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204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装置,且具体涉及能够从预使用状态切换到使用状态的连接装置,在预使用状态中注射器与小瓶彼此间隔开且双头插管不穿透注射器和小瓶的盖构件,在使用状态中使注射器和小瓶彼此靠近且双头插管穿透盖构件。
背景技术
从预使用状态向使用状态切换的连接装置是通常已知的,在预使用状态中注射器与小瓶彼此间隔开且双头插管不穿透注射器和小瓶的盖构件,在使用状态中使注射器和小瓶彼此靠近且双头插管穿透盖构件以建立注射器与小瓶内部空间之间的连通。作为这种连接装置,一种连接装置,其中注射器和小瓶连接至圆筒形保持装置的两端且双头插管设置在保持装置内以可移动(PTLl)。根据该连接装置,通过使注射器靠近由保持装置保持的小瓶,双头插管可穿透注射器和小瓶的盖构件以建立其内部空间之间的连通。引用列表专利文献PTL 1 日本专利公开第2007-260162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但是,PTLl中的连接装置构造成使得保持装置和注射器仅设置成可滑动,且注射器可在任何时间与保持装置分离。因此,有这样的可能性使用者可能错误地不建立注射器与小瓶之间连通即将注射器与保持装置分离,且没有使注射器内的溶液与小瓶内的药物混合而使用注射器。考虑到该问题,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防止错误地忘记在注射器与小瓶之间建立连通的操作。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具体来说,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是这样一种连接装置,其包括保持装置,所述保持装置将注射器与小瓶彼此间隔开或使所述注射器与所述小瓶彼此靠近;以及双头插管,所述双头插管设置在附连至所述注射器和所述小瓶的盖构件之间用于穿透所述盖构件,所述连接装置从预使用状态切换至使用状态,在所述预使用状态中所述保持装置将所述注射器与所述小瓶彼此间隔开且所述双头插管不穿透所述注射器和所述小瓶的所述盖构件,在所述使用状态中所述保持装置使所述注射器和所述小瓶彼此靠近且所述双头插管穿透所述注射器和所述小瓶的所述盖构件以建立所述注射器与所述小瓶的内部空间之间的连通,其中所述保持装置由待附连至所述注射器的注射器保持件和插管保持件组成,所述插管保持件包括所述双头插管,且在所述预使用状态位于相对于所述注射器保持件缩回的缩回位置,且在使用状态递进至邻靠在所述注射器保持件上的递进位置,还设有防分离装置,所述防分离装置与所述注射器配合以在所述插管保持件位于缩回位置的状态下防止注射器与注射器保持件分离,以及当所述插管保持件位于所述递进位置时,所述防分离装置松开与所述注射器的配合状态以允许所述注射器与所述注射器保持件分离。本发明的有利效果根据上述发明,由于在预使用状态防分离装置防止注射器与注射器保持件分离, 所以该连接装置可防止使用者忘记进行建立注射器与小瓶之间连通的操作。


图1是根据本发明连接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部分II-II所截取的剖视图。图3是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连接装置的视图。图5是示出从图4的不同方向看的连接装置的操作的视图。图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的操作的视图。图8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连接装置及其操作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此后,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装置1。图1和2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装置1的剖视图,图3示出连接装置1的立体图,以及图4和5是分别示出图1和2所示剖视图中连接装置1的使用方法的视图。