透析探针的总长为101厘米,透析膜3材料为聚碳酸酯, 长度为10毫米,内径320微米,截流分子量20000道尔顿;透析膜3与出液管5的连接处有 一镍钛合金的金属标记点6 ;并排的进液管4和出液管5均由管径相同的石英毛细管制成, 管外壁涂有聚酰亚胺保护层,体内并排长度20厘米,内径200微米,Y形上两端分开的长度 各为40厘米。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导针及线型探针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制成不同的规格。以下简单说明使用过程,先将经皮定向穿刺导针针芯插入针鞘,针芯刻度与针鞘 的刻度一一对齐,针尖露于针鞘外,针芯座的凸起嵌入针座的凹槽中,根据事先的定位和设 计的线路进针,在影像设备监视下经皮穿刺导针准确进入机体内靶组织区,固定好针鞘后 将针芯缓慢退出,然后选择合适长度的改良Y形线型微透析探针,将Y端插入针鞘,根据刻 度使探针的盲端暨透析膜段位于目标组织内,固定探针,轻轻退出针鞘,影像学复查可见探 针的金属标记位于靶区域中,皮肤外固定即可按常规连接微透析泵等进行取样。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Y形结构的线型微透析探针,既保留线型的柔软,又充 分利用了 Y形探针的盲端,与改进的经皮定向穿刺导针配合使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 便、定位准确、便于检测且机体损伤进一步减少等优点,所取样品更加符合实际病理生理状 态,有利于分析研究和诊断治疗。以上公开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并非用来限制其本身,任何熟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基本精神内涵的情况下,所做的均等变化和更动, 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微透析探针经皮穿刺定向置入装置,应用于深部器官定向穿刺微透析领域,包 括经皮定向穿刺导针和微透析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析探针呈Y形,包括透析膜、进 液管、出液管和金属标记,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体内并排为一体,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体内 并排段下端连接透析膜,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并排连接的透析膜将进液管和出液管分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透析探针经皮穿刺定向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膜 和出液管的连接处设置有金属标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透析探针经皮穿刺定向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 和出液管上设置有刻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透析探针经皮穿刺定向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膜 为聚碳酸酯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透析探针经皮穿刺定向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 和出液管为石英毛细管,外壁设置有聚酰亚胺保护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透析探针经皮穿刺定向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皮定 向穿刺导针进一步包括针鞘和针芯,所述针鞘进一步包括针座和针管,所述针座中空,末 端设置有一凹槽;所述针芯进一步包括针芯座、针体和针尖,所述针体前端为针尖,尾端与 针芯座连接,所述针体外径和长度与所述针管内径和长度相匹配,所述针芯座外形与所述 针鞘的针座内部空间相匹配,且设置有与所述针座凹槽对应的凸起,用于将针芯座和针座 嵌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透析探针经皮穿刺定向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和 针体上设置有对应的刻度。
8.—种微透析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析探针呈Y形,包括透析膜、进液管、出液管 和金属标记,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体内并排为一体,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体内并排段下端 连接透析膜,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并排连接的透析膜将进液管和出液管分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透析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膜和出液管的连接处设置 有金属标记。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透析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上设置有刻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透析探针经皮穿刺定向置入装置和微透析探针,应用于深部器官定向穿刺微透析取样领域,包括经皮定向穿刺导针和配套的微透析探针,所述微透析探针呈Y形,包括透析膜、进液管、出液管和金属标记,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体内并排为一体,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体内并排段下端连接透析膜,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并排连接的透析膜将进液管和出液管分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定位准确、便于检测且机体损伤少等优点,所取样品更加符合实际病理生理状态,有利于分析研究和诊断治疗。
文档编号A61M25/06GK201871104SQ20102062831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6日
发明者安潇, 张贵祥, 王悍, 王精兵, 董伟华 申请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