连接装置1包括保持注射器2和小瓶3的保持装置4以及设置在注射器2与小瓶 3之间用于建立注射器2与小瓶3的内部空间之间连通的双头插管5。保持装置4由待附连至注射器2的注射器保持件6和包括双头插管5的插管保持件7组成。注射器保持件6和插管保持件7设置成能够沿图1中的上下方向伸缩(即前后移动)。根据具有这种构造的连接装置1,在图4(b)和5(b)所示的附连状态中,插管保持件7位于相对于注射器保持件6向后定位的第二缩回位置。接着,在图4(c)和5 (c)所示的预使用状态,插管保持件7位于从第二缩回位置递进的第一缩回位置,而双头插管5定位成不建立注射器2和小瓶3的内部空间之间的连通。然后,在图4(e)和5(e)所示的使用状态,插管保持件7移动至与注射器保持件6 接触的递进位置,而双头插管5定位成建立注射器2和小瓶3的内部空间之间的连通。应当注意,在以下说明书中,“轴向”是指平行于注射器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向前”是指图1的向上方向,即小瓶3靠近注射器2的方向,而“向后”是指图1中的向下方向,即小瓶3与注射器2间隔开的方向。注射器2有存储溶液的筒11和在筒11内递进和缩回的未示出柱塞组成。将与未示出的插管附连的连接部分12设置在筒11的末端。连接部分12由与筒11内部连通的中空锥形部分12a和设置成围绕锥形部分12a 的圆筒形部分12b组成。在圆筒形部分12b的外周上形成外螺纹部分12c。
此外,在外螺纹部分12c上在相对位置沿前后方向形成沟槽12d,中心轴线位于沟槽之间。由此,外螺纹部分12c是中断且不连续的(图4(a))。此外,橡胶盖构件13附连至锥形部分12a。盖构件13由小直径部分13a和大直径部分1 组成,小直径部分13a覆盖锥形部分1 并具有比圆筒形部分12b的直径小的直径,大直径部分1 具有较大直径并设置在小直径部分13a的末端。大直径部分1 具有薄中心。小瓶3由玻璃瓶部分21和橡胶盖构件22以及金属环构件23组成,玻璃瓶部分21 存储药物,橡胶盖构件22附连至瓶部分21的开口,金属环构件23将盖构件22固定至瓶部分21。直径大致等于盖构件22的直径的凸缘部分21a形成在瓶部分21的开口处,而盖构件22形成为具有薄中心。环构件23围绕凸缘部分21a和盖构件22以将它们一体固定, 使得露出盖构件22的薄部分。注射器保持件6由圆筒形形状的外部圆筒部分31和附连部分32组成,外部圆筒部分31设置成覆盖插管保持件7,附连部分32具有比外部圆筒部分31的直径小的直径并与注射器2的连接部分12连接。在外部圆筒部分31和附连部分32之间形成台阶差部分 33。外部圆筒部分31包括由沿前后方向形成的四个狭槽形成的四个翼片31b。引导突起34 沿前后方向形成在一对面对翼片31b上,且止挡突起35呈弧形形成在另一对面对翼片31b 的后端部分附近。附连部分32的内周表面的直径大致等于注射器2的圆筒部分12b的外周表面的直径。在附连部分32的内周表面上形成内螺纹部分32a,形成在圆筒部分12b上的外螺纹部分12c螺纹连接在该内螺纹部分32内。此外,在内螺纹部分3 上在相对位置沿前后方向形成沟槽32b,中心轴线位于沟槽之间。由此,内螺纹部分3 是中断且不连续的。形成在注射器2上外螺纹部分12c上的沟槽12d和内螺纹部分3 上的沟槽32b 形成为具有相同宽度,并设置成使得当外螺纹部分12处拧入内螺纹部分32内时沟槽12d 和32b交叠。插管保持件7包括内圆筒部分41和防分离装置42,该内圆筒部分41呈有底圆筒的形状,在中心设有双头插管5,在预使用状态防分离装置42防止注射器2与注射器保持件 6分离。双头插管5由更靠近注射器2的注射器侧插管fe和更靠近小瓶3的小瓶侧插管 5b组成。在注射器侧插管fe和小瓶侧插管恥内形成通道5c。注射器侧插管fe的末端形成锥形,而通道5c在注射器侧插管fe的侧表面处敞开。另一方面,小瓶侧插管恥的末端如图1所示倾斜形成,而通道5c在尖锐末端部分后面敞开。此外,注射器侧插管fe比小瓶侧插管恥细,且注射器侧插管fe穿透注射器2的盖构件13时形成的刺穿阻力小于小瓶侧插管恥穿透小瓶3的盖构件22时形成的刺穿阻力。内圆筒部分41的外径大致等于注射器保持件6的外圆筒部分31的内径,且内径大致等于小瓶3的凸缘部分21a的外径。此外,在与外圆筒部分31内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在内圆筒部分41内形成四个翼片41a。在对应于外圆筒部分31的具有其上形成的突起34的翼片31a的每个翼片41a内,在其外周表面上形成引导沟槽43,引导突起34将配合在引导沟槽43内。通过将引导突起34配合在引导沟槽43内,限制注射器保持件6和插管保持件7 的转动,并允许其沿前后方向的递进和缩回运动。另一方面,在对应于外圆筒部分31内具有其上形成的止挡突起35的翼片31b的每个翼片41a中,在其外周表面上沿前后方向的两个位置形成止挡沟槽44,止挡突起35将配合在止挡沟槽44内,且保持小瓶3的保持突起45形成在这些翼片的内周表面上。止挡沟槽44形成为在当插管保持件7位于相对于注射器保持件6的第二缩回位置和第一缩回位置时分别与止挡沟槽44配合的止挡突起34所在的位置处。在图4(c)和5 (c)所示的预使用状态下,保持突起45邻靠在小瓶3的更靠近注射器2的一侧的端表面上,使得双头插管5位于不穿透小瓶3的盖构件22的位置处。另一方面,当小瓶3相对于预使用状态相对递进时,小瓶3的环构件23将保持突起45向外推,且此后保持在内圆筒部分41的底部与保持突起45之间,且同时双头插管5 穿透小瓶3的盖构件22,进入图4(e)和5(e)所示的预使用状态。防分离装置42由设置在相对位置的两个插入件42a、设置在插入件42a的末端内侧上的局部螺纹部分42b以及比局部螺纹部分42b更靠近内圆筒部分41设置的止挡件42c 组成,内圆筒部分41内的注射器侧插管fe位于两个插入件4 之间。插入件4 形成在位且形成的宽度允许插入件4 沿形成在注射器保持件6的附连部分32内的内螺纹部分3 上的沟槽32b滑动。插入件4 具有内表面,该内表面直径等于附连部分32的内周表面的直径。局部螺纹部分42b具有与内螺纹部分3 连续的形状。当如图4(e)所示局部螺纹部分42b与内螺纹部分3 对准时,被沟槽32b中断的内螺纹部分32a与局部螺纹部分 42b平稳地连接。止挡件42c是可弹性变形的薄板状构件,并设置在在使用后状态止挡件42c从更靠近注射器2的一侧与注射器2的盖构件13配合的位置。此后,将参照图4和5中的附图描述具有以上构造的连接装置的使用方法。首先,图4(a)和5 (a)示出连接装置1的组装状态。在该情况下,注射器2和小瓶 3未连接至连接装置1。这里,进行将插管保持件7的内圆筒部分41插入注射器保持件6的外圆筒部分31 并将插管保持件7停止在第二缩回位置的操作。具体来说,使形成在外圆筒部分31的内表面上的引导突起34的各位置与形成在内圆筒部分41的外周表面上的引导沟槽43配合,并将插管保持件7插入注射器保持件6。然后,形成在外圆筒部分31的内周表面上的止挡突起35与形成在内圆筒部分41 的外周表面上的止挡沟槽44中更靠近注射器2定位的止挡沟槽配合。由此,插管保持件7 停止在第二缩回位置。另一方面,当插管保持件7插入第二缩回位置时,防分离装置42的插入件4 插入注射器保持件6的附连部分32的沟槽32b内,且局部螺纹部分42b位于内螺纹部分32 后面。接着,图4(b)和5(b)示出注射器2连接至连接装置1的附连状态。由药物制造商等进行该操作,不需要医务人员进行该操作。这里,进行将形成在注射器2的连接部分12上的外螺纹部分12c拧入注射器保持件6的附连部分32的内螺纹部分32a的操作。于是,当外螺纹部分12c完全拧入内螺纹部分3 时,形成在外螺纹部分12c上的沟槽12d与形成在内螺纹部分32a内的沟槽32b交叠。另一方面,由于防分离装置42的局部螺纹部分42b位于内螺纹部分3 后面,局部螺纹部分42b不与注射器2的外螺纹部分12c干涉,且不阻碍注射器2拧入注射器保持件6。接着,图4(c)和5(c)示出连接有注射器2的连接装置1设置在小瓶3上的预使用状态。将预使用状态下的连接装置1提供给医疗场所。为了从附连状态切换至预使用状态,仅需将插管保持件7相对于注射器保持件6 从第二缩回位置递进至第一缩回位置,并使小瓶3邻靠在插管保持件7的保持突起45上即可。当插管保持件7递进至第一缩回位置时,双头插管5的注射器侧插管如递进至其不穿透注射器2的盖构件13的位置,且防分离装置42的局部螺纹部分42b停止在相对于内螺纹部分3 不对准的位置。于是,如果试图在预使用状态转动注射器2和注射器保持件6,则注射器2的外螺纹部分12c与局部螺纹部分42b干涉。因此,防止注射器2和注射器保持件6的转动,且注射器2不能与注射器保持件6分离。接着,图4 (d)和5 (d)示出注射器侧穿透状态,其中使注射器2和小瓶3彼此靠近, 且注射器侧插管fe穿透注射器2的盖构件13。应当注意,实际操作可不中断地从图4(c)和5(c)所示的预使用状态进行到图 4(e)和5(e)所示的使用状态,且不必在图4 (d)和5 (d)中的使用状态下停下。当使注射器2和小瓶3彼此靠近时,插管保持件7受到小瓶3的挤压并试图移动到递进位置,且小瓶3试图越过插管保持件7的保持突起45并向前移动。这里,由于注射器侧插管fe更细并具有比小瓶侧插管恥小的刺穿阻力,且需要允许小瓶3越过保持突起45的阻力,所以插管保持件7首先移动到相对于注射器保持件6的递进位置,且注射器侧插管5穿透注射器2的盖构件13。应当指出,在该情况下,小瓶侧插管恥也可在注射器侧插管fe穿透注射器2的盖构件13之前穿透盖构件22。接着,图4(e)和5(e)示出从注射器侧穿透状态进一步使注射器2和小瓶3彼此靠近的使用状态,并建立注射器2和小瓶3的内部空间之间的连通。当小瓶3从图4(d)和5(d)中的注射器侧穿透状态进一步递进时,小瓶3将保持突起45向外推压,且由此插管保持件7的翼片31a和注射器保持件6的翼片41a —体地变形以允许小瓶3穿过。然后,小瓶3的环形件23越过保持突起45并邻靠在内圆筒部分41的底部上。因此,小瓶3由保持突起45保持以不从插管保持件7脱开,且翼片41a的下端与止挡突起35 配合以防止插管保持件7缩回。另一方面,当小瓶3递进时,双头插管5的小瓶侧插管恥穿透小瓶3的盖构件22,且由此建立注射器2的内部空间与小瓶3的内部空间之间的连通。这里,由于双头插管5预先穿透注射器2侧上的盖构件13,并此后穿透小瓶3的盖构件22,所以注射器2内的溶液可被吸入具有负压的小瓶3内。在进入使用状态之后,使用者进行注射器2将溶液注入小瓶3以用溶液溶解小瓶 3内的药物,并然后再次将溶解的药物吸入注射器2内的操作。在使用者如上所述将混合好的药物吸入注射器2时,使用者可从连接装置1分离注射器2,将用于刺穿的插管附连至注射器,并使用注射器2将向患者给药。当注射器2与连接装置1分离时,插管保持件7位于递进位置,且防分离装置42 的局部螺纹部分42b与注射器保持件6的内螺纹部分3 连续。于是,局部螺纹部分42b与注射器2的外螺纹部分12c不干涉,且由此可允许注射器2和注射器保持件6的转动,且注射器2可分离。另一方面,当插管保持件7位于递进位置时,止挡件42c在变形的同时越过注射器 2上盖构件13的大直径部分13b,并从靠近注射器2的一侧与大直径部分1 配合。于是,当注射器2与注射器保持件6分离时,盖构件13可从注射器2移出,其与注射器保持件6的配合由止挡件42c保持。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装置1,由于在预使用状态防分离装置42的局部螺纹部分42b与注射器2的外螺纹部分12c配合,注射器2不能从连接装置1移除。此后,当在使用状态建立注射器2与小瓶3的内部空间之间的连通时,局部螺纹部分42b与注射器保持件6的内螺纹部分3 对准以允许外螺纹部分12c转动,且因此注射器2可与连接装置1分离。S卩,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装置1,连接装置1设计成注射器2不能在未建立注射器2与小瓶3之间连通的状态下分离。因此,连接装置1可防止使用者的错误,并防止使用者忘记进行建立注射器2与小瓶3之间连通的操作。此后,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装置101。图6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装置101的剖视图,而图7是示出连接装置101的使用方法。在以下说明书中,将不再重复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且相同的构件由对第一实施例中所用附图标记增加100的附图标记来标示。注射器102的连接部分112由与未示出的筒内部连通的中空锥形部分11 和设置成围绕锥形部分11 的圆筒形部分112b组成。在圆筒形部分112b的内周上形成内螺纹部分112c。此外,在圆筒部分112b的外周表面上在相对位置沿前后方向形成配合沟槽112d, 中心轴线位于配合沟槽112d之间。配合沟槽112d形成为在圆筒部分112b的端部处开口。此外,橡胶薄板状盖构件113附连至锥形部分11 的末端,并夹在末端与注射器保持件106之间。保持装置104由待附连至注射器102的注射器保持件106和包括双头插管105的插管保持件107组成。注射器保持件106和插管保持件107设置成能够递进和缩回。在注射器保持件106的外圆筒部分131上相对位置处形成穿透孔131a。此外,在外圆筒部分131的内周表面上,止挡突起135呈弧形形成,且未示出的引导突起134沿前后方向形成。
附连部分132形成圆筒形,其外周表面的直径大致等于注射器102的连接部分112 上圆筒部分112b的内周表面的直径,且其内周表面的直径大于锥形部分11 的直径。此外,在附连部分132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外螺纹部分132a,该外螺纹部分13 拧入形成在圆筒部分112b内的内螺纹部分112c。此外,还在附连部分132的外侧形成圆筒支承部分136,该圆筒支承部分136形成为直径大于注射器102的圆筒部分112b的直径。支承部分136具有形成为厚部分136a的向后部分和形成为薄部分136b的向前部分。厚部分136a定位成使得当注射器102附连至注射器保持件106时,厚部分136a 达到的位置与注射器102的圆筒部分112b的末端部分达到的位置相同。由此,厚部分136a 和薄部分136b之间的台阶差形成在支承部分136的内周表面上。在插管保持件107的内圆筒部分141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未示出的引导沟槽,外圆筒部分131的引导突起将配合在引导沟槽内,该引导沟槽形成为限制注射器保持件106和插管保持件107的转动。此外,在内圆筒部分141的外周表面上,止挡沟槽144沿前后方向形成在两个位置,外圆筒部分131的每个止挡突起135将配合在止挡沟槽144内。止挡沟槽144允许插管保持件107相对于注射器保持件106停止在第二缩回位置和第一缩回位置。此外,在内周部分141内,翼片141a形成为与形成在外周部分131上的穿透孔 131a的位置对准,且保持突起145形成在翼片141a的内表面上,保持突起将与小瓶103的环构件123配合。防分离装置142设置至插管保持件107,并由在相对位置形成的两个变形部分 14 和设置在变形部分14 末端内侧上的配合突起142b组成,注射器侧插管fe夹在两个变形部分14 之间。变形部分14 设置成穿透注射器保持件106的底部并朝向附连部分132突出,并设置成与支承部分136的厚部分136a的内周表面接触。此外,配合突起142b设置在它们在预使用状态与注射器102上形成的配合沟槽 112d配合的位置,在预使用状态,注射器102附连至注射器保持件106。此后,将参照图7中的附图描述具有以上构造的连接装置101的使用方法。首先,图7(a)示出连接装置101的组装状态,其中插管保持件107停止在相对于注射器保持件106的第二缩回位置。在该情况下,使外圆筒部分131的引导突起与内圆筒部分141的引导沟槽配合,且因此限制注射器保持件106和插管保持件107的转动。另一方面,当插管保持件107位于第二缩回位置时,防分离装置142的变形部分 142a在注射器保持件106的连接部分112与支承部分136之间突出,并停止在其上形成有配合突起142b的部分不移动超过厚部分136a的位置。接着,图7(b)示出注射器102连接至连接装置101的附连状态,其中注射器保持件106的外螺纹部分13 拧入注射器102的内螺纹部分112c。由此,注射器102的圆筒部分112b的末端部分位于支承部分136的薄部分136b 和厚部分136a之间的边界处,且配合沟槽112d以配合突起142b所定位的角度定位。在该情况下,配合突起142b停止在厚部分136a的位置处,且不与配合沟槽112d配合。因此,配合突起14 不阻碍注射器102转动。接着,图7(c)示出预使用状态,并示出其中插管保持件107递进至第一缩回位置, 且小瓶103设置至插管保持件107的状态。由此,双头插管105靠近注射器102的盖构件113至其不穿透盖构件113的位置, 且防分离装置142的配合突起142b递进并与注射器保持件106上的配合沟槽112d配合。这里,插管保持件107和注射器保持件106的转动受到引导突起134和引导沟槽 143的限制,而注射器102和注射器保持件106的转动也受到限制。因此,注射器102不能与注射器保持件106分离。此外,尽管配合突起142b递进并比支承部分136的厚部分136a更向前突出,配合突起142b仅从厚部分136a少量突出。因而,如果试图转动注射器102和注射器保持件 106,则厚部分136a阻碍变形部分14 的变形,并防止配合突起142b与配合沟槽112d脱开。此外,由于小瓶103从后侧邻靠在插管保持件107的保持突起145上,所以将小瓶 103保持在其靠近双头插管105的小瓶侧插管10 的状态。接着,图7(d)示出仅双头插管105的注射器侧插管10 穿透注射器102的盖构件113的注射器侧穿透状态。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该实施例的注射器侧插管10 也较细并具有比小瓶侧插管10 小的刺穿阻力,且需要允许小瓶103越过保持突起145的阻力。因而,插管保持件107首先移动至相对于注射器保持件106的递进位置,且注射器侧插管10 穿透注射器 102的盖构件113。随后,图7(e)示出注射器102和小瓶103彼此靠近的使用状态。当小瓶103从图7 (d)中的注射器侧穿透状态进一步递进时,小瓶103将保持突起 145向外压,且由此插管保持件107的翼片141a在从形成在注射器保持件106的外圆筒部分131内的穿透孔131a向外突出的同时变形,以允许小瓶103穿过。然后,小瓶103递进并邻靠在插管保持件107的内圆筒部分141上。因此,小瓶 103由保持突起145保持在插管保持件107内。另一方面,当小瓶103递进时,双头插管105的小瓶侧插管10 穿透小瓶103的盖构件122,且由此建立注射器102的内部空间与小瓶103的内部空间之间的连通。在进入使用状态之后,小瓶103内的药物用注射器102内的溶液溶解,并将获得的药物吸入注射器102。然后,注射器102可与连接装置102分离,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具体地,通过在使用状态时将插管保持件107定位在递进位置,防分离装置142的配合突起142b移动到注射器保持件106内的配合沟槽112d前面,到圆筒部分11 的外周表面上,并向外移动。在该情况下,由于变形部分14 从支承部分136的厚部分136a朝向薄部分136b 递进,变形部分14 根据配合突起142b的运动变形,且薄部分136b允许配合突起142b运动并允许变形部分14 变形。由于如上所述配合部分14 与配合沟槽112d分离,注射器102可相对于注射器保持件106转动,且因此注射器102可分离。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装置101,由于防分离装置142的配合突起142b在预使用状态与注射器102的配合沟槽112d配合以防止注射器102和连接装置101转动, 所以注射器102不能移除。此后,当在使用状态注射器102与小瓶103的内部空间之间建立连通时,配合突起 142b与配合沟槽112d分离,以允许注射器102和注射器保持件106转动,且因此注射器102 可与连接装置101分离。S卩,还在第二实施例的连接装置101中,连接装置101设计成注射器102不能在未建立注射器102与小瓶103之间连通的状态下使用,如第一实施例的连接装置1那样。因此,连接装置101可防止使用者的错误,并防止使用者忘记进行建立注射器102与小瓶103 之间连通的操作。图8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连接装置201的剖视图,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装置1 相比时,该连接装置201适用于用于存储冷冻干燥药物的小瓶。在以下说明书中,将不再重复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且相同的构件由对第一实施例中所用附图标记增加200的附图标记来标示。通常,存储冷冻干燥药物的小瓶的内部保持在真空下。当第一实施例的连接装置 1用于进入图4(e)和5(e)所示的使用状态时,发生这样的问题尽管小瓶2内的溶液通过压差被吸入小瓶3,但当小瓶3内的药物此后被吸入注射器2时该压差使缩回柱塞的操作更困难。因此,第三实施例的连接装置201构造成为第一实施例的连接装置提供插管保持件207的内圆筒部分Ml的侧表面上的通气孔Mlb并为通气孔Mlb设置的过滤件M6。通气孔Mlb形成在从内圆筒部分241的外周向小瓶侧插管20 形成的圆筒形壳体241c内。在使用状态,小瓶在从下方邻靠在壳体Mlc上的状态下保持在插管保持件207 内。此外,两个通道205c形成在小瓶侧插管20 内。一个通道205c与注射器侧插管 205a连通,而另一通道205c与通气孔Mlb连通。此外,连通孔231b形成在注射器保持件206的外圆筒部分231上。当在使用状态插管保持件207相对于注射器保持件206递进时,通气孔Mlb与连通孔231b交叠。使用这种构造,当使连接装置201通过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装置1相同的操作进入使用状态时,注射器内的溶液通过压差被吸入小瓶内,因为小瓶内部保持在真空下。在该情况下,由于插管保持件207相对于注射器保持件206递进且通气孔Mlb与连通孔231b交叠,从通气孔Mlb将外部空气通过连通孔231b吸入小瓶内,且小瓶内具有常压。在该情况下,抽吸的空气穿过过滤器对6,且空气中的灰尘、微生物等被过滤器 246捕获以防止其进入小瓶内。当在小瓶内制备药物且此后注射器的柱塞缩回以将药物吸入注射器内时,柱塞可没有阻力地缩回,因为空气通过通气孔Mib被供给到小瓶内,且因此小瓶内部不具有负压。应当注意,第三实施例中通气孔Mlb和与其相关的构造也可应用于第二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101。工业应用性
在本发明中,在预使用状态下,防分离装置防止注射器与注射器保持件分离,如上所述。由此,连接装置可防止使用者忘记执行建立注射器与小瓶之间连通的操作,且因此可适用于医疗护理。附图标记列表1 连接装置,2 注射器,3 小瓶,4 保持装置,5 双头插管,6 注射器保持件,7 插管保持件,12 连接部分,12c 外螺纹部分,12d:沟槽,32 附连部分,3 内螺纹部分, 32b 沟槽,42 防分离装置,42b 局部螺纹部分,45 保持突起。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装置,包括保持装置,所述保持装置将注射器与小瓶彼此间隔开或使所述注射器与所述小瓶彼此靠近;以及双头插管,所述双头插管设置在附连至所述注射器和所述小瓶的盖构件之间用于穿透所述盖构件,所述连接装置从预使用状态切换至使用状态,在所述预使用状态中所述保持装置将所述注射器与所述小瓶彼此间隔开且所述双头插管不穿透所述注射器和所述小瓶的所述盖构件,在所述使用状态中所述保持装置使所述注射器和所述小瓶彼此靠近且所述双头插管穿透所述注射器和所述小瓶的所述盖构件以建立所述注射器与所述小瓶的内部空间之间的连通,其中所述保持装置由待附连至所述注射器的注射器保持件和插管保持件组成,所述插管保持件包括所述双头插管,且在所述预使用状态位于相对于所述注射器保持件缩回的缩回位置,且在使用状态递进至邻靠在所述注射器保持件上的递进位置,还设有防分离装置,所述防分离装置与所述注射器配合以在所述插管保持件位于所述缩回位置的状态下防止所述注射器与所述注射器保持件分离,以及当所述插管保持件位于所述递进位置时,所述防分离装置松开与所述注射器的配合状态以允许所述注射器与所述注射器保持件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保持件和所述注射器通过螺纹连接,且所述防分离装置设置至所述插管保持件,以及当在所述预使用状态下所述插管保持件位于所述缩回位置时,所述防分离装置与所述注射器配合以防止所述注射器和所述注射器保持件的转动,且当在使用状态所述插管保持件位于所述递进位置时,所述防分离装置松开所述配合状态以允许所述注射器和所述注射器保持件的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注射器上形成外螺纹部分,且在所述注射器保持件上形成内螺纹部分,所述外螺纹部分拧入所述内螺纹部分,在所述外螺纹部分和所述内螺纹部分上分别沿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件递进和缩回的方向形成沟槽,且所述沟槽设置在当所述外螺纹部分拧入所述内螺纹部分时所述沟槽将交叠的位置,所述防分离装置由插入件和局部螺纹部分组成,所述插入件设置至所述插管保持件以沿所述沟槽递进和缩回,所述局部螺纹部分从所述插入件朝向所述注射器突出,在所述预使用状态,所述局部螺纹部分位于相对于所述内螺纹部分的螺旋形状不对准的位置,并与所述外螺纹部分配合以防止所述注射器和所述注射器保持件的转动,以及在所述使用状态,所述局部螺纹部分与所述内螺纹部分的螺旋形状对准,并松开所述局部螺纹部分与所述外螺纹部分之间的配合状态,以允许所述注射器和所述注射器保持件的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保持件设置成可移动至第二缩回位置,所述第二缩回位置比所述缩回位置相对于所述注射器保持件更缩进,以及当所述连接装置附连至所述注射器时,所述插管保持件位于所述第二缩回位置,且所述防分离装置上的所述局部螺纹部分位于从所述注射器保持件的所述内螺纹部分朝向所述小瓶缩回的位置,以允许所述注射器和所述注射器保持件的转动。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大直径部分形成在所述注射器的所述盖构件内,且朝向中心突出的止挡件在比所述局部螺纹部分更靠近所述小瓶的位置设置至所述插入件,以及在所述使用后状态,所述止挡件从更靠近所述注射器的一侧与所述盖构件的所述大直径部分配合。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圆筒部分形成在所述注射器的末端,且内螺纹部分形成在所述圆筒部分内侧,待插入所述圆筒部分并拧入所述内螺纹部分的外螺纹部分形成在所述注射器保持件外侧上,配合沟槽形成在所述注射器的所述圆筒部分的外表面上,且所述注射器保持件和所述插管保持件做成相对于彼此不可转动,所述防分离装置由变形件和配合突起组成,所述变形件设置至所述插管保持件并定位成比所述圆筒部分更外侧,且所述配合部分设置至所述变形件并可与所述配合沟槽配合,在所述预使用状态,所述配合突起与所述配合沟槽配合以防止所述注射器保持件和所述插管保持件相对于所述注射器一体转动,以及当在所述使用状态所述插管保持件位于所述递进位置时,所述配合突起在使所述变形部分变形的同时递进并与所述配合沟槽分离,以允许所述注射器保持件和所述插管保持件相对于所述注射器一体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保持件设置成能移动至第二缩回位置,所述第二缩回位置比所述缩回位置相对于所述注射器保持件更缩进,以及当所述连接装置附连至所述注射器时,所述插管保持件位于所述第二缩回位置,且所述防分离装置上的所述配合突起位于从所述注射器保持件的所述配合沟槽朝向所述小瓶缩回的位置,以允许所述注射器和所述注射器保持件的转动。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与所述插管保持件的所述变形部分的另一外周接触的支承部分设置至所述注射器保持件,在所述预使用状态,所述支承部分与所述变形部分紧密接触至所述配合突起的位置, 并防止所述变形部分的变形以防止所述配合突起与所述注射器内所述配合沟槽分离,以及在所述使用状态,所述配合突起递进、与所述注射器内的所述配合沟槽分离、并移动至外周侧,且所述支承部分允许所述变形部分由于所述配合突起的运动而变形。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保持件设有多个翼片以及保持突起,所述多个翼片设置成围绕所述小瓶,且所述保持突起在所述翼片的内侧上突出,以及在所述预使用状态,所述小瓶在更靠近所述注射器的一侧上的端表面邻靠在所述保持突起的后端上,且在所述使用状态,所述小瓶在使所述翼片变形的同时穿过所述保持突起, 且所述保持突起与形成在所述小瓶内的凸缘配合以保持所述小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能够防止错误地忘记建立注射器与小瓶之间连通的操作的装置。构成连接装置(1)的保持装置(4)包括待附连至注射器(2)的注射器保持件(6);插管保持件(7),其包括双头插管(5)并在预使用状态位于相对于注射器保持件缩回的缩回位置,并在使用状态递进至邻靠在注射器保持件上的递进位置;以及防分离装置(42),其与注射器配合以在插管保持件位于缩回位置的状态下防止注射器与注射器保持件分离。当插管保持件位于递进位置时,防分离装置松开与注射器的配合状态以允许注射器与注射器保持件分离。
文档编号A61J3/00GK102470074SQ20108003264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5日
发明者久保朋彦 申请人:尼普洛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